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有无均整器模式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丽丽 张基永 +2 位作者 陆佳扬 马长春 张武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98-2101,共4页
目的比较6MV-X射线非均整模式(flattening filter-free,FFF)和均整模式(with flattening filter,WFF)在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计划(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左侧乳腺... 目的比较6MV-X射线非均整模式(flattening filter-free,FFF)和均整模式(with flattening filter,WFF)在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计划(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设计FFF-IMRT和WFF-IMRT计划。在满足临床要求的情况下,比较2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性(HI)、计划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FFF和WFF模式IMRT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和危及器官剂量限值。两者靶区剂量分布相似,CI和HI无统计学差异。与WFF-IMRT相比,FFF-IMRT提高皮肤剂量(P<0.001),降低靶区外正常组织、健侧乳腺与患侧肺的受量(P<0.05),增加25%MU(P<0.001),减少50%单次治疗时间(P<0.001)。结论 2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FFF-IMRT计划更利于保护危及器官和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剂量比较 非均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疗剂量同期化疗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明镇 余元祥 +1 位作者 郭竑 李东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0-94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剂量同期化疗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我科收治的可分析的初治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结果,全组共78例,根据不同放疗剂量分为高剂量组(DT〉50 Gy,平均64 Gy)和低剂...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剂量同期化疗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我科收治的可分析的初治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结果,全组共78例,根据不同放疗剂量分为高剂量组(DT〉50 Gy,平均64 Gy)和低剂量组(DT 50 Gy),其中低剂量组43例,高剂量组35例。化疗主要采用PF方案,DDP 75 mg/m2 d1+5-FU 500~600 mg/m2 d2~5,于放疗开始第1、28、49、70天应用,共2~4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以及生存率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与低剂量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86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4.3%、25.7%和76.7%、41.9%、30.2%,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9个月和22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1)。高剂量组3、4度骨髓抑制较低剂量组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级放射性食管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放疗合并同期化疗治疗食管癌时,低剂量(50 Gy)放疗可以达到与高剂量(50 Gy以上)放疗近似的临床效果,而低剂量组毒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同期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强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武哲 黄宝添 +2 位作者 吴丽丽 陈志坚 陈创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1例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分别制定双弧RA与5野dIMRT 2组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T)...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1例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分别制定双弧RA与5野dIMRT 2组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T)。结果:PTV1(64):RA与d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除了其CI明显优于dIMRT(P<0.05)。PTV2(54):RA的V93、V95比dIMRT覆盖更好,V105亦明显高于dIMRT(P<0.05)。脊髓计划区和脊髓的Dmax RA与dIMRT无明显差异,RA的肺V5、V10、V13高于dIMRT(P<0.05),V20、V30、MLD则明显比dIMRT低(P<0.05)。MU:RA(345±16)较dIMRT(663±71)减少48%(P<0.05)。TT:RA(137±0.5)s较dIMRT(174±20.4)s减少21%(P<0.05)。结论 :2组计划均能满足计划要求,RA在很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能有效保护脊髓及脊髓计划区的同时降低肺V20、V30、MLD,MU减少,TT缩短,可减轻患者不适感,同时器官运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放疗的影响亦减小。因此,RapidArc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动态调强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伏级锥形束CT计算宫颈癌放疗剂量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基永 张武哲 +1 位作者 陆佳扬 吴丽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92-159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于CT模拟机和kV-CBCT上扫描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获得电子密度模体影像及计划CT(pCT)和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于CT模拟机和kV-CBCT上扫描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获得电子密度模体影像及计划CT(pCT)和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选取9例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治疗计划,并将计划移植至模体和患者的pCT和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剂量差异及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kV-CBCT的CT值经多次重复测量最大变化≤3%;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与pCT相比,低密度组织的差异较小,高密度者差异相对较大。在对模体的剂量计算中,pCT和kV-CBCT的剂量差异为0.7%-2.5%,平均(1.23±0.55)%;而在对宫颈癌患者的剂量计算中,剂量差异为0.5%-1.8%,平均(0.84±0.44)%;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宫颈癌放疗中采用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治疗剂量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鼻咽癌RapidArc与固定野调强放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庄名赞 张拓丹 +3 位作者 彭逊 陈志坚 林志雄 李德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近年RapidArc的临床应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比较RapidArc与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两种放疗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治疗计划中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RapidArc与IMRT两种技术进行计划设计与剂量验证,... 目的:近年RapidArc的临床应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比较RapidArc与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两种放疗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治疗计划中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RapidArc与IMRT两种技术进行计划设计与剂量验证,比较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与正常组织剂量、机器跳数、治疗时间与剂量验证结果。结果:两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能提供足够的靶区剂量。RapidArc的PTVnx最小剂量,PTVnd、PTV60、喉、腮腺的平均剂量低于IMRT,PTV60的HI值高于IMRT,机器跳数比IMRT减少约58%,治疗时间减少约70%。以3%/3mm为界,RapidArc验证的γ指数通过率为(98.75±0.50)%,IMRT的通过率为(98.86±0.67)%。结论:两种放疗技术均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剂量验证结果能够较好的符合计划计算结果。RapidArc比IMRT有着更多的优势,不仅可以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喉、腮腺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RAPIDARC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组织等效补偿膜放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武哲 陈志坚 陈创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6-978,共3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不同方式下添加组织等效补偿膜(简称加膜)的疗效。方法应用Eclipse(10.0)计划系统对1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制定全程加膜、半程加膜和不加膜3组正向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比...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不同方式下添加组织等效补偿膜(简称加膜)的疗效。方法应用Eclipse(10.0)计划系统对1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制定全程加膜、半程加膜和不加膜3组正向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比较临床靶区、危及器官与皮肤表面的剂量分布及差异。结果加膜组比不加膜组提高了靶区的最小剂量和高剂量区V115(P<0.05),降低了全肺与同侧肺及心脏前缘的受照剂量(P<0.05),同时皮肤表面剂量随着加膜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全程加膜D max(55.41±1.59)Gy vs半程加膜D max(53.48±1.25)Gy vs不加膜D max(52.21±1.51)Gy],其中全程加膜组的照射剂量最大(P<0.05)。结论采用半程加膜的照射方式,既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减少乳腺癌胸壁复发率,又不至于造成较严重的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织补偿等效膜 皮肤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健华 林赛娥 +1 位作者 张杨 黄少娟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7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 例住院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 例住院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顺利完成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口腔炎 健康教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适形放疗技术减少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损伤的物理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良喜 洪红光 李德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目的从物理剂量学角度探讨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N0期鼻咽癌病人,保护腮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例N0鼻咽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经CT模拟定位,分别设计传统放疗方案和3D-CRT方案。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3D-CRT方案... 目的从物理剂量学角度探讨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N0期鼻咽癌病人,保护腮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例N0鼻咽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经CT模拟定位,分别设计传统放疗方案和3D-CRT方案。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3D-CRT方案靶区剂量均匀性,并比较不同方案腮腺累积剂量。结果3D-CRT放疗计划大野阶段90%等剂量曲线覆盖97.4%计划治疗靶区(PTV),最大剂量为102.2%;缩野阶段90%等剂量曲线覆盖96.2%计划治疗靶区(PTV1)。最大剂量为102.2%。3D-CRT方案腮腺平均剂量为19.6Gy。67%、45%、24%的腮腺体积分别受到大于13.7Gy、18.6Gy、23.1Gy剂量的照射。该剂量低于腮腺耐受量。3D-CRT方案重要器官累计剂量均在耐受量之内,放疗计划在肿瘤覆盖,剂量分布,保护重要器官上被认为可以接受。结论3D-CRT方案治疗N0期鼻咽癌可在保证肿瘤足够的覆盖和剂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腮腺的放疗剂量。在物理剂量学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形放疗技术 鼻咽癌 腮腺功能损伤 放射疗法 物理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喉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9
作者 陆佳扬 黄宝添 +2 位作者 张基永 林珠 彭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92-1895,共4页
目的比较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VMA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在局部晚期喉癌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1例局部晚期喉癌患者分别制定双弧VMAT与七野IMRT两... 目的比较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VMA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在局部晚期喉癌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1例局部晚期喉癌患者分别制定双弧VMAT与七野IMRT两组放疗计划。比较剂量体积参数,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计划设计时间,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和投照时间。结果高危靶区PTV1:VMAT的CI和HI明显优于IMRT(P<0.05)。低危靶区PTV2:VMAT的CI优于IMRT(P<0.05),HI与IMRT相当(P>0.05)。VMAT计划的脊髓(计划区)和脑干(计划区)的Dmax以及右侧腮腺的Dmean、V30Gy均低于IMRT(P<0.05),其他器官剂量两者相似(P>0.05)。VMAT计划设计时间较IMRT增多213%(P<0.05),MU与投照时间分别较IMRT减少64%与66%(P<0.05)。结论VMAT能达到较优的靶区剂量分布,保护部分危及器官,大幅减少MU及投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容积弧形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锥形束CT影像剂量计算的算法修正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基永 陆佳扬 +3 位作者 洪丹丽 吴丽丽 谢文佳 彭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利用修正算法对宫颈癌患者锥形束CT(CBCT)影像进行修正,探讨CBCT影像剂量计算的准确性。方法采用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分别在Brilliance CT Big Bore 4D-CT模拟定位机及Truebeam加速器机载CBCT上执行CT扫描,获得计划CT(pCT)和CBCT... 目的利用修正算法对宫颈癌患者锥形束CT(CBCT)影像进行修正,探讨CBCT影像剂量计算的准确性。方法采用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分别在Brilliance CT Big Bore 4D-CT模拟定位机及Truebeam加速器机载CBCT上执行CT扫描,获得计划CT(pCT)和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采用直方图匹配算法对CBCT影像的CT值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CBCT(mCBCT)。将25例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分别移植到模体和患者的pCT、CBCT和mCBCT上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其绝对剂量和剂量分布的差异。结果模体等中心处,CBCT计算的绝对剂量与PCT计算的绝对剂量偏差为0.87%±0.24%,mCBCT与pCT的偏差为0.0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5,P<0.05)。患者治疗等中心处,CBCT计算的绝对剂量与pCT计算的绝对剂量偏差为1.05%±0.32%,mCBCT与PCT的偏差为0.1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3,P<0.05)。靶区剂量分布的剂量体积图显示,mCBCT的剂量分布和pCT的剂量分布相似,而CBCT的剂量分布和pCT的剂量分布差异较明显。结论 CBCT影像经算法修正后,可用于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计算,并能提高剂量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计算 直方图匹配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远处转移Ⅳ期鼻咽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灿峰 李德锐 +1 位作者 陈志坚 李东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接受首程放射治疗的Ⅳa~b期鼻咽癌患者一般参数及临床病理参数的预后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AJCC分期的Ⅳa~b期鼻咽癌患者535例进行首程放射治疗。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 目的:建立基于接受首程放射治疗的Ⅳa~b期鼻咽癌患者一般参数及临床病理参数的预后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AJCC分期的Ⅳa~b期鼻咽癌患者535例进行首程放射治疗。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后,参照Nottingham指数原理建立预后指数模型。535例患者中的401例为建模样本,基于患者参数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其余的134例患者为检验样本予以验证。通过验证后,最终建立基于总样本的预后预测模型。结果:Ⅳa~b期鼻咽癌患者的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0%、64.4%和51.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包括性别(G)、年龄(A)、KPS评分(K)、N分期(N)、血红蛋白(H)、乳酸脱氢酶(L);基于这些参数的预后预测模型为S=0.397G+0.022A-0.024K+0.203N-0.014H+0.002L。高危、低危预测指数分别为-1.00和-1.87,根据该模型判别出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53.9%和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Ⅳa~b期首程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一般参数及临床病理参数的预后预测模型,在预测Ⅳa~b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患病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楚君 黄少娟 +1 位作者 卢荣霞 陈卫銮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40-42,6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患病的内心体验。方法 2015年4-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治疗的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患病的内心体验。方法 2015年4-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治疗的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患病内心体验包括6个主题:忽视症状、恐惧、侥幸心理、病耻感、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对疾病知识的强烈需求等。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和关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内心感受,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与宣教,从而促进其早期就诊,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食管癌 内心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药物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少明 洪瑞乔 +3 位作者 李晓勤 许秀蓉 林赛娥 王逸如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3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药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用镇痛药止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PIS)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比较两组在同样药物治疗下的镇痛...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药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用镇痛药止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PIS)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比较两组在同样药物治疗下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均能用NPIS进行疼痛程度自评,观察组100.0%能按需按时用药,对照组仅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阶梯用药后NPIS降级比对照组显著(均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降低NPIS评级,减少止痛药的用药剂量或推迟用药的升级,使癌症疼痛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疼痛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周围型肺癌高剂量率无均整滤过器模式下的2种动态适形弧计划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基永 彭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5-619,共5页
目的:对高剂量率无均整滤过器模式下的2种动态适形弧计划进行比较,评价其剂量学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中分别设计基于肿瘤中心的动态适形弧(base tumor-center dynamic conformal a... 目的:对高剂量率无均整滤过器模式下的2种动态适形弧计划进行比较,评价其剂量学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中分别设计基于肿瘤中心的动态适形弧(base tumor-center dynamic conformal arc,T-DCA)和基于等中心的动态适形弧(base iso-center dynamic conformal arc,Iso-DCA)计划。选择Truebeam加速器无均整滤过器6 MV X射线,剂量率为1 400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min,处方剂量为4 800 cGy,1 200 cGy/次,分4次治疗。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限量均按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标准进行设计,并对2种计划进行比较。结果:T-DCA和Iso-DCA计划的靶区剂量覆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满足RTOG对靶区的剂量要求。2种计划的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距离计划靶区2 cm处任意方向的最大剂量的百分数(D2 cm)和50%处方剂量的等剂量线所包绕的体积与计划靶区体积的比值(R5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so-DCA的MU较T-DCA增加了21%。在T-DCA和Iso-DCA计划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中,除脊髓和食管的最大受照射剂量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so-DCA计划靶区外的剂量跌落优于T-DCA计划,但是T-DCA计划能更好地保护脊髓和食管,同时T-DCA计划的MU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剂量率无均整滤过器模式 周围型肺癌 动态适形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大出血患者行腔内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逸如 陈秀如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3-44,共2页
目的使宫颈癌大出血患者能尽快得到有效的止血治疗及护理。方法采用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腔内治疗宫颈癌大出血患者21例。做好后装放疗前充分的准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操作过程中敏捷配合医生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放疗后交待清楚阴道填... 目的使宫颈癌大出血患者能尽快得到有效的止血治疗及护理。方法采用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腔内治疗宫颈癌大出血患者21例。做好后装放疗前充分的准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操作过程中敏捷配合医生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放疗后交待清楚阴道填塞纱布条数,指导患者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结果21 例顺利完成后装放疗,治疗后无1例再发生阴道大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后装腔内放疗能有效控制宫颈癌大出血,高质量的护理及与医生密切的配合,是患者能安全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出血 介入性放射学 护理 治疗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塑形垫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鹏飞 刘雅洁 +1 位作者 邓灵波 林志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塑形垫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0例,根据放疗定位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塑形垫组和真空负压袋组,每组各20例。塑形垫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塑形垫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0例,根据放疗定位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塑形垫组和真空负压袋组,每组各20例。塑形垫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塑形垫进行体位固定,真空负压袋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头颈肩真空负压袋联合头颈肩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两组患者在放疗前使用机载影像系统拍摄1次头颈部的正侧位片,将获得的图像与治疗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进行比较,记录其在三维方向和旋转角度上的摆位误差,并对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塑形垫组患者在左右方向(lateral,Lat)、头脚方向(longitudinal,Lng)、前后方向(vertica,Vrt)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78±0.79)mm、(1.04±0.97)mm、(0.63±0.70)mm,旋转误差为0.34˚±0.39˚;真空负压袋组患者在Lat、Lng、Vrt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05±1.15)mm、(1.60±1.55)mm、(0.91±1.12)mm,旋转误差为0.38˚±0.51˚。塑形垫组患者在Lat、Lng、Vrt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显著小于真空负压袋组(均P<0.05),两组患者旋转误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形垫组患者出现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时间均晚于真空负压袋组(均P<0.05)。结论使用个体化塑形垫进行鼻咽癌放疗体位固定精确度高,能延缓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塑形垫 头颈肩真空负压袋 摆位误差 鼻咽癌 放射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