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脑损伤继发神经源性肺水肿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少钦 杨应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肺水肿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重或特重型脑损伤后继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救治情况及综合数点经验。结果临床资料提示血中儿茶酚胺(CA)升高造成肺泡萎陷、肺泡腔及肺间隙水肿,是引起通气和换气功...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肺水肿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重或特重型脑损伤后继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救治情况及综合数点经验。结果临床资料提示血中儿茶酚胺(CA)升高造成肺泡萎陷、肺泡腔及肺间隙水肿,是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出现呼吸困难及严重缺氧的主要原因。采用降低颅内压、及时气管切开、机控呼吸及应用血管活性物质等综合抢救治疗措施,使3例病人获救。结论本病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望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源性 肺水肿 治疗 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2高表达于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并通过Akt信号调控胶质瘤细胞GFAP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炜疆 林佳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2(NRG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比较分析与人正常对照组相比,低级别胶质瘤(LGG,n=518)和胶质母细胞瘤(GBM,n=163)样本中NRG2和GFAP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LGG和GBM样...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2(NRG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比较分析与人正常对照组相比,低级别胶质瘤(LGG,n=518)和胶质母细胞瘤(GBM,n=163)样本中NRG2和GFAP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LGG和GBM样本中两个分子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以及两个分子表达相关性。获取人胶质瘤组织芯片样本,包含癌旁正常组织10个、LGG组织48个、GBM组织20个;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级别人胶质瘤组织芯片样本中NRG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并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NRG2与GFAP的共定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抑制剂Perifosine对NRG2调控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NRG2在LGG和GBM样本中均存在高表达,以LGG较为显著(P<0.01)。GBM样本中,低NRG2水平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在30月之后略高于高NRG2水平患者。在LGG样本中,NRG2与GFAP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而在GBM样本中则呈正相关(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GG样本中NRG2与GFAP多共定位于同一肿瘤细胞,而在GBM样本中则多表达于不同肿瘤细胞。NRG2促进U-87 MG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GFAP表达,该作用可被Akt抑制剂Perifosine显著抑制(P<0.01)。结论NRG2可高表达于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可能部分通过Akt信号调控胶质瘤细胞GFAP表达,影响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神经调节蛋白2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低级别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3
作者 韦拳堂 钟志伟 +2 位作者 张子衡 黄杰浩 许益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 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3~1/2后停止,术后常规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组39例,血肿穿刺前放置ICP监测,然后对血肿进行控制性抽吸,设定目标ICP为15 mm Hg,达到目标ICP则停止抽吸,术后根据ICP监测数值控制性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2~5万单位等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血肿排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评判ICP控制在HICH的价值。结果:通过治疗组观察发现,要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ICP,术中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即可;术后再出血:治疗组0例,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肿排空用时:治疗组(7.36±2.06)d,对照组(10.00±2.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19.45±5.942)d,对照组(25.52±9.8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ICP监测联合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HICH,改变既往术中经验性抽吸血肿和术后推注药物的观念,提出控制性引流和注药的理念,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约4~10 m L),即可降低ICP至目标值,还可明显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为临床上提供灵敏、客观的指标和依据,提高疗效,减少继发性损伤,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控制性抽吸 高血压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呼吸功能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郑丰任 袁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探讨系统的呼吸功能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87 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 分)行系统的呼吸功能监测( 包括血气分析、经皮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据此对持续低氧血症48 例行气管... 目的 探讨系统的呼吸功能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87 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 分)行系统的呼吸功能监测( 包括血气分析、经皮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据此对持续低氧血症48 例行气管切开,28 例随后再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其疗效与无系统呼吸监测的传统治疗组(94 例) 比较。结果 监测组有呼吸功能障碍的56 例中死亡18 例(32-1 % ) ,传统治疗组有呼吸功能障碍的69 例死亡32 例(46-4 % ),前者病死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者系统的呼吸功能监测有利于及早发现呼吸功能障碍,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对于降低此类伤员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 颅脑损伤 呼吸功能障碍 监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损伤合并重度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7
5
作者 赖润龙 郑丰任 佘绍逸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9-100,共2页
颅颈复合伤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由于颅脑损伤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可掩盖颈髓损伤的临床表现,早期的诊断及治疗较困难。1993年6月至1998年3月我科共收治合并重度颅脑损伤的颈髓损伤9例,占同期重度脑损伤的0.87%(9/... 颅颈复合伤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由于颅脑损伤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可掩盖颈髓损伤的临床表现,早期的诊断及治疗较困难。1993年6月至1998年3月我科共收治合并重度颅脑损伤的颈髓损伤9例,占同期重度脑损伤的0.87%(9/1034)。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颅脑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逆转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王安 杨应明 +3 位作者 蔡楚伟 许燕凯 陈伟强 张琦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复制兔SAH模型,治疗组予硫酸镁静脉输入,单纯注血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前和术后全程观察实验动物的饮食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复制兔SAH模型,治疗组予硫酸镁静脉输入,单纯注血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前和术后全程观察实验动物的饮食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处理后第5天兔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单纯注血组兔摄食量逐渐下降、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治疗组摄食量稍有下降,神经功能障碍较轻,且逐渐好转。(2)单纯注血组兔基底动脉血管管径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而经硫酸镁处理后,治疗组血管管径明显大于单纯注血组(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管径甚至大于正常组。(3)单纯注血组血管壁增厚、结构紊乱,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消失,内弹力膜皱折、虫蚀样改变,平滑肌细胞变性、核扭曲等。治疗组上述结构改变较轻。结论:硫酸镁能明显逆转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且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硫酸镁 实验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逆转 神经功能障碍 超微结构改变 细胞紧密连接 神经保护作用 基底动脉 血管管径 血管形态学 血管壁增厚 治疗组 正常组 防治作用 静脉输入 生理盐水 变化情况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幕裂孔疝后继发性脑梗塞 被引量:5
7
作者 赖润龙 郑丰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4-296,共3页
下行性小脑幕裂孔疝(DTH)致继发性颅内血管闭塞,临床上较少见,自1986年Sato首次报告9例经CT证实的大脑后动脉梗塞后始引起注意,但临床多为个例报告。本文回顾1991~1996年286例颅内血肿引起的DTH患者的术前、术后CT及MRI表现,发现继发... 下行性小脑幕裂孔疝(DTH)致继发性颅内血管闭塞,临床上较少见,自1986年Sato首次报告9例经CT证实的大脑后动脉梗塞后始引起注意,但临床多为个例报告。本文回顾1991~1996年286例颅内血肿引起的DTH患者的术前、术后CT及MRI表现,发现继发性脑梗塞1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7例,女性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裂孔疝 继发性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的临床、CT及预后 被引量:2
8
作者 赖润龙 郑丰任 袁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半球脑肿胀 (HBS)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 36例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表现、CT特点及手术治疗结果。  结果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多见于交通事故伤 ,临床多表现为外...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半球脑肿胀 (HBS)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 36例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表现、CT特点及手术治疗结果。  结果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多见于交通事故伤 ,临床多表现为外伤后持续昏迷及明显的颅高压。CT表现以中线移位程度与血肿厚度不成比例为其特点。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 33 3%。  结论 手术治疗是降低该类病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预后决定于脑肿胀程度、血肿类型、能否早期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肿胀 颅内血肿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非急性硬膜外血肿47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林伟民 张佩英 郑少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77-1978,共2页
目的:探讨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该方法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特点及救治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钻孔置管引流联... 目的:探讨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该方法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特点及救治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非急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适应于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钻孔置管引流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下导航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琦辉 杨应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17-418,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Leibinger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显微镜手术切除35例各类颅底肿瘤。结果:35例颅底肿瘤,在满足神经导航注册准确性和术中导航持续准确性的前提下,术后近期复...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Leibinger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显微镜手术切除35例各类颅底肿瘤。结果:35例颅底肿瘤,在满足神经导航注册准确性和术中导航持续准确性的前提下,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肿瘤全切除33个(94.3%)、次全切除2个(5.7%)。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4例(86.2%),无明显变化1例(13.8%),无病情恶化及死亡。结论:应用镜下导航系统,除了常规导航系统所具有的优势如在术前可制定详细的脑肿瘤手术计划,术中可辅助术者追踪瘤体外,它的最大特点是术中术者眼睛不必离开视野,提高了精确性和安全性,有助于切除肿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下导航 颅底肿瘤 手术中 临床应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燕凯 杨应明 +3 位作者 郑少钦 赖润龙 蔡楚伟 陈伟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014-1015,共2页
目的 :探讨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16例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16名患者中 ,5例是女性 ,11例是男性 ,年龄 2 5~ 5 2岁 ;症状多以疼痛、感觉障碍为最初表现 ,病变... 目的 :探讨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16例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16名患者中 ,5例是女性 ,11例是男性 ,年龄 2 5~ 5 2岁 ;症状多以疼痛、感觉障碍为最初表现 ,病变常见于胸腰椎的硬膜内脊髓外、脊髓腹侧 ,手术全切 12例 ,大部分切除 3例 ,部分切除 1例 ,病例的追踪期平均 7 5年 ,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椎管内肠原性囊肿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 ,MRI在体现囊肿的复杂的解剖关系和相关病变有重要帮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椎管内肠原性囊肿 磁共振成像检查 显微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管狭窄症的术前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顺发 周实 +2 位作者 黄旭旋 郑丰任 杨应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管狭窄症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 4 5例拟行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 ,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 ,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管狭窄症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 4 5例拟行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 ,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 ,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价颈椎椎管、横突孔及椎间孔的狭窄情况 ,并可提供病变的逼真立体影像信息。结论 :三维重建CT简化了诊断过程 ,可直观地了解颈椎管狭窄症的三孔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显示周围组织的立体解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颈椎管狭窄症 诊断 手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动静脉畸形6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良山 陆四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36-636,共1页
我院自1988年8月~1998年8月10年间共收治14岁以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儿61例,结合文献对此病临床特点做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患儿,男33例,女28例,男女之比为11∶1,... 我院自1988年8月~1998年8月10年间共收治14岁以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儿61例,结合文献对此病临床特点做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患儿,男33例,女28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2~14岁,平均106岁。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的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润龙 郑丰任 佘绍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并发症 颈髓损伤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敏东 杨应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13-814,共2页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实验模型。方法:用自制的球囊在硬膜外压迫家兔脑组织,比较不同解压速度后动物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解压速度快可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严重;解压速...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实验模型。方法:用自制的球囊在硬膜外压迫家兔脑组织,比较不同解压速度后动物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解压速度快可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严重;解压速度慢,则未见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轻。结论:此模型可以复制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重要临床特征,对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模型 动物 球囊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森美 吴育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7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分析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脑栓塞,糖尿病并锁骨下动脉血栓,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多发性动脉炎及脑动脉...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分析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脑栓塞,糖尿病并锁骨下动脉血栓,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多发性动脉炎及脑动脉硬化并颈椎间盘突出症各1例。4例行手术及病因治疗症状改善,1例死亡。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确诊主要靠血管造影。预后与病因和侧支循环情况及全身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 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并发再出血的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晓晖 陆四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6期337-338,共2页
对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并发再出血的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其血压持续升高、体位变动、情绪激动、排便用力等为主要诱发因素。总结开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积极控制血压,加强体位及身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开颅术 护理 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晓晖 陈慕媛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6期23-24,共2页
对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颅内血肿、癫癎、脑脊液漏等)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人员必 须对钻孔引流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充分认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对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以及时抢救生命。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钻孔引流术 手术后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后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香茹 苏燕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70-671,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例高血压脑出血诱发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诱因情况:血压高12例,躁动不安3例,用力排便2例,呼吸道受阻3例。结果12例生活基本自理治愈出院,3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自动出...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例高血压脑出血诱发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诱因情况:血压高12例,躁动不安3例,用力排便2例,呼吸道受阻3例。结果12例生活基本自理治愈出院,3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自动出院,2例脑疝形成而死亡。结论做好有效控制血压、密切的病情观察、适当镇静、保持大小便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降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是高血压脑出血护理的重点,并可以有效地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再出血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桂华 黄博婷 方宝珊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2期896-897,共2页
对28例颅骨缺损病人采用多孔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术,科学实施离体颅骨的保存及其回植前后的护理。结果均回植成功,无1例出现并发症,骨瓣部位外表美观。
关键词 颅骨骨折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