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写作的历史回顾、概念界定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逸云 宋时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人工智能写作虽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范式转变,但始终具有以下三种特质:首先,写作过程由人机共同合作完成,计算机是人工智能写作的显性作者;其次,其基础是语言模型,理性主义范式采用基于语法规则的模型,经验主义范式则采用基于... 人工智能写作虽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范式转变,但始终具有以下三种特质:首先,写作过程由人机共同合作完成,计算机是人工智能写作的显性作者;其次,其基础是语言模型,理性主义范式采用基于语法规则的模型,经验主义范式则采用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最后,人工智能通过计算写作生成自然语言文本。这三种特质彰显了人工智能写作的实质,即计算机以语言模型生成自然语言文本的过程。基于现有学术成果,研究者可在进一步明确研究边界、拓宽研究视野、改进研究方法等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写作的理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写作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语言模型 自然语言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业·交游·转型:余光中与创意写作教育的接受
2
作者 宋时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6,F0003,共10页
1958—1959年,余光中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创作班学习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成为首位系统接受创意写作专业教育的中国作家,就此拉开了创意写作中国发展史的序幕。余光中的留学契机得益于多重背景和机缘,最终促成了此次美国之行。爱荷华大学创... 1958—1959年,余光中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创作班学习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成为首位系统接受创意写作专业教育的中国作家,就此拉开了创意写作中国发展史的序幕。余光中的留学契机得益于多重背景和机缘,最终促成了此次美国之行。爱荷华大学创作班的学业促进了余光中的成长,与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等人的交往成为其难忘记忆;他交游广泛,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深刻理解,在美国的风景和文化现场中他开始反观中国。这一时期是余光中诗歌翻译事业的关键期,又是他散文写作的起步期。诗歌方面,他以美国留学的内心体验为素材写成诗集《万圣节》,这部诗集诠释了他现代主义的诗歌理念,标志着其诗歌艺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余光中怀乡和乡愁的内涵发生转变,上升到依恋中国以及文化母体的层面。无论从个人发展和文学创作来审视,还是从创意写作教育中国接受史来衡量,余光中接受创意写作教育无疑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学和教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创意写作 爱荷华大学 创作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念、课堂与教材: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的三重变革 被引量:9
3
作者 宋时磊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2,共8页
2018年,清华大学正式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经过五年发展已经覆盖全体本科生,掀起了一场全国写作类课程的教学变革。这种变革性主要体现为:在教学理念方面,以主题式研究性写作的教学和学习为基本模式,而不是沟通能力的职业技能训练;... 2018年,清华大学正式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经过五年发展已经覆盖全体本科生,掀起了一场全国写作类课程的教学变革。这种变革性主要体现为:在教学理念方面,以主题式研究性写作的教学和学习为基本模式,而不是沟通能力的职业技能训练;在课堂学习方面,以小班制的探究性写作过程操练为特色,而不是写作显性知识的随堂讲授;在教材方面,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教与学的动态全过程,而不是体大思精的写作理论和知识的系统阐述。在看到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有了广泛影响、取得教学实绩的同时,也应深入剖析及思考,注意该课程的发展依赖一定条件,特别是面向全国推广时,或许会有一定障碍,需要根据校情、学情等做出具体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写作与沟通 主题式写作 写作教材 教学案例 写作通识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英茶叶贸易中的质量控制制度研究(1669—1833)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时磊 张丽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7,共8页
中英双方开展茶叶贸易的中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要通过一系列收购制度,确保贩运茶叶在数量上可以满足本国、欧洲及新大陆的消费需求,还要确保茶叶的品质和等级的稳定、标准和统一。为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与行商进行茶叶贸易时,在博... 中英双方开展茶叶贸易的中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要通过一系列收购制度,确保贩运茶叶在数量上可以满足本国、欧洲及新大陆的消费需求,还要确保茶叶的品质和等级的稳定、标准和统一。为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与行商进行茶叶贸易时,在博弈和交涉过程中,逐渐探索建立了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制度。具体而言,在交易前签订合约,确定收购茶叶等级;在茶叶运抵广州后,专职茶师(评审员)检验茶样,确定最终的收购价格;而在茶叶运抵英国后,如果发现废茶,则运回中国,由行商或茶商赔偿损失。十三行贸易时期,这三项制度能够较好地确保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的质量和标准。这些质量控制制度为跨国贸易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促进了中西质量检验制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贸易 质量 检验 十三行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式”:概念、特质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5
5
作者 宋时磊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37,159,共7页
大航海时代之后,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逐渐形成了“中”与“西”分立的格局。随着国人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文化意识的觉醒,文化形势发生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西式”大行其道,到如今“新中式”掀起新的美学潮流,东方美学正在逐步取代... 大航海时代之后,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逐渐形成了“中”与“西”分立的格局。随着国人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文化意识的觉醒,文化形势发生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西式”大行其道,到如今“新中式”掀起新的美学潮流,东方美学正在逐步取代西式审美,成为当下中国新的潮流风向标,并呈现向世界拓展的趋势。“新中式”展现出生活化、个性化、多元化等文化特质,满足了当代青少年群体自我个性化表达与身份认同的需求。而“新中式”热潮现象的背后,正是Z世代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在“新中式”潮流全面到来之际,需要国家政策、网络媒体、企业市场的共同发力,形成市场良性竞争局面,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新中式”发展,推动“新中式”研究转化与传播,将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美学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结合,为世界提供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式” 文化特质 审美观念 Z世代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时代国外高校学术教育的应对策略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逸云 宋时磊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5,共8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给学术教育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学习借鉴国外的应对策略,对将来我国学术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经过对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高校官网中已给出的策略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国外高...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给学术教育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学习借鉴国外的应对策略,对将来我国学术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经过对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高校官网中已给出的策略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国外高校通过建立正确的技术观、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师生沟通、改变传统考试评估方式以及开发新的学习模式来应对ChatGPT带来的学术诚信问题,总体上呈现出态度包容开放、政策可供灵活选择、吸纳多方的意见并保持内容更新的特点。我国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此理念上把握政策制定的尺度,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前预防教育不公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学术教育 教育数字化 人工智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宋时磊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96-99,共4页
茶文化是在中国诞生并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类型之一。就发展和变迁而言,唐代是茶文化的轴心时代,开创了发展的多种可能;宋代茶文化以点茶为特色,充满奢华、繁盛、浪漫和艺术气息;明代茶文化崇尚自然清淡之风,炒青散茶和撮泡法受文... 茶文化是在中国诞生并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类型之一。就发展和变迁而言,唐代是茶文化的轴心时代,开创了发展的多种可能;宋代茶文化以点茶为特色,充满奢华、繁盛、浪漫和艺术气息;明代茶文化崇尚自然清淡之风,炒青散茶和撮泡法受文人喜爱;清代至民国时期是茶文化发展的转折期,也是世俗化和日常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变化在茶馆中有鲜明体现;新中国成立后,茶文化进入全面复兴和高度繁荣的时期。茶文化涵养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促进了中华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深刻影响了全球茶文化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文化变迁 文化传播 宋代点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茶叶市场国际竞争与日本的侵占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时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近代中日相继开埠通商后,茶叶是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对外输出急剧扩大,成为换取外汇、支撑本土经济的重要途径。在绿茶重要销售地美国,两国展开了激烈竞争,可分为快速增长期、日本侵夺中国份额期、挤压下的中国衰颓期等三个时... 近代中日相继开埠通商后,茶叶是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对外输出急剧扩大,成为换取外汇、支撑本土经济的重要途径。在绿茶重要销售地美国,两国展开了激烈竞争,可分为快速增长期、日本侵夺中国份额期、挤压下的中国衰颓期等三个时段。日本还将被割让的台湾殖民地作为茶叶生产基地,着手改良和改制,生产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红茶、乌龙茶和包种茶等。继而又借“九一八事变”契机,将东北变成日本茶、台湾茶的销场,利用关税提高、形象诋毁等手段,阻止南方茶叶向东北的输出,发起“东北向茶”运动,试图形成“日茶倒灌”的局面。不仅如此,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其他重要茶叶消费国,日本也展开了对中国茶的攻势,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贸易 中日竞争 日本侵占 台湾殖民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马古道的概念、研究瓶颈与开拓方向——历史学科的视角
9
作者 宋时磊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8-233,共6页
本文回顾了茶马古道概念提出之前,历史学科对该概念指涉内容展开研究的三个角度,即汉藏关系史、交流史和交通史的角度,汉藏贸易史的角度,南方丝绸之路的角度。继而考察了茶马古道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时代背景,认为该原创性概念具... 本文回顾了茶马古道概念提出之前,历史学科对该概念指涉内容展开研究的三个角度,即汉藏关系史、交流史和交通史的角度,汉藏贸易史的角度,南方丝绸之路的角度。继而考察了茶马古道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时代背景,认为该原创性概念具有革命性意义,是中国学界对世界学术话语的重要贡献。而现有的茶马古道研究,还在一些方面存在尚待突破的瓶颈。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而言,主要包括:贸易和交通基本面的回归、文献基础的夯实、西藏茶马古道情况的全面梳理、当代“新茶马古道”的变迁以及概念国际传播与接收史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商品贸易 贸易路线 文献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茶全球传播的价值论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时磊 李珂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7,共6页
以茶的全球传播为案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域,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茶在国际传播中所呈现出的价值和作用。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国茶叶带动了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给全球人民以健康和良好生态,丰富了世界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 以茶的全球传播为案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域,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茶在国际传播中所呈现出的价值和作用。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国茶叶带动了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给全球人民以健康和良好生态,丰富了世界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样态。全球茶文化日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是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和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茶叶 茶文化 文化传播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橱窗:近代博览会与中国外贸茶的品质兴衰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时磊 颜婷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博览会是近代世界一体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加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民族国家发展和竞争的产物。在承担商品展示与贸易、技术扩散和文化交流功能之外,博览会还具有展示出品优劣、促进产品改良、树立国家质量形象的作用,这即本研究提出的“... 博览会是近代世界一体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加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民族国家发展和竞争的产物。在承担商品展示与贸易、技术扩散和文化交流功能之外,博览会还具有展示出品优劣、促进产品改良、树立国家质量形象的作用,这即本研究提出的“质量橱窗”的内容。以近代中国最为大宗的商品——茶叶为例,从中国茶叶在世博会的早期展出、救亡图存背景下世博会参展以及举办本土博览会三个时间段,分析博览会所展现出的中国外贸茶的品质变迁。在早期的世博会上,茶叶是中国馆的重要展品,引发国外消费者兴趣,但茶叶品质下滑的问题受到关注。在筹办参加国外博览会时,晚清朝廷开始注重筹划组织,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等赛事上中国茶叶获奖颇丰。在本土举办赛会时,博览会的质量橱窗的示范效应更加明晰,本文为此重点分析了南洋劝业会中茶叶的品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博览会 茶叶外贸 茶叶质量 质量橱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场景、风险与前景:ChatGPT类大语言模型时代的学术出版 被引量:28
12
作者 宋时磊 杨逸云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4,共9页
以ChatGPT为标志,人工智能进入大语言模型发展阶段,其出色的理解、思维和表达能力给学术出版带来新问题、新挑战与新契机。在学术出版中,当前阶段的大语言模型工具从四个方面改变了出版生态,增强了剽窃的隐蔽性,导致知识谬误和偏见的不... 以ChatGPT为标志,人工智能进入大语言模型发展阶段,其出色的理解、思维和表达能力给学术出版带来新问题、新挑战与新契机。在学术出版中,当前阶段的大语言模型工具从四个方面改变了出版生态,增强了剽窃的隐蔽性,导致知识谬误和偏见的不当传播,加剧了知识产权认定的难度,引发了公平性和出版壁垒等问题。国内外的出版机构已制定了相对保守和稳妥的内容政策,初步应对和回答这些挑战和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发展时代,科研和学术的生产和创新将会迎来生产力的大飞跃,出版业等各方应以善治理念,制定“良法”,引导、规范和促进知识生产,迎接“思维革命”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知识生产 出版业 聊天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