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空关联的Transformer骨架行为识别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先领 杨嘉琦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6-775,共10页
目前主流的骨架行为识别方法采取关节流、骨骼流及其对应的运动流作为多流网络分别进行训练,造成训练成本高,另外,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忽略了对复杂时空依赖关系的建模,以及在时域上的信息交流采取大尺度卷积,导致聚合大量冗余信息。针对... 目前主流的骨架行为识别方法采取关节流、骨骼流及其对应的运动流作为多流网络分别进行训练,造成训练成本高,另外,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忽略了对复杂时空依赖关系的建模,以及在时域上的信息交流采取大尺度卷积,导致聚合大量冗余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时空关联的Transformer骨架行为识别方法。首先,构建运动融合模块,以关节流和骨骼流作为双流输入,在特征级别将各自的运动信息进行融合,减少单独训练运动流的成本;其次,提出移位Transformer模块,利用时间移位操作混合时空信息的特性,配合Transformer低成本地捕获短期时空依赖关系;然后,设计多尺度时间卷积进行时域长期信息交流;最后,融合双流得分获得最终分类预测。在大规模数据集NTU RGB+D以及NTU RGB+D 120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NTU RGB+D数据集的两种评价标准X-Sub和X-View上分别达到了91.5%和96.3%的识别准确率,在NTU RGB+D 120数据集两种评价标准X-Sub和X-Set上分别达到了87.2%和89.3%的识别准确率,本文所提方法的识别准确率相对主流骨架行为识别方法有明显提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er网络 人体骨架 多尺度卷积 运动信息 动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选择和组合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宇颂 邹山花 卢先领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127,共7页
提出基于特征选择和组合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将特征向量按特点分为2类,分别使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进行选择,依据贝叶斯信息量准则确定最优特征向量维度。然后使用3个不同的核函数建立单核递归支持向... 提出基于特征选择和组合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将特征向量按特点分为2类,分别使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进行选择,依据贝叶斯信息量准则确定最优特征向量维度。然后使用3个不同的核函数建立单核递归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并完成预测。最后构建神经网络,进行实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支持向量回归 浅层神经网络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空洞卷积神经网络与层次注意力机制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茹 卢先领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77,共8页
该文针对现有的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模型未考虑到文本层次化结构对实体识别的重要作用,以及循环神经网络受其递归性的限制导致计算效率低下等问题,构建了IDC-HSAN模型(Iterated Dilated Convolutions Neural Net... 该文针对现有的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模型未考虑到文本层次化结构对实体识别的重要作用,以及循环神经网络受其递归性的限制导致计算效率低下等问题,构建了IDC-HSAN模型(Iterated Dilated Convolutions Neural Networks and Hierarchical Self-attention Network)。该模型通过迭代的空洞卷积神经网络(ID-CNN)充分利用GPU的并行性大大降低了使用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时间代价。然后,采用层次化注意力机制捕获重要的局部特征和全局上下文中的重要语义信息。此外,为了丰富嵌入信息,加入了偏旁部首信息。最后,在不同领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IDC-HSAN模型能够从文本中获取有用的实体信息,和传统的深度网络模型、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相比识别效果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迭代空洞卷积神经网络 中文命名实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时空注意力机制和自适应图卷积网络的骨架行为识别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家想 刘如浩 +1 位作者 金辰曦 卢先领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6-1234,共9页
针对骨架行为识别对时空特征提取不充分以及难以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将时空注意力机制和自适应图卷积网络相结合的人体骨架行为识别方案。首先,构建基于非局部操作的时空注意力模块,辅助模型关注骨架序列中最具判别性... 针对骨架行为识别对时空特征提取不充分以及难以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将时空注意力机制和自适应图卷积网络相结合的人体骨架行为识别方案。首先,构建基于非局部操作的时空注意力模块,辅助模型关注骨架序列中最具判别性的帧和区域;其次,利用高斯嵌入函数和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并考虑人体先验知识在不同时期的影响,构建自适应图卷积网络;最后,将自适应图卷积网络作为基本框架,并嵌入时空注意力模块,与关节信息、骨骼信息以及各自的运动信息构建双流融合模型。该算法在NTU RGB+D数据集的两种评价标准下分别达到了90.2%和96.2%的准确率,在大规模的数据集Kinetics上体现出模型的通用性,验证了该算法在提取时空特征和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骨架 行为识别 非局部块 注意力机制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三省玉米对气候的时空响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志伟 付丽疆 +2 位作者 郭维 夏倩 郭亚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3期16-19,共4页
东北三省区域是中国的粮仓,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30%,随着气候的变化,研究玉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重要,但目前缺少东北玉米对气候因素响应的时空分析研究。针对该问题,该文结合温度、降水、风速、玉米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和产量... 东北三省区域是中国的粮仓,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30%,随着气候的变化,研究玉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重要,但目前缺少东北玉米对气候因素响应的时空分析研究。针对该问题,该文结合温度、降水、风速、玉米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和产量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探讨东北三省玉米在多气候变量下的时空响应。结果表明:(1)中国东北区域玉米种植区生长期(4-10月)的温度呈现每年上升0.03℃,风速下降0.01m/s,而降水变化波动较大;(2)从1982年到2014年,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种植方式的改变和优秀品种的选择,东北三省玉米种植区近98%的区域玉米产量呈现增加趋势;(3)通过在时空维度上的偏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是玉米产量增加的主要气候因素,而玉米对降水的需求不大,几乎不影响产量的变化趋势,风对玉米的产量呈现负影响,仅小部分区域阻碍玉米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 时空响应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