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不同内固定技术螺钉的应力分布
被引量:
6
1
作者
段扬
靳安民
+3 位作者
张辉
张力
闵少雄
胡孔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89-894,共6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不同内固定技术螺钉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采集1例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下颈椎(C3~C7)的CT数据集,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0.0、Hyper Mesh 10.0、Abaqus 6.9.1等软件建立下颈椎(C3~C7)完...
目的:探讨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不同内固定技术螺钉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采集1例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下颈椎(C3~C7)的CT数据集,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0.0、Hyper Mesh 10.0、Abaqus 6.9.1等软件建立下颈椎(C3~C7)完整模型、三节段全椎板切除后模型、全椎板切除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技术重建模型和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TSF)技术重建模型。模拟施加75N头颅预载荷和1.0Nm运动附加力,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分析两种内固定技术的螺钉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所建完整下颈椎有限元模型与实体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共有61464个单元,16588个节点;加载后在各种工况下节间运动范围与文献实体测量结果吻合,表明完整模型有效。在此模型上建立了下颈椎三节段全椎板切除、PSF和TSF内固定重建的有限元模型。在各种工况下,PSF重建模型在钛棒与螺钉接合部易发生应力集中,应力峰值低于160MPa;TSF重建模型螺钉中部易发生应力集中,应力峰值高于2800MPa。结论:应用CT扫描数据建立的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能模拟正常状态、全椎板切除及不同内固定技术重建,相比PSF重建技术,TSF有较高的断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全椎板切除术
有限元模型
内固定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段扬
靳安民
+1 位作者
闵少雄
胡孔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建立下颈椎(C3~7)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为颈椎手术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一套通用的内固定手术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集1例正常男性下颈椎(C3~7)CT数据集,应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
目的:建立下颈椎(C3~7)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为颈椎手术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一套通用的内固定手术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集1例正常男性下颈椎(C3~7)CT数据集,应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10.0、HyperMesh10.0、Abaqus6.9.1等软件建立下颈椎三节段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加75N头颅预载荷和1.0Nm运动附加力,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分析重建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应力分布。结果:建立了颈椎三节段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时,钛棒与螺钉接合部易发生应力集中。结论:本有限元模型的力学分析结果能直观地反映临床上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易断钉的部位及其原因;有限元模型可作为颈椎生物力学研究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全椎板切除
有限元模型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T三维重建对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不同置钉技术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
2
3
作者
段扬
靳安民
+2 位作者
闵少雄
胡孔和
张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评估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不同置钉技术的安全性。方法8套成人颈椎CT数据,三维重建下透视模拟不同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置钉技术,标记置钉点、出钉点。观察各节段钉道长度、出钉点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相关特征。结果Klekamp法、Dalcanto法、Mas...
目的评估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不同置钉技术的安全性。方法8套成人颈椎CT数据,三维重建下透视模拟不同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置钉技术,标记置钉点、出钉点。观察各节段钉道长度、出钉点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相关特征。结果Klekamp法、Dalcanto法、Masakazu法在C3/4,C4/5,C5/6,C6/7四种双节段3D模型上进出钉点之间的距离(即钉道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Masakazu法、Klekamp法、Dalcanto法出钉点与其对应颈椎椎间孔内缘切线的距离表现为Masakazu法<Klekamp法<Dalcanto法(P<0.05);Klekamp法在四种双节段上出钉点与其对应颈椎上关节突前面上缘切线的距离最小(P<0.05)。Dalcanto法和Masakazu法出钉点与其对应颈椎上关节突前面上缘切线的距离接近(P>0.05);Masakazu法在四种双节段上出钉点到其对应颈椎横突孔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最小(P<0.05)。Klekamp法和Dalcanto法出钉点到其对应颈椎横突孔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接近(P>0.05)。结论Dalcanto法安全性优于另外两种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置钉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出钉点
置钉点
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不同内固定技术螺钉的应力分布
被引量:
6
1
作者
段扬
靳安民
张辉
张力
闵少雄
胡孔和
机构
南方医科
大学
珠江
医院
骨科
中心
汕头大学粤北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89-894,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不同内固定技术螺钉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采集1例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下颈椎(C3~C7)的CT数据集,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0.0、Hyper Mesh 10.0、Abaqus 6.9.1等软件建立下颈椎(C3~C7)完整模型、三节段全椎板切除后模型、全椎板切除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技术重建模型和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TSF)技术重建模型。模拟施加75N头颅预载荷和1.0Nm运动附加力,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分析两种内固定技术的螺钉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所建完整下颈椎有限元模型与实体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共有61464个单元,16588个节点;加载后在各种工况下节间运动范围与文献实体测量结果吻合,表明完整模型有效。在此模型上建立了下颈椎三节段全椎板切除、PSF和TSF内固定重建的有限元模型。在各种工况下,PSF重建模型在钛棒与螺钉接合部易发生应力集中,应力峰值低于160MPa;TSF重建模型螺钉中部易发生应力集中,应力峰值高于2800MPa。结论:应用CT扫描数据建立的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能模拟正常状态、全椎板切除及不同内固定技术重建,相比PSF重建技术,TSF有较高的断钉风险。
关键词
下颈椎
全椎板切除术
有限元模型
内固定
应力分布
Keywords
Lower cervical spine
Laminectomy
Finite element model
Fixation
Stress distribution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段扬
靳安民
闵少雄
胡孔和
机构
南方医科
大学
珠江
医院
骨科
中心
汕头大学粤北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2-385,共4页
文摘
目的:建立下颈椎(C3~7)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为颈椎手术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一套通用的内固定手术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集1例正常男性下颈椎(C3~7)CT数据集,应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10.0、HyperMesh10.0、Abaqus6.9.1等软件建立下颈椎三节段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加75N头颅预载荷和1.0Nm运动附加力,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分析重建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应力分布。结果:建立了颈椎三节段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时,钛棒与螺钉接合部易发生应力集中。结论:本有限元模型的力学分析结果能直观地反映临床上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易断钉的部位及其原因;有限元模型可作为颈椎生物力学研究的工具。
关键词
颈椎
全椎板切除
有限元模型
应力分布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T三维重建对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不同置钉技术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
2
3
作者
段扬
靳安民
闵少雄
胡孔和
张力
机构
南方医科
大学
珠江
医院
骨科
中心
汕头大学
附属
粤北
人民医院
骨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估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不同置钉技术的安全性。方法8套成人颈椎CT数据,三维重建下透视模拟不同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置钉技术,标记置钉点、出钉点。观察各节段钉道长度、出钉点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相关特征。结果Klekamp法、Dalcanto法、Masakazu法在C3/4,C4/5,C5/6,C6/7四种双节段3D模型上进出钉点之间的距离(即钉道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Masakazu法、Klekamp法、Dalcanto法出钉点与其对应颈椎椎间孔内缘切线的距离表现为Masakazu法<Klekamp法<Dalcanto法(P<0.05);Klekamp法在四种双节段上出钉点与其对应颈椎上关节突前面上缘切线的距离最小(P<0.05)。Dalcanto法和Masakazu法出钉点与其对应颈椎上关节突前面上缘切线的距离接近(P>0.05);Masakazu法在四种双节段上出钉点到其对应颈椎横突孔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最小(P<0.05)。Klekamp法和Dalcanto法出钉点到其对应颈椎横突孔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接近(P>0.05)。结论Dalcanto法安全性优于另外两种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置钉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
下颈椎
出钉点
置钉点
CT
三维重建
Keywords
Lowercervicalspine
Entrypoint
Exitpoint
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323.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不同内固定技术螺钉的应力分布
段扬
靳安民
张辉
张力
闵少雄
胡孔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其临床意义
段扬
靳安民
闵少雄
胡孔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CT三维重建对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不同置钉技术的安全性评估
段扬
靳安民
闵少雄
胡孔和
张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