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MES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兴明 朱飞奇 +2 位作者 刘建祥 陈略 朱瑾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微栓子信号(MES)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和神经营养药物及康复治疗,B...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微栓子信号(MES)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和神经营养药物及康复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素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MES数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数目。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MES数量、NIHSS评分及不稳定性斑块数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个月后B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进展,减少MES数量,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阿托伐他汀 微栓子信号 经颅多普勒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干扰素-γ、纤维蛋白原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雪莲 叶兰香 +2 位作者 刘娟娟 谷玉平 严文娜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纤维蛋白原(Fbg)、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颅内感染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33例、结核性脑膜炎组37例、病毒性脑膜炎组30例,根据是否昏迷分为昏迷组32...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纤维蛋白原(Fbg)、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颅内感染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33例、结核性脑膜炎组37例、病毒性脑膜炎组30例,根据是否昏迷分为昏迷组32例、未昏迷组68例,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48例、好转组37例、无效组15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抽取各组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γ、Fbg及神经损伤指标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歧化酶(SOD),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颅内感染患者血清IFN-γ、Fbg、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神经损伤指标水平的关系。结果各颅内感染组血清IFN-γ、Fbg、SOD、MDA、S-100β、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清IFN-γ、Fbg、SOD、MDA、S-100β、NSE水平依次增高(P均<0.05),颅内感染患者血清IFN-γ、Fbg、SOD、MDA水平与S-100β、NSE均呈正相关(P均<0.05)。昏迷组血清IFN-γ、Fbg、SOD、MDA、S-100β、NSE水平均高于未昏迷组(P均<0.05);治愈组、好转组、无效组血清IFN-γ、Fbg、SOD、MDA、S-100β、NSE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血清IFN-γ、Fbg及氧化应激和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升高,各指标水平变化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干扰素Γ 纤维蛋白原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雪莲 陈俊斌 叶兰香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选择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及各组部分凝血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选择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及各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D二聚体(D-D)等指标。根据脑梗死面积,将观察组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小梗死组及大梗死组,观察3组患者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D二聚体(D-D)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及观察组患者APTT及PT降低,FIB及D-D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TT及PT低于T2DM组,FIB及D-D水平则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小梗死组与大梗死组APTT、PT降低,且大梗死组低于小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小梗死组与大梗死组FIB及D-D水平升高,且大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