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赖氨酰氧化酶LOXL2稳定性的理论计算研究
1
作者 林李锐 林凯 +3 位作者 邹海鹰 许丽艳 李恩民 东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5-695,共11页
赖氨酰氧化酶LOXL2是一种依赖于铜离子的胺氧化酶,催化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侧链发生氧化脱氨,发挥着稳固细胞外基质的作用。而稳定性是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特性,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分子动态及其正常功能发挥,这与人类的健康和疾... 赖氨酰氧化酶LOXL2是一种依赖于铜离子的胺氧化酶,催化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侧链发生氧化脱氨,发挥着稳固细胞外基质的作用。而稳定性是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特性,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分子动态及其正常功能发挥,这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然而,关于LOXL2的稳定性目前鲜有报道,哪些位点对其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冷冻电镜和Alphafold2的数据,建立LOXL2的全长结构,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其优化构象。再通过4种方法(mCSM,PremPS,DeepDDG和FoldX),计算所有位点的稳定性属性,筛选出对稳定性有显性影响的位点(定义为关键位点)。结果表明,95个关键位点对LOXL2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在5个结构域上的分布数量依次为14、13、8、11和26,而结构域间的连接肽段上也有23个关键位点。在这些关键位点中,类型及数量分别为Leu(24个)、Val(20个)、Ile(12个)、Trp(11个)、Phe(11个)、Tyr(6个)、Cys(6个)、Met(4个)和Arg(1个)。其中大部分关键位点(88个)为疏水性质,这与蛋白质折叠的主要力量为疏水作用的情况是一致的,而Cys两两成对,构成二硫键,对LOXL2的结构及功能发挥重要作用。讨论中,我们将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并用自由能微扰方法,对部分关键位点进行比较,从多方面论证此项工作的可信度。此项研究,可为靶向LOXL2的疾病治疗研究,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样2 稳定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计算预测 吉布斯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3+X”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恩民 郑少燕 +11 位作者 许丽艳 孙宏 邹海鹰 方王楷 龙琳 吴炳礼 程银伟 谢维洁 李利艳 杨苗 范冠华 杨棉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1-392,共12页
针对长期以来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依靠零散的课外科研活动、受众面窄、没有系统性课程教学及其相关制度保障、致使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明显乏力低效这一共性瓶颈教学问题,自2002年起,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针对长期以来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依靠零散的课外科研活动、受众面窄、没有系统性课程教学及其相关制度保障、致使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明显乏力低效这一共性瓶颈教学问题,自2002年起,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在“科教相辅相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等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倚重汕头大学医学院“医者之心”系列课程与书院育人文化之特色,发挥汕头大学的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均拥有本/硕/博/博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之优势,联合其他相关专业教学团队,在建立充分体现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内涵,覆盖医学本科5年全过程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历经20载的不懈努力,补充修善,成功构建了“3+X”模式,着力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所谓“3”意指对医学生的“全人培养”、“全程培养”和“全方位培养”。所谓“X”意指针对“3+X”模式运行效能的若干个验证性维度,主要包括组织医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大赛、国际大学生学术研讨会,由医学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撰写发表学术论文等。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成效十分显著,为有效解决上述共性瓶颈教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有重要借鉴价值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改革 医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或乙酰化修饰使Fascin的促癌功能翻转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大嘉 许丽艳 +1 位作者 程银伟 李恩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4-684,共11页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食管鳞癌等恶性肿瘤中,Fascin异常高表达并发挥促癌功能,其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包括本实验室在内,多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磷酸化或乙酰化修饰可使Fascin的促癌功能翻转,犹如川剧中的“变脸...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食管鳞癌等恶性肿瘤中,Fascin异常高表达并发挥促癌功能,其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包括本实验室在内,多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磷酸化或乙酰化修饰可使Fascin的促癌功能翻转,犹如川剧中的“变脸”。最近,本室进一步研究发现,Fascin的翻译后修饰明显影响Fascin小分子抑制剂的抑癌效果,提示以Fascin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应该将Fascin翻译后修饰状态纳入是否适合用药的评价体系中。为此,本文在系统评述Fascin促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翻译后修饰对Fascin功能的调控作用,以及翻译后修饰对Fascin小分子抑制剂抑癌功效的影响;同时还对相关领域针对Fascin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N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肿瘤 微丝成束蛋白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EGF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宁宇 芦宏 +3 位作者 常丽君 张红伟 张灏 李冠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87-291,共5页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人肺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可通过活化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本实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抑制EGF诱导体外A549细胞侵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人肺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可通过活化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本实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抑制EGF诱导体外A549细胞侵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确定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无明显毒性的浓度范围,并以该浓度范围内的白藜芦醇作用EGF诱导的A549细胞,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抑制细胞侵袭作用,明胶酶谱法分析细胞的MMP-2活性变化,Westernblot检测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30μM内的白藜芦醇无明显的细胞毒性,20μM处理的受EGF诱导的A549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MMP-2分泌减少,胞内p-ERK1/2和PI3K(0.5h-6h)含量下降。结论20μM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A549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通路和PI3K-Akt通路中相关蛋白激活,最终降低MMP-2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I3K(磷脂酰肌醇三羟基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1B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赵瑞君 谢春伟 +2 位作者 陈戈 龚宇 董洪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PTP1B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79例乳腺癌标本中PTP1B蛋白的表达,分析PTP1B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ER阳性乳腺癌中,PTP1B表达水平与T分期(P=0.038)... 目的探讨PTP1B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79例乳腺癌标本中PTP1B蛋白的表达,分析PTP1B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ER阳性乳腺癌中,PTP1B表达水平与T分期(P=0.038)、淋巴结转移(P=0.021)、肿瘤分期相关(P=0.008)。Kaplan-Meier检测结果显示,与PTP1B低表达组相比,PTP1B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更低(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PTP1B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阳性乳腺癌中PTP1B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TP1B可能是ER阳性乳腺癌预后不良评估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R阳性乳腺癌 PTP1B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15同源结构域包含蛋白2通过调控Cyclin D1-CDK4-pRb信号轴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知达 邓丹霞 +7 位作者 文兵 彭柳 董科 潘德渊 郑海香 廖连娣 许丽艳 李恩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4-1192,共19页
微丝结合蛋白是微丝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通过促进微丝的聚合和解聚来影响微丝的动力学。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微丝和微丝结合蛋白参与细胞癌变的所有阶段。我们通过对食管癌蛋白质组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微丝结合蛋白Eps15同源结构域... 微丝结合蛋白是微丝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通过促进微丝的聚合和解聚来影响微丝的动力学。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微丝和微丝结合蛋白参与细胞癌变的所有阶段。我们通过对食管癌蛋白质组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微丝结合蛋白Eps15同源结构域包含蛋白2(EHD2)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且EHD2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EHD2参与调控糖代谢、自噬和肿瘤迁移。然而,EHD2在食管癌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EHD2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免疫荧光和细胞组分分离结果显示,EHD2不仅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还存在于细胞核中。使用克隆形成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流式术检测EHD2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EHD2和EHD2-3×NLS(核定位信号)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G_(1)/S转换;同时,双荧光素报告基因结果显示,过表达EHD2和EHD2-3×NLS抑制Wnt信号通路活性。而siRNA敲降则获得相反的结果。免疫共沉淀和Duolink-PLA实验证明,EHD2与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T细胞因子3(T-cell factor 3,TCF3)相互作用。蛋白质印迹和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过表达EHD2和EHD2-3×NLS抑制TCF3下游与增殖和细胞周期相关的靶基因的转录,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CDK4)和pRb的蛋白质表达。以上结果表明,核EHD2与β-catenin和TCF3复合体相互作用,通过Cyclin D1-CDK4-pRb信号轴来调控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丝结合蛋白 Eps15同源结构域包含蛋白2(EHD2) 细胞增殖 T细胞因子3 食管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