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DWI影像表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程英 刘国瑞 +2 位作者 黄映宏 关计添 郭岳霖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41-544,共4页
目的:应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探讨HIE早期弥散加权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影像动态演变规律。方法:3天龄新生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组动物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O2混合气体吸入30... 目的:应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探讨HIE早期弥散加权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影像动态演变规律。方法:3天龄新生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组动物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O2混合气体吸入30分钟。采用1.5T磁共振仪,进行DWI和T2WI检查;应用FuncTool软件生成ADC图,测量各组病灶中心区和周边区的ADC值。结果:缺氧缺血组动物缺氧时出现四肢抽搐、竖尾、角弓反张等体征,HE染色神经元有变性、坏死。缺氧缺血后3小时DWI上出现高信号,ADC图低信号灶,随缺氧缺血后时间的延长病灶范围扩大。病变各中心区ADC值呈明显下降趋势,各组P<0.01;周边区ADC值3~6小时P>0.05,6小时与24小时ADC值比较P<0.01;各组中心区和周边区ADC值比较P<0.01。结论:①DWI结合ADC图可以敏感地显示HIE病灶。②ADC值的动态变化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早期HIE病灶内尚存可逆的脑组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值 DWI 缺氧缺血 HIE 早期 新生猪 影像表现 信号 显示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技术及其在MRI上的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桂珊 肖刚 +3 位作者 戴卓智 沈智威 李胜开 吴仁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14-320,共7页
压缩感知是基于应用数学的一种创新的信号获取及处理理论,其原理是通过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适当域变换得到可压缩信号,直接采集压缩后的信号并利用重构算法实现快速优质信号重建。运用该技术成像不仅具有出色的时间分辨率优势,同时具有... 压缩感知是基于应用数学的一种创新的信号获取及处理理论,其原理是通过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适当域变换得到可压缩信号,直接采集压缩后的信号并利用重构算法实现快速优质信号重建。运用该技术成像不仅具有出色的时间分辨率优势,同时具有满意的空间分辨率,因此近年来其在医学成像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在阐述压缩感知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在MRI上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FOURIER变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对肝癌细胞自噬和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蒲泽锦 周小涛 +6 位作者 李国平 詹浩炼 郭益添 项梦琦 刘丽璇 谭辉 吴灵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研究腺苷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自噬的作用。方法腺苷作用于HepG2细胞,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Western blot研究LC3-Ⅱ和LC3-Ⅰ蛋白的表达,MDC染色观察自噬体数量。结果腺苷(1.0~4.0 mmol·L^(-1))作用于HepG2细胞,在12、24、48 ... 目的研究腺苷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自噬的作用。方法腺苷作用于HepG2细胞,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Western blot研究LC3-Ⅱ和LC3-Ⅰ蛋白的表达,MDC染色观察自噬体数量。结果腺苷(1.0~4.0 mmol·L^(-1))作用于HepG2细胞,在12、24、48 h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1)。低浓度腺苷(0.2、0.5、1.0 mmol·L^(-1))处理细胞24h,LC3-Ⅱ/LC3-Ⅰ明显降低,腺苷(1.0 mmol·L^(-1))对HepG2细胞自噬抑制作用最强(P<0.01),高浓度腺苷(4 mmol·L^(-1))反而增强Hep G2细胞内自噬(P<0.05)。腺苷(1.0mmol·L^(-1))作用细胞24 h,LC3-Ⅱ/LC3-Ⅰ比值在6、12、24 h检测点明显降低,MDC染色显示自噬体减少,在12 h检测点发现LC3-Ⅱ/LC3-Ⅰ最低(P<0.01),自噬体基本消失。结论腺苷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低浓度腺苷抑制细胞自噬,高浓度腺苷促进细胞自噬,对提高肝癌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自噬 多药耐药 肝癌 细胞增殖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穴位的脊髓fMRI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业晞 沈智威 +3 位作者 肖叶玉 李志扬 吴仁华 孔抗美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检测电针刺激合谷穴和曲池穴的脊髓fMRI的可行性。方法 8名健康志愿者,电针同时刺激右手合谷穴和右肘曲池穴,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使用SPM2软件得到功能激活的t检验图,在矢状位上分析脊柱不同区的激活总像素数和最大强度值,在横断位上... 目的检测电针刺激合谷穴和曲池穴的脊髓fMRI的可行性。方法 8名健康志愿者,电针同时刺激右手合谷穴和右肘曲池穴,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使用SPM2软件得到功能激活的t检验图,在矢状位上分析脊柱不同区的激活总像素数和最大强度值,在横断位上观察激活区的位置,并对比不同刺激时间对激活分布和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 8名志愿者脊髓中均存在激活,矢状面上激活点分布在脊柱C2~T1段,但主要集中在脊柱C2、C4、C5和C6段。横断面上主要激活区域位于同侧,尤其是在脊髓的后角及前角(功能区),同时发现对侧后角有少量显著激活区。与刺激5次组相比,刺激3次组的最大激活信号强度较高,且伪激活数较少。结论使用电针刺激合谷穴和曲池穴,通过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观测到脊髓的功能激活区,而且激活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脊髓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文斌 刘国瑞 +1 位作者 方文辉 肖叶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多数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多数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病人,本病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脑损伤 弥散性轴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文斌 刘国瑞 +2 位作者 陈俊斌 方文辉 吴仁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03-305,30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临床证实为脑脓肿的病人行磁共振常规SE序列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获取ADC图,测定病灶兴趣区的ADC值,3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5个病例常规SE序...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临床证实为脑脓肿的病人行磁共振常规SE序列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获取ADC图,测定病灶兴趣区的ADC值,3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5个病例常规SE序列扫描共发现8个病灶,7个病灶腔内内容物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4个表现为高信号,3个表现为低信号,1个病灶脓腔内出现液-液平面,上半部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为低信号,下半部在T2WI上为等信号,DWI上为高信号,各脓肿腔内容物在DWI上为高信号的区域平均ADC值为(1.15±0.116)×10-3mm2?s,低信号区域平均ADC值为(2.55±0.143)×10-3mm2?s。3例增强扫描T1WI上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结论:脑脓肿在DWI上可表现为高信号或低信号,信号高低及ADC值高低和脑脓肿病理形成过程有关,脓肿形成早期在DWI上呈高信号,低ADC值的特点有利于与肿瘤坏死或囊变肿瘤作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部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永贵 沈智威 +3 位作者 吴仁华 陈忠 蔡聪波 郭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49-253,共5页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成像是在磁化传递及化学交换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新方法,其扩展了磁共振分子影像新领域,但还处于研究阶段。其以细胞内物质为内源性对比剂,通过水信号间...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成像是在磁化传递及化学交换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新方法,其扩展了磁共振分子影像新领域,但还处于研究阶段。其以细胞内物质为内源性对比剂,通过水信号间接检测代谢物信息,进行组织的酸碱度成像及其各种代谢物成像。本文主要探讨MRI领域中与水相关的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现象,阐述其原理、研究现状及其在不同场强磁共振仪上脑部疾病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酰胺质子转移 酸碱度 脑肿瘤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忆星 刘恋 +1 位作者 方文辉 刘忆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neoformans meningitis,CNM)在临床、脑脊液和MRI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对比两种脑膜炎(TBM组及CNM组)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MRI的改变。结果:结...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neoformans meningitis,CNM)在临床、脑脊液和MRI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对比两种脑膜炎(TBM组及CNM组)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MRI的改变。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中多有抽搐、肢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脑池的狭窄、闭塞和脑膜强化,脑积水为中至重度;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逐渐加重的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意识障碍多为阵发性,视乳头水肿明显,脑脊液压力高伴细胞数明显增多,MRI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结论:两种脑膜炎的鉴别有赖于综合分析临床资料,MRI可作为二者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值敏感的磁化传递技术在1.5T磁共振成像上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韦茂彬 沈智威 +3 位作者 肖刚 邱庆春 陈耀文 吴仁华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pH值敏感的磁化传递技术在1.5T磁共振成像设备上的可行性。方法配制两组琼脂糖-肌酸凝胶的pH试管模型,采用修改好的自旋回波-磁化传递序列对这两组模型进行磁化传递成像。结果偏置频率为224Hz时,相同pH试管模型的磁化传递... 目的探究基于pH值敏感的磁化传递技术在1.5T磁共振成像设备上的可行性。方法配制两组琼脂糖-肌酸凝胶的pH试管模型,采用修改好的自旋回波-磁化传递序列对这两组模型进行磁化传递成像。结果偏置频率为224Hz时,相同pH试管模型的磁化传递成像信号强度近似相等,而不同的pH试管模型的磁化传递成像信号强度则依赖于pH值,pH值越高,磁共振信号强度越大。结论现有的临床1.5T磁共振扫描仪上的磁化传递序列能通过序列参数的优化和偏置频率的选取来获得能反映不同pH值的磁化传递成像,为pH值敏感的磁化传递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传递成像 PH 偏置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rizone诱导的C57BL/6小鼠脱髓鞘模型的T2WI及DTI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聂婷婷 沈智威 +4 位作者 耿宽 贾岩龙 章桃 延根 吴仁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67-472,共6页
目的探讨T2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探测cuprizone(CPZ)诱导的C57BL/6小鼠脑白质脱髓鞘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CPZ诱导的脑白质脱髓鞘损伤是否具有区域选择性。材料与方法 C57BL/6小鼠各10只,分别喂养常规饲料(正常组)及喂养均匀混有0.... 目的探讨T2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探测cuprizone(CPZ)诱导的C57BL/6小鼠脑白质脱髓鞘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CPZ诱导的脑白质脱髓鞘损伤是否具有区域选择性。材料与方法 C57BL/6小鼠各10只,分别喂养常规饲料(正常组)及喂养均匀混有0.2%CPZ的饲料(CPZ组),4周后进行T2WI及DTI检查(所有检查均在安捷伦7.0 T动物MR仪上完成)。利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对脑白质区标准化T2信号强度(相应部位T2信号强度与侧脑室信号强度之比)、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系数(AD)及径向扩散系数(RD)进行测量。感兴趣区(ROIs)包括大脑皮层(CTX)、海马(HP)、尾状核(CP)、丘脑(TH)。上述5组数据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PZ组标准化T2信号强度在大脑皮层、海马、尾状核出现明显下降(P<0.01),在丘脑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19)。CPZ组大脑皮层、海马、尾状核FA值明显下降(P<0.05),丘脑FA值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78)。在FA值出现明显下降的三个部位(大脑皮层、海马以及尾状核),MD值及径向扩散系数RD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轴向扩散系数AD均呈下降趋势,但仅在大脑皮层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7.0 T的扩散张量成像对探测CPZ诱导的C57BL/6小鼠脱髓鞘损伤均十分敏感,能反映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另外,大脑皮层、海马以及尾状核较丘脑对CPZ的诱导可能更敏感。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对于轴向扩散系数的下降,此动物模型FA值的下降更依赖于径向扩散系数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泪样骨病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振强 刘国瑞 +3 位作者 郭岳霖 黄楚绵 柳楚强 杨深泉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7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蜡泪样骨病 (Melorheostosis)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 :结合临床病例和文献资料分析本病的X线表现征象。结果 :病变常选择性分布于肢体的同一侧。本病可单发或多发 ,多侵犯一侧肢体的数个骨结构 ,其典型影像特征为受累的肢骨皮... 目的 :探讨蜡泪样骨病 (Melorheostosis)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 :结合临床病例和文献资料分析本病的X线表现征象。结果 :病变常选择性分布于肢体的同一侧。本病可单发或多发 ,多侵犯一侧肢体的数个骨结构 ,其典型影像特征为受累的肢骨皮质呈不规则的波浪状骨质增生硬化 ,增生的骨质形似蜡烛表面向下流淌的溶蜡柱 ,多跨越关节 ,个别病例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可以见到骨化或钙化。结论 :本病多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 ,常规X线检查可以提供满意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泪样骨病 影像诊断 下肢骨 家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诊断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文辉 刘国瑞 +2 位作者 郑文斌 程英 张远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的HR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和HR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患者HRCT表现:①45例均见中耳腔内团块状软组织影;②40例为硬化型乳突...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的HR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和HR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患者HRCT表现:①45例均见中耳腔内团块状软组织影;②40例为硬化型乳突(88.9%);③骨质改变包括中耳腔扩大和周缘骨质硬化、听小骨的移位、破坏、乳突骨质的破坏,严重者可伴有乙状窦壁、鼓室盖、面神经管及半规管的破坏。结论HRCT对大多数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可作出准确的诊断,是目前该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 慢性中耳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叶皮质MR频谱对脑震荡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海都 沈志威 +1 位作者 孔令梅 郑文斌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用绝对定量对脑震荡患者进行枕叶皮质质子MR频谱(1H-MRS)研究,探讨脑震荡后脑代谢物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轻度脑外伤,符合脑震荡临床诊断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1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I平扫及1H-MRS检查。主要观察的代谢... 目的用绝对定量对脑震荡患者进行枕叶皮质质子MR频谱(1H-MRS)研究,探讨脑震荡后脑代谢物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轻度脑外伤,符合脑震荡临床诊断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1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I平扫及1H-MRS检查。主要观察的代谢物指标为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采用LCModel软件进行代谢物绝对浓度定量,获取NAA、Cr、Cho浓度,以及NAA/Cr、Cho/Cr比值。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脑震荡组NAA浓度、NAA/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浓度和Cho/Cr比值略升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H-MRS能够反映脑震荡患者损伤后脑代谢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磁共振频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的DTI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海都 孔令梅 +2 位作者 陈若伟 刘慧敏 郑文斌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48-353,共6页
目的利用DTI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大鼠脑干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85只雄性大鼠,分对照组(N组),急性酒精中毒组(A组),DAI组(T组)和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AT组)。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后1 h、3 h、6 h、12 h... 目的利用DTI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大鼠脑干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85只雄性大鼠,分对照组(N组),急性酒精中毒组(A组),DAI组(T组)和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AT组)。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后1 h、3 h、6 h、12 h、24 h)进行MRI检查,并取脑干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脑干ADC值于伤后1 h开始降低,6 h达最低点,此后ADC值逐渐升高,24 h达到最高;FA值1 h即降低,随时间逐渐降低,24 h达到最低值。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伤后各时间点FA值低于单纯DAI组,伤后3 h、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h内ADC值低于单纯DAI组,24 h后高于DAI组。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以加重DAI后脑水肿及轴索损伤,DTI能更敏感地检测到常规MRI不能发现的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后脑干部位脑水肿及轴索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酒精中毒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T1H-MRS定量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代谢物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庞丽 姚建莉 +4 位作者 陈耀文 李海红 尤克增 徐志锋 吴仁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02-308,共7页
目的通过应用9.4 T液态离体型磁共振频谱仪(bruker avance 400 MHz)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海马代谢物的浓度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 2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连续60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 目的通过应用9.4 T液态离体型磁共振频谱仪(bruker avance 400 MHz)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海马代谢物的浓度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 2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连续60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d)和亚硝酸钠90mg/(kg.d),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打药24 h后所有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之后均采用断头牺牲,取右侧大脑半球分离海马,运用组织高氯酸萃取法,提取小鼠海马组织内代谢物,进行9.4 T液态离体型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所得数据线经XWinNMR(Bruker GmBH)软件初步处理,再应用MestRe-C4.3 MR专用软件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左侧取后半脑作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海马代谢浓度分别为NAA:(43.63±7.67)mmol/L和(34.66±6.79)mmol/L;Cho:(53.09±4.32)mmol/L和(48.62±7.92)mmol/L;Glu:(26.87±5.46)mmol/L和(14.87±2.68)mmol/L;mI:(45.93±6.73)mmol/L和(74.09±8.09)mmol/L,其中两组间各代谢物浓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对照组和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及距离百分比有明显差异(P<0.05)。在400倍光镜下,HE染色模型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层次明显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核深染。改良Bielschowsky染色可见神经元排列散乱,大脑皮层及海马区可见较多胞体和轴突染色较深的神经元并成拖尾形状,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刚果红染色可见桔红色沉积物,呈斑片状。结论 D-半乳糖联合亚硝酸钠能导致小鼠成为AD,其海马NAA、Cho、Glu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I有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代谢 磁共振成像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G3和腺苷对HepG2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蒲泽锦 李国平 +6 位作者 詹浩炼 周小涛 郭益添 项梦琦 刘丽璇 谭辉 吴灵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6-1710,共5页
目的:研究母系表达基因3(MEG3)过表达和腺苷对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并探讨MEG3和腺苷影响HepG2细胞自噬的可能机制和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常规培养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MEG3组(MEG3慢病毒转染)、腺苷组(1 mmol/... 目的:研究母系表达基因3(MEG3)过表达和腺苷对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并探讨MEG3和腺苷影响HepG2细胞自噬的可能机制和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常规培养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MEG3组(MEG3慢病毒转染)、腺苷组(1 mmol/L腺苷处理)和MEG3+腺苷组(腺苷组中加入MEG3慢病毒转染)。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蛋白的表达,MDC染色观察自噬体数量,CCK-8法观察细胞的活力,细胞计数仪检测活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EG3组和腺苷组中HepG2细胞内LC3-Ⅱ减少,LC3-Ⅱ/LC3-Ⅰ比值降低,mTOR表达增加,HepG2细胞的活力降低(P<0.05),自噬体减少。与MEG3组和腺苷组比较,MEG3+腺苷组中HepG2细胞内LC3-Ⅱ和LC3-Ⅱ/LC3-Ⅰ比值进一步降低,mTOR表达进一步增加,HepG2细胞的活力进一步降低,自噬体减少更加显著(P<0.05或P<0.01)。MEG3组和腺苷组中HepG2活细胞数在24~72 h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在MEG3+腺苷组中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MEG3过表达和低浓度腺苷可激活mTOR通路,抑制HepG2细胞自噬和增殖。MEG3增强了腺苷对HepG2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表达基因3 腺苷 自噬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文斌 刘国瑞 +2 位作者 郭岳霖 方文辉 吴仁华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1期817-820,共4页
目的 :比较CT、常规MR和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急性、亚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5 0例患者在脑损伤后 2h~ 2 0d行CT、常规MR及MRDWI ,比较病变在CT、MR各种序列上的表现特点。结果 :5 0例中CT检查阴性者 2 4例 (占... 目的 :比较CT、常规MR和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急性、亚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5 0例患者在脑损伤后 2h~ 2 0d行CT、常规MR及MRDWI ,比较病变在CT、MR各种序列上的表现特点。结果 :5 0例中CT检查阴性者 2 4例 (占 48% ) ,阳性者 2 6例 ,发现DAI病灶 75个。 5 0例在MR各种序列显示病灶 2 40个 ,其中非出血性病灶 182个 ,有 45个病灶在DWI上能观察到而常规MRI无法显示 ,占 2 4.7% ,83个病灶在DWI上信号明显高于T2 WI的病灶 ,占 45 .6% ;出血性病灶 5 8个中 ,有 12个病灶CT显示 ,而在常规MR和DWI上显示不清。结论 :对DAI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非出血性病灶的显示 ,MR常规检查比CT敏感 ,MRDWI比常规MRT2 WI敏感 ,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非出血性病灶在DWI上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常规MRT2 WI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对出血性病灶的显示 ,CT优于常规MRSE序列和MRD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平面回波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山病颈椎MRI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少智 代海洋 +3 位作者 刘国荣 肖叶玉 洪璧楷 吴仁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平山病患者自然位和过屈位时颈椎MRI影像学表现及过屈位脊膜后间隙大小对平山病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行自然位和过屈位MR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测量过屈位平山病和对照组脊膜后间隙... 目的探讨平山病患者自然位和过屈位时颈椎MRI影像学表现及过屈位脊膜后间隙大小对平山病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行自然位和过屈位MR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测量过屈位平山病和对照组脊膜后间隙大小。结果自然位平山病患者颈椎曲度异常,低位脊髓出现萎缩、扁平。过屈位时颈髓前移、变扁,脊膜后间隙出现异常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平山病和对照组过屈位脊膜后间隙分别为(6.8±0.5 mm)和(4.2±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山病患者过屈位颈椎脊膜后间隙增宽并见异常信号,结合自然位和过屈位MRI影像学特点可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磁共振成像 颈椎 过屈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表现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文斌 刘国瑞 +3 位作者 郭岳霖 方文辉 张远芳 吴仁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4-126,13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至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表现特点。方法:35例患者在脑外伤后1小时~20天行常规MR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比较病灶在各种序列上的表现特点。结果:35例在常规MR成像和DWI中共显示病灶165个,在DW... 目的:探讨急性至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表现特点。方法:35例患者在脑外伤后1小时~20天行常规MR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比较病灶在各种序列上的表现特点。结果:35例在常规MR成像和DWI中共显示病灶165个,在DWI上能观察到而常规MR成像无法显示的病灶有42个(25.5%),在DWI上信号明显高于T2加权成像的病灶67个穴40.6%雪。165个病灶中127个为非出血性病灶,将其分成两组,入院时GCS评分≤8分组穴A组雪和GCS评分>8分组(B组),A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值为(0.72±0.84)×10-3mm2蛐s(n=98),B组ADC平均值为(1.28±0.73)×10-3mm2蛐s(n=29)。结论:对急性和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非出血病灶的显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T2加权像,从超急性期到亚急性期,ADC值均下降,入院时GCS评分≤8分组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GCS评分>8分组,ADC下降程度与DAI损伤程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与X线表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映宏 吴桂丽 +3 位作者 罗育新 黄楚绵 郭岳霖 刘国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食道镜确诊及处理的29例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食管钡餐表现。结果:食管黏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轻且定位不明确,X线食管钡餐表现为食管腔内充盈缺损21例、液-钡平面影...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食道镜确诊及处理的29例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食管钡餐表现。结果:食管黏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轻且定位不明确,X线食管钡餐表现为食管腔内充盈缺损21例、液-钡平面影6例及囊状钡剂充填影4例。结论:X线食管钡餐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明确诊断食管黏膜下血肿,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黏膜下血肿 临床 X线 食管钡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