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帧率剪切波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冈上肌腱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庄佳绵 曾宇然 陈绍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6-940,共5页
目的基于高帧率剪切波(high frame rate sound touch elastography,HiFR STE)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冈上肌腱的力学性能。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46例和健康志愿者23例。通过透析龄中位数(74.5个月)将血液透... 目的基于高帧率剪切波(high frame rate sound touch elastography,HiFR STE)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冈上肌腱的力学性能。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46例和健康志愿者23例。通过透析龄中位数(74.5个月)将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透析龄较短组[49.00(14.00,69.00)]和透析龄较长组[91.00(78.00,122.00)]。使用迈瑞Resona R9 Pro超声诊断仪及L15-3Wu线阵探头进行二维超声和HiFR STE成像,测量并比较不同透析龄的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冈上肌腱厚度及杨氏模量平均值(the mean of Young s modulus,Emean)的差异,并观察各组间肩关节的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及关节积液常规声像特征。结果健康对照组、透析龄较短组及透析龄较长组的冈上肌腱厚度和Emean值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冈上肌腱厚度分别为(5.73±0.70)mm、(6.57±0.93)mm和(6.80±0.84)mm,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不同透析龄的血液透析患者冈上肌腱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HiFR STE测得3组的冈上肌腱Emean值分别为(61.27±21.64)kPa、(42.56±25.30)kPa和(31.13±17.40)kPa,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不同透析龄的血液透析患者冈上肌腱Emea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侵蚀率及滑膜增厚率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冈上肌腱增厚及出现力学性能下降。基于HiFR STE技术测得的Emean对血液透析患者冈上肌腱的力学性能进行定量评估,可为临床筛选肩袖撕裂的潜在风险人群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弹性成像 高帧率剪切波 冈上肌腱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脐血CD34^+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宇然 吴映娥 +2 位作者 罗丽莉 张冬清 刘元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34-2437,共4页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CD34+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CNA-ASODN作用于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种细...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CD34+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CNA-ASODN作用于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种细胞数量,细胞内PCNA表达及细胞周期。结果:加入了PC-NA-ASODN的两个实验组,其PCNA的表达率为(27.2±3.6)%和(19.0±1.5)%,低于对照组的(53.8±8.3)%(P<0.01)。低浓度组扩增的细胞中CD34+细胞比例为(33.4±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2±2.6)%(P<0.01),而且CD34+CD38-细胞数量达到(57.8±9.9)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7.4)倍(P<0.01)。结论:低浓度的PCNA-ASODN有效抑制CD34+细胞在增殖过程中PCNA表达,减缓扩增过程中的分化作用,提高了早期祖细胞的扩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寡核苷酸类 反义 造血干细胞 胎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V方案作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永忠 郑庆棠 +4 位作者 刘元生 卢素春 卢锡芝 蔡应木 陈惜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0期732-733,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CML MACV方案 外周血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分层下269例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陶红芳 赵一帆 +4 位作者 冯志金 邢学仰 吴禹宏 陈芾珩 苏永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8-1673,共6页
目的:探讨按年龄分层的青年组(年龄≤40岁)与中老年组(年龄>40岁)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收集269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因突变情况、初诊时外周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等。结果:... 目的:探讨按年龄分层的青年组(年龄≤40岁)与中老年组(年龄>40岁)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收集269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因突变情况、初诊时外周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等。结果: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青年组患者三阴性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患者,且青年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相对更低。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JAK2V617F表达阳性率(80.65%)总体较国内外其他研究报道偏低。青年组PV患者JAK2V617F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且初诊时外周血WBC计数低于中老年组。所有PV患者中均未检测到CALR及MPL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仅1例发病年龄<40岁;91.67%的患者表现有脾脏肿大,比例高于ET和PV患者。随访发现1个确诊家族性MPN家系和1个疑似家族性MPN家系,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8岁,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二代基因测序检查,处于动态随访中。结论:年龄是MPN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年龄和类型的MPN患者在基因突变、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罹患血栓事件、脾脏肿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家族性MPN患者存在发病年龄逐代年轻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年龄 JAK2V617F突变 CALR突变 MPL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化瘀方对再障大鼠的疗效及外周血5-羟色胺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展文 黎建云 +1 位作者 谭凤娇 刘元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79-883,共5页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方对再障大鼠的疗效,并分析其对大鼠外周血5-羟色胺分泌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药+酮色林组(酮色林1 mg.kg-1.d-1),于给药后第0、7、12、16天分别取外周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方对再障大鼠的疗效,并分析其对大鼠外周血5-羟色胺分泌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药+酮色林组(酮色林1 mg.kg-1.d-1),于给药后第0、7、12、16天分别取外周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羟色胺的浓度,并观察各组大鼠骨髓病理组织学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及中药+酮色林组大鼠病理组织学改变优于模型组,但仍较空白组差。中药组及中药+酮色林组其CD4+亚群较模型组高,但仍低于空白组,而CD8+亚群则低于模型组,但仍高于空白组。CD4+/CD8+比值中药组及中药+酮色林组较模型组增高,但仍低于空白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中药组及中药+酮色林组5-羟色胺浓度在第12天较第0、7天有显著提高,提高效应持续至第16天。组间比较发现中药组和中药+酮色林组其5-羟色胺浓度在第12、16天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高,而中药组及中药+酮色林组之间各时间点5-羟色胺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化瘀方药能使大鼠外周血5-羟色胺浓度提升同时改善其造血功能,提示该方药治疗再障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外周5-羟色胺分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瘀 再生障碍性贫血 5-羟色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对巨核系造血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源山 刘元生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03-407,共5页
5-羟色胺(5-HT)是一种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结合到细胞表面的5-HT1受体、5-HT2受体,通过Ras、MAPK通路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在巨核系造血的早期,5-HT通过5-HT2B受体促进造血干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和分化,其具体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在巨核... 5-羟色胺(5-HT)是一种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结合到细胞表面的5-HT1受体、5-HT2受体,通过Ras、MAPK通路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在巨核系造血的早期,5-HT通过5-HT2B受体促进造血干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和分化,其具体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在巨核系造血晚期,5-HT与5-HT2A受体结合促进一氧化氮合成,可能对血小板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另外,5-HT能够对抗血小板α颗粒内容物血小板反应蛋白-1(TPS-1)所引起的巨核细胞凋亡,协同另一内容物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引起的巨核细胞增殖,因此5-HT可能是血小板反馈调节中比较重要的物质。本文就5HT及其受体、5HT是细胞生长因子、5HT促进细胞增殖的途径及5HT对巨核系祖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血清素 巨核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惜遂 应文娟 +2 位作者 卢锡芝 刘元生 蔡应木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5期68-69,共2页
为了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对 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 ,从病人预处理开始至转出层流病房期间 (14~ 38d) ,经锁骨下静脉插管 ,输入配方营养液 ,营养液配制、输注、封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置管通... 为了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对 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 ,从病人预处理开始至转出层流病房期间 (14~ 38d) ,经锁骨下静脉插管 ,输入配方营养液 ,营养液配制、输注、封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置管通畅。结果病人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未发生PN相关并发症 ,除 1例于骨髓极期死于败血症外 ,其余病例无病生存 3个月至 9年。提示予病人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 ,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骨髓空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胃肠外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用于治疗农药克无踪中毒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惜遂 应文娟 +3 位作者 苏永忠 郭光华 李映华 刘元生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7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农药“克无踪”中毒的效果。方法 对22例农药“克无踪”中毒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病人入院24~48 h增加血浆置换治疗,加强血浆置换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 16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抢救成...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农药“克无踪”中毒的效果。方法 对22例农药“克无踪”中毒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病人入院24~48 h增加血浆置换治疗,加强血浆置换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 16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72.7%,病死率18.2%。结论 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农药“克无踪”中毒病人临床疗效显著;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克无踪 中毒 血浆置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事件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一帆 林绍泽 +3 位作者 白雪 邢学仰 陶红芳 苏永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69-1874,共6页
目的:了解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事件并发症概况,探讨患者初诊时和随访中血栓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88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追踪预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结... 目的:了解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事件并发症概况,探讨患者初诊时和随访中血栓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88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追踪预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388例MPN患者中,161例(41.49%)患者在初诊时或随访中出现血栓事件,类型以动脉血栓(92.55%)为主,其中初诊时并发血栓事件患者达到146例(96.27%),314例完成随访的患者中出现新发血栓或原有血栓进展的有36例(14.88%)。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P<0.001,HR:1.033,95%CI:1.016-1.051)、JAK2V617F突变(P=0.037,HR:1.72,95%CI:1.033-2.862)、高血压病(P<0.001,HR:2.639,95%CI:1.659-4.197)、高脂血症(P<0.001,HR:2.659,95%CI:1.626-4.347)是MPN患者初诊时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随访过程中,年龄(P=0.016,HR:1.032,95%CI:1.006-1.059)和既往血栓病史(P=0.019,HR:2.194,95%CI:1.135-4.242)为新发不同部位血栓或原血栓基础上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JAK2V617F突变或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在初诊时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更高,而高龄或存在既往血栓病史的患者则在随访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血栓事件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 JAK2V617F突变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