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BRF1表达与肿瘤和心肌病的关系
1
作者 郑理玲 林湧栾 +2 位作者 陈美玲 钟政言 钟叔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41-2251,共11页
转录因子IIB复合体相关因子1(TFIIB-related factor 1,BRF1)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它特异性地调节RNA聚合酶Ⅲ依赖基因(RNA polymerase Ⅲ-dependent genes)转录,其产物是一些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包括转运RNA(transfer RNAs,tRNAs)和5... 转录因子IIB复合体相关因子1(TFIIB-related factor 1,BRF1)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它特异性地调节RNA聚合酶Ⅲ依赖基因(RNA polymerase Ⅲ-dependent genes)转录,其产物是一些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包括转运RNA(transfer RNAs,tRNAs)和5S核糖体RNA(5S ribosomal RNA,5S rRNA)。tRNAs和5S rRNA的转录水平随着细胞内BRF1含量的变化而改变。tRNAs和5S 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t RNAs和5S rRNA基因失调与细胞生长、增殖、转化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BRF1是决定tRNAs和5S rRNA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BRF1过表达与肿瘤和心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不同的肿瘤发生过程中,BRF1过表达在调节机制和信号通路方面存在差异。BRF1高表达的病例往往生存期短和预后差。心肌病病例的BRF1呈异常高表达状态。这提示BRF1是一个颇具潜力的生物靶分子,它在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日后的研究方向,以唤起人们对此重要领域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F1 聚合酶Ⅲ依赖基因 肿瘤 肥大型心肌病 生物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1类受体对神经肽Y受体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永巧 王震 +7 位作者 刘莉 王微 韩愈 陈彩宇 任红梅 何多芬 杨剑 曾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1类受体对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受体介导的Sprague-Dawley(SD)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以NPY(10-8~10-11mol/L)刺激SD大鼠胸主动脉培养的VSMCs,观察在D1类... 目的探讨多巴胺D1类受体对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受体介导的Sprague-Dawley(SD)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以NPY(10-8~10-11mol/L)刺激SD大鼠胸主动脉培养的VSMCs,观察在D1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10-8mol/L)存在的情况下,神经肽Y促VSMCs增殖作用的变化。细胞增殖的检测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率的变化表示及MTT方法。结果 NPY呈浓度依赖性促进SD大鼠VSMCs的异常增殖,最高增殖幅度达(77±9)%(P<0.05),该增殖作用由NPY Y1受体亚型介导。多巴胺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对VSMCs无增殖影响,但Fenoldopam可抑制NPY Y1亚型受体介导VSMCs的增殖作用,该作用通过PKA途径发挥作用。结论多巴胺D1类受体激活抑制NPY受体介导的促VSMCs增殖作用,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 神经肽YY1受体 细胞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蔡湘娜 林晓斌 李吉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55-3757,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的32例血管瘤患儿分别采用观察和普萘洛尔治疗的方法处理,对比两组患儿血管瘤的增生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中5例终止观察,10例基本稳定,1岁...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的32例血管瘤患儿分别采用观察和普萘洛尔治疗的方法处理,对比两组患儿血管瘤的增生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中5例终止观察,10例基本稳定,1岁时未明显消退。普萘洛尔治疗组1岁时大部分瘤体明显萎缩,部分遗留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无一例出现因服药后不良反应停药。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见植物多酚抗血管内皮损伤后再狭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宝丰 王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2-554,共3页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冠状动脉再狭窄 植物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敏 陈广玲 +3 位作者 陈畅 张钰 连耀植 张汉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8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压水平的变化、临床特点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175例AMI患者按发病前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101例)和非高血压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AMI后的血压变化、临床特点以及冠状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压水平的变化、临床特点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175例AMI患者按发病前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101例)和非高血压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AMI后的血压变化、临床特点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15·84%)及脑卒中(23·76%)病史率均较非高血压组患者高。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高血压组为23·76%,高于非高血压组(10·81%,P<0·05)。AMI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高血压组为83·17%,非高血压组为28·37%,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收缩压下降值:高血压组为(32±14)mmHg,非高血压组为(12±9)mmHg,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舒张压下降值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的构成比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在高血压组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病变血管总数、双支及3支以上病变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中有32例(占本组病变的31·68%)为分叉病变,非高血压组患者中仅有10例(占本组病变的13·5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变血管弯曲数在高血压组为(5·7±1·2)个,而在非高血压组为(2·1±0·5)个,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AMI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并发症及病死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病变范围广,血管弯曲及分叉病变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细胞色素P450的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及其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石琳 常奕 王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583-2589,共7页
背景临床上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普遍存在个体差异,这与患者种族相关并受其基因型影响。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细胞色素P450的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以基因分型为指导的个体化抗... 背景临床上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普遍存在个体差异,这与患者种族相关并受其基因型影响。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细胞色素P450的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以基因分型为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单次负荷剂量300 mg而后75 mg/d口服,或直接给予75 mg/d常规剂量口服。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时、治疗3 d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氯吡格雷抵抗情况。采用Taqman-PCR技术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型,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按照是否携带突变基因A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组(第5外显子G681A位点和第4外显子G636A位点均无突变基因A,34例)和突变型组(第5外显子G681A位点或第4外显子G636A位点有突变基因A,64例)。随访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 CYP2C19*2基因型和CYP2C19*3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提示本研究纳入的样本具有较好的群体代表性。不同CYP2C19*2基因型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C19*2中,GA基因型患者治疗3 d后血小板聚集率大于GG基因型(P<0.05);CYP2C19*2中,AA基因型患者治疗3 d后血小板聚集率大于GG、GA基因型(P<0.05)。CYP2C19*2中,GA、AA基因型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小于GG基因型(P<0.05)。CYP2C19*2中,GG、GA基因型患者治疗3 d后血小板聚集率均小于入院时血小板聚集率(P<0.05)。不同CYP2C19*3基因型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聚集率、治疗3 d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C19*3中,GG、GA基因型患者治疗3 d后血小板聚集率小于入院时血小板聚集率(P<0.05)。野生型组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小于突变型组(P<0.05)。野生型组MACEs发生率小于突变型组(P<0.05)。CYP2C19*2中,GG基因型患者MACEs发生率小于AA基因型(P<0.05);CYP2C19*2中,GA基因型患者MACEs发生率小于AA基因型(P<0.05)。不同CYP2C19*3基因型患者MACE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相关,含有CYP2C19第5外显子突变者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后抗血小板作用减弱,预后较差,而第4外显子突变对患者预后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聚集 预后 CYP2C19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红素氧化酶-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国红 陈宋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选择冠脉造影未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入选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IF-1α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和UAP组HO-1和HIF-1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SAP组患者增高不明显。总体水平上,HIF-1α与HO-1呈正相关(r=0.76);在AMI、UAP、SAP组HIF-1α与HO-1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HIF-1α/HO-1通路被激活,HIF-1α可能通过诱导HO-1蛋白表达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红素氧化酶-1 相关性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和α_1受体激动剂对兔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玉光 张元春 张群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2期76-78,111,共4页
为进一步确定短暂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心肌在心肌梗塞面积、心律失常方面的保护作用,并对缺血区心室肌心电图及α_1受体激动剂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和缺血预处理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本文对兔在体心脏施行5min短暂继以10min再灌注进行缺血... 为进一步确定短暂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心肌在心肌梗塞面积、心律失常方面的保护作用,并对缺血区心室肌心电图及α_1受体激动剂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和缺血预处理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本文对兔在体心脏施行5min短暂继以10min再灌注进行缺血预处理,在另一组中在给予兔5min低浓度α_1受体激动剂后继以10min无药再灌注,发现缺血预处理组兔心经历随后的30min持续缺血时,较未进行缺血预处理而直接给予30min缺血的对照组心肌梗塞面积减小(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P<0.05)、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下降(P<0.05)、缺血区心室肌心电图时限不比正常期延长(P>0.05),而对照组缺血期时限较正常期显著延长(P<O.05).在给予兔5min低浓度α_1受体激动剂继以10min无药再灌注时,在随后的持续性缺血后出现心梗面积减小,缺血区心室肌心电图时限与正常期无差别(P>0.O5).提示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与α_1受体兴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α1受体激动剂 心肌缺血 心肌保护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对SIR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余伟 王伟 +2 位作者 陈纯娟 傅玉才 王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对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褐鼠心肌细胞株H9c2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5组:Res干预组,Res对照组,尼克酰胺(Nam)干预组,Nam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4 h后终止培养,RT-PCR法检测SI...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对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褐鼠心肌细胞株H9c2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5组:Res干预组,Res对照组,尼克酰胺(Nam)干预组,Nam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4 h后终止培养,RT-PCR法检测SIRT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与Res对照组比较,Res干预组SIRT1 mRNA表达水平升高,蛋白表达增加;与Nam对照组比较,Nam干预组SIRT1 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Res对照组比较,Res干预组细胞凋亡率降低,与Nam对照组比较,Nam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最低。结论 Res能减少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藜芦属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敏 陈广玲 +3 位作者 陈畅 张钰 连耀植 张汉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0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与高血糖的关系,以揭示高血糖对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急诊行PCI的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与高血糖的关系,以揭示高血糖对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急诊行PCI的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TIMI0~1级,PCI后IRA前向血流恢复到3级。术前行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及抗栓、抗心肌缺血等治疗。术后90min复查心电图。将患者分为两组: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I组,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并且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以及AMI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多见(P<0.05),导致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延长(P<0.05),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AMI、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Ⅱ组(P<0.05)。Ⅱ组和Ⅰ组相比,术后90min各导联抬高的ST段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程度受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和高血脂影响PCI后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PCI后心肌组织的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有关,高血糖患者发生AMI时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