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 T MRI体外标记Gd-DTP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耿宽 贾岩龙 +4 位作者 黄得校 易美芝 杨忠现 林艳 吴仁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31-436,共6页
目的研究MRI对比剂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5)的可行性及标记之后体外MR成像示踪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SD大鼠双侧股骨骨髓中获取,培养、传代并纯化细胞,采用临床通用Gd-DTPA增强剂标... 目的研究MRI对比剂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5)的可行性及标记之后体外MR成像示踪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SD大鼠双侧股骨骨髓中获取,培养、传代并纯化细胞,采用临床通用Gd-DTPA增强剂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标记情况,并用台盼蓝染色方法及噻唑蓝(MTT)法测定标记细胞的活力及增殖能力;对标记的细胞进行体外7.0 T MR成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可清晰观察到Gd-DTPA颗粒大部分存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浆中,少许贴附于细胞膜上。台盼蓝染色方法证实标记之后细胞的存活率没有受到影响,MTT法证实标记之后对BMSCs增殖能力没有影响。体外试管扫描示标记细胞呈高T1WI信号强度,并且持续时间较久。结论 Gd-DTPA标记细胞之后,BMSCs的活性及增殖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并且透射电镜结果证实Gd-DTPA颗粒存在于细胞胞浆内,在细胞胞膜上也有Gd-DTPA颗粒存在。标记的BMSCs在体外检测到明显的MRI信号强度改变。Gd-DTPA可以作为一种示踪剂用来MRI示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磁共振成像 染色与标记 钆DTPA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观察两种亚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灰质萎缩的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秋雨 沈智威 +2 位作者 杨忠现 肖叶玉 吴仁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观察由皮质下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PWMH)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与关键部位单发梗死(SSI)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灰质萎缩的差异。方法根据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收集24例具有轻度认知障...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观察由皮质下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PWMH)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与关键部位单发梗死(SSI)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灰质萎缩的差异。方法根据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收集24例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根据MRI结果将其分为PWMH组(n=14)和SSI组(n=10);另选同期16名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正常、脑实质内未见明显梗死灶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高分辨力结构MR扫描后进行VBM分析,比较组间灰质体积的差异。结果与SSI组相比,PWMH组双侧额叶及颞叶灰质体积明显缩小,以双侧颞叶明显,左侧颞叶萎缩体素差为4086个,右侧颞叶为4154个,左侧额叶为1718个,右侧额叶为1141个。结论 PWMH患者与SSI患者具有不同的灰质萎缩特点。PWMH与神经退行性改变具有相似的灰质萎缩特点,提示该类型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可能合并或继发于神经退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认知障碍 颞叶 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TMR波谱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代谢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洪璧楷 代海洋 +1 位作者 肖叶玉 吴仁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高分辨MR波谱(MRS)代谢特征。材料与方法培养获取间胎儿脐带充质干细胞,建立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模型,利用甲醇/氯仿获取细胞代谢提取物,经后处理后利用9.4 T高分辨率MRS检测代...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高分辨MR波谱(MRS)代谢特征。材料与方法培养获取间胎儿脐带充质干细胞,建立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模型,利用甲醇/氯仿获取细胞代谢提取物,经后处理后利用9.4 T高分辨率MRS检测代谢提取物频谱特征。结果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前后,位于2.02 ppm及2.25 ppm的脂质峰明显减低,且在1.77 ppm出现一新的代谢峰,该代谢峰可能为亮氨酸。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MRS具有一定特征,位于1.77 ppm的代谢峰可能做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生物学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磁共振波谐学 成骨细胞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颅内微结构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志艳 王育凯 +3 位作者 沈智威 杨忠现 李骊 吴仁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评估神经精神狼疮患者(NPSLE)及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non-NPSLE)颅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fMRI参数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3.0T MR仪对22例NPSLE患者、21例non-NPSLE患者及20例...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评估神经精神狼疮患者(NPSLE)及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non-NPSLE)颅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fMRI参数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3.0T MR仪对22例NPSLE患者、21例non-NPSLE患者及20例年龄及性别与两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C)行MR DKI扫描。应用Functool软件对DKI数据进行后处理,测量双侧背侧丘脑(DT)、扣带回后部(PCG)、豆状核(LN)及侧脑室后角旁白质(PWM)的平均峰度值(MK)。同期采用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部位MK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对MK值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HC组比较,NPSLE组和non-NPSLE组在双侧PCG及左侧DT的MK值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间的MK值在各感兴趣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研究对象双侧PCG的MK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右侧PCG:rs=0.291,P=0.046;左侧PCG:rs=0.364,P=0.017)。结论:DKI技术有利于评估SLE患者颅内微结构的损伤,SLE患者认知功能的减低与扣带回后部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