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传粉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佳 蒋景龙 +5 位作者 程文娜 魏丽娜 王勇 胡凤成 邓茜茜 李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95-8604,共10页
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是秦岭地区特有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以野生、人工培育的秦岭石蝴蝶居群为对象,通过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对其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石蝴蝶种群花期... 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是秦岭地区特有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以野生、人工培育的秦岭石蝴蝶居群为对象,通过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对其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石蝴蝶种群花期为7月初—9月底,正值汉中多雨季节,影响授粉;花冠筒较深,不利于昆虫授粉,柱头位置高于花药,需要传粉者协助授粉。(2)柱头在花药开裂前具有可授性,柱头在第4—6天可授性最强,花粉活力第5天达到峰值,花粉和柱头虽有重叠期,但重叠期较短,仅为1—2 d。(3)访花昆虫平均访花频率较低、每朵访花停留时间较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昆虫访花行为。(4)繁育系统检测与套袋实验结果显示,花粉胚珠比(P/O)为77.92,杂交指数(OCI)为4,秦岭石蝴蝶繁育系统以自交亲和为主,与异交并存的混合交配型系统,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传粉者在传粉过程发挥极其重要作用。(5)种子萌发试验表明,秦岭石蝴蝶自然条件下萌发率较低,仅为23.33%。以上结果表明,秦岭石蝴蝶传粉对昆虫依赖性较高,受天气影响较大,花粉和柱头活力重叠期较短,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秦岭石蝴蝶濒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石蝴蝶 开花物候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濒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花瓣数量变异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景龙 孙旺 +2 位作者 李丽 李耘 胡凤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52-1661,共10页
为了探明秦岭石蝴蝶花瓣数量变异原因,该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秦岭石蝴蝶两种花型发育的早期和晚期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参与其花发育相关的差异基因,并探讨花器变异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1)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 为了探明秦岭石蝴蝶花瓣数量变异原因,该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秦岭石蝴蝶两种花型发育的早期和晚期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参与其花发育相关的差异基因,并探讨花器变异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1)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共有52677个Unigene注释到NR库,占Unigene总数的46.25%,与旋蒴苣苔(Dorcoceras hygrometricum)的序列同源性最高(54.29%)。(2)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2-3型和变异2-4型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GO条目为:细胞组分类的细胞膜、分子功能类的反转运蛋白活性和酶抑制剂活性、生物过程类的跨膜转运和催化活性的负调控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2-3型和变异2-4型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KEGG通路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脂肪酸延长、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的相互转化、苯丙烷生物合成、硫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玉米素的生物合成等途径。(3)对表达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并进一步对4个比较组进行交叉比对分析,确定了6个可能与秦岭石蝴蝶花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分别为PqMIF2、PqMYB340、PqMYB305、PqGATA12、PqCCD4和PqZBED;qRT-PCR验证发现,其表达趋势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为秦岭石蝴蝶的花器官发育和系统进化及其濒危机制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石蝴蝶 花器变异 转录组 花发育基因 KEG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的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旺 蒋景龙 +4 位作者 胡选萍 李耘 王琦 陶小斌 胡凤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431,共7页
利用筛选到的24条SCoT引物,分析秦岭石蝴蝶人工繁育和野生种群60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秦岭石蝴蝶的濒危机制和制定种群保护与修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60份秦岭石蝴蝶供试样品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51,有效等... 利用筛选到的24条SCoT引物,分析秦岭石蝴蝶人工繁育和野生种群60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秦岭石蝴蝶的濒危机制和制定种群保护与修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60份秦岭石蝴蝶供试样品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51,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31,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2305,Shannon指数平均为0.3703,表明供试材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2)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群60份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551~0.9705,平均相似系数0.9634,进一步表明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极高,遗传背景较为狭窄。(3)秦岭石蝴蝶种群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5%的变异来自于种群间,而85%的变异来自于种群内部。综合分析表明,秦岭石蝴蝶各种群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景狭窄,这可能是秦岭石蝴蝶适应环境能力差,从而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秦岭石蝴蝶 遗传多样性 SCoT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朱鹮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海斌 毛治彦 +2 位作者 颜文博 张宏杰 李耘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7-310,共4页
2013年通过对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朱鹮Nipponia nippon调查,发现在城固、西乡、留坝、南郑、佛坪和洋县,朱鹮筑巢25个,其中城固10个巢,繁殖12只雏鸟,西乡10个巢,繁殖21只雏鸟,留坝1个巢,繁殖3只雏鸟,洋县4个巢,繁殖3... 2013年通过对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朱鹮Nipponia nippon调查,发现在城固、西乡、留坝、南郑、佛坪和洋县,朱鹮筑巢25个,其中城固10个巢,繁殖12只雏鸟,西乡10个巢,繁殖21只雏鸟,留坝1个巢,繁殖3只雏鸟,洋县4个巢,繁殖3只雏鸟。游荡期发现朱鹮66只,分布于城固、西乡、留坝、南郑、汉台和洋县6县区。因此,建议建立保护区周边地区朱鹮保护点,林业部门提供朱鹮专项保护经费并积极开展朱鹮的保护宣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繁殖期 游荡期 数量 汉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朱鹮扩散种群弃巢的生境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颜文博 张海斌 +2 位作者 张军虎 王琦 陶小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8-761,共4页
为了研究朱鹮巢址的生境特征,2013年4-7月,在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调查中共获得11个朱鹮弃巢和18个繁殖成功巢的生境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test检验弃巢和繁殖成功巢生境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者在距道路距离、巢树种数、... 为了研究朱鹮巢址的生境特征,2013年4-7月,在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调查中共获得11个朱鹮弃巢和18个繁殖成功巢的生境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test检验弃巢和繁殖成功巢生境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者在距道路距离、巢树种数、坡度等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人类干扰可能是朱鹮弃巢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保护区外围加强对巢树的保护,对于朱鹮种群的增长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弃巢 生境 人类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鸭科鸟类的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中裕 王琦 +1 位作者 毛治彦 张海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6,91,共3页
1983~2005年的22年里,在汉江流域记录到鸭科鸟类20种,其中10种是住2005年冬季调查中发现。亦麻鸭和绿头鸭为优势种,分别占统计鸟总数的31.24%和19.71%。其密度分别是85.90/km和53.11/km。鸭科鸟住汉江栖息河段共同具有5个... 1983~2005年的22年里,在汉江流域记录到鸭科鸟类20种,其中10种是住2005年冬季调查中发现。亦麻鸭和绿头鸭为优势种,分别占统计鸟总数的31.24%和19.71%。其密度分别是85.90/km和53.11/km。鸭科鸟住汉江栖息河段共同具有5个特点:河面宽阔;水流缓慢;有沙石滩;没有山脉;没有人为干扰。为预防禽流感,应禁止在有野鸭栖息的河段,放养家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鸭科鸟类 调查 禽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黑河细鳞鲑生物学研究及资源保护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军严 钟林 +3 位作者 王开锋 张海斌 张晓茜 许涛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67-69,共3页
细鳞鲑是秦岭地区分布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前景,除体长较北方其它产地稍小外,其它性状变异仍在同一区间范围.产卵期在3月下旬至6月初,最小性成熟雌鱼体长185 mm,体重104.5 g,年龄3岁;最小性成熟雄鱼体长150 mm... 细鳞鲑是秦岭地区分布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前景,除体长较北方其它产地稍小外,其它性状变异仍在同一区间范围.产卵期在3月下旬至6月初,最小性成熟雌鱼体长185 mm,体重104.5 g,年龄3岁;最小性成熟雄鱼体长150 mm,体重75 g,年龄2岁.食性肉食性,主要为水生昆虫的幼虫和成虫.鳞长与体长呈直线正相关,其关系式为L=40.139 50+ 172.830 4S;体长与体重相关关系式为:W♀=0.000 008L3.1668,W♂=0.000 056L2.7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鲑 黑河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石蝴蝶人工种群花器变异现象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旺 蒋景龙 +4 位作者 陶小斌 李丽 侯茹平 李耘 胡凤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9-358,共10页
以人工栽培的秦岭石蝴蝶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并记录花器官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初步探讨秦岭石蝴蝶花器变异规律,并分析了导致其变异的诱因。结果显示:(1)在观察的1 996朵秦岭石蝴蝶花朵中,发现了17种花冠变异类型、5种萼片变异类型和7种... 以人工栽培的秦岭石蝴蝶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并记录花器官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初步探讨秦岭石蝴蝶花器变异规律,并分析了导致其变异的诱因。结果显示:(1)在观察的1 996朵秦岭石蝴蝶花朵中,发现了17种花冠变异类型、5种萼片变异类型和7种可育雄蕊变异类型,总变异率分别为34.57%、38.38%和32.67%。(2)秦岭石蝴蝶花梗或可分支,花梗苞片数目2~3枚。(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下唇数目与可育雄蕊数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7 4,而上唇数目与可育雄蕊数目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1 1,结合花型图示分析这可能与秦岭石蝴蝶雄蕊着生于花冠下唇内侧近基部有关。该研究统计的秦岭石蝴蝶变异类型丰富,可能对于今后秦岭石蝴蝶的系统进化、花器官发育、生殖生态以及分子遗传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培育不同观赏价值的品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石蝴蝶 花冠变异 雄蕊变异 反常整齐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陕西段河流湿地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海斌 钟林 +4 位作者 杨军严 毛治彦 杨甘霖 李云 许涛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60-66,共7页
依据作者历年研究资料,结合近3年调查结果,初步整理出汉江陕西段鱼类物种多样性 107种,隶属7目17科.其中鲤科鱼类63种,占物种多样性的59.43%.其次为鲿科13种.结果表明,由于湿地环境日趋恶化、功能日渐衰退,鱼类物种多样性面临极大... 依据作者历年研究资料,结合近3年调查结果,初步整理出汉江陕西段鱼类物种多样性 107种,隶属7目17科.其中鲤科鱼类63种,占物种多样性的59.43%.其次为鲿科13种.结果表明,由于湿地环境日趋恶化、功能日渐衰退,鱼类物种多样性面临极大威胁,由绝迹至易危的物种多达19种,占整个物种数的17.75%,汉江鱼类物种多样性前途令人堪忧.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即尽快建设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恢复湿地功能,保护鱼类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陕西段 鱼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