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酒肽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方诗琪 任青兮 +4 位作者 周志磊 姬中伟 周建弟 徐岳正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1-350,共10页
黄酒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是肽含量最丰富的发酵酒之一。肽作为黄酒里重要的功能组分,赋予了其独特的风味特征和生物活性。该文综述了黄酒肽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并详细介绍了一些有潜力应用于黄酒肽分离纯化的新技术,如分子印迹膜、... 黄酒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是肽含量最丰富的发酵酒之一。肽作为黄酒里重要的功能组分,赋予了其独特的风味特征和生物活性。该文综述了黄酒肽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并详细介绍了一些有潜力应用于黄酒肽分离纯化的新技术,如分子印迹膜、磁性纳米颗粒等;此外,该文还从数据库比对和从头测序2方面对黄酒肽的鉴定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黄酒肽的风味感官及生物活性功能,旨在为黄酒的保健机理和高品质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多肽 分离纯化 鉴定 感官活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解析黄酒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诗睿 任青兮 +4 位作者 周志磊 姬中伟 周建弟 徐岳正 毛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44-359,共16页
黄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酿造酒,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非挥发性成分(non-volatile compounds,NVCs)。其中,VOCs由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组成,是黄酒独特风味的物质来源;NVCs由糖类、肽类、有... 黄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酿造酒,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非挥发性成分(non-volatile compounds,NVCs)。其中,VOCs由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组成,是黄酒独特风味的物质来源;NVCs由糖类、肽类、有机酸类、酚类等化合物组成,是黄酒健康功效的物质基础。黄酒组成十分复杂,这些成分共同影响了黄酒的风味、稳定性及健康效益。代谢组学的发展和应用为黄酒复杂代谢物的鉴定提供了有效手段,揭示了黄酒NVCs的多样性、差异性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此外,代谢组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药理学等跨学科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挖掘并完善了黄酒活性成分的大量信息,成为研究黄酒复杂组分的强大工具。本文概述了代谢组学的发展及其在黄酒NVCs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代谢组学方法中的融合与发展潜力,强调了代谢组学技术在解析黄酒NVCs及评估其潜在健康功效中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黄酒中主要NVCs的组成特征、形成途径、检测方法及生物活性功能,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黄酒的品质提升、功能性成分的开发以及黄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非挥发性成分 代谢组学 大数据分析 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处理条件对玉米麸曲黄酒酚酸含量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修禹旸 赵国良 +1 位作者 李志江 毛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37-44,53,共9页
为优化黄酒生产的后处理工艺参数和提高黄酒品质,研究采用玉米麸曲和大米为主要原料,生产富含酚酸的玉米麸曲黄酒,并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等试验方法,以酚酸含量为指标,得到玉米麸曲黄酒在澄清、压榨和煎酒等后处理环节的最佳工艺参... 为优化黄酒生产的后处理工艺参数和提高黄酒品质,研究采用玉米麸曲和大米为主要原料,生产富含酚酸的玉米麸曲黄酒,并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等试验方法,以酚酸含量为指标,得到玉米麸曲黄酒在澄清、压榨和煎酒等后处理环节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黄酒后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果胶酶添加量0.96g·100 mL^(-1)、压榨时间15.05h、煎酒时间19.67min。最佳工艺处理后,玉米麸曲黄酒的酚酸含量为134.77mg·L^(-1)。处理前后,玉米麸曲黄酒的酒精度、还原糖、氨基态氮和酸度等理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为富含酚酸的主米获曲黄酒发酵后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麸曲黄酒 酚酸含量 响应面方法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感官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绍兴黄酒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蒙 周志磊 +5 位作者 姬中伟 周建弟 许锡飚 徐岳正 徐秋月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3,共7页
感官质量是影响消费者对饮料酒喜好性和接受性的重要因素,开发科学有效的感官质量评价方法是行业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关于黄酒感官评价方法和体系的研究报道较少,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该研究以绍兴黄酒为例,构建了一套... 感官质量是影响消费者对饮料酒喜好性和接受性的重要因素,开发科学有效的感官质量评价方法是行业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关于黄酒感官评价方法和体系的研究报道较少,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该研究以绍兴黄酒为例,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黄酒感官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风味轮的构建、风味特征剖析和感官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从嗅觉、味觉、口感和余味四方面绘制了由57个描述词组成的风味轮,利用方差分析对风味轮中的描述词进行筛选,获得了描述绍兴黄酒感官特征的24个核心词汇,通过雷达图分析了不同甜型绍兴黄酒的风味特征,进一步建立了由12个评分指标和4个打分梯度构成的黄酒感官质量评价标准。黄酒国家评委使用该标准对不同品质的黄酒进行了打分,成功地将样品进行了区分,说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估绍兴黄酒的感官品质。该感官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消费者科学有效地鉴别黄酒产品品质,为黄酒感官质量的分析评价提供了基础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质量评价 绍兴黄酒 风味轮 特征轮廓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定量测序和分离培养技术分析不同绍兴黄酒酒药中的功能微生物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晨 刘双平 +3 位作者 赵禹宗 朱莹 韩笑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2-238,共7页
酒药是传统黄酒酿造过程中重要的动力源,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作用,绍兴酒药赋予绍兴酒独特的品质。为探究绍兴地区不同酒厂酒药微生物组成、理化指标及其特性,首先通过单分子实时定量测序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SM... 酒药是传统黄酒酿造过程中重要的动力源,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作用,绍兴酒药赋予绍兴酒独特的品质。为探究绍兴地区不同酒厂酒药微生物组成、理化指标及其特性,首先通过单分子实时定量测序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SMRT-seq)研究酒药的微生物组成,然后测定酒药水分含量、酸度及酶活性等相关理化指标,最后筛选鉴定酒药中核心微生物并研究其功能特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酒厂酒药细菌群落种类及相对丰度差异较大,以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肠杆菌属为主(Enterococcus);真菌较为稳定,以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为主。理化指标结果显示,JH酒厂酒药水分含量(14.52%)显著高于其他酒厂样品(P<0.05),TP和JH酒厂的酒药酸度(33.14和35.49 g/kg)和液化力(1.4和1.31 U/g)显著高于其他酒厂样品(P<0.05),SYH酒厂酒药的酸性蛋白酶活力最高,为190.08 U/g(P<0.05)。不同厂区酒药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核心功能性微生物组成及特性方面具有一致性,筛选得到71株微生物,功能分析结果显示扣囊复膜酵母对酒药酵母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贡献最大,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可能是潜在的风味贡献者。该研究为未来酒药机械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筛选获得的功能微生物能够为机械化黄酒风味提升提供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药 实时定量测序技术(SMRT-seq) 理化因子 群落结构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东黑木耳特征香气物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松桂花 王怡文 +4 位作者 周志磊 曹旭珍 罗桑江才 德央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06-314,共9页
亚东黑木耳(Exidia sp.)具有独特的香气,但它的特征香气物质尚不明确。该文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绘制了亚东黑木耳的香气轮廓图,发现亚东黑木耳具有脂肪香、烘烤香和酸香等突出的香气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 亚东黑木耳(Exidia sp.)具有独特的香气,但它的特征香气物质尚不明确。该文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绘制了亚东黑木耳的香气轮廓图,发现亚东黑木耳具有脂肪香、烘烤香和酸香等突出的香气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技术在亚东黑木耳中鉴定了7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和酸类是亚东黑木耳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且己酸甲酯、壬酸甲酯等多个甲酯类成分为亚东黑木耳中首次检出。采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香气强度法结合香气活力值(odour active values,OAVs)分析发现亚东黑木耳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醛酮类,乙酸、反-2-癸烯醛、γ-壬内酯、辛酸、己酸、正己醛、壬醛、10-十九烷酮、棕榈酸乙酯、正辛醇、2-正戊基呋喃是亚东黑木耳中的11种特征香气物质。该研究有助于了解亚东黑木耳的香气特征,为亚东黑木耳的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黑木耳 香气物质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嗅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功率和出酒温度对绍兴黄酒蒸馏酒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彬 周志磊 +3 位作者 姬中伟 周建弟 徐岳正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0-116,共7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发展需要,通过蒸馏技术将黄酒开发成高度烈酒,是黄酒产品多样化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该研究以工业级壶式蒸馏器制备黄酒蒸馏酒,采用感官定量描述法和GC-MS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研究了加热功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发展需要,通过蒸馏技术将黄酒开发成高度烈酒,是黄酒产品多样化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该研究以工业级壶式蒸馏器制备黄酒蒸馏酒,采用感官定量描述法和GC-MS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研究了加热功率和出酒温度对绍兴黄酒蒸馏酒风味的影响规律。不同加热功率对32种风味物质含量有较大影响。低加热功率下香气强度偏低,花香、果香、青草最为明显,总酯和高级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条件。中等加热功率下的果香、甜香、青草较强,乙酸乙酯、异戊醛等含量较高。而随着加热功率提升,药香、烟熏被进一步释放,酒体产生轻微的焦糊和汗臭味,4-乙基苯酚、二甲基二硫、己酸含量升高。不同出酒温度对33种风味物质含量有较大影响。低温出酒下的果香、青草香、蘑菇香、汗臭强度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对应着的乳酸乙酯、异戊醛、1-辛烯-3醇、己酸等含量偏高。中温出酒下焦糖香突出,5-甲基糠醛、正己醇等含量较高。随着出酒温度升高,4-乙基苯酚含量明显提高,烟薰香随之增强。此外,出酒率随加热功率的提高而增加,随出酒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研究结果为黄酒蒸馏工艺的精确控制及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壶式蒸馏器 工艺优化 感官定量描述 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凹乳芹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泽素 南木加 +1 位作者 刘双平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69,共7页
该文以西藏凹乳芹为原料,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水溶性西藏凹乳芹多糖(Vicatia thibetica de Boiss polysaccharide,VTP)的纯化组分VTP-1。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离子色谱、紫外可... 该文以西藏凹乳芹为原料,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水溶性西藏凹乳芹多糖(Vicatia thibetica de Boiss polysaccharide,VTP)的纯化组分VTP-1。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离子色谱、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刚果红等实验对其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空间结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TP-1相对分子质量为96.81 kDa,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5.63∶2.79∶86.36∶3.02∶1.59。VTP-1是以α和β-型糖苷键共同连接的中性杂多糖且无三螺旋结构。VTP-1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H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1.808、1.845、4.634 mg/mL,抑制率均表现为依赖剂量性增加,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综上,该实验对西藏凹乳芹多糖首次开展研究,证明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西藏凹乳芹多糖在功能性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凹乳芹 多糖 纯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蓼草对酒药关键微生物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谢铃 刘双平 +2 位作者 刘甜甜 刘娅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3-61,共9页
辣蓼草在中国东南地区分布广泛,普遍应用于中草药、食品、酒药生产等方面。辣蓼草在酒药小曲发酵中起到促进霉菌酵母繁殖的作用。为了全面探究辣蓼草对酒药关键微生物的生长影响,该文首先采用辣蓼草叶和茎从上到下4个不同位置,在基础培... 辣蓼草在中国东南地区分布广泛,普遍应用于中草药、食品、酒药生产等方面。辣蓼草在酒药小曲发酵中起到促进霉菌酵母繁殖的作用。为了全面探究辣蓼草对酒药关键微生物的生长影响,该文首先采用辣蓼草叶和茎从上到下4个不同位置,在基础培养基体系中分别对酒药中选育出的8株关键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其添加部位和添加量的变化对8株微生物生长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辣蓼草最上端叶子AY部分(20~30 cm)促进有益菌生长效果最强。其次,在酒药小曲真实发酵体系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第三代测序技术进行实验验证,发现在两种研究体系中戊糖片球菌和小孢根霉表现出差异性。研究得出,以液体添加量为基准,1.5%(质量分数)辣蓼草叶含量下,酒药中总真菌生物量达到最大化,使得关键微生物的生长传代更加稳定,同时降低杂菌相对丰度,在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方面对比未添加辣蓼草的酒药分别提高了214.6%、57.1%和22.0%。该研究为辣蓼草在酒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草 酒药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三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蛋白源解酒护肝水解物的筛选制备及功效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杨梦晓 任青兮 +3 位作者 刘双平 周志磊 姬中伟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8种海洋生物为原料,通过双酶酶解制备了336种样品,从中筛选出综合效果最好的目标酶解物,海参水解物(Stichopus japonicus peptides,SJPs),即海参先后经过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的产物。SJPs拥有较高的体外乙醇脱氢酶激活率(118.8... 以8种海洋生物为原料,通过双酶酶解制备了336种样品,从中筛选出综合效果最好的目标酶解物,海参水解物(Stichopus japonicus peptides,SJPs),即海参先后经过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的产物。SJPs拥有较高的体外乙醇脱氢酶激活率(118.86%)、疏水性氨基酸含量(45.97%)、小分子肽含量(81.04%)和胃肠道消化稳定性。建立小鼠急性酒精中毒模型和早期酒精肝病模型,分别评价SJPs解酒和护肝活性。结果表明,饮酒前口服SJPs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潜伏期并缩短睡眠期,增强了对急性酒精毒性的耐受性;此外,SJPs通过激活酒精代谢酶系,加速酒精及其代谢物的清除,降低了肝脏氧化应激和脂肪堆积,对早期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综上所述,SJPs可作为功能食品潜在成分发挥解酒护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水解物 解酒护肝 双酶酶解 乙醇脱氢酶激活率 酒精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循环浸米中核心微生物群落组装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书建 刘甜甜 +1 位作者 毛健 刘双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4,共8页
循环浸米工艺被誉为“绿色技术”,但复杂的工厂微生态环境阻碍了它的工业化应用。为了抵御循环浸米过程中的产胺微生物入侵,实现生物胺“零增长”及多批次循环。该研究首先发现循环浸米过程中生物胺代谢是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相... 循环浸米工艺被誉为“绿色技术”,但复杂的工厂微生态环境阻碍了它的工业化应用。为了抵御循环浸米过程中的产胺微生物入侵,实现生物胺“零增长”及多批次循环。该研究首先发现循环浸米过程中生物胺代谢是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植物乳植物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有害片球菌(Pediococcus damnosus)、弯曲广泛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短促生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与米浆水中生物胺的降低显著相关;基于预测结果,对米浆水中核心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筛选和构建,验证实验中生物胺抑制效果达到了55.21%;最后开发了一种合成微生物组循环浸米工艺,在模拟工厂循环浸米实验中实现了生物胺的“零增长”。结果表明,构建的L.plantaurm、L.brevis、L.curvatus群落具有强抗产胺微生物入侵的能力,为循环浸米的工业化应用创造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微生物群落构建 黄酒 循环浸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式浆纱回潮率测试仪的误差分析与校准
12
作者 魏瑶 王文聪 +2 位作者 王静安 郭明瑞 高卫东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为了实时监测浆纱质量,现代浆纱机大多配有浆纱回潮率测试仪。测试仪基于电阻法来测试浆纱回潮率,由于受到原纱、浆纱生产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浆纱回潮率的实际检测通常存在一定误差。为了实现浆纱回潮率的精准检测,仿照浆纱机片纱运行... 为了实时监测浆纱质量,现代浆纱机大多配有浆纱回潮率测试仪。测试仪基于电阻法来测试浆纱回潮率,由于受到原纱、浆纱生产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浆纱回潮率的实际检测通常存在一定误差。为了实现浆纱回潮率的精准检测,仿照浆纱机片纱运行状态,搭建了一套片纱回潮率测试装置。通过对浆纱回潮率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化假设,构建了纱线线密度、覆盖系数、环境相对湿度、测试回潮率与真实回潮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电阻法检测浆纱回潮率的纠偏方法,并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有效性。使用该方法纠偏后,测试回潮率误差减小了24.8%,说明该纠偏模型可以用于阐明纱线线密度、覆盖系数、环境相对湿度及真实回潮率对测试回潮率的影响关系,并且能有效提高浆纱回潮率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线回潮率 纱线线密度 环境相对湿度 覆盖系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色纺企业生产调度方法
13
作者 潘欣明 王静安 +1 位作者 邱子峻 高卫东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针对目前色纺企业在色纺纱品种多、订单批量小、色纺工艺变化大的情况下,人工生产易出现调度困难和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改进蚁群算法的色纺企业生产调度方法。基于实际生产条件和要求,建立了色纺细纱工序生产调度模型,以订单交期... 针对目前色纺企业在色纺纱品种多、订单批量小、色纺工艺变化大的情况下,人工生产易出现调度困难和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改进蚁群算法的色纺企业生产调度方法。基于实际生产条件和要求,建立了色纺细纱工序生产调度模型,以订单交期积分规则评分、细纱机等待翻改的停台时间、最大完工时间和订单超期总数为目标,考虑了细纱机接续生产纱线品种相似度,并改进了蚁群算法,以色纺企业不同规模细纱机和订单量的生产调度问题进行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研究表明,此改进蚁群算法生产调度效果优于人工调度方法,能够满足色纺企业实际场景下生产调度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企业 生产调度 多目标优化 改进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枸杞乳酸菌发酵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衡洋洋 周志磊 +4 位作者 陈超 宋亚玲 库进良 姬中伟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4-121,共8页
采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制备黑果枸杞发酵饮料,以减少加工过程中花青素和原花青素损失为主要目标,首先确定了酶解条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各添加1 g/L,37℃酶解3.5 h;优化了扩培培养基:脱脂乳粉30 g/L,葡萄糖70 g/L,枸杞汁80... 采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制备黑果枸杞发酵饮料,以减少加工过程中花青素和原花青素损失为主要目标,首先确定了酶解条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各添加1 g/L,37℃酶解3.5 h;优化了扩培培养基:脱脂乳粉30 g/L,葡萄糖70 g/L,枸杞汁80 g/L;得到了最优的发酵条件:料水比1∶30(g∶mL),接种量3%(体积分数),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5 h,发酵结束时总酸含量约3.5 g/L。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显著提高了花青素的含量和保留率,但是杀菌会造成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大量损失。通过优化杀菌参数和控制环境因子开发了有利于花青素和原花青素保护的杀菌工艺:料液避光并控制氧气含量小于0.5 mg/L,于85℃加热25 min,此工艺使花青素保留率提高了7.1%,原花青素保留率提高了6.0%,功能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得到了有效保护,制备的发酵饮料具有黑果枸杞的风味及柔和的微酸口感。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乳酸菌饮料 工艺开发 花青素 原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黄酒风味特征及其曲香参照样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蒙 周志磊 +2 位作者 姬中伟 李相友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5-50,共6页
红曲黄酒主要产于我国福建和浙江一带,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该研究构建了红曲黄酒的风味轮,由香气、味道、口感和余味4个方面的47个描述词组成,其中包括6个新开发词汇,利用几何平均值和聚类分析筛选到24个可以描述... 红曲黄酒主要产于我国福建和浙江一带,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该研究构建了红曲黄酒的风味轮,由香气、味道、口感和余味4个方面的47个描述词组成,其中包括6个新开发词汇,利用几何平均值和聚类分析筛选到24个可以描述产品差异的关键词汇,并绘制了红曲黄酒风味剖面图。红曲黄酒具有明显的曲香、奶酪香、果香、药草香、蘑菇香和米香等复合香气,曲香作为红曲黄酒的特征香气,关于其感官定义和参照样品目前未见详细研究,该文对红曲黄酒曲香参照样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参数为在50℃的条件下,用60%vol的乙醇溶液以料液比1∶10的条件提取3 h,所制备的曲香参照样香气浓郁,特征认可度高,与红曲黄酒中的曲香香气非常接近,可以更好地帮助消费者理解和识别曲香。该研究有助于消费者准确地评价红曲黄酒品质,为我国红曲黄酒感官品评及质量分析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风味特征 风味轮 雷达图 曲香 参照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与一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苏派黄酒挥发性组分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少璞 周志磊 +2 位作者 姬中伟 曹杰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3-229,共7页
江苏地区是中国黄酒的主要产区之一,但苏派黄酒挥发性组分特征尚不明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江苏地区是中国黄酒的主要产区之一,但苏派黄酒挥发性组分特征尚不明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与一维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别对苏派黄酒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S-SPME-GC×GC-TOFMS共鉴定出43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半干型和半甜型黄酒分别有203和119种,以酯类、醇类、醛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为主。进一步对其中37种化合物进行HS-SPME-GC-MS定量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显示,苏派黄酒中共有19种OAV>1的香气化合物,其中半干型和半甜型黄酒分别有17和18种,为苏派黄酒中关键香气物质。该研究解析了苏派黄酒挥发性组分,丰富了中国黄酒风味化学理论体系,为风味导向的苏派黄酒品质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派黄酒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一维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组分 香气活度值 关键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消费者黄酒饮用温度偏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炎 周志磊 +4 位作者 姬中伟 周建弟 许锡飚 徐岳正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2,共8页
饮用温度会影响酒精饮料的感官特征,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喜好性。采用选择合适项目法(Check-All-That-Apply,CATA)探究了不同饮用温度下半干型和半甜型绍兴黄酒的感官特征以及年轻消费者对饮用温度的偏好性。结果显示,半干型黄酒... 饮用温度会影响酒精饮料的感官特征,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喜好性。采用选择合适项目法(Check-All-That-Apply,CATA)探究了不同饮用温度下半干型和半甜型绍兴黄酒的感官特征以及年轻消费者对饮用温度的偏好性。结果显示,半干型黄酒和半甜型黄酒共有17种感官属性和10种情绪属性受饮用温度的显著影响,且两种黄酒均在4℃时具有最高的消费者喜好度评分。Penalty分析表明,涩味和辛辣感是降低消费者喜好度的关键属性,甜味和鲜味可以提升消费者对半甜黄酒的喜好度。偏好性分析显示,80%以上的年轻消费者在饮用半干型和半甜型黄酒时偏好4、10和16℃的饮用温度,同时有40%~60%的年轻消费者偏好36℃及以上温度的半甜型黄酒,仅有20%以下的消费者对常温的两种黄酒以及热饮的半干型黄酒具有偏好性。总体而言,年轻消费者更偏好较低饮用温度的绍兴黄酒。通过探究饮用温度对年轻消费者黄酒饮用偏好的影响,为黄酒市场开拓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温度 黄酒 选择合适项目法(CATA) Penalty分析 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温度对饮料酒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志磊 王炎 +4 位作者 姬中伟 周建弟 许锡飚 徐岳正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45-351,共7页
饮料酒作为一种嗜好品,风味是衡量其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温度会影响饮料酒的风味和消费者喜好度,且由于风味物质组成以及流变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不同类型饮料酒的风味受到温度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这也使得每种饮料酒拥有其独特的... 饮料酒作为一种嗜好品,风味是衡量其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温度会影响饮料酒的风味和消费者喜好度,且由于风味物质组成以及流变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不同类型饮料酒的风味受到温度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这也使得每种饮料酒拥有其独特的最适饮用温度。目前对于饮用温度影响葡萄酒风味的研究已有报道,而对其他类型的饮料酒研究较少。该文阐释了饮用温度影响饮料酒风味的机理,对不同类型饮料酒风味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论述,并总结了此类研究常用的感官分析和仪器分析的方法及其优缺点,旨在为食品,尤其是饮料酒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及其最适饮用温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温度 饮料酒 风味 味蕾 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杂醇高产酯酵母菌株的选育和共酵对黄酒品质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娅 刘双平 +2 位作者 刘甜甜 谢铃 毛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4,共14页
杂醇和酯是影响黄酒品质的关键化合物,寻找发酵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株,开发低产杂醇高产酯的发酵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以酿酒酵母jiangnan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以实验室模拟发酵制得的黄... 杂醇和酯是影响黄酒品质的关键化合物,寻找发酵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株,开发低产杂醇高产酯的发酵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以酿酒酵母jiangnan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以实验室模拟发酵制得的黄酒中杂醇、酯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筛选出1株优良的突变菌株,命名为YAR28。对YAR28进行了生孢纯化筛选,获得1株产醇酯较佳的酿酒酵母,命名为酿酒酵母Y28-23。将酿酒酵母Y28-23连续5次传代培养,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显示,该酿酒酵母的酒精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产杂醇的质量浓度[(378.16±28.76)mg/L]比出发菌株降低了21.41%,且产酯的质量浓度[(152.86±19.73)mg/L]增加了35.57%。将酿酒酵母Y28-23与52株具备潜在产酯性能的非酿酒酵母共酵,以低产杂醇高产酯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了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34为较佳的非酿酒酵母。进一步优化酿酒酵母Y28-23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34的共酵条件,发现在主发酵阶段的温度为20℃的条件下以1∶10的添加比例共酵黄酒,对于黄酒醇酯比的优化效果较佳,杂醇的质量浓度为(281.20±5.73)mg/L,酯类的质量浓度为(240.02±2.47)mg/L。相比于单菌发酵,黄酒中杂醇的质量浓度降低了25.63%,而酯类的质量浓度增加了57.13%。基于代谢组学分析,获得多条与黄酒发酵过程中底物利用及风味形成密切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阐明了黄酒共酵过程中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34对酿酒酵母Y28-23的代谢调节作用。研究可为利用发酵菌株控制黄酒酿造过程中的醇酯含量提供技术支持,对黄酒发酵菌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黄酒品质的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杂醇高产酯 酿酒酵母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 共酵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麸曲制作工艺优化及对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修禹旸 赵国良 +1 位作者 李志江 毛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48-156,共9页
为明确麸皮种类和固态发酵条件对接种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 M1816麸曲的酶活力影响,将酶活力最高条件下的麸曲应用于黄酒生产,评价了其对黄酒酚类物质含量、理化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麸皮直径20目时,麸曲的酶活力表现为... 为明确麸皮种类和固态发酵条件对接种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 M1816麸曲的酶活力影响,将酶活力最高条件下的麸曲应用于黄酒生产,评价了其对黄酒酚类物质含量、理化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麸皮直径20目时,麸曲的酶活力表现为玉米麸皮>小麦麸皮>燕麦麸皮>黑麦麸皮。选择玉米麸皮制作麸曲,酶活力最高的制曲条件为:冰醋酸调节培养基pH为6.5,麸曲初始含水量为85%(V/W),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120 h。与工厂黄酒相比,添加玉米麸曲生产的玉米麸曲黄酒中酚酸总量为116.48 mg/L,相比对照组(55.53 mg/L)提高了约1.1倍,挥发性酚类化合物4-乙基苯酚、4-乙基愈创木酚、4-乙烯基愈创木酚、愈创木酚和香兰素均显著增加(P<0.05),黄酒药香明显增强,理化指标均符合黄酒国家标准。本研究明确了利用青霉菌制备玉米麸曲的最佳工艺条件,玉米麸曲可有效提高玉米麸曲黄酒酚酸类物质含量,为具有药香气特征且富含酚类物质的黄酒酿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谷物麸皮 固态发酵 酚酸 青霉菌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