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专家推荐意见(2025) 被引量:1
1
作者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张秀兰 +5 位作者 祁勇军 黄晶晶 黄楚开 赖铭莹 徐桂花 叶湘湘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0,共4页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已被证实用于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目前,我国已广泛开展PEI+GSL+GT三联手术,然而对其适应证及禁忌证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已被证实用于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目前,我国已广泛开展PEI+GSL+GT三联手术,然而对其适应证及禁忌证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专家针对此问题,就PEI+GSL+GT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制定了详细的专家推荐意见,以规范临床医师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适应证与禁忌证专家推荐意见(2025)
2
作者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张秀兰 +4 位作者 黄晶晶 黄楚开 赖铭莹 徐桂花 张洪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MIGS联合手术方式,已被证实在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无白内障手术... 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MIGS联合手术方式,已被证实在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无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中晚期PACG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对于该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专家针对此问题,就SPI+GSL+GT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提出推荐性意见,以规范临床医师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手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学术年会暨第11届国际眼科论坛通知
3
作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0-780,共1页
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共同承办、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协办的2015年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学术年会暨第11届国际眼科论坛将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 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共同承办、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协办的2015年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学术年会暨第11届国际眼科论坛将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广东省汕头市举办。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专家介绍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使临床眼科医师拓展视野,激发科学研究灵感;同时邀请优秀青年学者分享成长经历,为青年医师提高科学素养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医学会 学术年会 眼科学 国际 论坛 香港中文大学 眼科中心 汕头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的光密度研究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镔瑶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1-1135,共5页
光密度测量是一种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将待测组织的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化格式,分析图像像素及计算后获得待测组织透射/反射光强度,从而达到客观分析组织特性的一种分析技术.光密度可根据测量仪器产生图像的维度而提供二维或三维的信息,... 光密度测量是一种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将待测组织的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化格式,分析图像像素及计算后获得待测组织透射/反射光强度,从而达到客观分析组织特性的一种分析技术.光密度可根据测量仪器产生图像的维度而提供二维或三维的信息,立体、全面地体现组织内部微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在眼科影像中逐渐引起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其在眼科疾病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现结合国内外研究从光密度的定义、光密度在各领域的应用、光密度测量的优缺点、眼科领域中的光密度分析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光密度研究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5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析 眼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眼科临床诊疗工作防控措施及岗位流程 被引量:10
5
作者 黎晓新 林宝娇 +5 位作者 陈燕芒 陶萍 李贡辉 蔡建毫 陈浩宇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66,共6页
自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目前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组同源性非常高,2003年SARS流行期间及目前COVID-19流行期间眼部感染问题也一直受... 自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目前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组同源性非常高,2003年SARS流行期间及目前COVID-19流行期间眼部感染问题也一直受到高度关注。2019-nCoV的毒力、传播途径和传染性虽有初步临床观察,但其对人体各器官的侵害方式及机制仍在研究中,切断传染源、有效治疗COVID-19患者是目前COVID-19防控的主要目标。面对这种毒力和传染性极强的2019-nCoV,眼科医护人员应该做好医疗环境和个人的安全防护,并对就诊的眼病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和救助。目前除我国湖北省以外的其他城市少数医疗机构的眼科医疗工作未曾停止外,大多数医疗机构有待逐渐恢复临床诊疗工作,医护人员亟待了解工作期间COVID-19的防控措施和工作流程。本刊组约厦门大学厦门眼科中心和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医护人员防护要求,并结合眼科工作实际情况和其他标准制定的关于疫情期间眼科诊疗工作防护流程,以供眼科医疗机构和基层眼科医疗工作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控措施 眼病患者 安全防护 眼部感染 汕头大学 冠状病毒 防护要求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 被引量:5
6
作者 《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49 位作者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龚岚 刘婷婷 谭钢 刘祖国 陈蔚 张铭志 李世迎 黄锦海 孙传宾 计丹 迟玮 杨卫华 许言午 接英 胡亮 魏雁涛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蔡建奇 苏兆安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王佰亮 李贵刚 黄晓丹 谢华桃 李凯军 陆培荣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文丹 刘春玲 姚勇 黄明海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温鑫 李中文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梁荣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5-933,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智能化进程。神经眼科是眼科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常见疾病包括视神经盘病变和眼球运动障碍等。由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智能化进程。神经眼科是眼科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常见疾病包括视神经盘病变和眼球运动障碍等。由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形成指南,为人工智能在该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眼科 视神经盘病变 眼球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 被引量:3
7
作者 《人工智能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43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邵毅 陈新建 杨卫华 谭钢 刘祖国 陈蔚 许言午 柯碧莲 石磊 黄锦海 李世迎 迟玮 计丹 接英 龚岚 胡亮 孙传宾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蔡建奇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苏兆安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王佰亮 李凯军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廖萱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李中文 肖鹏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7-345,共9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提供三维、信息丰富的血管图像。大量研究表明,OCTA技术在影像生物标志物量化、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图像分析工具可快速、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提供三维、信息丰富的血管图像。大量研究表明,OCTA技术在影像生物标志物量化、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图像分析工具可快速、准确地量化OCTA的血管和病理特征,从而大大提高了OCTA成像的价值。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成为最强大的图像分析方法,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可提供各种情况下的精确测量,包括不同的疾病和眼部区域。在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和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总结了国内外AI在OCTA图像分析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的准确检测、视网膜灌注的精确量化以及可靠的疾病诊断,并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形成了AI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该指南旨在为临床提供新的见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图像分析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割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 被引量:3
8
作者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割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50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张铭志 许言午 迟玮 刘祖国 谭钢 陈有信 杨卫华 接英 张慧 李世迎 廖萱 邵婷婷 计丹 马健 杨文利 田磊 胡亮 蔡建奇 彭娟 陆成伟 肖鹏 刘光辉 苏兆安 董诺 秦牧 李程 邹文进 刘籦 赵慧 陈新建 陈琦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李中文 石文卿 顾正宇 董贺 唐丽颖 蒋贻平 宋秀胜 王遷 葛倩敏 邱坤良 李正日 刘秋平 易湘龙 康刚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2-601,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学的智能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疾病诊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眼底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血管病、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早期...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学的智能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疾病诊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眼底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血管病、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眼底疾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割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形成指南,为人工智能在该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像分析 自动分割 视网膜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液监测中的应用指南(2024) 被引量:1
9
作者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液监测中的应用指南()》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44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陈有信 迟玮 张铭志 许言午 刘祖国 杨卫华 谭钢 廖萱 李世迎 计丹 接英 龚岚 胡亮 孙传宾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李中文 蔡建奇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苏兆安 陈新建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秦牧 蒋贻平 王佰亮 李凯军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曾艳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511,共7页
老年性黄斑变性(SMD)是一种复杂的、高度遗传的、多因素作用的疾病,患者黄斑区结构会发生衰老性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进行性变性和视力逐渐丧失。全世界约有2亿人受到SMD的影响,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人工智能(... 老年性黄斑变性(SMD)是一种复杂的、高度遗传的、多因素作用的疾病,患者黄斑区结构会发生衰老性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进行性变性和视力逐渐丧失。全世界约有2亿人受到SMD的影响,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猛,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利用AI对视网膜液进行定性定量评估,不仅可以在新生血管性SMD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本指南总结了AI在SMD治疗中的应用,包括AI在视网膜液监测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为眼科医生评估患者病情、设计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足够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卷积神经网络 线性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导眼和非主导眼与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楚开 王蔷 +3 位作者 张铭志 刘丽芳 吴政根 马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评估主导眼和非主导眼与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确诊为双眼慢性PACG患者44例88眼。采用卡洞法检查双眼的主导眼别,分为主导眼组和非主导... 目的评估主导眼和非主导眼与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确诊为双眼慢性PACG患者44例88眼。采用卡洞法检查双眼的主导眼别,分为主导眼组和非主导眼组;采用眼部A型超声测定双眼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以分析双眼解剖的对称性;通过视野平均缺损评估慢性PACG中的严重眼,并分析慢性PACG严重眼与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关联性。结果慢性PACG患者主导眼组和非主导眼组视力(LogMAR)分别为0.39±0.24和0.43±0.29,前房深度分别为(2.53±0.26)mm和(2.54±0.29)mm,晶状体厚度分别为(4.96±0.31)mm和(4.92±0.33)mm,眼轴长度分别为(22.58±0.61)mm和(22.73±1.11)m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3、-0.797、1.867、-1.345,均P>0.05)。主导眼组垂直杯盘比为0.55(0.40,0.80),明显小于非主导眼组的0.80(0.63,0.90);主导眼组视野平均缺损为-6.54(-16.70,-3.85)dB,明显小于非主导眼组的-18.77(-28.19,-8.55)dB;主导眼组眼压为21.00(17.00,27.75)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非主导眼组的24.50(19.00,36.25)mmHg,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81、-3.528、-2.126,均P<0.05)。慢性PACG青光眼严重眼在非主导眼上的发生率为84.09%,高于主导眼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9,P<0.001),非主导眼与慢性PACG的严重眼的关联性较强(Pearson列联系数r=0.563)。结论慢性PACG的严重程度与非主导眼的关联性强于主导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主导眼 严重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房角镜光凝小梁网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及其与经角膜缘光凝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迪 黄楚开 +1 位作者 岑令平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0-584,共5页
背景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建立是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的基础,以往激光光凝建立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方法存在模型眼压波动大,需要重复光凝和并发症多的问题,造模方法的改良对于顺利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用经房角镜光... 背景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建立是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的基础,以往激光光凝建立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方法存在模型眼压波动大,需要重复光凝和并发症多的问题,造模方法的改良对于顺利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用经房角镜光凝小梁网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模型,并与以往的经角膜缘光凝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8~12周龄清洁级Fischer344大鼠36只,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经角膜缘光凝组和经房角镜光凝组,每组12只,经角膜缘光凝组采用532nmYAG激光经角膜缘光凝大鼠右眼小梁网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激光能量为440—500mW,激射光斑40~60个;经房角镜光凝组激光能量为800~850mw,激射光斑100~120个。光凝后用Tonolab眼压计测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眼压变化;于光凝后第3周每组处死5只大鼠,分离视网膜,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中Tuj一1阳性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数目。实验动物的使用及喂养遵循ARVO声明。结果造模后3周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可,眼表无明显损伤。经角膜缘光凝组和房角镜光凝组慢性高眼压模型的成模率分别为75%和100%。正常对照组、经角膜缘光凝组和经房角镜光凝组大鼠模型眼造模后3周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1.0±1.3)、(23.4±12.6)和(25.3±4。9)mmHg(1mmHg=0.133kPa),峰服压分别为(12.3±1.0)、(50.5±7.3)和(44.3±12.3)mmHg,组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496、80.762,均P〈0.001),其中经角膜缘光凝组和经房角镜光凝组大鼠模型眼平均眼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2个组间平均眼压和峰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95)。正常对照组、经角膜缘光凝组和经房角镜光凝组大鼠视网膜中Tuj-1阳性RGCs数目分别为(2048.2±148.5)、(645.2±177.1)及(1223.7±148.6)/mm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767,P〈0.001),其中经角膜缘光凝组和经房角镜光凝组大鼠视网膜中Tuj-1阳性RGCs数目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且经角膜缘光凝组大鼠视网膜中Tuj-1阳性RGCs数目明显少于经房角镜光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经房角镜光凝小梁网能够诱导大鼠慢性高眼压并导致RGCs损害,但眼压升高模式及RGCs损害程度与经角膜缘光凝法有所不同,经房角镜光凝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成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激光光凝 小梁网/手术 青光眼 高眼压/病理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病理 近交系F344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OCT光学特征与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吉利 陈镔瑶 +2 位作者 周兰 杨剑玲 郑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1-465,共5页
背景 Cirr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已广泛用于眼科临床,基于OCT的光学特征,其在某些眼科疾病的检测中可以弥补空间测量的不足,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正常人RNFL的OCT光学特征,研究其与年龄的关... 背景 Cirr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已广泛用于眼科临床,基于OCT的光学特征,其在某些眼科疾病的检测中可以弥补空间测量的不足,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正常人RNFL的OCT光学特征,研究其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上海市北医院体检的健康者406人,年龄40 ~ 83岁,平均58.6岁,均纳入一侧眼统计.采用Cirrus OCT的5线扫描模式测量黄斑区RNFL,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RNFL的光学特征,包括吸光度(A)值和吸光系数,比较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间的测量结果,对RNFL的A值和吸光系数与受试者年龄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353名受试者,受试者RNFL厚度、A值和吸光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5.1±4.4) μm、121.6±5.3和2.06±0.25.RNFL厚度、A值与受试者年龄均呈线性负相关(r=-0.487、-0.571,均P<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0.17 X+45.23、Y=-0.24 X+135.82,而RNFL吸光系数则与受试者年龄呈正相关(rs=0.368,P<0.01),一元回归方程为Y=0.01 X+1.63.受检眼RNFL厚度和RNFL A值与OCT信号强度间均呈微弱正相关(rs=0.128,P=0.016;rs=0.284,P<0.01),而RNFL吸光系数与OCT信号强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rs=-0.053,P=0.319).结论 正常人RNFL的OCT光学特征参数受年龄的影响,在研究RNFL的光学特征变化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神经纤维层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性/方法 年龄 吸光度 吸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睑板腺囊肿患者睑板腺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建毫 许灿耿 +3 位作者 周玲玲 赵子凤 李泽宜 周元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分析睑板腺囊肿患者的睑板腺组织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形态学改变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睑板腺囊肿患者34例34眼以及无睑板腺... 目的分析睑板腺囊肿患者的睑板腺组织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形态学改变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睑板腺囊肿患者34例34眼以及无睑板腺疾病患者18例18眼分别作为睑板腺囊肿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IVCM检查,IVCM检查指标包括睑板腺开口面积、开口最短径、开口最长径、睑板腺开口附近腺管形态和睑板腺腺泡形态,分别对睑板腺囊肿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睑板腺囊肿组34眼睑板腺开口均呈不规则扩张,其中70.59%(24/34)开口处可见分泌物堆积形成的栓子,但开口边缘均平滑,睑板腺开口长径、短径和面积分别为(148.12±70.16)μm、(114.77±52.38)μm和9239.11(5506.96,24111.36)μm2,较对照组的(59.35±16.78)μm、(41.98±11.77)μm和2094.19(1432.28,2945.65)μm2明显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5,P<0.01;t=5.793,P<0.01;Z=8.000,P<0.01)。睑板腺囊肿组中61.76%(21/34)可见靠近睑板腺开口的腺管呈囊样结构扩张,其内伴有性状各异的分泌物积聚,扩张的腺管边缘平整,且与周边腺泡分界清晰。结论IVCM可在活体上观察睑板腺囊肿患者睑板腺形态学微观改变,睑板腺形态改变包括开口明显扩张伴栓子形成、临近开口的腺管呈囊样扩张伴分泌物积聚、边界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开口 睑板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测序法比较POAG与非POAG供体眼球小梁网基因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丽芳 曾锦惠 +2 位作者 黄楚开 王耿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46-652,共7页
目的使用RNA测序技术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正常人小梁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POAG可能的基因学病因。方法实验组小梁网组织来自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小梁切除术的3例POAG患者,对照组小梁网组织来自汕头眼库的2例非POAG供... 目的使用RNA测序技术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正常人小梁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POAG可能的基因学病因。方法实验组小梁网组织来自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小梁切除术的3例POAG患者,对照组小梁网组织来自汕头眼库的2例非POAG供体眼球。提取2个组小梁网组织RNA进行测序获得基因表达谱,用R软件包edgeR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基因表达的差异,用DAVID生物信息分析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功能注释聚类分析。采用KOBAS 3.0进行PANTHER富集通路分析,揭示POAG可能的基因学病因。结果(1)RNA测序共得到28821条基因,2个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基因22条[错误发现率(FDR)<0.05],其中转录表达上升的基因1条,转录表达下降的基因21条;(2)表达差异的基因功能集中,生物学过程涉及角化、表皮发育、中间丝细胞骨架组织等,细胞成分涉及角蛋白丝、中间丝、细胞外泌体、触珠蛋白-血红蛋白复合体等,分子功能涉及结构分子活性、细胞骨架结构组成等;(3)与差异基因相关的PANTHER富集通路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级联反应、p38 MAPK、氧化应激反应及p53通路等。结论角蛋白表达异常、中间丝细胞骨架结构改变、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级联反应以及p38 MAPK等通路调控改变引起的小梁网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可能是POAG发病的原因。其中,与发病机制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包括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及细胞外基质重塑相关基因,细胞骨架及细胞外基质可作为青光眼治疗的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网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noLab眼压计在遗传性小鼠高眼压模型中眼压测量的可重复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丽芳 黄楚开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80-1083,共4页
背景 准确的眼压测量是青光眼实验研究的基础.TonoLab是一种新型的动物眼压计,其测量眼压的可重复性尚有待验证. 目的 评估新型眼压计TonoLab在遗传性高眼压模型中的准确性. 方法 采用新型眼压计TonoLab对麻醉状态下的63只7月龄遗传性... 背景 准确的眼压测量是青光眼实验研究的基础.TonoLab是一种新型的动物眼压计,其测量眼压的可重复性尚有待验证. 目的 评估新型眼压计TonoLab在遗传性高眼压模型中的准确性. 方法 采用新型眼压计TonoLab对麻醉状态下的63只7月龄遗传性高眼压DBA/2J小鼠进行眼压测量,测量时由两位技术娴熟的操作者分别、连续测量同一只眼的眼压3次,测量不分先后顺序,采用操作者盲法获取测量数据.计算测量结果的组内标准差(Sw)、组内相关系数(ICC)及组内变异系数(CVw),以评估每位操作者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评估两位操作者之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 结果 共测量63只小鼠126只眼,其中正常眼压者105只眼,操作者1测得的平均眼压为(12.98±1.05) mmHg(1 mmHg=0.133 kPa),操作者2为(12.41±0.92) mmHg;高眼压者21只眼,操作者1和操作者2测得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7.76±1.95) mmHg和(27.49±1.28) mmHg.正常眼压组两位操作者测量结果的Sw、ICC及CVw分别为1.34/1.11 mmHg、0.90/0.92和8.24%/7.42%;高眼压组两位操作者测量结果的Sw、ICC及CVw分别为2.21/1.49 mmHg、0.89/0.95和6.97%/4.82%.正常眼压组两位操作者测量结果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60 mmHg[95%可信区间(CI):-5.20 ~6.30 mmHg],高眼压组为0.30 mmHg(95% CI:-7.30~ 7.80 mmHg).结论 TonoLab眼压计在正常眼压及高眼压小鼠中单个操作者测量结果的组内可重复性高,但两位操作者测量结果之间的可重复性较低,因此单个操作者用TonoLab眼压计测得的眼压结果可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性 眼压计 高眼压 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摘出术后视功能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浩宇 万急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RP合并白内障患者67例111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小数视力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根据光感受器内节椭圆体带(ISe)完整性将术前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的19眼分为Ⅰ、Ⅱ和Ⅲ级,分析各等级ISe完整性与手术后BCVA的相关性。结果术后73.9%(82/111)的患眼视力较术前提高,26.1%(29/111)的患眼无明显变化,未见视力较术前下降者。术后患眼BCVA为0.40(0.22,0.70)LogMAR,较术前的0.82(0.60,1.40)LogMAR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6,P<0.01)。术前视力>0.52 LogMAR的患眼占79.3%(88/111),术后降至38.7%(43/111);术前视力>1.3 LogMAR的患眼占28.8%(32/111),术后降至4.5%(5/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711、23.643,均P<0.01)。黄斑区ISe完整性分级与术后BCVA呈显著正相关(rs=0.959,P<0.01)。结论RP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患者视力,ISe的完整性与术后BCV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白内障 手术 光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rus HD-OCT与HRT2测量近视眼视盘参数的一致性评估
17
作者 邱坤良 张日平 +2 位作者 王耿 陆雪辉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4-749,共6页
背景 近视是常见的眼病且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因素.近视眼视盘参数的准确测量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比较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和海德堡激光共焦断层扫描仪(HRT2)测量近视眼视盘参数的一致性,并... 背景 近视是常见的眼病且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因素.近视眼视盘参数的准确测量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比较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和海德堡激光共焦断层扫描仪(HRT2)测量近视眼视盘参数的一致性,并探讨近视患者眼轴长度(AL)与2种仪器测量差值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12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单纯近视患者150例,每例患者任意选择一眼纳入分析.受检眼均接受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受检眼分为低度近视组(SE≤-3.00 D)、中度近视组(-3.00 D<SE<-6.00 D)和高度近视组(SE≥-6.00D),分别为35、60和55眼.分别采用IOLMaster、Cirrus HD-OCT和HRT2测量受检眼AL和视盘参数,后者包括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容积、杯盘面积比(ACDR)和垂直杯盘比(VCDR),对Cirrus HD-OCT测量的视盘参数进行光学放大效应校正,比较HRT2和校正后的Cirrus HD-OCT视盘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分析AL与2种仪器视盘参数测量差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受检者平均屈光度为(-5.22±2.34)D,平均AL为(25.62±1.10)mm.经光学放大效应矫正后的Cirrus HD-OCT视盘参数值均大于校正前的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高度近视组受检眼经Cirrus HD-OCT测量的视盘面积值明显大于HRT2的测量值(P<0.001),中度近视组HRT2测量的盘沿面积大于Cirrus HD-OCT的测量值(P=0.040),低、中、高度近视组Cirrus HD-OCT测量的ACDR、VCDR和视杯容积值均明显大于HRT2的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irrus HD-OCT和HRT2测量的视盘面积的95%一致性范围(LoA)为-0.64~ 0.74 mm2,盘沿面积的95% LoA为-0.74 ~0.62 mm2,均大于0.5;2种仪器测量的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容积的差值与AL均呈微弱正相关(r=0.158、0.148、0.156,均P<0.05);2种仪器测量的ACDR和VCDR差值与AL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012、0.093,均P>0.05).结论 Cirrus HD-OCT测量近视眼视盘参数受光学放大效应的影响,眼轴越长,光学放大效应越明显.Cirrus HD-OCT与HRT2测量的视盘参数一致性较差,临床上2种检测结果不能相互替代,2种仪器测量的差异随着眼轴的增长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诊断技术 近视 视盘/病理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 共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DBA/2J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黄楚开 张铭志 +2 位作者 刘丽芳 岑令平 韩森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与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密切相关。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补充具有短暂的保护作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可在眼内长期表达,但是否对青光眼动物的视神经具有持久的保护作用有待研究。目的评估AAV介...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与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密切相关。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补充具有短暂的保护作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可在眼内长期表达,但是否对青光眼动物的视神经具有持久的保护作用有待研究。目的评估AAV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在DBA/2J小鼠眼内的表达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DBA/2J小鼠10只从4月龄起,每月使用Tonolab眼压计测量眼压。6月龄时左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AV介导的BDNF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AAV—BDNF—GFP)1μ1,右眼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后3个月心脏灌流后取出视网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计算存活的RGCs数目并进行比较。结果DBA/2J小鼠4月龄时AAV—BDNF—GFP眼眼压平均为11.90mmHg,对照眼眼压为11.40mmHg。实验眼与对照眼眼压5月龄时均开始升高,8月龄时达到高峰。从4月龄到9月龄,实验组和对照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0.61,P=0.11—0.90)。玻璃体腔注射AAV—BDNF—GFP3月龄后视网膜可以观察到GFP阳性细胞,转染率为46.33%±8.08%。AAV—BDNF—GFP组实验眼的平均RGCs的密度为(3168.13±1319.33)mm^2,对照眼为(2024.81±796.38)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2)。结论AAV介导的BDNF对DBA/2J小鼠RGCs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MAFB基因rs6102085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联
19
作者 何运铺 郑玉倩 +2 位作者 陈建欢 唐世杰 黄丽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MAFB)基因的rs6102085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联。方法:纳入潮汕地区唇腭裂组430例和健康组450例。采用TAQMAN基因型鉴定技术对位于MAFB基因的rs610208... 目的:探讨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MAFB)基因的rs6102085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联。方法:纳入潮汕地区唇腭裂组430例和健康组450例。采用TAQMAN基因型鉴定技术对位于MAFB基因的rs6102085进行基因型检测。卡方检验分析rs6102085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唇腭裂组和健康组中的分布,分析其与唇腭裂的关联。结果:健康组rs6102085基因型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临床亚组中唇裂合并腭裂位点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健康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单纯唇裂和单纯腭裂与健康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唇腭裂组分别与健康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FBrs6102085多态性与潮汕地区汉族人群唇裂合并腭裂有关联,与单纯的唇裂和腭裂无关联,与女性和男性均有关联,性别之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MAF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中标准化人工标注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佶 张贵华 +3 位作者 林建伟 吉杰 邱坤良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3-657,共5页
目的评估深度学习中标准化人工标注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图像识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ROP国际分类标准,将ROP各期病变分为分期病变和附加病变。标注图片来源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提取2009年8月至2018年7月ROP各... 目的评估深度学习中标准化人工标注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图像识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ROP国际分类标准,将ROP各期病变分为分期病变和附加病变。标注图片来源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提取2009年8月至2018年7月ROP各期病变1464帧图片,分为3个组:分期病变组(亚组1∶173帧,亚组2∶117帧)和附加病变组(亚组1∶163帧,亚组2∶116帧)为培训标注用图片;一致性标注图组(895帧)为验证培训效果的图片组。标注人员包括2名资深专家、3名高年资医生和3名实习医生。全体标注人员进行统一标注的图片标注培训。以专家组标注结果为参照,标注一致率≥90%作为合格标准。分组比较分析标注结果并与深度学习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非专家医师组以及深度学习方法与专家标注结果比较的一致性。结果首次培训后,高年资组和实习医师组整体一致率在2种病变标注中均低于90%。经过2~3次标准化培训后,高年资组医师和实习医师组医师对分期病变标注的整体一致率分别为98.99%(Kappa=0.979)和99.22%(Kappa=0.984),对附加病变标注的整体一致率分别为97.43%(Kappa=0.914)和98.11%(Kappa=0.935),一致性好;人机结合基础上的深度学习对分期病变标注的整体一致率为94.08%(Kappa=0.880),一致性较好。结论标准化人工标注可提升深度学习对ROP图像识别的智能化效率,并能作为眼科医师同质化、规范化阅片培训的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标准化标注 深度学习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 分期病变 附加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