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冲击强化机理及其在航空构件上的应用
1
作者 曹晓蝶 李莹华 +6 位作者 杨玉奇 丁旺旺 陈俊 吴嘉俊 赵吉宾 乔红超 赵永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共15页
航空构件因服役环境恶劣、应力条件复杂等因素,常常发生疲劳断裂,这严重影响了航空发动机的安全可靠性。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因其具有在材料表层引入超过1 mm的微观组织形变层和残余压应力层,并能极大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金属零部件... 航空构件因服役环境恶劣、应力条件复杂等因素,常常发生疲劳断裂,这严重影响了航空发动机的安全可靠性。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因其具有在材料表层引入超过1 mm的微观组织形变层和残余压应力层,并能极大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金属零部件的疲劳寿命等特点,自诞生之日起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和修理中实现了批量化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首先概述了激光冲击强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激光冲击强化对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揭示了激光冲击强化在提升金属零部件残余压应力、硬度、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和微观组织演变主要得益于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等离子体诱导冲击波的应力效应,并就其微观组织演变过程总结激光冲击强化机制。此外,将深入讨论激光冲击强化在典型航空零部件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航空结构件的激光冲击强化特点与研究进展,探讨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提升航空发动机系统安全可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提升航空部件的综合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航空构件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的钢轨内部伤损检测与分类
2
作者 吴福培 周旭 李昇平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142,共9页
准确检测钢轨内部伤损对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钢轨内部伤损智能检测的学习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钢轨内部伤损检测与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分析B型图像噪声特征提出基于游程编码的噪声去除方法,有效去除噪声并保... 准确检测钢轨内部伤损对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钢轨内部伤损智能检测的学习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钢轨内部伤损检测与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分析B型图像噪声特征提出基于游程编码的噪声去除方法,有效去除噪声并保留关键信息。其次,基于轨头、轨腰、轨底三个区域常见伤损特征的分布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聚类算法(CMF),以实现对钢轨内部伤损的准确分类。最后,由开发的伤损检测仪采集的76张钢轨B型图像进行伤损检测和分类,评估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集所含的1554个伤损中,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平均检测分类正确率为97.55%,漏检率为1.93%,其中轨头区域、轨腰区域和轨底区域的伤损检测正确率分别为99.03%、96.21%和97.99%,而对应漏检率分别为0.72%、2.79%和2.01%,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内部伤损 缺陷检测 聚类算法 噪声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常微分方程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3
作者 郭彪 李志农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6-1763,共8页
针对传统的深度学习故障诊断方法中存在架构可解释性差以及盲目堆叠层数导致的参数增加和内存消耗等问题,将神经常微分方程(neura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NODE)引入到机械故障诊断中。搭建面向机械故障诊断的神经常微分方程... 针对传统的深度学习故障诊断方法中存在架构可解释性差以及盲目堆叠层数导致的参数增加和内存消耗等问题,将神经常微分方程(neura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NODE)引入到机械故障诊断中。搭建面向机械故障诊断的神经常微分方程网络架构,利用神经网络参数化隐藏状态的导数代替指定隐藏层的离散序列。通过构建故障数据与故障类型的非线性关系,使用常微分方程求解器(ODE solver)完成对不同故障类别的分类任务,形成一种端对端的故障诊断模式。将该方法应用到机械故障诊断领域,搭建特定的神经常微分方程网络模型,通过故障数据的输入完成对不同故障类别的分类任务。将该模型应用到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故障诊断中,并与残差网络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确保准确率不降低的情况下,该方法不仅减少了内存消耗,而且将模型参数数量减少了将近五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神经常微分方程 动力学系统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相机模组画胶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吴福培 吕立伟 余冠霖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8-2107,共10页
为准确检测画胶缺陷以提升微型相机模组画胶工艺质量,提出一种微型相机模组画胶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由环形光源和3CCD相机获取的画胶图像特征,提出一种自适应多阈值画胶图像分割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画胶工艺过程中常见的良品、多胶... 为准确检测画胶缺陷以提升微型相机模组画胶工艺质量,提出一种微型相机模组画胶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由环形光源和3CCD相机获取的画胶图像特征,提出一种自适应多阈值画胶图像分割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画胶工艺过程中常见的良品、多胶、少胶、断胶、刮胶、偏移6种类型的画胶图像特征,提取画胶图像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并建立6种画胶类型特征的矩阵表达模型与检测方法。最后采集1059张画胶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实验,并采用错误分类误差、交并比和骰子系数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画胶缺陷检测的正确率为95.94%,漏杀率为0.38%,同时单次检测时长小于0.15 s,检验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相机模组 画胶 图像分割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增材制造过程熔池动态监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奉涛 杨守华 +3 位作者 吕秉华 彭世通 郭嘉楠 赵永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45-2259,共15页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近年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与制造技术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然而,制件质量稳定性差和工艺可重复性低等缺点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金属增材制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的动态过...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近年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与制造技术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然而,制件质量稳定性差和工艺可重复性低等缺点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金属增材制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的动态过程,而熔池作为重要载体包含着丰富的过程特征信息。熔池动态特征信息与制件质量和工艺可重复性密切相关,因此监测熔池动态能够为提高制件质量和工艺可重复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对该领域文献的调研,总结了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熔池温度和形貌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金属增材制造过程动态监测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增材制造 动态监测 熔池温度 熔池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丝增材制造缺陷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奉涛 陈桂映 +7 位作者 许泽林 郭嘉楠 彭世通 纪秀林 来佑彬 毛忠发 贺梦悦 刘伟嵬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5年第8期2727-2754,共28页
激光熔丝增材制造(LWAM)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和无粉末污染的3D打印技术,逐渐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和核电等领域。然而,LWAM加工过程极易产生气孔、裂纹和变形等缺陷,严重阻碍了LWAM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缺陷监测技术已... 激光熔丝增材制造(LWAM)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和无粉末污染的3D打印技术,逐渐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和核电等领域。然而,LWAM加工过程极易产生气孔、裂纹和变形等缺陷,严重阻碍了LWAM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缺陷监测技术已成为LWAM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首先,通过查阅近年来该方向文献,综述LWAM工艺原理和缺陷形成机理;接着,介绍多传感器LWAM过程监测方法,分别总结基于物理模型和基于数据驱动的LWAM制件缺陷监测方法;最后,分析现有LWAM缺陷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LWAM缺陷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本领域的理论研究以及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丝增材制造 物理模型 数据驱动模型 缺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大变形的柔性风电叶片气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泽栋 王靛 +2 位作者 漆良文 陈严 黄志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针对超长柔性风电叶片在传统线性(小变形)条件下发生动力学分析失效的问题,提出考虑大变形结构的柔性叶片模型并进行气动弹性分析。首先将叶片简化成非均匀悬臂梁,利用大变形Euler-Bernoulli梁模型进行离散化建模;后结合叶素动量理论,... 针对超长柔性风电叶片在传统线性(小变形)条件下发生动力学分析失效的问题,提出考虑大变形结构的柔性叶片模型并进行气动弹性分析。首先将叶片简化成非均匀悬臂梁,利用大变形Euler-Bernoulli梁模型进行离散化建模;后结合叶素动量理论,建立叶片的非线性结构动力学方程,并运用Newton-Raphson和逐步积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域仿真。整个过程重点考虑大变形结构的刚度变化、以及柔性叶片截面扭转运动和外形变化。以DTU 10 MW风力机为算例,比较叶片在大变形和小变形结构下的动态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动态响应中,大变形结构的刚度变化导致挥舞方向的叶尖位移明显增加,略微减小摆振方向的位移,同时叶尖扭角也会显著减小。此外,叶根面外载荷在大变形条件下会显著下降,但叶根面内载荷则会略微增加。这与传统线性条件下的气弹现象具有明显差异。该文的叶片模型能有效预测长柔叶片的动态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柔性叶片 大变形结构 气动弹性 截面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芯片分布特征辨识及自适应变步长扫描与匹配
8
作者 吴涛 周意 +3 位作者 黄智雄 叶玮琳 吴福培 李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3-1285,共13页
为解决LED芯片检测与分选中的漏扫、匹配错误等关键问题,提出自适应变步长扫描方法。该方法对当前局域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晶圆片局部形变的连续性与保持性对邻近区域芯片分布进行预测,实施步长调整。在检测端,提出基于8邻域位置模型... 为解决LED芯片检测与分选中的漏扫、匹配错误等关键问题,提出自适应变步长扫描方法。该方法对当前局域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晶圆片局部形变的连续性与保持性对邻近区域芯片分布进行预测,实施步长调整。在检测端,提出基于8邻域位置模型的区域芯片分布特征表征与描述方法,确立自适应步长调整策略,建立物理地址映射视图以及归一化逻辑视图。在分选端,利用已知物理地址映射图和归一化逻辑视图,对扫描区域、步长与路径进行规划,在遍历芯片的同时,实现芯片匹配。实测表明,相比冗余方法,该方法能够以低于4%的冗余率,实现漏扫率低于0.5%,提升扫描效率近23%。由于只针对有意义的芯片进行查找,可实现接近100%的匹配率,显著改善了算法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圆片映射视图 逻辑归一化 主动遍历 位置关系 索引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线性环境温度影响的切换ICA损伤识别方法
9
作者 黄杰忠 祁辉 +1 位作者 李东升 吴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5-134,161,共11页
在土木工程结构的长期健康监测过程中,变化环境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甚至会掩盖损伤引起的动力特性变化,导致传统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方法可用于环境因素影响分离,但其有效... 在土木工程结构的长期健康监测过程中,变化环境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甚至会掩盖损伤引起的动力特性变化,导致传统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方法可用于环境因素影响分离,但其有效性受限于数据间需满足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为此,该文将切换温度引入到ICA方法中,提出适用于非线性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切换ICA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确定温度切换点,利用切换温度将非线性相关的频率数据分段线性化;然后,针对分段线性化后的频率数据,采用ICA方法计算数据的环境源和损伤源;最后,基于ICA损伤源,计算其SPE(squared prediction error)统计量作为损伤指标,通过X-bar控制图实现损伤预警。7自由度数值算例和Z24桥的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环境变化 独立成分分析(ICA) 主成分分析(PCA) 非线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横断截面新型双轴柔性铰链设计及分析
10
作者 魏华贤 赵永杰 +2 位作者 杨楠 王奉涛 牛小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8-1357,共10页
现有同位正交复合缺口双轴柔铰存在矩形横断截面锐边结构,增大了应力集中效应,且无法通过优化纵向缺口轮廓来消除。为此,提出一类椭圆横断截面新型双轴柔铰。首先以圆弧缺口为对象,构建该类柔铰的参数化结构模型;然后基于卡氏第二定理... 现有同位正交复合缺口双轴柔铰存在矩形横断截面锐边结构,增大了应力集中效应,且无法通过优化纵向缺口轮廓来消除。为此,提出一类椭圆横断截面新型双轴柔铰。首先以圆弧缺口为对象,构建该类柔铰的参数化结构模型;然后基于卡氏第二定理建立其柔度及最大应力理论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此,实现了柔度及应力集中特性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柔铰的柔度性能。结果表明,椭圆横断截面型双轴柔铰具备两向各异柔度,可从本质上避免锋利锐边结构,降低应力集中效应,与具有相同缺口结构的矩形横断截面型双轴柔铰相比,工作能力可提高47.9%,该类柔铰结构拓展了现有缺口型柔铰的基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铰链 柔性机构 椭圆横断截面 双轴柔性铰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约束的最小方差无偏自适应荷载估计
11
作者 李东升 魏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165,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约束的最小方差无偏自适应荷载估计算法,该算法是对传统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算法的改进。利用大部分结构荷载在空间稀疏的特点,通过PM(pseudo-measurement)技术对荷载向量施加了一个稀疏约束,最终无约束的最小二乘估... 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约束的最小方差无偏自适应荷载估计算法,该算法是对传统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算法的改进。利用大部分结构荷载在空间稀疏的特点,通过PM(pseudo-measurement)技术对荷载向量施加了一个稀疏约束,最终无约束的最小二乘估计转换为了基于l 1范数的稀疏约束,在这样的改进下,传统算法在加速度观测下的荷载漂移问题被有效地解决,同时提高了算法荷载估计的鲁棒性。此外,对于噪声估计传统做法都是通过经验进行手动设置,在工程应用中极大不便。基于此,引入了自适应估计算法,实现了测量噪声协方差自适应估计。最后,通过1个10自由度弹簧阻尼系统和一个3层框架试验结构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荷载估计 稀疏约束 自适应估计 荷载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环境影响下基于VMD-PCA-GPR方法的桥梁损伤识别
12
作者 黄杰忠 元思杰 李东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32-342,共11页
环境因素变化可能会掩盖损伤引起的结构动力特性变化,导致传统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decomposition,VMD)、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高斯... 环境因素变化可能会掩盖损伤引起的结构动力特性变化,导致传统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decomposition,VMD)、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相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VMD算法对频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分离季节性环境模式后的第1本征模态数据(IMF,);其次,采用PCA方法对IMF,数据进行分析,计算PCA残差的欧式距离;然后,以IMFi数据和相对应的PCA残差欧式距离为输人和输出,采用GPR模型学习输人-输出之间的计算规则;最后,利用训练好的GPR模型来预测剩余部分IMF,数据的PCA欧式距离,计算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预测残差,并采用统计控制图进行损伤预警。实验室木桥和Z24桥的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环境变化 变分模态分解(VMD) 主成分分析(PCA) 高斯过程回归(G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TDLAS检测系统多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玮琳 涂子涵 +7 位作者 肖旭鹏 周波 潘易宇 郑志丹 吴涛 吴福培 徐严平 郑传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148,共8页
在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红外气体检测系统中,用来表征气体体积分数大小的二次谐波信号,易受到各类硬件参数的影响。基于比尔朗伯定律与HITRAN数据库,使用LabVIEW研究参数对二次谐波的谐波幅值、对称度、峰宽的影响,... 在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红外气体检测系统中,用来表征气体体积分数大小的二次谐波信号,易受到各类硬件参数的影响。基于比尔朗伯定律与HITRAN数据库,使用LabVIEW研究参数对二次谐波的谐波幅值、对称度、峰宽的影响,并进行了谐波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般TDLAS检测系统,应优先选择合适的扫描幅度与滤波器阶数,使得谐波波形完整且不失真;然后尽可能增大谐波幅值与峰宽,得出最佳调制度;最后根据系统需求和自身硬件基础,选择合适的调制频率与扫描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谐波 红外检测技术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谐波幅值 谐波对称度 谐波峰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系统一种新的功率分配算法及容量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永权 刘乃安 +3 位作者 沈民奋 杨家玮 王承恕 周渊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49-1753,共5页
在不额外增加发射功率和带宽消耗的情况下,注水功率分配算法能够获得最大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容量.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推导给出了MIMO系统注水功率分配算法的显式解.利用信道冲激响应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VD)算法,推导给出了注水... 在不额外增加发射功率和带宽消耗的情况下,注水功率分配算法能够获得最大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容量.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推导给出了MIMO系统注水功率分配算法的显式解.利用信道冲激响应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VD)算法,推导给出了注水功率分配算法MIMO系统的容量分析公式.利用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功率分配算法,推导给出了该算法MIMO系统的容量分析公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功率分配算法的系统容量虽然略低于注水功率分配算法的系统容量,但它的计算复杂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功率分配 容量分析 奇异值分解 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轮修整器安装高度误差对成型砂轮修整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自强 阎秋生 +1 位作者 陈少波 郑志丹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3年第2期66-69,共4页
本文分析了回转曲面砂轮修整时 ,砂轮修整器安装高度误差对修整后砂轮截面形状精度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 :在两轴插补修整时 ,修整后砂轮半径的误差与砂轮修整器安装高度误差的平方成正比 ,与两者中心距的水平投影成反比 ,在实用范围内 ... 本文分析了回转曲面砂轮修整时 ,砂轮修整器安装高度误差对修整后砂轮截面形状精度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 :在两轴插补修整时 ,修整后砂轮半径的误差与砂轮修整器安装高度误差的平方成正比 ,与两者中心距的水平投影成反比 ,在实用范围内 ,此误差很小 ;在三轴联动修整时 ,修整后砂轮半径的最大误差等于两轴插补修整时误差的 1.3倍左右 ;而砂轮截面形状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磨削 曲面沟槽 误差分析 砂轮修整器 安装高度 砂轮修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砂轮修整器结构及其装配误差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自强 阎秋生 +1 位作者 陈少波 郑志丹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4年第3期35-38,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已获专利授权的新型数控磨床砂轮修整器 ,它具有 2移动轴 + 1转动轴的三轴联动功能 ,因此能精确修整各种曲面的砂轮 ;而且它的修整工具能绕修整工具刃口的圆弧圆心转动 ,可不考虑绕转动轴的转动对两移动轴的影响 ,故数控... 本文介绍了一种已获专利授权的新型数控磨床砂轮修整器 ,它具有 2移动轴 + 1转动轴的三轴联动功能 ,因此能精确修整各种曲面的砂轮 ;而且它的修整工具能绕修整工具刃口的圆弧圆心转动 ,可不考虑绕转动轴的转动对两移动轴的影响 ,故数控编程容易实现。但若修整器装配时存在径向或轴向装配误差 ,则对修整后砂轮截面形状精度的影响较大 ,其中轴向的装配误差影响最大 ,它会产生与它自己相同数量级的砂轮截面形状误差 ,因此砂轮修整器装配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使装配误差小于 10 μm才能达到成型砂轮修整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产品 砂轮修整器 数控编程 成型磨削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关守安 李爽 +1 位作者 金长宇 刘冬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0-1635,共6页
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下行充填开采过程中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规律展开了研究.通过FLAC3D三维数值计算确定典型勘探线剖面,以河砂为骨料,重晶石粉为胶结剂进行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利用3DEC数值分析软件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 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下行充填开采过程中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规律展开了研究.通过FLAC3D三维数值计算确定典型勘探线剖面,以河砂为骨料,重晶石粉为胶结剂进行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利用3DEC数值分析软件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充填开采能有效抑制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使地表沉降范围集中在矿体顶部且沉降中心随下行开采过程中向矿体中心移动;深埋矿体的开采对上覆岩层移动范围的影响较浅埋矿体的采动影响小;岩层移动塌落的角度随开采深度的增加先变小后变大,最终沉降以筒型陷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充填开采 岩层运移 相似材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砂轮截面曲线光顺处理的近似双圆弧插补法及误差估算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自强 阎秋生 +1 位作者 郑志丹 陈少波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解决成型砂轮截面曲线的光顺处理问题时,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曲线数字化处理方法——近似双圆弧插补法,简化了计算过程。为了估算该方法的误差,本文模拟曲线反求的过程进行了彷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若曲线反求时测量点的间距取为0.1mm... 在解决成型砂轮截面曲线的光顺处理问题时,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曲线数字化处理方法——近似双圆弧插补法,简化了计算过程。为了估算该方法的误差,本文模拟曲线反求的过程进行了彷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若曲线反求时测量点的间距取为0.1mm左右,则对所讨论的实例而言,处理结果对原曲线的最大偏离为0.552μm,这样的误差对数控加工影响很小,而且整个处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不足1分钟,因此,该方法能满足数控加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处理 曲线光顺 误差估算 成型磨削 曲面沟槽 砂轮 近似双圆弧插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榆金矿地下开采覆岩运移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关守安 李皓 +1 位作者 金长宇 刘冬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2-407,共6页
针对粗榆金矿急倾斜极薄矿体下行充填开采过程中岩移规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现场节理调查确定节理产状与间距,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数值计算参数,借助神经网络获得数值计算边界条件,结合三种不同数值计算方法开展计算分析.研... 针对粗榆金矿急倾斜极薄矿体下行充填开采过程中岩移规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现场节理调查确定节理产状与间距,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数值计算参数,借助神经网络获得数值计算边界条件,结合三种不同数值计算方法开展计算分析.研究表明,矿体上盘岩层沉降明显,矿体覆岩沉降变形区域呈筒形陷落;FLAC3D和3DEC计算结果显示,粗榆金矿地表不存在沉降区域;随机介质计算结果显示,二号竖井、新建的选矿厂以及职工宿舍浴池均在岩移带之外;相对于FLAC3D,3DEC计算方法,随机介质方法更适合对急倾斜极薄矿体开采导致的岩层运移进行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急倾斜极薄矿体 充填开采 岩层运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运动螺纹尺寸自适应机器视觉检测 被引量:23
20
作者 包能胜 方海涛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62-1069,共8页
针对螺纹零件尺寸检测效率低、工作强度大、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运动螺纹尺寸自适应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一套在线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运动螺纹零件的图像;其次使用NCC(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归一化... 针对螺纹零件尺寸检测效率低、工作强度大、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运动螺纹尺寸自适应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一套在线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运动螺纹零件的图像;其次使用NCC(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归一化匹配算法,完成对螺纹零件的识别及追踪,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的ROI(region of interest)裁剪区域;然后通过Canny算法提取边缘轮廓,利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技术对螺纹轮廓进行直线拟合,生成螺纹中径线,完成对螺纹中径的测量;最后在使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提取多螺纹轮廓波峰与波谷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螺纹中径线与各角点之间的距离来完成对角点的细化。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螺纹尺寸检测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尺寸检测 螺纹参数 机器视觉 连续运动 角点检测 直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