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培他滨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或依立替康治疗奥沙利铂耐药晚期结直肠癌 被引量:9
1
作者 庄潮平 蔡高阳 +2 位作者 李廷汉 王永全 陈维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capecitabine)联合依立替康(irinotecan)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商品名为恩度)治疗奥沙利铂(oxaliplatin)耐药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奥沙利铂治疗无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capecitabine)联合依立替康(irinotecan)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商品名为恩度)治疗奥沙利铂(oxaliplatin)耐药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奥沙利铂治疗无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依立替康治疗25例、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20例。结果:随访3~21个月,依立替康组有效率(RR)为32.0%,临床受益率(CBR)为72.0%,肿瘤进展时间(TTP)为6.2(95%可信区间:3.125~8.905)个月;恩度组RR为55.0%,CBR为90.0%,TTP为10.6(95%可信区间:7.876~12.962)个月;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期(OS)分别为15.2(95%可信区间:12.576~17.842)个月和16.1(95%可信区间:13.988~18.23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立替康组生活质量(QOL)改善者有2例(8.0%),稳定者6例(24.0%),下降17例(68.0%);恩度组改善者有12例(60.0%),稳定者6例(30.0%),下降2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的不良反应,依立替康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恩度组(P<0.01)。结论:对奥沙利铂治疗无效或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依立替康或恩度是可供选择的方案,后者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晚期 卡培他滨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依立替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T MRI对离体乳腺癌组织浸润范围判定的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业晞 钟晓平 +3 位作者 李志扬 蔡道全 吴仁华 沈智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评估MRI技术判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准确性,验证MRI技术在手术前判断乳腺癌浸润范围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新鲜乳腺离体标本17个,离体后迅速行MR扫描及病理检查,在7.0 T MR成像仪上采集乳腺癌离体样本的MR 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评估MRI技术判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准确性,验证MRI技术在手术前判断乳腺癌浸润范围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新鲜乳腺离体标本17个,离体后迅速行MR扫描及病理检查,在7.0 T MR成像仪上采集乳腺癌离体样本的MR 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通过Vnmr J 4.0计算出表观扩散系数像(ADC)及各向异性分数像(FA)。在Vnmr J 4.0软件上对DWI、ADC和FA图通过手工勾绘病变范围,并计算病变面积。在显微镜下标记病理切片的病变范围,通过Photoshop软件计算病变面积,最后比较上述图像的病变范围与病理染色切片的病变范围差异。结果在送检的乳腺癌标本中,经病理证实14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黏液腺癌。结合不同序列的MRI可观察到乳腺肿瘤边缘的浸润范围。经过spss19.0软件分析,发现MR DWI、ADC及FA像的病变面积与病理标本浸润范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DWI平均面积[(4.32±1.28)cm2]与病理平均面积[(3.81±1.12)cm2]比较,r=0.966,P<0.01;ADC平均面积[(4.68±1.43)cm2]与病理平均面积[(3.81±1.12)cm2]比较,r=0.976,P<0.01;FA平均面积[(4.74±1.53)cm2]与病理平均面积[(3.81±1.12)cm2]比较,r=0.964,P<0.01)。结论 7.0 T MRI ADC图和FA图在评估肿瘤浸润范围具有更明显的价值,病变面积与病理结果有很高的相关性,可为乳腺癌术前病变范围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变范围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微血管计数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维荣 王宇红 蔡高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ERK-2在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计数的关系及其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62例直肠癌及其邻近正常直肠粘膜中ERK-1和ERK-2蛋白的表达情况;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ERK-2在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计数的关系及其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62例直肠癌及其邻近正常直肠粘膜中ERK-1和ERK-2蛋白的表达情况;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计数。结果:直肠癌中ERK-1、ERK-2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粘膜;微血管计数较高的直肠癌其ERK-1、ERK-2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结论:ERK-1、ERK-2在直肠癌中呈现高表达,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增高,加速肿瘤微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微血管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介导凝血酶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袁超 许铭炎 +2 位作者 陈耿臻 傅玉才 邓小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凝血酶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HL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HLF-1,再用凝血酶(10 nmol/L)刺激HLF-1,利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MCP-1的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凝血酶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HL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HLF-1,再用凝血酶(10 nmol/L)刺激HLF-1,利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MCP-1的蛋白表达;提取细胞裂解液中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广谱型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和RO-31-8220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HLF-1 MCP-1蛋白释放及mRNA表达,而Ca2+依赖性PKC抑制剂G 6976则没有抑制效果。结论非Ca2+依赖性PKC介导凝血酶诱导HLF-1释放MC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蛋白激酶C抑制剂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人肺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括约肌部分切除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吻合保肛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麦建全 杨景先 +1 位作者 庄潮平 黄辉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60-1962,共3页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患者行部分内约肌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parti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p ISR),并与同期30例行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total intersphin...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患者行部分内约肌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parti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p ISR),并与同期30例行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tot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t ISR)的直肠癌患者比较,观察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功能。结果:t ISR组10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2例结肠黏膜脱出,1例吻合口狭窄。p ISR组5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无结肠黏膜脱出和吻合口狭窄。两组均不需术后因肛门失禁而改道。术后p ISR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高于t ISR组,术后1、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 ISR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更好地保留肛门功能,是一种安全的保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括约肌间切除术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