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O监测心率变异性及心输出量与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詹银周 张兴安 +2 位作者 郭春明 蔡楚源 陈朝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1-795,799,共6页
目的探讨PICCO监测心率变异性及心输出量(CO)与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相关性。方法 60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采用PICCO监测心电指标,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记录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定位成功后(T_2)、气管插管即刻(T_3)、肺萎陷30 min(... 目的探讨PICCO监测心率变异性及心输出量(CO)与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相关性。方法 60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采用PICCO监测心电指标,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记录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定位成功后(T_2)、气管插管即刻(T_3)、肺萎陷30 min(T_4)、双肺通气后(T_5)、术后10 min(T_6)的NT值、NT分级、心脏指数(C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Poincare散点图分析心率短轴(SD1)及长轴(SD2)变化。结果监测期间(T_1~T_6)CI、CO、SD1与NT呈低度线性相关,P<0.001;SD2与NT呈显著性相关,P<0.001;术中(T_2~T_5)术中CI、CO、SD1、SD2与NT呈低度线性相关,P<0.001。结论全麻手术中监测心率变异性(SD1、SD2)及心输出量(CO)与麻醉深度NT值呈相关性,协同监测有助于提升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O 心率变异性 心输出量 麻醉深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非住院患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长椿 郑良杰 郑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5-396,共2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非住院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头颈部、四肢、下腹壁会阴非住院手术患儿40例,ASAⅠ或Ⅱ级,采用泵注七氟醚入麻醉机环路输出端方式进行吸入麻醉诱导维持,术中辅以相应局部麻醉,术毕停药观察至患儿完全清...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非住院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头颈部、四肢、下腹壁会阴非住院手术患儿40例,ASAⅠ或Ⅱ级,采用泵注七氟醚入麻醉机环路输出端方式进行吸入麻醉诱导维持,术中辅以相应局部麻醉,术毕停药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监测及记录患儿BP、HR、SpO2、PETCO2、吸气末七氟醚浓度(CI)、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观察诱导时患儿反应、术中情况、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记录患儿诱导时间、初醒时间、清醒时间、七氟醚用量。结果麻醉诱导满意、平稳占90%,另10%改其他麻醉方式。行七氟醚麻醉患儿,麻醉诱导时CI为(5.6±0.7)%,CE为(3.5±0.5)%;麻醉维持时CI为(2.7±0.8)%,CE为(2.0±0.7)%;BP于诱导时有所下降,余生命体征较平稳。诱导时间、初醒时间、清醒时间分别为(10.0±2.9)、(12.5±3.6)、(15.0±3.8)min,七氟醚用量为(9.9±3.6)ml。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诱导平稳、起效迅速、清醒快而完全等优点,可应用于非住院患儿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小儿 非住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颅脑手术的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秦丽文 张舟 +1 位作者 张长椿 郑良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393-1394,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用于颅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择期行大脑胶质瘤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丙泊酚-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联合AHH组;Ⅱ组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应用丙泊酚、... 目的:探讨丙泊酚-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用于颅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择期行大脑胶质瘤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丙泊酚-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联合AHH组;Ⅱ组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应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快速诱导,经口腔气管内插管,接麻醉机控制通气;应用丙泊酚-异氟烷、芬太尼、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程监测有创平均动脉血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SpO2、ECG、Hct、Hb,并做动脉血气、静脉血乳酸浓度分析及出血量、输血量和尿量的统计对比。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病人情况平稳,动脉血气和静脉血乳酸浓度指标两组均无明显差异;Ⅰ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少于Ⅱ组,尿量多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丙泊酚-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联合AHH,能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有效保证脑灌注和脑氧供,用于颅脑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异氟烷 麻醉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颅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泵输注持续腰麻在妇科盆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长椿 郑良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35-436,共2页
目的 研究微量输注泵(微泵)输注持续腰麻在妇科盆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行妇科盆腔肿瘤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持续注药腰麻组(Ⅰ组)和间断注药腰麻组(Ⅱ组)。Spinocath导管针行蛛网膜下隙穿刺置管后予0.5%重比... 目的 研究微量输注泵(微泵)输注持续腰麻在妇科盆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行妇科盆腔肿瘤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持续注药腰麻组(Ⅰ组)和间断注药腰麻组(Ⅱ组)。Spinocath导管针行蛛网膜下隙穿刺置管后予0.5%重比重布比卡因行麻醉诱导,至阻滞平面达T4~T6。平面固定后,Ⅰ组用微泵注入0.375%等比重布比卡因2ml/h维持麻醉;Ⅱ组依手术情况及患者反应间断追加0.75%等比重布比卡因每次1ml。监测并记录相应时点ECG、MAP、HR及SpO2,记录局麻药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满意。Ⅰ组麻醉维持局麻药用量少于Ⅱ组(P〈0.05)。诱导后两组MAP缓慢下降,20min时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但60min和90min时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 微泵输注持续腰麻能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麻 微泵输注 盆腔肿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处理
5
作者 吴萍 郑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98-198,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外科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例脑膜瘤切除术麻醉处理体会
6
作者 郝国明 郑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脑膜瘤 外科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给药途径在吸入麻醉中联用
7
作者 张长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8期571-572,共2页
关键词 麻醉 吸入麻醉 给药途径 CCA 伺服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氟醚注入全紧闭吸入麻醉
8
作者 张长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98-398,共1页
关键词 安氟醚 吸收麻醉 全紧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害感受水平指数指导瑞芬太尼输注靶浓度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詹银周 陈俊衡 +3 位作者 陈超 蔡楚源 马学珠 郭春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66-2570,共5页
目的探讨伤害感受水平(NOL)指数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影响。方法招募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控制NOL指数在30~50,依此调整瑞芬... 目的探讨伤害感受水平(NOL)指数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影响。方法招募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控制NOL指数在30~50,依此调整瑞芬太尼靶浓度,对照组起始采用瑞芬太尼4 ng/mL靶控输注,依据血流动力学调整瑞芬太尼靶浓度。记录瑞芬太尼平均靶浓度;记录手术前1 d及手术后1 d患者的静脉血CD4^(+)、CD8^(+)以及NK细胞值,测定血清中HIF-1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MAP、HR、丙泊酚靶浓度和术后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的瑞芬太尼平均靶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 d,观察组的CD4^(+)、CD4^(+)/CD8^(+)、NK细胞值均高于对照组,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术前1 d,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的CD4^(+)、CD4^(+)/CD8^(+)较低,HIF-1α水平较高(P<0.05);相比术前1 d,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天的CD4^(+)、CD8^(+)、CD4^(+)/CD8^(+)及NK细胞值较低,HIF-1α水平较高(P<0.05)。结论NOL指数应用于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可以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的靶浓度,降低瑞芬太尼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保护NK细胞的活性,同时减少HIF-1α升高水平,由此推断对患者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感受水平指数 乳腺癌根治术 细胞免疫 瑞芬太尼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对胸腔镜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马楚洲 陈琼仪 +2 位作者 林梓霞 郑良杰 吴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5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5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PVB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RIB组(B组),每组39例。全麻诱导前,A组、B组分别采用0.33%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TPVB和RIB。记录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6、24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PACU低氧血症、气胸、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麻药中毒、术后谵妄、术后肺不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阻滞持续时间、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阻滞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不差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肌-肋间肌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早期疼痛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根表层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江远仕 杨冬涛 +3 位作者 吴婉芬 王少洪 吴璇 张长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的解剖学结构,及其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尸体的三叉神经根标本取材、并对TNSR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进行较系统的观察。为2例TN患者行TNSR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的解剖学结构,及其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尸体的三叉神经根标本取材、并对TNSR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进行较系统的观察。为2例TN患者行TNSR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的治疗与随访。结果:解剖及组织学上显示了TNSR的中央部分有一根巨大的神经纤维束,而在表层环绕着细小的神经纤维束。术中的观察与组织学一致,2例TN患者术后,面部疼痛等症状消失,分别随访1年6个月及1年4个月,症状未复发,且保留了温、触觉功能、角膜反射及形态正常。结论:TNSR中央区域有一巨束神经纤维,表层分布着小神经纤维束。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能够治疗TN,且保留了温、触觉及角膜反射,本手术方法是一种治疗TN有效的、且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解剖 神经解剖 三叉神经感觉根 束切断术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长椿 郑良杰 +2 位作者 秦丽文 张舟 郝国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组)、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组(B组)和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组)、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组(B组)和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B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氯诺昔康8mg;C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1、4、8和12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除12h外术后VAS各时点C组均高于A、B组,术后0hVAS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24h总体VASC组高于A、B组(P<0.05),A与B组差异无统计意义。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酚酯 超前镇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楚洲 陈琼仪 +2 位作者 林梓霞 张长椿 张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1-96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45~65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局麻,B组采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超...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45~65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局麻,B组采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记录麻醉前(T0)、阻滞完成后30 min(T1)、切皮时(T2)、置管时(T3)、打隧道穿刺出皮肤时(T4)和缝合切口时(T5)的MAP和HR;记录舒芬太尼追加例数,记录T2-T5时VAS评分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3-T4时C组MAP明显低于A组和B组,HR明显慢于A组和B组(P<0.05),B组MAP明显低于A组,HR明显慢于A组(P<0.05)。T3-T4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舒芬太尼追加例数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5),A组舒芬太尼追加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三组下肢乏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无一例其他不良反应。三组围术期均未发生明显的穿刺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应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中效果确切,可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腰方肌阻滞 腹膜透析置管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嗜碱性粒细胞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的组胺释放能力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薇 何韶衡 +1 位作者 林梓霞 傅意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1,共3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和肝素等,对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用Ficoll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ank’s平衡盐溶液(HBSS)重新悬浮后进行嗜碱性粒细胞激发实验,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来检测组...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和肝素等,对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用Ficoll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ank’s平衡盐溶液(HBSS)重新悬浮后进行嗜碱性粒细胞激发实验,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来检测组胺的水平。结果:浓度为10mg/L胰蛋白酶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其作用强度较抗IgE抗体、钙离子载体(CI)及P物质等为弱。PAR2特异性激动肽SLIGKVNH2对嗜碱性粒细胞没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但抗IgE抗体、CI、FMetLeuPhe(FMLP)、C5a及P物质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显著的组胺释放。肝素、C5和腺苷在试验浓度内未引起组胺释放,但肝素可显著增加C5a和P物质诱导的组胺释放。结论:胰蛋白酶、抗IgE抗体、CI、FMLP、C5a及P物质均可诱导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地释放组胺。PAR2激动肽SLIGKVNH2不能引起组胺释放,肝素可增加P物质和C5a引起的组胺释放,具有放大嗜碱性粒细胞激活信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激活受体-2 嗜碱性粒细胞 肝素 组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良杰 黄丽衡 张长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2-1033,共2页
在研究药物对脊髓的镇痛作用、疼痛机制及相关药物对脊神经影响的实验中,常采用经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给药的方法。如需鞘内多次给药,只能蛛网膜下腔置管注药或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任占杰等通过比较麻醉医师进行大鼠经腰椎蛛网膜... 在研究药物对脊髓的镇痛作用、疼痛机制及相关药物对脊神经影响的实验中,常采用经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给药的方法。如需鞘内多次给药,只能蛛网膜下腔置管注药或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任占杰等通过比较麻醉医师进行大鼠经腰椎蛛网膜下腔长期置管和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的难易程度及反复7次给药的可行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给药 置管方法 大鼠 蛛网膜下腔穿刺 腰椎蛛网膜下腔 相关药物 镇痛作用 疼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法在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良杰 张舟 张长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1-683,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法在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行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于气管插管前和手术结束时各静注氟比洛芬...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法在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行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于气管插管前和手术结束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D组于气管拔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记录术后0、1、4、8、12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及术后24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0、1和4hVAS评分和术后24h总体VAS评分D组明显高于A、B、C组(P<0.05)。静息和运动状态下A、B、C组组间组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气管插管前和手术结束时分次给药应用于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镇痛 甲状腺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自控静脉镇痛致恶心呕吐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良杰 张长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61-762,共2页
目的 用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比较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上PCIA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国内2000年1... 目的 用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比较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上PCIA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国内2000年1月~2004年12月研究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PCIA致恶心呕吐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合并优势比(odds ratio,OR),评价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PCIA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篇,总样本量280例。其中氯诺昔康组140例,发生恶心呕吐20例;曲马多组140例,发生恶心呕吐62例。合并OR是0.21,95%的可信区间为0.1240.38。结论 氯诺昔康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是曲马多组的0.21倍,采用氯诺昔康进行PCIA在减少恶心呕吐发生方面较曲马多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曲马多 恶心 呕吐 系统评价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时紧闭与开放非通气侧肺对肺内分流的影响
18
作者 吴励文 陈棉生 +2 位作者 郑慧 张舟 陈信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紧闭与开放非通气侧肺对减少肺内分流。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择期食管癌剖左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二组,常规全麻诱导双腔气管插管后,先期施行双肺控制通气;手术切开肋间肌将近剖开左胸时,改为单肺通气...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紧闭与开放非通气侧肺对减少肺内分流。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择期食管癌剖左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二组,常规全麻诱导双腔气管插管后,先期施行双肺控制通气;手术切开肋间肌将近剖开左胸时,改为单肺通气控制呼吸。Ⅰ组:单肺通气(OLV)期,非通气侧肺萎陷后该侧导管紧闭,与大气不相通,作为观察组;Ⅱ组:在单肺通气期,非通气侧肺的导管开放,与大气相通,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麻醉前、剖开胸前及剖开胸后OLV30、60min分别取动脉血样即时血气分析测定,根据有关数据值计算肺内分流率(Qa/Qt)。【结果】在单肺通气30、60min时,两组病人OLV期Qa/Qt比较:OLV30min时,Qa/QtⅠ组为17.32±4.52显著小于Ⅱ组21.65±3.14(P<0.05);OLV60min时,Qa/QtⅠ组为18.98±3.75仍小于Ⅱ组的22.51±2.10(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紧闭非通气侧肺可以减少肺内分流,减小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低氧血症 病人 导管 开胸 手术切开 根据 开放 施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MAFB基因rs6102085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联
19
作者 何运铺 郑玉倩 +2 位作者 陈建欢 唐世杰 黄丽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MAFB)基因的rs6102085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联。方法:纳入潮汕地区唇腭裂组430例和健康组450例。采用TAQMAN基因型鉴定技术对位于MAFB基因的rs610208... 目的:探讨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MAFB)基因的rs6102085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联。方法:纳入潮汕地区唇腭裂组430例和健康组450例。采用TAQMAN基因型鉴定技术对位于MAFB基因的rs6102085进行基因型检测。卡方检验分析rs6102085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唇腭裂组和健康组中的分布,分析其与唇腭裂的关联。结果:健康组rs6102085基因型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临床亚组中唇裂合并腭裂位点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健康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单纯唇裂和单纯腭裂与健康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唇腭裂组分别与健康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FBrs6102085多态性与潮汕地区汉族人群唇裂合并腭裂有关联,与单纯的唇裂和腭裂无关联,与女性和男性均有关联,性别之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MAF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围术期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陈棉生 吴励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7期594-594,共1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洛尔 (esmolol)对围术期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对 86例窦性心动过速者行麻醉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n =43)艾司洛尔 1mg/kg静注 ;Ⅱ组 (n =43)艾司洛尔 2mg/kg静注 ,监测心电图 ,心率及血压。记录用药前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洛尔 (esmolol)对围术期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对 86例窦性心动过速者行麻醉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n =43)艾司洛尔 1mg/kg静注 ;Ⅱ组 (n =43)艾司洛尔 2mg/kg静注 ,监测心电图 ,心率及血压。记录用药前 ,用药后 1,3,5 ,10 ,2 0min测定指标变化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Ⅰ组有效 2 6例 ,无效 17例 ,Ⅱ组有效 40例 ,无效 3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动过速 围手术期 药物疗法 艾司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