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主设计研究性实验课的医学生科研创新实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梓键 吴晓曼 +14 位作者 黎子华 李枞森 李梓博 林淳彪 詹炜杰 郑淳文 邹海鹰 方王楷 吴炳礼 龙琳 范冠华 郑少燕 杨棉华 许丽艳 李恩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91-1700,共10页
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越来越成为医学高等院校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本文基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疾病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研究"自主设计研究性实验课,以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创新实验课人员53人进行访谈,... 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越来越成为医学高等院校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本文基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疾病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研究"自主设计研究性实验课,以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创新实验课人员53人进行访谈,经编码与专家审核(11人,2批次),形成科研创新能力特征问卷条目40条;对创新实验课130人与普通生化实验课204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样本317份,在问卷信度分析达标的基础上(Cronbach’s alpha>0.90)进行效度分析,构建了2个方面(表象的和潜在的),5个维度(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科学研究思维;合作与责任意识;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35个具体指标形成的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能力效能评价模型。该模型可有效评估医学本科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能力指标,可为医学本科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能力培养相关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本科大学生 科研创新实验 效能评价模型 行为事件访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3+X”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恩民 郑少燕 +11 位作者 许丽艳 孙宏 邹海鹰 方王楷 龙琳 吴炳礼 程银伟 谢维洁 李利艳 杨苗 范冠华 杨棉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1-392,共12页
针对长期以来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依靠零散的课外科研活动、受众面窄、没有系统性课程教学及其相关制度保障、致使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明显乏力低效这一共性瓶颈教学问题,自2002年起,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针对长期以来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依靠零散的课外科研活动、受众面窄、没有系统性课程教学及其相关制度保障、致使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明显乏力低效这一共性瓶颈教学问题,自2002年起,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在“科教相辅相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等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倚重汕头大学医学院“医者之心”系列课程与书院育人文化之特色,发挥汕头大学的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均拥有本/硕/博/博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之优势,联合其他相关专业教学团队,在建立充分体现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内涵,覆盖医学本科5年全过程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历经20载的不懈努力,补充修善,成功构建了“3+X”模式,着力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所谓“3”意指对医学生的“全人培养”、“全程培养”和“全方位培养”。所谓“X”意指针对“3+X”模式运行效能的若干个验证性维度,主要包括组织医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大赛、国际大学生学术研讨会,由医学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撰写发表学术论文等。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成效十分显著,为有效解决上述共性瓶颈教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有重要借鉴价值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改革 医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