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急性过劳死模型的建立及其代谢-功能-形态学变化
1
作者 刘霞 李嘉敏 +2 位作者 郑永霞 肖旭东 于晓军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46,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过劳死的发生和死亡机制及其法医学鉴定。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45只(急性过劳死组、过劳存活组),建立负重力竭游泳合并睡眠剥夺的重度疲劳模型,记录行为、饮食、体质量、呼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生... 目的探讨急性过劳死的发生和死亡机制及其法医学鉴定。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45只(急性过劳死组、过劳存活组),建立负重力竭游泳合并睡眠剥夺的重度疲劳模型,记录行为、饮食、体质量、呼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生理功能。死后解剖取材,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GCMS检测血清、心肌、肝物质代谢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死亡率达33.3%。心肌中氨基丁酸、花生四烯酸含量降低;血清中尿素含量降低,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升高;肝组织中,组氨酸等氨基酸含量升高;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升高,葡萄糖和尿酸降低;血清及心、肝组织等能量代谢通路扰动;3 d后实验组大鼠出现心电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过劳死组大鼠出现心室颤动和扑动;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下降;心肌颗粒性肿胀、肌质凝集,脑干暗神经元增多;血清尿素、蛋氨酸、苯丙氨酸差异代谢物变化的组合与过劳高度相关,确诊率达90.6%。结论急性过劳死可引发多器官代谢-功能-形态联动性变化,死亡机制可能为全身多器官功能失调,特别是中枢性衰竭和心脏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劳死 代谢-功能-形态联动 死亡机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