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中地区植物种类研究初报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民柱
唐臻
李世全
郭环琦
赵林祥
-
机构
汉中地区植物研究所
-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7-108,共2页
-
文摘
汉中地区约有数千种植物,其中已发现鉴定和记录的植物有2724种,分属7门271科1114属。
-
关键词
门
科
属
种
-
Keywords
plylum, family,genus,species
-
分类号
Q948.5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干燥方法对植物产品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邢颖
岳珍珍
徐怀德
王景华
周素梅
-
机构
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
漯河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汉中植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42-347,共6页
-
基金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098-091704)
-
文摘
综述了干燥方法对植物产品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常规干燥方法如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日晒、阴干、冷冻干燥及联合干燥方法如微波-热风、热风-真空、冷冻-微波联合干燥对植物产品中VC、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及酚类物质、挥发性物质、多糖等活性成分的影响,为植物产品的干燥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关键词
干燥方法
植物产品
化学成分
-
Keywords
drying methods
plant products
chemical composition
-
分类号
TS255.3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在陕西汉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颜青
李云
李秀峰
吴建静
-
机构
汉中植物研究所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1期56-60,共5页
-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NY-194)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项目(NYKJ-2019-HZ02)
+1 种基金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项目(NYKJ-2015-031)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6KTCQ02-06)。
-
文摘
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长叶(CK2)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在陕西汉中的移栽成活率、生长势、春茶物候期、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茶1号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春茶物候期比福鼎大白茶早,比龙井长叶晚;在试验点表现为早生,鲜叶产量超高;制绿茶品质优,制红茶品质较优,抗寒抗旱性强;适宜在汉中及气候相似区种植。
-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陕茶1号
适应性
汉中
-
Keywords
tea plant(Camellia sinensis)
cultivar
Shancha 1
adaptability
Hanzhong area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秦巴山区黑木耳新菌株森盛1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谢海彬
王帮庆
解修超
赵赟鑫
马明元
邓百万
-
机构
汉中植物研究所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森盛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0,共4页
-
基金
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项目(QBXT-Z(P)-15-2)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3JS021)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4K01-16-03).
-
文摘
秦巴山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境内黑木耳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黑木耳主产区之一。充分利用当地黑木耳种质资源,选育出抗逆性强、遗传稳定性好、产量高的优良菌株,以改善黑木耳品质和提高产量。从秦巴山区采集分离野生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8个,经过系统选育,选育出优良菌株A91#,命名为"森盛1号"。森盛1号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子实体单片簇生,抗绿霉等杂菌能力强,属中早熟品种。栽培试验表明,袋料栽培每100千克干料平均产鲜耳82.166 kg,比对照菌株(A268)增产15.35%;段木栽培试验每架平均产量为5.716 kg,比对照品种提高16.49%。
-
关键词
黑木耳
新品种
森盛1号
菌株选育
-
Keywords
A uricularia auricula
new strain
Sensheng 1
strain breeding
-
分类号
S646.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汉中柑桔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7
- 5
-
-
作者
高文
熊小飞
曹伟刚
廖效忠
何忠军
-
机构
汉中植物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02-104,共3页
-
文摘
论述了汉中柑桔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
关键词
柑桔产业
现状
目标
存在的问题
对策
-
分类号
F326.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红豆杉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4
- 6
-
-
作者
张欢
赵赟鑫
李昭莹
田露
邓百万
-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汉中植物研究所
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1期306-309,共4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编号:201207002)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3K12-23-02)
-
文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对内生真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LB-10发酵产紫杉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发酵过程中的最佳组合:A2B2C3,即温度27℃,p H值7. 0,接种量5%,其紫杉醇平均含量达到949. 6μg/L。同时,制作了菌体生长曲线和代谢产紫杉醇含量变化曲线,选取发酵时间为14 d并在第10 d处于对数生长末期加入调节物质为最优条件。
-
关键词
红豆杉
紫杉醇
内生真菌
发酵条件
-
分类号
S182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S188.4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超声波法提取西洋参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 7
-
-
作者
刘婷
金瑞
-
机构
汉中植物研究所
宝鸡市陈仓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
文摘
为筛选超声波法提取西洋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次数等因素对西洋参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洋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30倍体积的蒸馏水,60 W超声提取3次,每次20min,西洋参多糖得率为12.35%。与传统的回流提取法相比,多糖得率提高11.46%。
-
关键词
西洋参
多糖
超声波提取
-
Keywords
Panax quinquefolium
polysaccharides
ultrasonic 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
分类号
S759.3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陕西汉中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3
- 8
-
-
作者
曹伟刚
高文
廖孝忠
郑晓芹
熊小飞
-
机构
汉中植物研究所
城固县林业工作站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233-235,共3页
-
文摘
陕西汉中具有发展无公害果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经营规模小、品种单一,果品的深加工相对滞后,竞争力弱等问题。为促进汉中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高标准高起点栽培果树,实施优果技术,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创建品牌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汉中
果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
分类号
F326.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甜樱桃跨气候带引种栽培研究
被引量:3
- 9
-
-
作者
付伟伟
肖萍
廖孝忠
薛莲
-
机构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汉中市植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48,151,共4页
-
基金
汉中市农业科技项目[汉农发(2015)161号]
陕西省科技创新与推广联盟示范推广项目[联盟发(2019)8号LM201916]资助。
-
文摘
2010年从山东等温带地区引进了12个甜樱桃新品种,在汉中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种植,对其适应性、开花、着果、成熟期、口感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以适应性、早熟性等综合性状为目标,筛选出了在口感、抗逆性、着色、丰产等方面表现良好的早、中熟品种7个,可适宜于广泛种植的早熟、矮化品种3个,为汉中甜樱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甜樱桃
跨气候带
引种
栽培
-
分类号
S662.5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山柰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强化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 10
-
-
作者
刘万里
-
机构
汉中植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63,69,共7页
-
文摘
采用表面活性剂Tween 20强化超声提取山柰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优化所得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Tween 20质量分数0.15%,料液比1∶15(g/mL),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62℃,在此条件下山柰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51.214mg/g。山柰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弱酸及避光条件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保存。还原剂和氧化剂对稳定性影响很大,应该避免直接接触,减少黄酮类化合物的损失。常用食品添加剂中,葡萄糖和蔗糖对提取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小,Vc和苯甲酸钠对提取液稳定性影响较大。
-
关键词
山柰
黄酮类化合物
超声提取
Tween20
-
Keywords
Kaempferia galanga L.
flavonoids
ultrasonic extraction
Tween 20
-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陕南黄金梨与绿宝石梨的生长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曹伟刚
高文
廖孝忠
郑晓芹
周俞辛
赵赟鑫
-
机构
陕西省汉中植物研究所
陕西省城固县林业工作站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12-14,共3页
-
文摘
陕南汉中是梨(Pyurs sorotina L.)的适生区,现梨园面积已发展到近0.67万hm2,主栽品种为黄金梨和绿宝石梨,以丰水、早酥作为授粉树。本研究对黄金梨与绿宝石梨进行了不同的施肥处理,通过对两种梨树的枝条、叶片及果实等生长性状的测定和对比分析,以寻求适宜该地区的梨树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黄金梨的短枝数量、坐果量和果实糖分含量明显高于绿宝石梨;两种梨的糖分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施肥和立地条件下,陕南汉中地区发展黄金梨比绿宝石梨更具优势。
-
关键词
黄金梨
绿宝石梨
品比试验
-
分类号
S661.2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汉中黄金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何忠军
廖孝忠
高文
-
机构
汉中植物研究所
-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3期19-20,66,共3页
-
文摘
总结了汉中黄金梨的主要病虫害,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汉中境内黄金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汉中
黄金梨
病虫害
防治技术
-
分类号
S661.2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几种经济作物在汉中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何忠军
李建庭
高文
-
机构
汉中植物研究所
汉中市园林管理处
-
出处
《现代园艺》
2015年第18期116-116,共1页
-
文摘
茶树、柑桔树、梨树、桃树和樱桃树为汉中几种很有特色的经济作物代表,重点分析了其在汉中园林绿化中的优点及可行性,并对该类经济作物种植模式进行探讨,为其在汉中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经济作物
汉中绿化
应用
-
分类号
S68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汉中马铃薯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陈进
王艳龙
赵赟鑫
陈浩
韩鼎
魏芳勤
魏玲
-
机构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汉中市植物研究所
-
出处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5期239-240,共2页
-
文摘
探讨了汉中马铃薯产业优势,分析了汉中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大产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构建优质脱毒特用种薯繁育监管体系、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扩大小型机械设备应用规模、发挥区位优势实现马铃薯错峰上市、推行绿色生产防控技术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
关键词
汉中
马铃薯
区位优势
产业发展
-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珍稀菌杏鲍菇栽培研究
- 15
-
-
作者
秦晓梅
陈波
刘万里
王景华
熊小飞
-
机构
陕西省汉中植物研究所
-
出处
《西北园艺(蔬菜)》
2008年第2期51-52,共2页
-
文摘
杏鲍菇是深受市场欢迎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同时也是栽培技术较高、管理细节要求严格的品种。本文对近年来杏鲍菇栽培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以期为杏鲍菇栽培研究人员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杏鲍菇
栽培
珍稀食用菌
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
生产者
品种
-
分类号
S646.14
[农业科学—蔬菜学]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水飞蓟油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 16
-
-
作者
刘婷
王艳龙
-
机构
汉中植物研究所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陕西省水稻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7期57-59,共3页
-
文摘
对水飞蓟资源、化学成分、提取工艺及水飞蓟油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开发利用水飞蓟油的建议。
-
关键词
水飞蓟油
提取
应用
-
Keywords
Milk thistle oil
Extraction
Application
-
分类号
Q949.783.5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浅析彩叶花灌木在汉中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刘汉文
何忠军
李建庭
-
机构
汉中市英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汉中植物研究所
汉中市园林管理处
-
出处
《现代园艺》
2013年第8期142-142,共1页
-
文摘
随着汉中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步伐的加快和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工作的实施,汉中市主城区的绿化面积在不断扩大,彩叶花灌木的应用已越来越以其特有的绿化美化功效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普遍采用。本文结合汉中市的实际,对彩叶花灌木的分类及其在汉中园林中的应用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彩叶花灌木在汉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彩叶花灌木
汉中绿化
发展方向
-
分类号
S687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汉中油茶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5
- 18
-
-
作者
张洋
母建强
廖孝忠
-
机构
南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汉中植物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99-100,102,共3页
-
文摘
分析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解析汉中油茶产业优劣势,了解油茶的分布特征、油茶的适应性及生物学特性,结合汉中气候条件及油茶栽培实践,总结出汉中油茶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旨在指导汉中油茶生产,为油茶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
关键词
油茶
分布特征
适应性
生物学特性
气候条件
栽培
-
分类号
S794.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汉中茶业始期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王民柱
-
机构
陕西汉中地区植物研究所
-
出处
《古今农业》
1993年第2期33-39,共7页
-
文摘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区境座落于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之间,北屏秦岭,南蔽巴山,东达荆襄,西通甘陇,四面环山,天成盆地.本区处于南北过渡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尤其汉水以南,海拔600至1000米的浅山丘陵区,年降水量达800-1700毫米,土壤微酸性,多烂石、砾土和灰泡土,比较肥沃.在海拔800-1000米区间的山丘里,有很多地方多林木、多溪水、多云雾,适宜茶树生长.据考证,汉中不仅有着悠久的产茶史,而且有着繁荣昌盛的古茶业.
-
关键词
茶树生长
四面环山
始期
微酸性
浅山丘陵区
过渡带
荆襄
老茶园
陕西省南部
战国时期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汉中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栽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 20
-
-
作者
刘汉文
何忠军
高文
-
机构
汉中市英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汉中植物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园艺》
2013年第10期43-43,共1页
-
文摘
随着汉中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步伐的加快和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工作的实施,大树移栽作为一项保护天然资源和快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措施,已越来越以其特有的绿化美化功效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普遍采用。因此,分析和总结汉中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栽死亡原因,找出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大树移栽
分析
对策
-
分类号
S72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