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诺昔康复合吗啡在胸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少辉 丁三强 郑淦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7期1418-1419,共2页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复合吗啡在胸科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F组:氯诺昔康组20μg·kg-1·h-1;LF组:氯诺昔康组15μg·kg-1·h-1+吗啡10μg·...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复合吗啡在胸科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F组:氯诺昔康组20μg·kg-1·h-1;LF组:氯诺昔康组15μg·kg-1·h-1+吗啡10μg·kg-1·h-1;L组:吗啡25μg·kg-1·h-1。3组均以0.9%氯化钠溶液配至100ml,手术结束前10min静注负荷剂量镇痛药物(F组与LF组氯诺昔康0.16mg/kg,L组吗啡0.1mg/kg),持续输注速率2ml/h,单次PCA剂量1.0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各组病人48h镇痛评分(VAS),病人对镇痛总体印象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8、16h的VAS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16h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人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价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嗜睡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吗啡术后PCIA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吗啡或氯诺昔康,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吗啡 镇痛 病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吸入麻醉在唇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明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4-54,共1页
氟烷吸入麻醉在唇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程明华*由“国际微笑行动组织”发起并组织的美国医疗队在我院实施唇腭裂修补术187例,全部采用氟烷吸入诱导并维持的气管内全身麻醉,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唇裂修补术53例、腭裂修补术83... 氟烷吸入麻醉在唇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程明华*由“国际微笑行动组织”发起并组织的美国医疗队在我院实施唇腭裂修补术187例,全部采用氟烷吸入诱导并维持的气管内全身麻醉,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唇裂修补术53例、腭裂修补术83例、唇腭裂联合修补术51例。1岁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修补术 氟烷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的临床评价
3
作者 褚桂芬 徐岚 +1 位作者 张永凤 程明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 :评价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的作用。方法 :观察组 14 0例早孕 (6~ 12wk)妇女 ,术前静脉内注射芬太尼 0 .0 5~ 0 .1mg (1.0~2 .0 μg·kg-1) ,继以异丙酚 2mg·kg-1静脉内注射。术中静脉每次追加异丙酚 0 .5... 目的 :评价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的作用。方法 :观察组 14 0例早孕 (6~ 12wk)妇女 ,术前静脉内注射芬太尼 0 .0 5~ 0 .1mg (1.0~2 .0 μg·kg-1) ,继以异丙酚 2mg·kg-1静脉内注射。术中静脉每次追加异丙酚 0 .5mg·kg-1。观察麻醉效果、宫口松弛、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出血量 ,并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同期 14 0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行人工流产妇女为对照。结果 :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在人工流产中镇痛效果确切 ,有效率 10 0 % ,宫口易于扩张 ,缩短了手术时间 (P <0 .0 1)。观察组中无 1例发生人流综合征 ,术前术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无异常变化。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异丙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应用在人工流产术中可减少手术时间和病人痛苦 ,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流术 异丙酚 芬太尼 麻醉: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人大肠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华 何韶衡 +1 位作者 程明华 傅意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 :研究类胰蛋白酶抑制剂 (TPI)对人大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方法 :大肠组织经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后 ,将细胞成分用全HBSS重新悬浮。肥大细胞在LP4试管中于37℃条件下与各种刺激剂反应 15min而完成激发过程。激发液中的组... 目的 :研究类胰蛋白酶抑制剂 (TPI)对人大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方法 :大肠组织经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后 ,将细胞成分用全HBSS重新悬浮。肥大细胞在LP4试管中于37℃条件下与各种刺激剂反应 15min而完成激发过程。激发液中的组胺水平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测定。结果 :4种TPI中 ,高浓度的亮抑酶肽素和鱼精蛋白可刺激人大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而TLCK和乳铁蛋白则无明显的刺激作用。 4种TPI均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抗IgE抗体诱导的大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最大浓度的亮抑酶肽素(2 0 0mmol/L)、TLCK(10 0mmol/L)、乳铁蛋白 (30mmol/L)和鱼精蛋白 (10 0mg/L) ,可分别抑制 4 8.7%、36 .7%、4 0 .2 %和 34.1%的组胺释放。在 37℃条件下 ,将 4种TPI同大肠肥大细胞预培养 2 0min ,与未进行预培养相比较 ,它们对抗IgE抗体诱导的组胺释放无明显改变。 4种TPI还可抑制CI诱导的组胺释放 ,抑制范围在 2 5 %~ 32 %之间。与抗IgE抗体诱导的组胺释放则不同 ,与大肠肥大细胞预培养 2 0min ,与未进行预培养相比较 ,亮抑酶肽素和TLCK对CI诱导的组胺释放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而鱼精蛋白则无此作用。结论 :我们首次发现TPI可抑制人大肠肥大细胞IgE抗体依赖和非IgE抗体依赖的组胺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蛋白酶抑制剂 肥大细胞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超前镇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程明华 杨普春 +1 位作者 许映娜 郑淦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躯体 -内脏神经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超前镇痛效果。 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5例 ,A组 (躯体阻滞组 )在切皮前以 0 2 5 %布比卡因 2 5ml(含 1∶2 0 0 0 0 0肾上腺素 )进行切口周围浸润 ;B组 (内脏阻滞组 )在... 目的 探讨躯体 -内脏神经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超前镇痛效果。 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5例 ,A组 (躯体阻滞组 )在切皮前以 0 2 5 %布比卡因 2 5ml(含 1∶2 0 0 0 0 0肾上腺素 )进行切口周围浸润 ;B组 (内脏阻滞组 )在气腹后立即以 0 2 5 %布比卡因 35ml腹腔内喷洒 ;C组 (躯体 -内脏联合阻滞组 )进行A组和B组综合处理 ;D组 (对照组 )不予处理。在术后 1、2、3、6、12、2 4、4 8h分别评估疼痛强度、部位和恶心情况。 结果 术后 12h内 ,D组切口痛明显强于其它部位疼痛 (P <0 0 5 )。A、C组在术后 6h内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需求量比B、D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以切口痛为主 ,术前躯体 -内脏神经阻滞处理能明显减轻术后早期切口痛 ,但对腹内痛、肩部痛的镇痛效果并不比单用躯体阻滞更好。术前布比卡因切口躯体神经阻滞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超前镇痛 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维库溴铵药效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兆东 庄少惠 +4 位作者 程明华 林树勇 邱忠志 闫威 李恩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547,共2页
目的研究七氟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下老年患者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80岁)和青年组(25~45岁),每组15例。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诱导后,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0M... 目的研究七氟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下老年患者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80岁)和青年组(25~45岁),每组15例。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诱导后,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0MAC,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1持续输注。维持PETCO2 35~38mmHg。观察T1最大抑制时间(起效时间),T1恢复至25%的时间(T125%)、T1恢复至50%的时间(T150%)、恢复指数(RI)、TOFr(T4/T1)=0.7的时间。结果老年组起效时间、T125%、T150%、RI、TOFr(T4/T1)=0.7的时间均明显长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中,适当减小维库溴铵的剂量即能达到满意的肌松效果,使患者术后肌力尽早恢复,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维库溴铵 瑞芬太尼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对人结肠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华 何韶衡 +1 位作者 程明华 傅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35-1139,共5页
目的 研究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对人结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方法 用酶消化人结肠组织并分离细胞成份。激发过程在LP4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组胺水平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测定。结果 类糜蛋白酶抑制剂ZIGPFM、TPCK和α1... 目的 研究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对人结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方法 用酶消化人结肠组织并分离细胞成份。激发过程在LP4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组胺水平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测定。结果 类糜蛋白酶抑制剂ZIGPFM、TPCK和α1 抗胰蛋白酶无明显刺激人类结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 3种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均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抗IgE抗体诱导的组胺释放 ,最大浓度的ZIGPFM(1mmol·L-1)、TPCK(80mmol·L-1)和α1 抗胰蛋白酶(30mmol·L-1)可分别抑制 37%、2 6 %和 36 8%的组胺释放。在 37℃条件下同结肠细胞预培养 2 0min与无预培养相比 ,ZIGPFM和TPCK抑制抗IgE抗体诱导的组胺释放的作用略有增强。 3种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均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CI诱导的组胺释放 ,最大抑制范围在 2 3 6 %~ 35 %之间。在 37℃条件下同结肠细胞预培养 2 0min与无预培养相比 ,TPCK对CI诱导的组胺释放的抑制作用略有增强 ,但ZIGPFM则无此特点。结论 我们发现了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人结肠肥大细胞Ig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组胺释放 ,提示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有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糜蛋白酶抑制剂 肥大细胞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对人大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华 何韶衡 +1 位作者 程明华 傅意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1-704,709,共5页
目的:研究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对人大肠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的影响。方法:人大肠组织经酶消化后,细胞成份有全HBSS重新悬浮。激发过程在LP4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类胰蛋白酶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结果:促分泌剂抗... 目的:研究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对人大肠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的影响。方法:人大肠组织经酶消化后,细胞成份有全HBSS重新悬浮。激发过程在LP4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类胰蛋白酶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结果:促分泌剂抗IgE抗体和CI在培养15分钟和35分钟时可明显刺激人大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释放,在相同实验体系中,类糜蛋白酶抑制剂ZIGPFM、TPCK和α1抗胰蛋白酶无明显刺激人大肠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的作用。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均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抗IgE抗体诱导的类胰蛋白酶的释放,最大浓度的ZIGPFM(1μmolml)、TPCK(80μmolml)和α1抗胰蛋白酶(30μmolml)可分别抑制37%、40%和36.6%的类胰蛋白酶释放。在37℃条件下同大肠细胞预培养20分钟与无预培养相比,ZIGPFM和TPCK对抗IgE抗体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的抑制作用略增强。Amastatin对抗IgE抗体诱导的类胰蛋白酶的释放无作用。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均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CI诱导的类胰蛋白酶的释放,抑制范围在23%~35.3%。在37℃条件下同大肠细胞预培养20分钟与无预培养相比,ZIGPFM对CI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的抑制作用有增强,TPCK则无此特点。结论: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人大肠肥大细胞Ig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类胰蛋白酶的释放,提示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可望成为炎症性肠病或其它肥大细胞相关疾病的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糜蛋白酶抑制剂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在高龄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少辉 丁三强 陈石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74-74,共1页
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前营养不良、生理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差。如何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及良好术后镇痛甚为重要。本文比较了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和静脉全麻对高龄食管癌围术期循环呼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 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前营养不良、生理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差。如何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及良好术后镇痛甚为重要。本文比较了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和静脉全麻对高龄食管癌围术期循环呼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选择ASAⅡ~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素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了解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在全髋置换术中对减少输异体血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髋置换术病人 16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Ⅰ组 ,n =8)和稀释组 (Ⅱ组 ,n =8) ,两组皆采用硬膜外阻滞。Ⅱ组术前进行等容量血液稀释 ,比较两组病人所输异... 目的 了解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在全髋置换术中对减少输异体血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髋置换术病人 16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Ⅰ组 ,n =8)和稀释组 (Ⅱ组 ,n =8) ,两组皆采用硬膜外阻滞。Ⅱ组术前进行等容量血液稀释 ,比较两组病人所输异体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Ⅱ组有 4例完全避免输异体血 ,余 4例各输异体血 2 0 0ml;Ⅰ组每例病人均输异体血 ,输血量 40 0~80 0ml,显著多于Ⅱ组 (P <0 0 1) ,两组病人术后虽有轻度贫血 ,但仍在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容血液稀释 硬膜外阻滞 全髋置换术 合理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