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初的乡村组织与基层调解--以奉天省为中心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勤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9期76-90,96,共16页
民国以来,随着国家权力深入乡村,新型的基层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话语对调解这一高度自治性和民间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奉天省的区村长民事案件评议制度表明,随着基层乡村组织进一步被国家权力所渗透,调解组织...
民国以来,随着国家权力深入乡村,新型的基层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话语对调解这一高度自治性和民间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奉天省的区村长民事案件评议制度表明,随着基层乡村组织进一步被国家权力所渗透,调解组织自身结构发生变化,在组织形态上,呈现一种组织化、制度化和官僚化的趋势。但这种"非民间化"趋势并不必然意味着在调解方法和程序上完全体现出国家的意志。奉天省的经验显示,在习惯和法律有冲突时,调解者更常常站在习惯的一方,而对国家法律采取漠视的态度。这种组织形态上的"非民间化"趋势跟调解方法和程序上的"民间化"特性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民初基层组织在政权化的过程中所保留的绅权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乡村组织变迁
基层调解
政权和绅权
奉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儒学性善论及其与宪政精神的疏离
被引量:
1
2
作者
邓剑光
叶海波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26-29,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人性理论,其中,天人合一、人性本善、性三品等三论共同支撑了儒家文化性善的人性理论大厦。儒家文化并未能孕育西方式的宪政,事实上,儒家文化在根本上与宪政精神相距甚远。具体而言,这体现在两方面:其一...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人性理论,其中,天人合一、人性本善、性三品等三论共同支撑了儒家文化性善的人性理论大厦。儒家文化并未能孕育西方式的宪政,事实上,儒家文化在根本上与宪政精神相距甚远。具体而言,这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天人合一论对人主体性地位意识的消解,使儒家文化缺少对人性尊严的超验性认知,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权意识的缺失。其二,人性本善论和对人主观自律能力的高度自信使儒家文化对权力的腐败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未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人性善
宪政
人性尊严
权力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政府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原则--两起“华南虎事件”的宪法法理思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邓剑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4-189,共6页
陕西华南虎照之争的实质是对政府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依据知情权的原理和我国相关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政府在信息公开时应当遵循真实性原则。政府公开的信息既可能是政府自己制作的信息,亦可能是政府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取的信息。对...
陕西华南虎照之争的实质是对政府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依据知情权的原理和我国相关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政府在信息公开时应当遵循真实性原则。政府公开的信息既可能是政府自己制作的信息,亦可能是政府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取的信息。对于这二类信息,政府信息真实性原则具有不同的要求。政府在信息公开时负信息真实性审查责任,政府应当积极履行信息真实性审查义务,并建立中立和公正的审查机制。宪法上的知情权是检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
知情权
真实原则
信息真实性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日本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救济制度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杰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1,共7页
日本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救济制度,在原来的行政不服审查制度基础上,又规定了必须向审查会咨询的制度。审查会设置法规定了审查会的性质、设置、组织、权限、程序等。司法救济制度除行政案件诉讼法的一般规定外,又规定特别的...
日本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救济制度,在原来的行政不服审查制度基础上,又规定了必须向审查会咨询的制度。审查会设置法规定了审查会的性质、设置、组织、权限、程序等。司法救济制度除行政案件诉讼法的一般规定外,又规定特别的管辖制度和案件移送制度。审查会作为咨询机关、审查会及法院的不公开审理以及诉讼案件的移送等制度的优点和缺点,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信息公开
个人信息保护
救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型社会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转型
被引量:
5
5
作者
陈瑞林
张薇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前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表现为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以权威政治为组织保证;以身份制为运转前提。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需要转型。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社会治安综合...
目前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表现为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以权威政治为组织保证;以身份制为运转前提。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需要转型。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应由传统模式转变为市场化、社会化、法制化、信息化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和谐社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陆刑法与澳门刑法犯罪中止的异同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瑞林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大陆刑法与澳门刑法均规定了犯罪中止制度,两部刑法对中止犯规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立法精神上和表现形式上,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处罚原则上和成立条件上,澳门刑法规定的犯罪既遂后仍可成立犯罪中止值得借鉴。
关键词
大陆刑法
澳门刑法
犯罪中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
2
7
作者
邓剑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数量繁多的国际人权保护机构、国际性法律文件及全球性与区域性的人权保护相互交汇,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图景,即人权观念的普遍性及其保护的国际性正在得到极大的发展。然而,人权产生的历史背景、人与人的国别归属以及国与国之间发展的差...
数量繁多的国际人权保护机构、国际性法律文件及全球性与区域性的人权保护相互交汇,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图景,即人权观念的普遍性及其保护的国际性正在得到极大的发展。然而,人权产生的历史背景、人与人的国别归属以及国与国之间发展的差异等内在性决定了人权及其保护的国内性。如果过于强调人权的国际性,而低调地论及人权的国内性,就极易抹杀人权应有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国际保护
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英、日等国退还庚款办学述评
被引量:
2
8
作者
徐鲁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9,共5页
1909年美国首先决定退还庚子赔款的部分款项,用于在中国办学和派遣留美学生。由于成效显著,以英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国家及日本也起而效仿。本文对各国退款的情况进行评述,提出庚子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产物,退款...
1909年美国首先决定退还庚子赔款的部分款项,用于在中国办学和派遣留美学生。由于成效显著,以英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国家及日本也起而效仿。本文对各国退款的情况进行评述,提出庚子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产物,退款办学则是美、英、日等国采取的对中国未来施加影响的一项政策。但是,由于退还的部分庚款被指定用于教育和科技,使教育、科技能够在当时动乱的环境下得到一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赔款
退款办学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日常问题》的意义
被引量:
2
9
作者
足立英彦
满喆(译)
刘小勇(译)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9期35-37,共3页
德国法学学者拉德布鲁赫的遗稿《法哲学的日常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始终如一地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二是第一次指出了"平等原则"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对唯物论的法律观进行批判的论据。
关键词
拉德布鲁赫
实证主义
平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斯托雷和萨维尼国际私法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
1
10
作者
耿勇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斯托雷和萨维尼是两个分处于具有不同法律传统的美欧而又同处于一个时代的国际私法思想家。他们的国际私法思想都以国家主权和地域为基础,都推翻了"法则区别说",但斯托雷强调"礼让",偏重国家主义和实用主义,而萨维...
斯托雷和萨维尼是两个分处于具有不同法律传统的美欧而又同处于一个时代的国际私法思想家。他们的国际私法思想都以国家主权和地域为基础,都推翻了"法则区别说",但斯托雷强调"礼让",偏重国家主义和实用主义,而萨维尼则强调"互赖",偏重国际主义和理想主义。斯托雷和萨维尼的国际私法思想分别在美欧形成了不同的国际私法传统,但其共同特征则是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法律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托雷
萨维尼
国际私法
主权
地域
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初的乡村组织与基层调解--以奉天省为中心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勤
机构
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9期76-90,96,共16页
文摘
民国以来,随着国家权力深入乡村,新型的基层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话语对调解这一高度自治性和民间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奉天省的区村长民事案件评议制度表明,随着基层乡村组织进一步被国家权力所渗透,调解组织自身结构发生变化,在组织形态上,呈现一种组织化、制度化和官僚化的趋势。但这种"非民间化"趋势并不必然意味着在调解方法和程序上完全体现出国家的意志。奉天省的经验显示,在习惯和法律有冲突时,调解者更常常站在习惯的一方,而对国家法律采取漠视的态度。这种组织形态上的"非民间化"趋势跟调解方法和程序上的"民间化"特性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民初基层组织在政权化的过程中所保留的绅权属性。
关键词
民国初期
乡村组织变迁
基层调解
政权和绅权
奉天省
分类号
F812.8 [经济管理—财政学]
D41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儒学性善论及其与宪政精神的疏离
被引量:
1
2
作者
邓剑光
叶海波
机构
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深圳
大学
法学院
教授
、
法学
博士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26-29,共4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人性理论,其中,天人合一、人性本善、性三品等三论共同支撑了儒家文化性善的人性理论大厦。儒家文化并未能孕育西方式的宪政,事实上,儒家文化在根本上与宪政精神相距甚远。具体而言,这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天人合一论对人主体性地位意识的消解,使儒家文化缺少对人性尊严的超验性认知,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权意识的缺失。其二,人性本善论和对人主观自律能力的高度自信使儒家文化对权力的腐败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未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方案。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人性善
宪政
人性尊严
权力制约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政府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原则--两起“华南虎事件”的宪法法理思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邓剑光
机构
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4-189,共6页
文摘
陕西华南虎照之争的实质是对政府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依据知情权的原理和我国相关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政府在信息公开时应当遵循真实性原则。政府公开的信息既可能是政府自己制作的信息,亦可能是政府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取的信息。对于这二类信息,政府信息真实性原则具有不同的要求。政府在信息公开时负信息真实性审查责任,政府应当积极履行信息真实性审查义务,并建立中立和公正的审查机制。宪法上的知情权是检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
信息公开
知情权
真实原则
信息真实性审查
分类号
D9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日本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救济制度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杰
机构
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法学
博士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1,共7页
文摘
日本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救济制度,在原来的行政不服审查制度基础上,又规定了必须向审查会咨询的制度。审查会设置法规定了审查会的性质、设置、组织、权限、程序等。司法救济制度除行政案件诉讼法的一般规定外,又规定特别的管辖制度和案件移送制度。审查会作为咨询机关、审查会及法院的不公开审理以及诉讼案件的移送等制度的优点和缺点,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关键词
日本
信息公开
个人信息保护
救济制度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922.16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型社会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转型
被引量:
5
5
作者
陈瑞林
张薇
机构
广东省
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广东省佛山市海关南海办事处于部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76-80,共5页
文摘
目前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表现为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以权威政治为组织保证;以身份制为运转前提。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需要转型。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应由传统模式转变为市场化、社会化、法制化、信息化的模式。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和谐社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分类号
D63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912.8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陆刑法与澳门刑法犯罪中止的异同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瑞林
机构
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文摘
大陆刑法与澳门刑法均规定了犯罪中止制度,两部刑法对中止犯规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立法精神上和表现形式上,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处罚原则上和成立条件上,澳门刑法规定的犯罪既遂后仍可成立犯罪中止值得借鉴。
关键词
大陆刑法
澳门刑法
犯罪中止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
2
7
作者
邓剑光
机构
汕头大学
法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文摘
数量繁多的国际人权保护机构、国际性法律文件及全球性与区域性的人权保护相互交汇,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图景,即人权观念的普遍性及其保护的国际性正在得到极大的发展。然而,人权产生的历史背景、人与人的国别归属以及国与国之间发展的差异等内在性决定了人权及其保护的国内性。如果过于强调人权的国际性,而低调地论及人权的国内性,就极易抹杀人权应有的本质。
关键词
人权
国际保护
主权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英、日等国退还庚款办学述评
被引量:
2
8
作者
徐鲁航
机构
汕头大学
法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9,共5页
文摘
1909年美国首先决定退还庚子赔款的部分款项,用于在中国办学和派遣留美学生。由于成效显著,以英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国家及日本也起而效仿。本文对各国退款的情况进行评述,提出庚子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产物,退款办学则是美、英、日等国采取的对中国未来施加影响的一项政策。但是,由于退还的部分庚款被指定用于教育和科技,使教育、科技能够在当时动乱的环境下得到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
庚子赔款
退款办学
教育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日常问题》的意义
被引量:
2
9
作者
足立英彦
满喆(译)
刘小勇(译)
机构
日本金泽
大学
法学
部准
教授
汕头大学
文
学院
讲师
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9期35-37,共3页
文摘
德国法学学者拉德布鲁赫的遗稿《法哲学的日常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始终如一地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二是第一次指出了"平等原则"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对唯物论的法律观进行批判的论据。
关键词
拉德布鲁赫
实证主义
平等原则
分类号
D909.1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斯托雷和萨维尼国际私法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
1
10
作者
耿勇
机构
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文摘
斯托雷和萨维尼是两个分处于具有不同法律传统的美欧而又同处于一个时代的国际私法思想家。他们的国际私法思想都以国家主权和地域为基础,都推翻了"法则区别说",但斯托雷强调"礼让",偏重国家主义和实用主义,而萨维尼则强调"互赖",偏重国际主义和理想主义。斯托雷和萨维尼的国际私法思想分别在美欧形成了不同的国际私法传统,但其共同特征则是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法律选择方法。
关键词
斯托雷
萨维尼
国际私法
主权
地域
形式主义
分类号
D997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D901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初的乡村组织与基层调解--以奉天省为中心
张勤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儒学性善论及其与宪政精神的疏离
邓剑光
叶海波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政府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原则--两起“华南虎事件”的宪法法理思考
邓剑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日本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救济制度
刘杰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转型社会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转型
陈瑞林
张薇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大陆刑法与澳门刑法犯罪中止的异同
陈瑞林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若干思考
邓剑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美、英、日等国退还庚款办学述评
徐鲁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日常问题》的意义
足立英彦
满喆(译)
刘小勇(译)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斯托雷和萨维尼国际私法思想之比较
耿勇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