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前处理与检测方法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蓓蓓 陈琛 +1 位作者 李崇勇 李春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共5页
介绍了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并分析了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前处理方法 检测方法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产淫羊藿不同部位黄酮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洁 张秀秀 +5 位作者 王仕宝 何洁 黄东萍 何志鹏 张慧 房宇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39-49,共11页
【目的】对陕西省汉中市所产淫羊藿不同部位的黄酮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为该地区淫羊藿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汉中市九县二区,共17批(个)淫羊藿植株地上、地下部分,按照根、茎、叶柄、叶片4个部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目的】对陕西省汉中市所产淫羊藿不同部位的黄酮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为该地区淫羊藿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汉中市九县二区,共17批(个)淫羊藿植株地上、地下部分,按照根、茎、叶柄、叶片4个部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朝藿定A1、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共6种黄酮类成分,对淫羊藿4个部位的含量差异进行检测分析;并通过HPLC对所有样品构建淫羊藿特征指纹图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判定和指认共有峰,最后绘制17批(个)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淫羊藿叶片中6种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叶柄和茎;根中6种成分差异较大,其中朝藿定C含量为0.536%~4.712%。根、茎、叶柄和叶片的6种成分总含量分别为0.616%~5.141%、0.006%~0.136%、0.007%~0.271%和0.588%~5.100%;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确定了17批(个)样品中朝藿定A1、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6个共有峰,其根、茎、叶柄和叶片的相似度分别为0.962~1.000、0.791~0.990、0.728~0.996和0.629~0.995。【结论】基于多成分含量测定,明确了汉中产淫羊藿根、茎、叶柄和叶片的质量差异;构建了汉中产淫羊藿HPLC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汉中 HPLC 黄酮含量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绿茶重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珍珍 陈小华 +1 位作者 李崇勇 杨培君 《茶叶通讯》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茶香气物质主要以花香化合物为主,其次为青香化合物,坚果香化合物较少。其重要香气物质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V、香叶醇、β-紫罗兰酮、(Z)-3-己烯醇、(E)-己酸叶醇酯、2-乙基-5-甲基吡嗪、苯并噻唑和2-乙酰基吡咯。加工过程中,青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显著下降,花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后下降,坚果香化合物则随摊青、杀青和干燥工序呈现显著增加。在这些重要香气组分中,(E)-己酸叶醇酯和芳樟醇经摊青和杀青含量均分别显著增加后于干燥后显著下降;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含量在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在后续工艺中则分别显著下降;而芳樟醇氧化物和坚果香气化合物随加工工序而增加,Z-3-己烯醇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烘青 香气成分 青香 栗香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茶叶中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36
4
作者 黄微 李娜 +2 位作者 徐瑞晗 李婷 李崇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3-1310,共8页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净化(SP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茶叶中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ASE萃取溶剂为丙酮-正己烷(1∶1,v/v),萃取温度为100℃,萃取压力为10 MPa,加热时间为3 min,静态萃取时间为5 min...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净化(SP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茶叶中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ASE萃取溶剂为丙酮-正己烷(1∶1,v/v),萃取温度为100℃,萃取压力为10 MPa,加热时间为3 min,静态萃取时间为5 min,循环1次,冲洗体积为40%萃取池体积,氮气吹扫100 s。萃取结束后用Cleanert TPT固相萃取柱净化,净化液浓缩定容后,采用G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2~1 0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 99,方法检出限为0. 2~4. 5μg/kg,定量限为0. 8~15. 0μg/kg。在绿茶、红茶空白基质中做加标回收试验,添加水平为0. 02、0. 1、0. 4 mg/kg以及定量限水平,得到的平均回收率为69. 87%~110. 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 7%~11. 2%。该方法背景干扰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稳定,适用于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加速溶剂萃取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市本地大米中铅、镉、汞污染情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文 何丽娟 +3 位作者 朱睆 卢军 刘彬 任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8期246-247,249,共3页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大米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本次试验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汉中市6个县区、70家大米企业共100批次本地大米中铅、镉、汞的污染情况,并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为保障人们饮食安全提供...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大米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本次试验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汉中市6个县区、70家大米企业共100批次本地大米中铅、镉、汞的污染情况,并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为保障人们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铅检出率为69%,镉检出率为100%,汞检出率为5%,3种元素超标率均为0。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均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陕西汉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市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及居民认知度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婷 杨滢 +3 位作者 任娇 李娜 黄微 吴娇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241-242,共2页
为了解汉中市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和居民对亚硝酸盐的认知情况,本试验收集了2016年至2017年6月汉中市肉制品共计168批次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占2.4%,其中猪肉(火腿香肠类)、牛肉(酱、卤)中亚硝酸盐平均含量较高,分别... 为了解汉中市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和居民对亚硝酸盐的认知情况,本试验收集了2016年至2017年6月汉中市肉制品共计168批次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占2.4%,其中猪肉(火腿香肠类)、牛肉(酱、卤)中亚硝酸盐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24.97、20.65 mg/kg。认知度调查表明,由于大多数人对亚硝酸盐知之甚少,故在选购肉制品时主要从颜色、价格等因素考虑,未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等方面考虑。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在严格控制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的同时,加强公众食物安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亚硝酸盐 认知度调查 陕西汉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市市售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7
作者 王蓓蓓 李春梅 +2 位作者 李崇勇 李婷 任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0,共3页
为调查汉中市市售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采集2019—2020年汉中市市售植物油样品160份,采用GB 5009.22—2016第三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检测其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含量。结果表明:160份植物油样... 为调查汉中市市售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采集2019—2020年汉中市市售植物油样品160份,采用GB 5009.22—2016第三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检测其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含量。结果表明:160份植物油样品中有7份检出黄曲霉毒素,阳性率为4.38%,含量均值为0.466μg/kg,远低于GB 2761—2017限量标准。综上,汉中市市售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总体较轻,为低风险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黄曲霉毒素 污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陕产青牛胆中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古伦宾的含量及质量评价
8
作者 张慧 刘旭阳 +3 位作者 王仕宝 房宇 张娜 朱志凯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陕产青牛胆中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古伦宾的含量,并对陕产青牛胆样品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收集的5批青牛胆样品(QND1~QND5)药根碱含量分别为0.33、0.12、0.14、0.53和0.08 mg/g;盐酸巴... 本研究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陕产青牛胆中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古伦宾的含量,并对陕产青牛胆样品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收集的5批青牛胆样品(QND1~QND5)药根碱含量分别为0.33、0.12、0.14、0.53和0.08 mg/g;盐酸巴马汀含量分别为0.81、0.54、0.36、0.62和0.29 mg/g;古伦宾含量分别为10.98、7.39、5.29、4.55和0.69 mg/g。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可为市售青牛胆中生物碱、二萜类物质的含量检测及陕产青牛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青牛胆 药根碱 盐酸巴马汀 古伦宾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淫羊藿的质量评价
9
作者 何洁 杨洁 +7 位作者 王仕宝 丁伟 崔艳丽 张萌萌 黄东萍 张慧 何志鹏 黄文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5期71-83,共13页
【目的】构建不同来源淫羊藿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0批淫羊藿样品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4种黄酮醇苷类成分的含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并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灰分。... 【目的】构建不同来源淫羊藿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0批淫羊藿样品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4种黄酮醇苷类成分的含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并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灰分。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SPSS 27.0和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来源淫羊藿进行质量评价。【结果】30批淫羊藿样品的最优参考序列关联度、最差参考序列关联度和相对关联度分别为0.26~0.62、0.35~0.76、0.27~0.6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3.179、1.964和1.185,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9.733%、24.554%和14.818%,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9.102%。在聚类分析中,选择平方欧氏距离为5时,其样品分为6类。【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SPSS 27.0和Simca 14.1软件,可以对淫羊藿品质进行较为全面可靠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芨多糖的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程 杜远东 +4 位作者 廉婷 闫梦茹 罗国平 苏文静 张存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4-87,125,共5页
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超声波联用技术制备牡丹籽油纳米乳,以白芨多糖交联卡波姆940制得水凝胶,再将牡丹籽油纳米乳加入水凝胶中制得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对牡丹籽油纳米乳及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纳米... 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超声波联用技术制备牡丹籽油纳米乳,以白芨多糖交联卡波姆940制得水凝胶,再将牡丹籽油纳米乳加入水凝胶中制得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对牡丹籽油纳米乳及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纳米乳处方组成为牡丹籽油0.9%、PEG-40氢化蓖麻油1.8%、PEG4000.3%,所得牡丹籽油纳米乳外观呈半透明液体,显淡蓝色乳光,粒径为(88.44±1.74)nm,Zeta电位为(-18.6±2.8)mV,PDI为0.538±0.084,电导率为(8.27±0.11)μS/cm,黏度为(47.24±0.55)mPa·s,该纳米乳在室温下稳定性良好,高速离心后稳定性良好;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外观呈棕黄色,均匀细腻易于涂布,pH为6.82±0.03,黏度为(53829±146)mPa·s,牡丹籽油含量为(2.60±0.03)mg/g,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可为牡丹籽油在药品和化妆品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白芨多糖 纳米乳凝胶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叶多糖的提取纯化、分级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程 梁宇柱 +3 位作者 苗榕宸 杜远东 廉婷 张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以牡丹叶为实验对象,建立牡丹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方法,再采用不同体积分数(25%、45%、65%、85%)乙醇分级沉淀,得牡丹叶多糖PW-25、PW-45、PW-65、PW-85,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各组分的光谱学特征,并通过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对... 以牡丹叶为实验对象,建立牡丹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方法,再采用不同体积分数(25%、45%、65%、85%)乙醇分级沉淀,得牡丹叶多糖PW-25、PW-45、PW-65、PW-85,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各组分的光谱学特征,并通过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各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法脱蛋白和过氧化氢脱色法联用进行牡丹叶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在此方法下牡丹叶粗多糖中蛋白脱除率为89.66%,色素脱除率为79.35%,多糖保留率为61.41%,得到PW-25多糖纯度达91.23%,得率为1.29%;4种牡丹叶多糖组分均具有一定体外抗氧化能力,其中PW-25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明显清除能力,且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36、65.77μg/m L,但均略差于VC(IC50分别为7.89、46.46μg/m L)。研究结果为牡丹叶多糖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多糖 提取纯化 体外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八角属植物研究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霞 赵苗苗 +5 位作者 王仕宝 黄东萍 何洁 崔艳丽 何志鹏 李崇勇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5期126-134,共9页
【目的】通过搜索及分析中国知网收录的八角属植物相关文献,探究八角属植物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9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八角属植物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共筛选有效文献815篇,并利用VOSviewer软... 【目的】通过搜索及分析中国知网收录的八角属植物相关文献,探究八角属植物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9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八角属植物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共筛选有效文献815篇,并利用VOSviewer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年度分布、研究层次分布(含学科分类及基金项目资助)、被引频次、发文期刊、文献作者分布、发表文献数量Top 18的机构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7个方面的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1996年和2006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八角属植物文献发表达到小高峰,分别为18篇和30篇;之后出现波动性增加,2009年达到第3个高峰,为57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峰,为65篇;2017—2021年平均发文量为42篇。学科分类以中药学(313篇)、一般化学工业(135篇)和轻工业手工业(130篇)的发文量居多。有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共274篇,占总文献数量的33.62%。曾被引用的文献共440篇,占总文献量的53.99%。发文期刊中,以《中国调味品》《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的发文量居多,分别为45、16和14篇;文献作者中,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林祁和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缪剑华发文量居多,均为14篇;发文机构中,以广西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发文量居多,分别为36、13和12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表明,八角属植物研究文献主要以八角茴香为中心向外拓展,其中包括挥发油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结论】目前,八角属植物的研究热点大多集中于基础研究,如八角茴香、挥发油以及抗菌和镇痛类药物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属植物 研究热点 文献分析 中国知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建昌 赵芸卉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7期130-131,133,共3页
介绍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针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产业 现状 对策 陕西洋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独花兰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慧 刘旭阳 +2 位作者 王仕宝 朱志凯 吴鹏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97-101,共5页
独花兰为我国兰科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基于文献调研,本文分析了独花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独花兰的分布区域、群落特征、繁育特征、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及遗传与变异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独花兰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珍稀濒危 独花兰 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酒炙工艺的优化及其抗炎活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贺素容 杜远东 +5 位作者 王晶 张景霞 吴博 吴建华 王昌利 赵重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1-1687,共7页
目的优化黄芩酒炙工艺,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酒量、闷润时间、投药温度、炒炙时间为影响因素,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 目的优化黄芩酒炙工艺,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酒量、闷润时间、投药温度、炒炙时间为影响因素,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酒炙工艺。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模型,考察生黄芩、酒炙黄芩的抗炎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加酒量10%,闷润时间30 min,投药温度127℃,炒炙时间17 min,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15.92%、1.80%、2.27%、0.88%、53.95%,OD值0.79。与生品组比较,酒炙品组大鼠足肿胀度改善,在致炎后5 h更明显(P<0.0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黄芩酒炙工艺。酒炙后黄芩抗炎活性增强,符合中医传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酒炙工艺 抗炎活性 Plackett-Burma设计 Box-Behnken响应面法 足肿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陕产红茴香叶中莽草酸的含量
16
作者 李霞 黄东萍 +4 位作者 赵苗苗 李崇勇 何洁 王仕宝 崔艳丽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5期61-63,69,共4页
HPLC测定陕产红茴香叶中莽草酸的含量。色谱柱:Hedera NH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用磷酸调pH值3.5)(40∶6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基于方法学考查,在优化条件下,对样品红茴香叶粉碎粒度、提... HPLC测定陕产红茴香叶中莽草酸的含量。色谱柱:Hedera NH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用磷酸调pH值3.5)(40∶6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基于方法学考查,在优化条件下,对样品红茴香叶粉碎粒度、提取溶剂及时间进行详细考查。以莽草酸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以峰面积值为纵坐标Y作图,得回归方程Y=52669.3X-33000.2,R=0.9999。结果表明,莽草酸质量浓度为5.56~111.25μg/mL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94%,检测样品红茴香叶中莽草酸平均含量为14.69 mg/g。研究所构建的HPLC检测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其研究结果可用于红茴香叶中莽草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红茴香 莽草酸(SA)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位多肽疫苗的重组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俱雄 党亚锋 +4 位作者 刘祥 丁锐 陈琛 冯自立 张辰露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设计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的表位多肽重组疫苗,进一步提高OmpC蛋白的免疫效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C蛋白的进化关系、高级结构与细胞表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沙门伤寒菌、肺炎克雷伯菌,这3种细菌具有较高同源性,OmpC蛋... 为设计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的表位多肽重组疫苗,进一步提高OmpC蛋白的免疫效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C蛋白的进化关系、高级结构与细胞表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沙门伤寒菌、肺炎克雷伯菌,这3种细菌具有较高同源性,OmpC蛋白可能对这3种菌株的感染起到交叉免疫保护作用。OmpC为亲水性蛋白,1~21位氨基酸为信号肽位置,无跨膜结构并定位于细胞膜外;OmpC二级结构中含无规则卷曲43.05%,a-螺旋16.08%,β-转角0%,β-片层40.87%。OmpC蛋白可能存在5个优势B细胞表位,1个CTL表位,1个Th细胞表位;并重组拼接获得抗原性较好的OmpC蛋白表位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mpC蛋白 表位疫苗 抗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林下药材三叶青品质差异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黎明 徐帆 +2 位作者 柳新红 夏鹏国 梁宗锁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31-38,共8页
本文采用《中国药典》规定的水分和浸出物测定的方法测定我国不同主产区的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块根的水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采用HPLC法检测虎杖苷... 本文采用《中国药典》规定的水分和浸出物测定的方法测定我国不同主产区的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块根的水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采用HPLC法检测虎杖苷、紫云英苷、白藜芦醇、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结果表明:浙江省温岭市、福建省沙县和宁化县、贵州省天柱县、广西河池市产三叶青中的水分含量为5.97%~11.01%;浸出物含量为9.24%~18.82%,平均为15.04%,均大于9%,符合《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的要求;总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最高的三叶青分别为浙江温岭和福建沙县产三叶青;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含量最高的三叶青为福建沙县产三叶青;紫云英苷含量最高的三叶青为贵州天柱产三叶青;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最高的三叶青为浙江温岭产三叶青。综上分析表明,浙产三叶青具有较高的有效成分含量。此外,三叶青不同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三叶青的浸出物含量与总酚、虎杖苷、槲皮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总黄酮、山柰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黄酮含量和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总酚含量与虎杖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虎杖苷含量与白藜芦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槲皮素含量与山柰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5);而三叶青的水分含量和白藜芦醇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 <0.01)。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三叶青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有效成分 含量测定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陕产花椒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应锋 杜远东 +3 位作者 赵重博 王晶 曹林旭 刘钉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7,38,共8页
利用Plackett-Burman和Central-Composite Design效应面法优化花椒酰胺提取工艺。建立花椒提取物中总酰胺的紫外检测方法,以此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花椒提取的因素水平;建立花椒提取物中羟基-α-山椒素的高效液相定量检测方... 利用Plackett-Burman和Central-Composite Design效应面法优化花椒酰胺提取工艺。建立花椒提取物中总酰胺的紫外检测方法,以此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花椒提取的因素水平;建立花椒提取物中羟基-α-山椒素的高效液相定量检测方法,以提取物重量、提取物总酰胺和羟基-α-山椒素含量三者总评值为指标,筛选对花椒提取影响有显著性的因素,通过响应面法对筛选出的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花椒酰胺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花椒粉碎粒径65目,以19倍量的80%甲醇在32℃下浸提4h,同时设置搅拌速度50rpm,在此条件下花椒提取物得率为17.91%,总酰胺提取率为6.32%,羟基-α-山椒素提取率为4.99%。验证试验表明优选的花椒总酰胺提取工艺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酰胺 羟基-α-山椒素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果酒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党亚锋 唐蕾 +3 位作者 何丽娟 周文婷 陈小华 彭浩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0期153-157,共5页
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和GC-MS技术分析柑橘果皮、果渣、果汁及成品果酒的香气成分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果皮中主要香气物质为柠檬烯(46%);果渣中香气物质主要为柠檬烯(52%);果汁中香气物质主要为芳樟醇(42%);成品酒中的香气物质主要... 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和GC-MS技术分析柑橘果皮、果渣、果汁及成品果酒的香气成分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果皮中主要香气物质为柠檬烯(46%);果渣中香气物质主要为柠檬烯(52%);果汁中香气物质主要为芳樟醇(42%);成品酒中的香气物质主要为棕榈酸(34%)和癸酸乙酯(33%)。在加工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和酮类化合物逐渐减少;醇类化合物先增加再减少,最后趋于稳定;酯类和酸类化合物逐渐增加,在成品果酒中含量达到最大。醛类和酚类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酒 香气物质 成分分析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