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的BP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39
1
作者 胡小平 杨之为 +2 位作者 李振岐 邓志勇 柯长华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8-31,共4页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对非线性系统预测的重要特性 ,其跟踪性能好 ,适用面广 ,收敛速度快 ,容错能力强。本研究利用陕西汉中地区 1 974~ 1 997年的病情、菌量、品种和气象资料 ,采用逐步回归法选择了影响汉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即...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对非线性系统预测的重要特性 ,其跟踪性能好 ,适用面广 ,收敛速度快 ,容错能力强。本研究利用陕西汉中地区 1 974~ 1 997年的病情、菌量、品种和气象资料 ,采用逐步回归法选择了影响汉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即春季菌量、秋季菌量、感病品种面积比例、4月份降雨量和 4月份平均温度 ,并将其作为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 ,用 1 974~ 1 993年的资料进行网络训练 ,对 1 994~ 1 997年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作短期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BP神经网络 预测 汉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因子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小平 杨之为 +3 位作者 李振岐 邓志勇 陈汉吾 柯长华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36-38,共3页
利用陕西汉中地区 2 4 a( 1 974~ 1 997年 )的病情气象资料 ,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汉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因子 ,求得最优回归子集 ,包括秋苗菌量、春苗菌量、4月份平均温度、4月份降雨量、感病品种比例。用所得关键因子 ( 1 974~ 1... 利用陕西汉中地区 2 4 a( 1 974~ 1 997年 )的病情气象资料 ,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汉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因子 ,求得最优回归子集 ,包括秋苗菌量、春苗菌量、4月份平均温度、4月份降雨量、感病品种比例。用所得关键因子 ( 1 974~ 1 993 ,共 2 0 a资料 )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并用 1 994~ 1 997年的资料检验方程的可靠程度 ,结果表明 ,方程预测的准确率为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因子分析 流行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胡小平 杨之为 +2 位作者 李振岐 邓志勇 柯长华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21,共4页
利用陕西汉中地区 2 4年 ( 1 974~ 1 997年 )的小麦条锈病病情、菌量、品种和气象资料 ,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汉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因子 ,求得最优回归子集 ,包括春季菌量、秋季菌量、感病品种面积比例、4月份降雨量和 4月份平均... 利用陕西汉中地区 2 4年 ( 1 974~ 1 997年 )的小麦条锈病病情、菌量、品种和气象资料 ,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汉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因子 ,求得最优回归子集 ,包括春季菌量、秋季菌量、感病品种面积比例、4月份降雨量和 4月份平均温度。用前 2 0年资料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对 1 994~ 1 997年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作短期预测 (以残差绝对值≤ 0 .5为标准统计 ) ,结果表明 ,方程预测的准确率为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流行因子 流行程度预测 汉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模式设计与分析
4
作者 董维荣 田军 姜自斌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6年第3期111-115,121,共6页
本文论述了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模式设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提出了该区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及工程技术体系并进行模式的效益分析。
关键词 农村 能源生态工程 模式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发生情况初步调查
5
作者 白克勤 王海潮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0-40,共1页
稻粒黑粉病又叫黑穗病,以往在汉中很少发生。近年来,随着杂交稻的推广,此病越来越重。特别是亲本繁殖和制种田不育系最为突出,病粒率在12.87%~16.31%,平均为14%。此病影响杂交稻的繁殖、制种的产量和质量。我们于1988~1989年对该... 稻粒黑粉病又叫黑穗病,以往在汉中很少发生。近年来,随着杂交稻的推广,此病越来越重。特别是亲本繁殖和制种田不育系最为突出,病粒率在12.87%~16.31%,平均为14%。此病影响杂交稻的繁殖、制种的产量和质量。我们于1988~1989年对该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粉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
6
作者 张效忠 朱静芝 付建民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5-47,共3页
水稻是汉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160多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左右,产量为粮食总产的52%以上。过去在水稻生产中,抓单项技术多,综合配套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各项措施的增产效应。水稻规范化(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就是针对上... 水稻是汉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160多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左右,产量为粮食总产的52%以上。过去在水稻生产中,抓单项技术多,综合配套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各项措施的增产效应。水稻规范化(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采用多元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秧龄、插秧密度、施氮、磷、有机肥的水平为决策变量,1984—1986年在汉中盆地不同类型地区、不同土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规范化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