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谢鹏
阮文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使用Hatteras Instruments PCI3000进行脊髓打击以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BMSCs组...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使用Hatteras Instruments PCI3000进行脊髓打击以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BMSCs组、EPO组以及BMSCs联合EPO组。检测脊髓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数目、神经标志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凋亡和损伤分子的表达。结果:BMSCs组、EPO组以及BMSCs联合EPO组的凋亡细胞数目以及Caspase-3、c-fos的mRN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BMSCs联合EPO组的凋亡细胞数目以及Caspase-3、c-fos的mRNA含量均低于BMSCs组和EPO组;BMSCs组、EPO组以及BMSCs联合EPO组脊髓组织中NF-200、MBP的mRNA含量以及NGF、BDNF的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MSCs联合EPO组脊髓组织中NF-200、MBP的mRNA含量以及NGF、BDNF的蛋白含量高于BMSCs组和EPO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够抑制损伤脊髓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增加神经营养因子含量、抑制凋亡和损伤分子表达,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创经皮入路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谢鹏
贺西京
+1 位作者
吕游
王笑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经皮入路与开放性椎旁入路两种术式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经皮入路与开放性椎旁入路两种术式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取开放性椎旁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采用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4、7、1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7、11个月ODI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4、7、11个月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1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小于本组术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大于本组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微创经皮入路与开放性椎旁入路治疗均可有效减轻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前者术后短期疼痛改善程度更佳,后者手术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
无神经症状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谢鹏
阮文辉
机构
汉中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创伤科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12,共4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JG15DB108)~~
文摘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使用Hatteras Instruments PCI3000进行脊髓打击以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BMSCs组、EPO组以及BMSCs联合EPO组。检测脊髓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数目、神经标志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凋亡和损伤分子的表达。结果:BMSCs组、EPO组以及BMSCs联合EPO组的凋亡细胞数目以及Caspase-3、c-fos的mRN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BMSCs联合EPO组的凋亡细胞数目以及Caspase-3、c-fos的mRNA含量均低于BMSCs组和EPO组;BMSCs组、EPO组以及BMSCs联合EPO组脊髓组织中NF-200、MBP的mRNA含量以及NGF、BDNF的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MSCs联合EPO组脊髓组织中NF-200、MBP的mRNA含量以及NGF、BDNF的蛋白含量高于BMSCs组和EPO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够抑制损伤脊髓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增加神经营养因子含量、抑制凋亡和损伤分子表达,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凋亡
大鼠
Key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rythropoietin
Apoptosis
Rats
分类号
R65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3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创经皮入路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谢鹏
贺西京
吕游
王笑月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
骨
科
汉中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创伤科
武警后勤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经皮入路与开放性椎旁入路两种术式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取开放性椎旁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采用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4、7、1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7、11个月ODI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4、7、11个月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1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小于本组术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大于本组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微创经皮入路与开放性椎旁入路治疗均可有效减轻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前者术后短期疼痛改善程度更佳,后者手术时间更短。
关键词
经皮微创
无神经症状
胸腰椎骨折
Key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approach
Without neurological symptoms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谢鹏
阮文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创经皮入路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谢鹏
贺西京
吕游
王笑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