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小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及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名耀 吴贤英 沈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75-277,共3页
从1473例食管癌癌组织切片中发现小细胞癌30例,用2种上皮性和6种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采用ABC免疫酶标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食管小细胞癌在光镜下显示多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其神经内分泌标记率较高。对食管小细... 从1473例食管癌癌组织切片中发现小细胞癌30例,用2种上皮性和6种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采用ABC免疫酶标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食管小细胞癌在光镜下显示多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其神经内分泌标记率较高。对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病率、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进行了讨论,并探讨其可能的组织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小细胞癌 组织病理 神经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中Cath-D、nm23-H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名耀 吴贤英 沈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0-322,I032,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表达蛋白(nm23-H1)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兔抗Cath-D、鼠抗nm23-H1抗体标记60例食管癌和5...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表达蛋白(nm23-H1)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兔抗Cath-D、鼠抗nm23-H1抗体标记60例食管癌和5例正常的食管粘膜。观察不同分化程度和组织类型食管癌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癌组织Cath-D阳性36例(60.0%),nm23-H1阳性35例(58.3%)。Cath-D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均无关(P>0.05);而nm23-H1蛋白的表达则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预后无关(P>0.05)。结论:nm23-H1可作为一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但Cath-D、nm23-H1与预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组织蛋白酶D 免疫组织化学 NM2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3+X”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恩民 郑少燕 +11 位作者 许丽艳 孙宏 邹海鹰 方王楷 龙琳 吴炳礼 程银伟 谢维洁 李利艳 杨苗 范冠华 杨棉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1-392,共12页
针对长期以来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依靠零散的课外科研活动、受众面窄、没有系统性课程教学及其相关制度保障、致使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明显乏力低效这一共性瓶颈教学问题,自2002年起,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针对长期以来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依靠零散的课外科研活动、受众面窄、没有系统性课程教学及其相关制度保障、致使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明显乏力低效这一共性瓶颈教学问题,自2002年起,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在“科教相辅相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等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倚重汕头大学医学院“医者之心”系列课程与书院育人文化之特色,发挥汕头大学的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均拥有本/硕/博/博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之优势,联合其他相关专业教学团队,在建立充分体现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内涵,覆盖医学本科5年全过程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历经20载的不懈努力,补充修善,成功构建了“3+X”模式,着力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所谓“3”意指对医学生的“全人培养”、“全程培养”和“全方位培养”。所谓“X”意指针对“3+X”模式运行效能的若干个验证性维度,主要包括组织医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大赛、国际大学生学术研讨会,由医学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撰写发表学术论文等。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成效十分显著,为有效解决上述共性瓶颈教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有重要借鉴价值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改革 医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免疫组化染色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建国 徐小虎 +2 位作者 姚青松 汪冠三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7,共2页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16例冠心病猝死和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6例冠心病猝心脏标本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均有VEGF的阳性表达 ,尤以心...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16例冠心病猝死和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6例冠心病猝心脏标本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均有VEGF的阳性表达 ,尤以心肌梗死灶边缘为甚 ,阳性表达率为100 %。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心脏标本仅有2例心肌局部散在有VEGF弱阳性表达 ,其余为阴性。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定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冠心病猝死组阳性指数为13.68±2.73 ,对照组为2.05±0.84 ,两组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免疫组织化学 VEGF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建国 徐小虎 +2 位作者 赵连旭 吴贤英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1-73,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脏不同区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心肌缺血30min心肌局部即可出现bFGF阳性表达,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阳...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脏不同区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心肌缺血30min心肌局部即可出现bFGF阳性表达,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阳性表达的强度也有所增加。图像分析处理结果表明,缺血3h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55.26±14.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49),而与缺血边缘区域(53.08±14.26)和正常区域(53.79±15.71)相当。3h后,心肌缺血区域bFGF的表达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而缺血边缘区域和正常区域则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可为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缺血 免疫组化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标本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名耀 吴贤英 +1 位作者 郑瑞明 李乔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33-534,共2页
关键词 共焦显微镜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激光扫描 LSCM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catenin、E-cadherin和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林英城 吴名耀 +2 位作者 李德锐 吴贤英 郑瑞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 )、钙粘附蛋白 (E cadherin ,E cad)、连接蛋白 (cat)α、β、γ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62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cyclinD1、E cad、α cat、β cat、γ ...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 )、钙粘附蛋白 (E cadherin ,E cad)、连接蛋白 (cat)α、β、γ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62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cyclinD1、E cad、α cat、β cat、γ cat蛋白表达 ,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yclinD1、E cad、α cat、β cat、γ cat阳性病例分别为 35例 (56 5 % )、39例 (62 9% )、49例(79% )、59例 (95 2 % )和 47例 (75 8% )。其中α cat与 β cat、E cad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74和 0 2 79(P <0 0 5)。γ cat蛋白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E cad、γ cat蛋白缺失与保留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长短 ,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 <0 0 5)。结论 :E cad、γ cat缺失表达是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CATENIN E-CADHERIN CYCLIND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肌梗死bFGF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丙杰 陈建国 +3 位作者 徐小虎 姚青松 吴贤英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5-207,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人体早期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心肌梗死组 24例的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均为强阳性染...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人体早期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心肌梗死组 24例的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均为强阳性染色,有些细胞浆也有阳性染色,尤以心肌梗死灶周围区域心肌细胞为甚。可疑梗死组 21例中 17例见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为强阳性染色, 4例为弱阳性染色,未见阴性染色。而正常心脏对照组 16例中 3例呈弱阳性染色,其余均为阴性。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对照组 bFGF阳性指数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和可疑心肌梗死组( P< 0.001),而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果表明 bFGF免疫组化染色可望为早期心肌缺血致猝死的死后诊断提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免疫组织化学 心脏性猝死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1、c-erbB-2、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名耀 李乔山 +2 位作者 吴贤英 郑瑞明 梁英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EGR 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癌基因c erbB 2和ER、PR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以EGR 1、c erbB 2、ER、PR抗体标记 75例不同病变的乳腺组织。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可见相对高水平的EGR 1表达...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EGR 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癌基因c erbB 2和ER、PR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以EGR 1、c erbB 2、ER、PR抗体标记 75例不同病变的乳腺组织。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可见相对高水平的EGR 1表达而乳腺癌EGR 1阳性仅 19例 (4 2 2 % ) ,EGR 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ER、PR表达有关 (P <0 0 5 ,P <0 0 1) ,与c erbB 2表达无关 (P >0 0 5 )。结论 :EGR 1表达的减少或消失可作为一种乳腺肿块恶性变的生物学标志并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GR-1 免疫组织化学 C-ERBB-2 ER 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癌基因产物和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名耀 郑瑞明 李乔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3-184,共2页
乳腺癌癌基因产物和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吴名耀,郑瑞明,李乔山关键词乳腺肿瘤,p21,c-erbB-2,激素受体中国图书分类号R737.9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已知ras基因族表达蛋白p21和c-erbB-2与乳腺癌有相对... 乳腺癌癌基因产物和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吴名耀,郑瑞明,李乔山关键词乳腺肿瘤,p21,c-erbB-2,激素受体中国图书分类号R737.9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已知ras基因族表达蛋白p21和c-erbB-2与乳腺癌有相对特异的联系,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基因产物 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泡状核细胞癌中癌细胞群体的AgNORs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茂怀 李川军 +1 位作者 罗锡源 沈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 :通过癌细胞核仁组成区 (NORs)蛋白的图像定量分析 ,评价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的癌细胞群体增生能力。方法 :对18例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银染 (AgNORs) ,应用CAS2 0 0图像分析仪分别测定泡状核癌细胞群体和梭形癌细胞群体的AgN... 目的 :通过癌细胞核仁组成区 (NORs)蛋白的图像定量分析 ,评价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的癌细胞群体增生能力。方法 :对18例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银染 (AgNORs) ,应用CAS2 0 0图像分析仪分别测定泡状核癌细胞群体和梭形癌细胞群体的AgNORs参数值 ,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与梭形癌细胞群体相比 ,泡状核癌细胞群体具有较高的每核AgNOR计数、每核AgNOR面积和平均AgNOR面积 /粒 ,差异均有显著性 ,而且与泡状核癌细胞群体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率明显高于梭形癌细胞群体的前研究结果相一致。结论 :泡状核癌细胞群体的增生能力明显高于梭形癌细胞群体 ,增生能力各异的癌细胞群体存在于同一组织类型鼻咽癌中 ,反映了鼻咽癌细胞群体增殖能力的异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泡状核细胞癌 癌细胞群体 AGNORS 定量分析 鼻咽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热休克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名耀 吴贤英 沈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3-195,I029,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不同类型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51例食管癌组织和10例切缘食管粘膜中HSP25、HSP60、HSP7...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不同类型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51例食管癌组织和10例切缘食管粘膜中HSP25、HSP60、HSP70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癌旁食管粘膜和癌组织中HSP25、HSP60和HSP70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00%、923%、615%和118%、941%、608%;仅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各型HSPs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提示某些类型的热休克蛋白可在癌旁食管粘膜和癌组织过量表达,其中HSP70还与食管癌的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热休克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糖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名耀 沈健 吴贤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2-192,共1页
P┐糖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吴名耀沈健吴贤英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但肿瘤化疗的主要障碍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近年来,MDR基因的发现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 P┐糖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吴名耀沈健吴贤英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但肿瘤化疗的主要障碍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近年来,MDR基因的发现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P-170)抗药机理的阐明,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P-糖蛋白 耐药性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染色褪色后Feulgen染色法在鼻咽癌涂片细胞DNA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茂怀 陈志强 +2 位作者 李川军 梁小曼 罗锡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1-92,I013,共2页
DNA含量分析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临床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1,2〕。细胞学样本常因样本有限及缺乏组织结构,限制了细胞学样本DNA含量分析及其实用性研究。笔者采用鼻咽癌鼻咽部刷片,脱落癌细胞涂片样本,与直接Feul... DNA含量分析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临床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1,2〕。细胞学样本常因样本有限及缺乏组织结构,限制了细胞学样本DNA含量分析及其实用性研究。笔者采用鼻咽癌鼻咽部刷片,脱落癌细胞涂片样本,与直接Feulgen染色比较,探讨HE染色褪色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HE染色 褪色 FEULGEN染色 涂片细胞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形态定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致治 陈耀文 黄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08期5-8,共4页
用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对呈形细胞源性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75例肿瘤的GFAP阳性程度和43例肿瘤的GFAP细胞灰度,分析肿瘤GFAP含量和肿瘤分化的关系。结果高分化的星形细胞瘤90%病例的阳性程度为强阳性.平均细胞灰度为25.17... 用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对呈形细胞源性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75例肿瘤的GFAP阳性程度和43例肿瘤的GFAP细胞灰度,分析肿瘤GFAP含量和肿瘤分化的关系。结果高分化的星形细胞瘤90%病例的阳性程度为强阳性.平均细胞灰度为25.17级,中度分化的间变型星形细胞瘤88%病例为中度阳性或强阳性,平均细胞灰度为30.55级,但其中2例分别为25级和38.4级。低分化的胶质母细胞瘤75%病例呈弱阳性,平均细胞灰度为34.1级,结果表明:除少数例外.肿瘤的GFAP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阳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性胆囊切除中硬化剂灌注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淑明 许建衡 +3 位作者 孙淑卿 吴名耀 马涛 吴利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0期647-648,共2页
该项实验研究是以健康幼年猪为实验对象,以无水酒精(≥99.5%)为硬化剂,按灌注时间不同分组,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定硬化剂灌注最佳期时间。结果表明,20分钟为最佳灌注时间。为临床开展化学性胆囊切除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胆囊切除 硬化剂灌注 时间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EGR-1、c-fos、cyclin D1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焕星 吴名耀 梁英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 :研究EGR 1、c fos、cyclinD13种基因mRNA及其相应蛋白在人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 ,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4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上切缘中 3种基因的m... 目的 :研究EGR 1、c fos、cyclinD13种基因mRNA及其相应蛋白在人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 ,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4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上切缘中 3种基因的mRNA、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种基因原位杂交、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均分别定位于胞浆及胞核中。EGR 1mRNA、c fosmRNA、cyclinD1mRNA及蛋白分别在食管粘膜上皮非典型增生和鳞癌中呈高表达。表现为非典型增生粘膜中EGR 1、c fos表达高 ,cyclinD1表达低 ,进展为癌后 ,EGR 1表达下降 ,c fos表达持续 ,cyclinD1表达则变高 ;3种基因mRNA与其相应蛋白在各自高表达病变类型中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 :食管癌癌变过程各病变类型EGR 1,c fos,cyclinD1表达不同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将决定食管癌癌变过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EGR-1 C-FOS CYCLIN-D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肥大细胞亚型与食管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阗 何韶衡 +2 位作者 李明才 吴名耀 李桂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亚型的变化及其浸润程度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MC进行检测,并探讨MC亚型T型、TC型和C型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亚型的变化及其浸润程度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MC进行检测,并探讨MC亚型T型、TC型和C型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内的MC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食管癌中MCT和MCTC两种亚型MC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MCC型MC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及转移无关。结论:癌间质内MCT和MCTC型MC的浸润可能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MC浸润的数量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亚型 食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红梅 喻伦银 +2 位作者 贾宗智 张正彬 张玉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 10 5U/L)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分别在细胞传代时加入含TNFα(TNFα含量为 4× 10 5U/L)和等量的不含TNFα的培养液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 10 5U/L)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分别在细胞传代时加入含TNFα(TNFα含量为 4× 10 5U/L)和等量的不含TNFα的培养液 ,通过描绘生长曲线及运用图像分析测定DNA相对含量来观察两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处理因素作用 3天内实验组细胞增殖快于对照组 ,而 3天后则慢于对照组。结论 :TNFα(4× 10 5U/L)对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脐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刷片细胞学检查和EB病毒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茂怀 Alexander R Chang +2 位作者 李川军 梁小曼 罗锡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和细胞EB病毒检测在可疑鼻咽癌病人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 6 6例可疑鼻咽癌就诊病人作鼻咽刷片细胞学诊断和应用CAS2 0 0图像分析仪测定涂片细胞DNA含量 ,细胞学癌阳性病例同时作EB病毒编... 目的 :探讨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和细胞EB病毒检测在可疑鼻咽癌病人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 6 6例可疑鼻咽癌就诊病人作鼻咽刷片细胞学诊断和应用CAS2 0 0图像分析仪测定涂片细胞DNA含量 ,细胞学癌阳性病例同时作EB病毒编码RNA(EBERs)原位杂交。结果 :与组织学诊断相比 ,细胞学诊断和DNA非二倍体诊断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 6 %和 5 5 % ,两者结合判断不能提高敏感性 ,并且假阴性率高 ;细胞学癌阳性病例的癌细胞核EBERs阳性率 92 .1% ,其中 6例DNA二倍体核型病例均呈EBERs阳性 ,可诊断为鼻咽癌。结论 :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不能提高可疑鼻咽癌病人的诊断率 ,不适用于鼻咽癌筛查。细胞涂片的EB病毒原位杂交方法 ,在鼻咽癌可疑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学 诊断 DNA EB病毒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