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权小香 权燕 +2 位作者 陈燕丹 谢泽曼 吴北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4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置...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周围组织损伤情况,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提高了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技术 白血病 PICC 24G开放式留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兴伟 吴伟森 +2 位作者 陈佩群 马亚宏 林霓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7期26-28,3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将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75例/...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将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75例/组。将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根据治疗时间将观察组分为A组和B组。将各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血气分析结果和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A组早产儿的血气分析结果 [(血氧分压:(79.62±13.41)、(79.58±13.62)mm Hg;血二氧化碳分压:(35.24±7.14)、(34.51±6.52)mm Hg;p H:(7.34±0.20)、(7.32±0.22)]和相关参数[(呼气末正压通气:(3.37±0.80)、(3.50±0.48)cm H2O;吸氧分数:(38.22±12.65)%、(36.00±7.29)%)]分别优于对照组、B组(P<0.05)。结论早期联合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促进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疗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相关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权小香 杜冰 陈惜遂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相关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117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针对性护理。结果 117例患儿中共有23...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相关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117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针对性护理。结果 117例患儿中共有23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19.66%。在静脉炎具体分级方面,含1级16例,2级6例,3级1例,其余94例未发生静脉炎。导致PICC置管相关静脉炎发生的因素有3项,分别为置管方式、置管时机及穿刺次数(P<0.05)。结论对白血病PICC置管患儿实施风险管理及精细护理,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患儿化疗前应用B超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有效减少静脉炎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炎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合并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房晓祎 林霓阳 周秀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肾功能损害的疗效,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80例合并肾损害的新生儿窒息病例,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丹参组在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 目的:通过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肾功能损害的疗效,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80例合并肾损害的新生儿窒息病例,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丹参组在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足月儿4~6ml、早产儿2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日1次,自出生第3天~第10天用。比较两组患儿出生第3天、第10天尿量、BUN、Scr结果以及尿量恢复正常的日龄。结果:两组患儿第3天尿量、BUN、Scr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儿第10天较第3天尿量增加、BUN、Scr下降;丹参组第10天尿量(2.61±1.05)ml·kg-1·h-1、BUN(3.35±1.12)mmol/L、Scr(66.51±8.11)μmol/L,对照组第10天尿量(2.50±1.12)ml·kg-1·h-1、BUN(6.55±2.21)mmol/L、Scr(100.31±8.98)μmol/L,丹参组较对照组BUN、Scr下降(P〈0.01);尿量恢复正常时间丹参组为3~7d,平均(5.02±1.00)d;对照组为5~10d,平均(7.12±2.11)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合并肾损害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后,肾功能及尿量恢复正常时间早,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肾损害可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肾功能 丹参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肥厚性心肌病9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潘英 仇烨 刘伟 《罕少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我院于1999年7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9例肥厚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9个月,平均年龄6个月。临床表现为气促、发绀、肺部中小水泡音、心率... 目的探讨小儿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我院于1999年7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9例肥厚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9个月,平均年龄6个月。临床表现为气促、发绀、肺部中小水泡音、心率增快、心脏杂音及肝大。超声心动图提示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8例,其胸片示心影呈球形增大;心尖局限性肥厚性心肌病1例。8例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儿予口服心得安3~4mg.kg-1.d-1;1例心尖局限性肥厚性心肌病患儿在纠酸、镇静等处理后自动转律,未予特殊处理。9例中4例被误诊,其中3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炎,1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本组有4例于确诊后半年内死亡。结论小儿肥厚性心肌病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病情重,进展快,内科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诊断 内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应用护理
6
作者 权小香 权燕 +2 位作者 陈燕丹 谢泽曼 吴北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6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统一规范操作程序及导管的日常维护,观察比较两组患儿1...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统一规范操作程序及导管的日常维护,观察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患儿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通过规范操作程序,做好导管的日常维护,可预防和减少导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技术 白血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