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02年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黄长江 陈善文 +3 位作者 何歆 杜虹 朱琳 董巧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2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利用生态学方法对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进行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有桡足类 34属 60种 ,枝角类 3属 3种 ,及端足类、磷虾、糠虾、多毛类、毛颚类、被囊类、水母和各种浮游幼体虫。浮游动... 2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利用生态学方法对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进行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有桡足类 34属 60种 ,枝角类 3属 3种 ,及端足类、磷虾、糠虾、多毛类、毛颚类、被囊类、水母和各种浮游幼体虫。浮游动物的群落构成小型化趋势明显 ,因为体长不足 0 .6mm的小型优势种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crassirostris)、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brevicornis)和鸟喙尖头 (Peniliaavirostris)在浮游动物总个体数中所占比例合计高达5 7.1 %。浮游动物的种类数、总个体数和生物量的平面分布模式大体相似 ,即湾外大于湾内 ,外侧大于内侧 ,东部大于西部。总个体数与生物量的周年变化曲线与水温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 ,高峰位于高温季节的 8— 9月 ,低谷位于冬季 2月。调查期间柘林湾浮游动物非常丰富 ,年均总个体数达 1 5 .8× 1 0 3ind/m3,生物量达 2 2 7.8mg·dW/m3。在单一调查年度内 ,浮游动物丰度与水温、浮游植物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不同年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1年柘林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41
2
作者 姜胜 黄长江 +2 位作者 陈善文 周凯 董巧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8-840,共13页
20 0 0年 7月至 2 0 0 0 1年 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有桡足类 2 9属 5 7种 ,枝角类 3属 3种 ,及端足类、磷虾、糠虾、多毛类、毛颚类、被囊类、水母和各种浮游幼体。其中 ,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crassirostris... 20 0 0年 7月至 2 0 0 0 1年 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有桡足类 2 9属 5 7种 ,枝角类 3属 3种 ,及端足类、磷虾、糠虾、多毛类、毛颚类、被囊类、水母和各种浮游幼体。其中 ,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crassirostris、短角长腹剑水蚤 Oithona brevicornis和鸟喙尖头 Penilia avirostris为优势种 ,合计占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 6 2 .7%。浮游动物的种类数、生物量和总个体数都表现为湾外大于湾内的平面分布格局 ,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型 ,高峰期位于 6~ 1 0月份 ,最低谷位于冬季 1月份。因此 ,总个体数与水温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柘林湾是一个浮游动物相对丰富的海湾 ,年均生物量为 1 1 5 .7mg· dw / m3 ,总个体数达 6 .8× 1 0 3 ind/ m3 ,但群落结构的小型化趋势比较明显。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浮游动物总个体数与浮游植物密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柘林湾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生态学 被引量:7
3
作者 黄长江 王超 +1 位作者 董巧香 林小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于2000年5月~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长达5a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周年变动模式基本为双峰型,平面分布没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调查期间... 于2000年5月~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长达5a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周年变动模式基本为双峰型,平面分布没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调查期间,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站位实测值为0~1.4×10^7cells/dm^3,总均值为3.3×10^5cells/dm^3,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67.1%,为调查海区第1优势种。在总共1045份样品中,有中肋骨条藻出现的样品数为1020份。其中,种群密度大于10^6cells/dm^3的样品有65份,大于10^7cells/dm。则有4份。以大于10^6cells/dm^3为中肋骨条藻的赤潮密度标准,在调查期间至少于2000年、2003年发生4次赤潮。运用灰关联理论对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与13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排序分析发现,水温、pH值和浮游动物是影响柘林湾中肋骨条藻种群时空分布的关键因子。水温还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对数值具极显著意义的线性关系,而达到赤潮密度的样品均落在24.5~32.0℃区间,即每年的5~9月份高温季节。由于柘林湾浮游动物的年高峰期也出现在高温季节,说明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存在可能是柘林湾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的重要抑制因子。2004年调查海区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和在浮游植物群落中的优势度骤然降低,可能与水体营养盐结构和Fe含量的变化有关。因此,长期调查与监测对于研究海湾生态学和赤潮发生机制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中肋骨条藻 种群动力学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在淡水和海水中的生长及对蛋白质需求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远友 孙泽伟 +2 位作者 杨云霞 解绶启 崔奕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共4页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蛋白质含量为19 80%~40 50%的6种精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饱食投喂和(27±1)℃水温条件下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进行8周的饲养实验,比较其在淡水和海水中的生长及蛋白质需求。结果显示:尼罗罗非...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蛋白质含量为19 80%~40 50%的6种精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饱食投喂和(27±1)℃水温条件下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进行8周的饲养实验,比较其在淡水和海水中的生长及蛋白质需求。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在淡水和海水中生长良好,存活率分别为100%和87%~100%;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增加,实验鱼的平均终重、增重率和日增重率呈线性增加,饲料系数呈线性下降,蛋白质效率也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的饲料蛋白水平下,上述指标在淡水鱼和海水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蛋白质适宜需要量为2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酪蛋白源饲料 淡水 海水 蛋白质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食处理后鲮鱼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殷帅文 林学群 陈洁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7,共2页
20 0 1年 1 2月到 2 0 0 2年 3月在 1 9~ 2 4℃条件下 ,对鲮鱼 (初始体重 :88 86± 5 92 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产实验。结果表明 :限食组在恢复投喂后 ,摄食率变化不大 ,但饲料转化效率 (简称转化率 )... 20 0 1年 1 2月到 2 0 0 2年 3月在 1 9~ 2 4℃条件下 ,对鲮鱼 (初始体重 :88 86± 5 92 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产实验。结果表明 :限食组在恢复投喂后 ,摄食率变化不大 ,但饲料转化效率 (简称转化率 )明显提高 ,最终限食组体重完全追上对照组 ,表明限食在鲮鱼养殖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食处理 鲮鱼 摄食率 饲料转化率 补偿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柘林湾角毛藻(Chaetoceros)群落生态学特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超 黄长江 杜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7-245,共9页
于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角毛藻(Chaetoceros)群落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季节性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角毛藻54种(含变种、变型),包括3个未知角毛藻种,其中柔弱角毛藻(C.debilis),双孢角毛藻(C.didymusvar.didymus)... 于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角毛藻(Chaetoceros)群落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季节性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角毛藻54种(含变种、变型),包括3个未知角毛藻种,其中柔弱角毛藻(C.debilis),双孢角毛藻(C.didymusvar.didymus),劳氏角毛藻(C.lorenzianus),小角毛藻(C.minutissimus)和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ialis)均为柘林湾全年出现种。柘林湾角毛藻种类丰富度和细胞丰度的季节变化均呈现高温季节高低温季节低的特点,而平面分布均表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递增的趋势。整体而言,是一个角毛藻种类数很高而细胞丰度较低的海湾。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角毛藻种类丰富度和细胞丰度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光照、种间竞争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是影响其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角毛藻 种群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林湾骨条藻的数量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朱琳 黄长江 +2 位作者 陈善文 杜虹 何歆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4期302-305,共4页
2000年5月~2002年6月对粤东柘林湾进行的骨条藻数量及各环境要素的调查表明,骨条藻细胞数的平面分布表现为湾内低于湾外的基本格局,而季节波动模式为单峰型。以相关分析该海域骨条藻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柘林湾氮和磷都可能... 2000年5月~2002年6月对粤东柘林湾进行的骨条藻数量及各环境要素的调查表明,骨条藻细胞数的平面分布表现为湾内低于湾外的基本格局,而季节波动模式为单峰型。以相关分析该海域骨条藻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柘林湾氮和磷都可能成为骨条藻的限制因子,而磷限制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林湾 中肋骨条藻 环境因子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林湾浮游桡足类生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胜 周凯 +1 位作者 杜虹 黄长江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45-49,共5页
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粤东柘林湾浮游桡足类29属57种,其中,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和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为优热种,合计占浮游桡足类总个体数的66.7%。柘林湾是一个浮游桡足类... 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粤东柘林湾浮游桡足类29属57种,其中,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和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为优热种,合计占浮游桡足类总个体数的66.7%。柘林湾是一个浮游桡足类相对丰富的海湾,年均总个体数达5.4×10^3ind.·m^-3。浮游桡足类的种类数和总个体数均表现为湾外大于湾内的平面分布格局,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型,高峰期位于5-10月,最低谷位于冬季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浮游桡足类 生态研究 海洋浮游动物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鱼油DHA明胶软糖的研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克刚 柴向华 杨连生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0年第6期8-9,共2页
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将鱼油DHA微胶囊化 ,然后添加到明胶软糖中 ,制成新型保健糖果。
关键词 配方 质量指标 DHA 鱼油 微胶囊化 明胶软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2年柘林湾浮游枝角类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歆 黄长江 +1 位作者 陈善文 杜虹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5-162,共8页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7月的调查结果表明 ,广东柘林湾浮游枝角类有 3种 ,隶属于 2科 3属 .其中 ,鸟喙尖头氵蚤(Peniliaavirostris)为全年优势种 ,合计占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 9.0 8%和枝角类总个体数的 91 .84 % .该湾浮游枝角类的...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7月的调查结果表明 ,广东柘林湾浮游枝角类有 3种 ,隶属于 2科 3属 .其中 ,鸟喙尖头氵蚤(Peniliaavirostris)为全年优势种 ,合计占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 9.0 8%和枝角类总个体数的 91 .84 % .该湾浮游枝角类的密集区位于黄冈河、河口区域及湾外水域 ,其数量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浮游枝角类的季节变化极为显著 ,表现为夏、秋多 ,冬、春少的基本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2002年 浮游枝角类 浮游动物 鸟喙尖头Sou 季节变化 水温 海洋生态学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柘林湾根管藻(Rhizosolenia)群落组成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超 黄长江 杜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59-569,共11页
于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根管藻(Rhizosolenia)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季节性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根管藻16种(含变种、变型),其中柔弱根管藻(R.delicatula),脆根管藻(R.fragilissima),刚毛根管藻(R.setigera)... 于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根管藻(Rhizosolenia)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季节性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根管藻16种(含变种、变型),其中柔弱根管藻(R.delicatula),脆根管藻(R.fragilissima),刚毛根管藻(R.setigera)和笔尖根管藻粗径变种(R.styliformisvar.latissima)均为全年出现种。柘林湾根管藻种类丰富度和群落密度的季节变化均呈现高温季节高低温季节低的特点,而平面分布均表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递增的趋势。整体而言,柘林湾是一个根管藻种类数很高而群落密度处于中等水平的海湾。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柘林湾根管藻种类丰富度和群落密度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光照、种间竞争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是影响其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根管藻 种群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鱼类的比肝重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殷帅文 林学群 陈洁辉 《科学养鱼》 2002年第9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营养状况 饲喂方案 鱼类 比肝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食(含饥饿)和再充分投喂对鲮鱼形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帅文 林学群 陈洁辉 《水产养殖》 CAS 2002年第6期28-30,共3页
鲮鱼在限食状态下,饥饿组比肝重和SGR,半饱组比肝重都显著降低,而体长、全长、体重以及丰满度变化都不显著。再充分投喂后,各形态学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表明鲮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关键词 再充分投喂 鲮鱼 形态性状 限食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1年粤东柘林湾营养盐分布 被引量:29
14
作者 周凯 黄长江 +2 位作者 姜胜 杜虹 董巧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16-2124,共9页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对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及湾外附近海域进行了大量营养盐、浮游生物和一般理化因子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溶解性无机氮、磷、硅含量都明显偏高 ,年平均值分别达到 2 2 .64、1 .95和5 9.7μmo...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对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及湾外附近海域进行了大量营养盐、浮游生物和一般理化因子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溶解性无机氮、磷、硅含量都明显偏高 ,年平均值分别达到 2 2 .64、1 .95和5 9.7μmol/ L。其中 ,氮、磷含量均超过国家三类海水的水质标准。由于湾顶黄冈河和湾周边排污排废的影响 ,营养盐的分布基本表现为由湾内向湾外 ,近岸向离岸递减的格局。大规模增养殖业造成的 2次污染对该湾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柘林湾氮、磷、硅含量虽全面偏高 ,但如以 Justic和 Dortch等的标准来衡量 ,该湾浮游植物生长受控于单一营养盐限制因子的出现率为氮 41 .75 % ,磷 2 2 .9% ,硅 2 .3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粤东 柘林湾 营养盐分布 广东 海湾 增养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羟基磷灰石改性氮化硼对Pb^(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宁妍 邱海燕 +3 位作者 兰贵红 王顺慧 刘莹 邓春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5-733,共9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羟基磷灰石(MP)改性氮化硼(BN)的复合材料(MPBN),通过SEM、BET、FTIR、XRD、XPS和VSM对MPBN形貌、孔径、比表面积、元素组成、晶型、表面官能团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利用单因素吸附实验考察了MPBN对Pb^(2+)的吸附特...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羟基磷灰石(MP)改性氮化硼(BN)的复合材料(MPBN),通过SEM、BET、FTIR、XRD、XPS和VSM对MPBN形貌、孔径、比表面积、元素组成、晶型、表面官能团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利用单因素吸附实验考察了MPBN对Pb^(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MP成功负载在BN的层状结构中,MPBN具有超顺磁性。当Pb^(2+)初始质量浓度为250 mg/L,温度为25℃,pH=6.0,MPBN投加量为0.4 g/L,吸附时间为10 h时,吸附量达到460.75 mg/g,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表明MPBN对Pb^(2+)的吸附过程主要归因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通过热力学模型拟合得到吸附过程的ΔH为94.76 k J/mol,ΔS为339.61 J/(mol·K),说明该吸附过程在常温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MPBN在使用5次后仍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可回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磁性 羟基磷灰石 铅吸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柘林湾生态信息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黎裕成 陈志远 +2 位作者 黄长江 谢文勇 杜虹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22,共7页
柘林湾生态信息系统以ArcGIS为开发平台,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基于ArcObjects的组件式二次开发而成,实现了柘林湾的三维实景模拟、生态数学模型与GIS的有效集成、分析评价结果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等功能,具有可视化、智能化、... 柘林湾生态信息系统以ArcGIS为开发平台,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基于ArcObjects的组件式二次开发而成,实现了柘林湾的三维实景模拟、生态数学模型与GIS的有效集成、分析评价结果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等功能,具有可视化、智能化、易扩展、安全实用等特点.该系统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柘林湾生态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并为制定柘林湾的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柘林湾 ARCOBJECTS 客户端/服务器 ARCGIS 生态数学模型 地理空间数据 开发平台 体系结构 二次开发 有效集成 评价结果 管理水平 生态信息 保护策略 生态环境 污染防治 组件式 可视化 智能化 现代化 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