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修复中脑gdnf和nos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琳 房萍 +3 位作者 林金飞 潘洪超 张帆 申延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501,共7页
成年斑马鱼(Danio rerio)具有很强的脊髓损伤后自主修复的能力,但目前其机制不明。为了研究斑马鱼中脑组织对脊髓再生的影响,文章应用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斑马鱼脑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 成年斑马鱼(Danio rerio)具有很强的脊髓损伤后自主修复的能力,但目前其机制不明。为了研究斑马鱼中脑组织对脊髓再生的影响,文章应用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斑马鱼脑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在脊髓损伤后4 h、12 h、6 d、11 d的表达情况,展示了这两种基因在斑马鱼脑内不同核团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损伤急性期(4 h、12 h)和神经修复期(6 d、11 d)于斑马鱼脑内呈现显著性升高(P<0.05),而一氧化氮合酶基因nos的表达于损伤急性期显著性升高(P<0.05),随后下降,并在修复期(11 d)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脊髓损伤后,高表达gdnf基因同时低表达nos基因的脑环境给脊髓损伤提供了良好的神经再生微环境,从而可能促进轴突的再生长及运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修复 斑马鱼 GDNF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大鼠小脑神经元划痕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张庆慧 罗红凤 赵炜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SD大鼠小脑神经元划痕模型。方法:用200μl塑料枪头划痕体外培养大鼠小脑神经元,观察相同视野下不同时间点(0,24,48 h)的划痕宽度。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划痕细胞后0 h即形成划痕区,边缘整齐。24 h后,划痕边缘变...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SD大鼠小脑神经元划痕模型。方法:用200μl塑料枪头划痕体外培养大鼠小脑神经元,观察相同视野下不同时间点(0,24,48 h)的划痕宽度。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划痕细胞后0 h即形成划痕区,边缘整齐。24 h后,划痕边缘变模糊同时划痕宽度变窄。48 h后,划痕宽度进一步缩小。结论:本模型简便经济,能较好地模拟脑损伤后神经元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神经元 原代培养 划痕实验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1,3和4促胶质瘤细胞迁移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乔新宇 易三军 赵炜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96-140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神经调节蛋白亚型NRG1、NRG3和NRG4对不同人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U-87 MG、U251及SHG44细胞划痕后,给予浓度0、2、5、10 nmol·L^(-1)重组人源神经调节蛋白。于划痕后0-48 h范围测量细胞迁移率。使用GEPIA数据库... 目的研究不同神经调节蛋白亚型NRG1、NRG3和NRG4对不同人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U-87 MG、U251及SHG44细胞划痕后,给予浓度0、2、5、10 nmol·L^(-1)重组人源神经调节蛋白。于划痕后0-48 h范围测量细胞迁移率。使用GEPIA数据库分析低级别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样本中神经调节蛋白及受体表达水平变化。结果rNRG1β、rNRG3β和rNRG4β均可不同程度促进U-87 MG、U251及SHG44细胞迁移。rNRG3β和rNRG4β的促迁移作用弱于rNRG1β。低级别胶质瘤样本中NRG1和NRG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ErbB2、ErbB3和ErbB4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胶质母细胞瘤样本中NRG1、NRG3和NRG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ErbB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rbB3和ErbB4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NRG1、NRG3和NRG4均可不同程度促进胶质瘤细胞迁移。3种NRG亚型在胶质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其原因可能系相应ErbB受体表达水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神经调节蛋白 U-87MG U251 SHG44 迁移 GEP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动情期间垂体前叶内源性neuregulin-1的表达变化(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炜疆 任颂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1-927,共7页
目的研究雌性Wistar-Furth大鼠发情期不同时段垂体前叶neuregulin-1(Nrg1)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观察雌性Wistar-Furth大鼠不同发情期间垂体Nrg1亚型及其内源受体ErbB-2及ErbB-4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水平... 目的研究雌性Wistar-Furth大鼠发情期不同时段垂体前叶neuregulin-1(Nrg1)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观察雌性Wistar-Furth大鼠不同发情期间垂体Nrg1亚型及其内源受体ErbB-2及ErbB-4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水平垂体前叶及后叶Nrg1亚型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明确表达Nrg1的垂体细胞,并观察垂体前叶Nrg1及磷酸化ErbB-4的分布。此外,研究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Nrg1及ErbB-4共表达。结果结果显示在大鼠动情周期Ⅰ(E1)和动情周期Ⅱ(E2),部分Nrg1亚型,尤其是Ⅲ型Nrg1mRNA表达水平较高,与E1andE2期垂体前叶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促性腺激素细胞是垂体前叶Nrg1的主要来源。E1andE2期垂体前叶Nrg1分布广泛,同时伴有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此外,可观察到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部分Nrg1与ErbB-4毗邻分布。结论雌性Wistar-Furth大鼠垂体前叶有多种Nrg1亚型表达以及Nrg1/ErbB-4信号通路的存在,且与动情周期相关。在雄性非人灵长类垂体前叶存在以Nrg1/ErbB-4为基础的邻分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EGULIN-1 动情周期 垂体前叶 磷酸化ErbB-4 Wistar-Furth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筛选人源细胞黏附分子L1结构域抗体及其体外实验研究
5
作者 赵炜疆 潘洪超 +2 位作者 李桂林 董丽萍 唐丹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96,共6页
目的使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源细胞黏附分子L1结构域抗体并体外观察其对神经来源细胞信号通路及细胞聚集的影响。方法以L1纤黏连蛋白FN2-3区肽段为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DAb library)筛选并纯化相应人源结构域抗体,并通过酶联免疫吸... 目的使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源细胞黏附分子L1结构域抗体并体外观察其对神经来源细胞信号通路及细胞聚集的影响。方法以L1纤黏连蛋白FN2-3区肽段为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DAb library)筛选并纯化相应人源结构域抗体,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荧光观察抗体与抗原结合特性。给予神经来源SK-N-SH细胞抗体,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观察24 h时其对L1下游信号通路Erk及Akt1激活的影响。使用结晶紫进行细胞染色观察抗体对细胞聚集的影响。结果成功筛选出与L1FN2-3区肽段结合的结构域抗体H2-1,与SK-N-SH细胞内源性L1结合良好。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该抗体可有效促进SK-NSH细胞中L1下游信号分子Erk1/2及Akt1磷酸化激活(分别为P<0.01和P<0.05),并可促进神经突生长及神经细胞聚集。结论 L1激动型结构域抗体可激活L1相关信号分子,促进神经突生长等作用,具有进一步实验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结构域抗体 细胞黏附分子L1 神经损伤 SK-N-SH细胞系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长期接受己烯雌酚(DES)大鼠垂体非组织特异性calpains表达及活性调节
6
作者 赵炜疆 师忠芳 +3 位作者 袁芳 李桂林 张亚卓 王忠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对长期接受己烯雌酚(DES)大鼠垂体非组织特异性calpains表达及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实验分5组:组1:腹腔注射葵花油(1ml.kg-1,每周两次)共计16wk;组2:腹腔注射己烯雌酚(DES,5mg.kg-1,每周两...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对长期接受己烯雌酚(DES)大鼠垂体非组织特异性calpains表达及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实验分5组:组1:腹腔注射葵花油(1ml.kg-1,每周两次)共计16wk;组2:腹腔注射己烯雌酚(DES,5mg.kg-1,每周两次),共计16wk;组3:腹腔注射DES(5mg.kg-1,每周两次),连续12wk,之后停止给予DES至第16周结束;组4和组5:腹腔注射己烯雌酚溶液(1mg·kg-1,每周两次),连续16wk,并于实验第13周开始分别同时给予皮下注射褪黑素(0.25mg.d-1和1.0mg.d-1),至第16周结束。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垂体组织μ-和m-calpains表达,采用酪蛋白酶谱法观察不同组别垂体组织胞质及膜成分中μ-和m-calpains的活性变化。结果长期给予DES垂体组织μ-和m-calpain水平升高,膜成分活性增高,而停止给予DES或同时应用不同剂量褪黑素可不同程度降低μ-和m-calpain水平,抑制两种非组织特异性calpains的激活。结论长期给予♀性Wistar大鼠DES可使垂体组织中calpains表达及激活明显增高,并具有一定的雌激素依赖性。不同剂量的褪黑素可减少cal-pains表达,稳定胞质中calpains,抑制其转膜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己烯雌酚 褪黑素 泌乳素腺瘤 中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酪蛋白酶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突变和随机突变PCR构建噬菌体突变次级抗体库方法的比较
7
作者 刘洋 余洋 +1 位作者 王岩 赵炜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以突变Tomlinson I库中筛选的抗细胞黏附分子L1的胞外区单链抗体为例,对定点突变和随机突变两种构建噬菌体抗体次级库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设计定点突变和随机PCR引物在基因水平经PCR、酶切、连接将已有噬菌粒引入突变后转染大肠杆... 目的以突变Tomlinson I库中筛选的抗细胞黏附分子L1的胞外区单链抗体为例,对定点突变和随机突变两种构建噬菌体抗体次级库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设计定点突变和随机PCR引物在基因水平经PCR、酶切、连接将已有噬菌粒引入突变后转染大肠杆菌构建噬菌体次级抗体库;之后使用噬菌体ELISA确定阳性单克隆比例,采用皮尔森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构建的次级抗体库库容分别为1.4×106pfu/mL和2.5×106pfu/mL,两库阳性单克隆比例分别为32.5%和35.5%,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突变方法都有望获得高亲和力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突变PCR 随机突变PCR 噬菌体次级抗体库 单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