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预后因素16年随访研究
1
作者 高建民 龚惠馨 徐祥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本文应用经典的单因素分析方法和COX回归模型,对收集到的汉中市182例高血压病人16年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多元分析,目的在于对高血压预后因素在统一数学模型下,定量描述各预后因素的作用,从中筛选出预后危险因素,为延长高血压病人寿命,... 本文应用经典的单因素分析方法和COX回归模型,对收集到的汉中市182例高血压病人16年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多元分析,目的在于对高血压预后因素在统一数学模型下,定量描述各预后因素的作用,从中筛选出预后危险因素,为延长高血压病人寿命,降低高血压病人死亡率,提供有意义的防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膳食减盐可行性及降压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武阳丰 吴锡桂 +5 位作者 周北凡 郝建生 何菊英 高宝林 李龙江 徐祥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47-349,共3页
一项旨在评价减盐措施在农民中实施的可行性及效果的小型干预试验结果表明:在参加试验的16户(共38人)农民中,经过12周的干预,膳食盐摄入量由干预前的平均11.1±3.7g/日下降到6.1±1.7g/日,平均下... 一项旨在评价减盐措施在农民中实施的可行性及效果的小型干预试验结果表明:在参加试验的16户(共38人)农民中,经过12周的干预,膳食盐摄入量由干预前的平均11.1±3.7g/日下降到6.1±1.7g/日,平均下降了5.0g/日。其中来自高盐食物(如咸菜、泡菜、豆豉等)的盐平均下降了3.9g。8小时夜尿钠及钠/钾比值也相应下降,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干预第4周后,血压出现显著性下降,第8周、第9周达最低点。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7kPa(12.5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0kPa(7.8mmHg),P值均<0.01)。上述结果说明:在足够的干预强度下,简单、明确、具体的膳食减盐指导能够在农民中行之有效地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农民 食盐 摄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蓬勃 王学良 +5 位作者 徐慧文 门伯媛 胡继新 徐祥麟 王祥庆 纪华春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90-91,共2页
调查了39个先证者的一、二、三级血缘亲属和无血缘关系亲属共937人。有血缘关系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缘关系者,分别为33.39%和22.11%。原发性高血压为一多基因遗传病,一、二、三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度为(90... 调查了39个先证者的一、二、三级血缘亲属和无血缘关系亲属共937人。有血缘关系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缘关系者,分别为33.39%和22.11%。原发性高血压为一多基因遗传病,一、二、三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度为(90.83±1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遗传流行病学 遗传度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年期补钾补钙降低青少年血压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治全 牟建军 +8 位作者 梁一木 孙朝峰 杨鼎颐 徐祥麟 杨军 胡继新 王祥庆 继华春 熊素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9期534-538,共5页
目的:观察长期适量补充钾盐及钙盐降低青少年群体血压的作用。方法:对汉中农村307名年龄9~13岁小学生,采取整班抽样,按班级随机分为补充组(n=155,每日补钾6.0mmol,补钙7.5mmol)及安慰剂组(n=15... 目的:观察长期适量补充钾盐及钙盐降低青少年群体血压的作用。方法:对汉中农村307名年龄9~13岁小学生,采取整班抽样,按班级随机分为补充组(n=155,每日补钾6.0mmol,补钙7.5mmol)及安慰剂组(n=152),双盲服药定期随访血压,并留尿监测尿钠及尿钙排泄量共2年。结果:补充组在第3个月后血压开始下降,1年后与安慰剂组差别显著(P<0.05)。补充组两年试验期平均随访血压与基线血压之差较安慰剂组低0.25/0.48kPa(1.9/3.6mmHg);试验终点血压与基线血压差,补充组较安慰剂组平均低0.24/0.59kPa(1.8/4.2mmHg),血压增长幅度则前者较后者低1.6/6.5个百分点。结论:青少年适当增加钾及钙盐摄入,能显著降低血压随年龄增长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补充 钾盐 钙盐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高血压转归与红细胞内Na^+及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牟建军 刘治全 +4 位作者 杨鼎颐 王哲训 杨军 徐祥麟 胡继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9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临界高血压转归与细胞内Na+、K+及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的关系。方法:对汉中市心血管病防治区110例年龄30~60岁临界高血压患者及106例血压正常对照组随访11年,此期间测定了红细胞Na+、... 目的:探讨临界高血压转归与细胞内Na+、K+及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的关系。方法:对汉中市心血管病防治区110例年龄30~60岁临界高血压患者及106例血压正常对照组随访11年,此期间测定了红细胞Na+、K+(火焰光度法)及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地高辛免疫法)含量。结果:经11年随访,临界高血压转归为确诊高血压者占30.9%,而对照组仅占4.0%(P<0.01);临界高血压转归为确诊高血压者与其它各转归组比较,红细胞Na+、血浆内源性洋黄样物质含量显著偏高,而红细胞K+明显偏低(P<0.01或P<0.05);红细胞Na+、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偏高者,以后演变为确诊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大(RR=1.96及3.07)。结论:临界高血压转归与细胞内Na+、K+及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有关,Na+、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增高对临界高血压的转归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红细胞 洋地黄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夜尿游离皮质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涛 刘治全 +5 位作者 傅西汉 牟建军 杨军 高保林 纪华春 张晓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研究青年夜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 188名青年进行血压及相关因素、夜 8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测定。结果 :青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者夜 8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 ( 2 1 5 7± 6 ... 目的 :研究青年夜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 188名青年进行血压及相关因素、夜 8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测定。结果 :青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者夜 8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 ( 2 1 5 7± 6 2 8μg/8h对 10 5 4± 5 46μg/8h ,P <0 0 5 ) ;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显著高于高血压家族史阴性者 ,在男、女性中分别为 16 90± 6 5 0 μg/8h对 9 44± 4 95 μg/8h(P <0 0 5 ) ,10 5 4± 5 46μg/8h对 6 2 2± 3 18μg/8h(P <0 0 5 )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12 73± 5 85μg/8h对 7 80± 4 15 μg/8h(P <0 0 5 )。结论 :青年男性高血压者夜 8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 ,夜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与高血压的家族史相关联 ,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提示青年高血压患者及其易感者中已存在皮质醇代谢的异常 ,糖皮质激素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高血压 尿游离皮质醇 家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队列人群1998~2015年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伟林 陈纪春 +10 位作者 李莹 黄建凤 李建新 赵连成 曹杰 刘小清 杨学礼 邓颖 俞玲 杨睿海 顾东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队列人群1998~2015年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ChinaMUCA)和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InterASIA)的队列人群。两项研究的队列人群以1998~2001年心血管病危... 目的:探讨我国队列人群1998~2015年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ChinaMUCA)和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InterASIA)的队列人群。两项研究的队列人群以1998~2001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为基线,此后在2007~2008年和2013~2015年又进行了两次随访。本次分析纳入了三次调查中血清TC信息完整的35~74岁的9 477例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人群血清TC的变化,人群血清TC水平采用均数(标准误)表示。结果:本研究队列人群三次调查的血清TC水平呈升高趋势:基线水平为4.81(0.01)mmol/L,后两次调查分别为4.91(0.01)mmol/L和4.98(0.01)mmol/L,增长率依次为2.08%和3.53%(P_(trend)<0.001)。女性人群血清TC水平上升,且35~45岁青年女性增长幅度最大(11.43%),男性人群血清TC水平变化不显著。城市人群血清TC水平始终高于农村人群且增速更快。结论:1998~2015年我国队列人群血清TC水平增高,其中青年女性和城市人群增幅较大,是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关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胆固醇 前瞻性 队列研究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结合珠蛋白表现型与少年儿童盐敏感性及血压的关系
8
作者 牟建军 刘治全 +5 位作者 侯嵘 徐祥麟 杨鼎颐 梁一木 王哲训 王祥庆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15-417,421,共4页
为研究血浆结合珠蛋白表现型(Haptoglobinphenotype,Hp)与少年儿童盐敏感性(SodiumSensitivity,SS)及其动脉血压的关系,对汉中心血管病防治区经5年随访,年龄10~15岁的血压偏高... 为研究血浆结合珠蛋白表现型(Haptoglobinphenotype,Hp)与少年儿童盐敏感性(SodiumSensitivity,SS)及其动脉血压的关系,对汉中心血管病防治区经5年随访,年龄10~15岁的血压偏高(HBP)及年龄、性别配对的血压正常对照组(NBP)共300例少年儿童,用聚丙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表现型,口服盐水负荷法测定盐敏感性。结果显示:①无论HBP组或NBP组,Hp1-1型少年儿童呈盐敏感性者显著多于Hp2-1型(X2=20.22,P<0.01)及Hp2-2型(X2=15.78,P<0.01);②Hp1-1型少年儿童盐负荷后血压上升幅度显著大于Hp2-1型(P<0.05)及Hp2-2型(P<0.01);③随访5年,Hp各亚型组间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盐敏感性与血浆结合珠蛋白表现型相关联,Hp1-1型可作为盐敏感性的标志;血压的改变尚有待环境因素(钠)的长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珠蛋白 盐敏感性 儿童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