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因及治疗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会刚 周卫东 +2 位作者 王得新 贾健平 袁丽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血管造影、手术、DSA与MRA综合确诊的CVST病人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未发现明确病因者40例,发现可能病因者46例:其中围产期9例,感冒史8例,偏头痛8例,... 目的 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血管造影、手术、DSA与MRA综合确诊的CVST病人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未发现明确病因者40例,发现可能病因者46例:其中围产期9例,感冒史8例,偏头痛8例,高血压伴血脂异常8例,口服避孕药6例,外伤手术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单纯缺血性贫血1例,白塞氏病1例。经抗凝、溶栓治疗,痊愈35例,显效18例,好转24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 CVST可能的病因出现多样化;溃疡性结肠炎及孕高症延误治疗会导致CVST,应引起注意。治疗以抗凝和静脉内溶栓为主,抗凝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溶栓药物和剂量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1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长宇 祐红瑞 +1 位作者 李金海 武淑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6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组)及4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HL...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6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组)及4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HLA-DRB1*1201/1202、*1301/1302、*1501/1502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HLA-DRB1*1201/1202、HLA-DRB1*1301/1302、HLA-DRB1*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6.67%、0.76%、12.88%,对照组分别为7.26%、4.03%、16.13%。实验组HLA-DRB1*1201/120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HLA-DRB1*1501/1502、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RB1*1201/1202等位基因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有关;HLA-DRB1*1301/1302、*1501/1502等位基因与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 乙型肝炎e肮原 慢性乙型肝炎 遗传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LA-DRB1*1101/1104、*1201/1202等位基因的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祐红瑞 王海建 +2 位作者 孙长宇 余祖江 江河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等位基因*1101/1104、*1201/1202的分布。方法: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74例河南汉族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与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1101/1104、*1201/...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等位基因*1101/1104、*1201/1202的分布。方法: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74例河南汉族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与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1101/1104、*1201/1202等位基因检测。结果:丙肝组HLA-DRB1*1101/1104、*1201/120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8%(5例阳性)、7.43%(11例阳性),与健康对照组的4.03%(5例阳性)、7.26%(9例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85、0.003,P均>0.05)。结论:HLA-DRB1*1101/1104、*1201/1202等位基因与河南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的形成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 慢性丙型肝炎 基因多态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血管痉挛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海花 潘娟 李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急性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保护作用及对血中S100B、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急性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保护作用及对血中S100B、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组)、单纯SAH组(SAH组)和SAH+依达拉奉组(SAH+E组)。应用枕大池二次注入自身动脉血法制作大鼠SAH后急性CVS动物模型,C组于术前,其余3组分别于术后6、24、72 h采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基底动脉直径,并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S100B、ET-1水平。结果:术后同一时间点基底动脉直径由小到大依次为:SAH组、SAH+E组、N组、C组,除N、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析因分析提示仅不同处理方法对结果有影响;基底动脉72 h内持续痉挛,时间无影响;术后同一时间点血清S100B、ET-1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SAH组、SAH+E组、N组、C组,除N、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析因分析提示仅不同处理方法对结果有影响;表达量72 h内持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100B水平和ET-1水平的变化与SAH后急性CVS有关。依达拉奉的应用能够使血清S100B、ET-1水平恢复正常从而起到改善SAH后急性CV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血管痉挛 依达拉奉 SIOOB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