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迪俊 邱汉婴 林毓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或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58例老年AMI患者(AMI组)予以静脉内溶栓,溶栓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判定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性疗法(TIMI)2...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或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58例老年AMI患者(AMI组)予以静脉内溶栓,溶栓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判定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性疗法(TIMI)2级以下者,部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溶栓前后测量分析QTd,并与4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和50例健康体检非老年患者(非老年组)进行对照.结果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和非老年组间QTd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IRA血流达到TIMI 2~3级者,溶栓后2 h QTd显著降低,而IRA未开通者其QTd始终保持较高水平.16例溶栓前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其QTd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P<0.05),结论IRA早期再灌注可使QTd显著降低,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支架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厘麻毒素结构改造物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易卫平 邱汉婴 +3 位作者 张国红 荣举 邓利芝 崔华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877-878,共2页
目的:探讨八厘麻毒素结构改造物(Rh2)对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小剂量Rh2组及大剂量Rh2组。同步监测血压,于给药2h后取心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及Bcl-2的表达... 目的:探讨八厘麻毒素结构改造物(Rh2)对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小剂量Rh2组及大剂量Rh2组。同步监测血压,于给药2h后取心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及Bcl-2的表达。结果:Rh2明显升高血压,使心肌细胞Fas及Bcl-2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镜下心肌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八厘麻毒素结构改造物可升高血压,上调心肌凋亡相关蛋白Fas及Bcl-2,但不影响心肌的基本结构,不促进心肌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厘麻 细胞凋亡 大鼠 FAS蛋白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3
作者 庄霖鹏 郑三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2期811-811,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梗塞 并发症 多器官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三晖 曾哲 +1 位作者 黄明通 刘少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102例,经洗脱2周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62)患者口服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 mg),对照组(n=40)患者口服... 目的观察复方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102例,经洗脱2周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62)患者口服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 mg),对照组(n=40)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d),均治疗3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比值及E峰减速时间(D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周后血压、LVMI、IVRT、DT及E/A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幅度〔(37±10)mmHg和(22±6)mmHg〕均显著大于对照组〔(26±10)mm Hg和(11±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VMI、IVRT、DT减少幅度〔(18±7)g/m2、(22±9)ms和(90±18)ms〕,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4±6)g/m2、(18±7)ms和(81±20)ms〕,E/A比值升幅(0.68±0.3)亦显著大于对照组(0.4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缬沙坦及缬沙坦在有效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前者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复方缬沙坦 心脏扩大 左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盐饮食状态下醛固酮增多对大鼠主动脉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旭升 黄战军 +3 位作者 周小欧 高妙品 朱平先 张勇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在正常盐饮食情况下,醛固酮增多对SD大鼠主动脉的影响、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和大鼠主动脉组织中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对应的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正常组和醛固酮组... 目的观察大鼠在正常盐饮食情况下,醛固酮增多对SD大鼠主动脉的影响、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和大鼠主动脉组织中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对应的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正常组和醛固酮组,每组8只,醛固酮组采用醛固酮皮下注射(20μg/d),常规饲养6周后,用Masson染色血管胶原沉积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组织炎症因子受体表达。结果 Masson染色可见醛固酮组大鼠主动脉有大量胶原沉积,醛固酮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MCP-1)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分别为(187.00±6.58)比(150.90±5.12)ng/L,(83.06±2.79)比(70.73±2.02)ng/L,均为P<0.01];与正常组相比,醛固酮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的炎症因子相应受体(IL-6受体和MCP-1受体)的表达亦同步上调。结论醛固酮组大鼠主动脉胶原明显沉积,血清炎症因子和主动脉相应受体表达上调,提示醛固酮不仅是促纤维化因子,而且是促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炎症因子 血管重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苏倬杰 黄碧宏 汪花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临床观察培哚普利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组采用培哚普利4~8mg/d,把血压... 目的:临床观察培哚普利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组采用培哚普利4~8mg/d,把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左右,丹红注射液30mL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共治疗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长效硝苯地平30~60mg/d,把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左右,胞二磷胆碱0.25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共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hs-CRP的测定及其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9.45±9.1和3.25±9.1(P<0.01);联合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59±2.45)mg/L和(20.89±1.79)mg/L(P<0.01)。结论:应用培哚普利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体内CRP水平的升高,也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塞 C反应蛋白 培哚普利 丹红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