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及排卵的价值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小琼 观志强 谢瑞娜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卵泡成长发育及排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超声方法监测卵泡成长发育及排卵;对照组使用...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卵泡成长发育及排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超声方法监测卵泡成长发育及排卵;对照组使用排卵测试纸和检测基础体温方法监测不孕女性患者的排卵情况。结果:对照组卵泡成熟比率为65.7%,观察组卵泡成熟比率为70.0%,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孕率(48.6%)高于对照组(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受孕成功患者卵泡成熟比例高、无卵泡闭锁及卵泡黄素化、子宫内膜厚度不匀比例小,与未受孕成功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受孕成功患者卵泡增长速度快、成熟卵泡的直径大、子宫内膜厚度低,与未受孕成功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方法能实时监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卵泡成长发育及排卵情况,有效的帮助患者找寻不孕症的病因并指导患者顺利受孕,提高了不孕症女性受孕的成功率,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不孕症 排卵 卵泡成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2
2
作者 方燕璇 林小琼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式彩超检查诊断患者早期异位妊娠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且住院后经手术以及病理学确诊的8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入院后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经腹部和经阴道)的彩超检测获...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式彩超检查诊断患者早期异位妊娠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且住院后经手术以及病理学确诊的8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入院后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经腹部和经阴道)的彩超检测获得的影像学的资料,统计两种彩超方式来诊断出早期异位妊娠的准确率。结果:经腹部彩超检测出异位妊娠的准确率达61.4%;经阴道彩超检测出异位妊娠的准确率达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超检测出附件包块、胚芽、宫内假孕囊、盆腔积液、原始胎儿心血管搏动、卵黄囊等影像学的阳性率,各项均大于经腹部彩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异位妊娠采用经阴道彩超方式检测获得的影像学阳性率和准确率高于经腹部彩超,推为对早期的异位妊娠进行诊断的超声影像学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异位妊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 被引量:9
3
作者 姚怀齐 刘璇芝 郑宝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61-62,共2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相关病变血流在声像图上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36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受试者下...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相关病变血流在声像图上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36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受试者下肢动脉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图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内膜光滑程度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血管中膜存在增厚现象,管壁光滑度不足,斑块已经形成,声像图上能够见到血流束边缘呈不规则变化,或出现充盈缺损情况,以及由动脉内存在的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内狭窄,甚至闭塞,血流束在声像图上逐渐变细,甚至未见任何血流信号,血流频谱显示为单峰或双相波形。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血管内病变,能够直观清晰判断血管内病灶位置及病变发展程度,对早期发病及诊疗下肢血管内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血流显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low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及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冬敏 许映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的评价及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E-Flow成像技术对10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105个斑块进行检查。结果 105个斑块中31个斑块可显示血流信号。低、中等、混合、强回声... 目的探讨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的评价及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E-Flow成像技术对10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105个斑块进行检查。结果 105个斑块中31个斑块可显示血流信号。低、中等、混合、强回声斑块血流显示率分别为53.33%、13.33%、63.27%、0%。不同回声斑块血流显示率组间比较:低回声与混合回声斑块血流显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强回声与中等回声斑块血流显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回声与中等回声斑块血流显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低回声与强回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等回声、强回声与混合回声斑块血流显示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斑块内有血流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无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Flow成像能显示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血流信号,斑块内有血流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较斑块内无血流组高,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并初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成像 颈动脉硬化 脑梗死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