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永昌县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43
1
作者 侯彦会 周学辉 +2 位作者 焦婷 刘荣堂 李兴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6,共6页
2007-2008年对甘肃永昌县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不同,土壤剖面中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表层明显高于下层。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呈极显... 2007-2008年对甘肃永昌县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不同,土壤剖面中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表层明显高于下层。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全氮>速效钾>速效氮>速效磷>pH值>有机质。有机质对脲酶活性的直接效应较小,主要通过全氮表现为较强的间接效应。全氮对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不大,主要通过全氮对脲酶活性产生间接影响。土壤pH值对脲酶活性所起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较小,不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活性 土壤肥力 通径分析 放牧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使用权改革研究——以甘肃省永昌县马营沟村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思维 花立民 +3 位作者 李兴福 张虎 蒲小鹏 赵海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9-165,共7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已占全国草地面积的50%。由于该区域人口多,草地面积相对较小,造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草地承包责任制无法开展或开展难度较大,草地公用导致超载过牧、退化严重。为了从草原管理制度层面探讨解决草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已占全国草地面积的50%。由于该区域人口多,草地面积相对较小,造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草地承包责任制无法开展或开展难度较大,草地公用导致超载过牧、退化严重。为了从草原管理制度层面探讨解决草地公用这一问题,本研究在甘肃省永昌县典型的农牧交错带——马营沟村社区,开展了基于参与式方法的社区草地联户承包制的试验,分析试验前后社区家畜养殖规模、草地生产力、草地载畜量及抽样调查的15户典型农牧户家畜养殖与经济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社区草地联户承包后超载率平均下降74.27%,农牧民转变了草地管理和使用观念,并改变原有的养殖方式,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提高了家庭收入。这种改革尝试为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草地管理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草地使用权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优势农产品实施农业标准化模式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勤礼 刘撤元 +3 位作者 张文斌 鲁天文 姚兴祥 杨斌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5,共3页
总结了张掖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带动农业标准化实施、行业协会自律实现农业标准化及政府主导并最终通过行业协会实施农业标准化。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出几点思考:正确选择... 总结了张掖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带动农业标准化实施、行业协会自律实现农业标准化及政府主导并最终通过行业协会实施农业标准化。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出几点思考:正确选择项目和龙头企业是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标准化最有效的方法;行业协会模式必须有经济利益驱动;农业标准化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但必须借助市场利益来驱动;农业标准化实施需要健全各级农技推广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优势农产品 农业标准化 模式 龙头企业 科技示范园 行业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培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有璋 李发弟 +9 位作者 张子军 杨富民 冯涛 曾玉峰 杨慈清 韩大勇 祝淑英 赵宗蕾 李永连 李文塘 《中国草食动物》 2006年第3期3-10,共8页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是用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作父系,与地方蒙古系母羊为主,包括部分小尾寒羊母羊进行杂交,在2001~2005年间,共获F1代羊18.1万只,F2代羊3.92万只,F3代羊0.66万只.现场和实验室测试指出:杂种羊生长发育快,如6月龄B...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是用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作父系,与地方蒙古系母羊为主,包括部分小尾寒羊母羊进行杂交,在2001~2005年间,共获F1代羊18.1万只,F2代羊3.92万只,F3代羊0.66万只.现场和实验室测试指出:杂种羊生长发育快,如6月龄BMF2代母羊体重38.13±3.75(kg),周岁体重45.61±4.28(kg),分别比蒙古羊提高31.89%和27.87%;DMF2代母羊上述指标相应为36.03±3.78(kg)、46.73±5.48(kg)、24.63%和29.6%.杂种一代、二代羊产羔率为139.52%,比蒙古羊提高35.0%以上.在同样育肥条件下,7月龄F1比蒙古羯羔绝对增重22.4%~54.9%,经济效益提高3.5~6.8倍;杂种羔羊肉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肌肉间脂肪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无角陶赛特杂种羔羊肉锌含量高,10种肉质特性指标优良,影响羊肉香味和风味的挥发性物质BMF1有67种,DMF1有70种,未检出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对各代杂种羊生理生化指标、血液生化遗传标记等进行了测试.F2、F3群体数量大,外型特征接近父系,遗传相似系数在0.957 7以上,肉用体型明显,而且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可从中选择理想型个体进行横交繁育,进而培育出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现代肉羊 新品种群 生长发育 肉用品质 产羔率 血液生化遗传标记 遗传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集约化肉羊业主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有璋 李发弟 +11 位作者 姚军 张子军 王玉琴 蔡原 陈亚明 祝淑英 李永连 赵宗蕾 王敏芬 冯涛 郭健 杨富民 《中国草食动物》 2005年第2期3-9,共7页
专门化肉用种羊选定、引进后,通过适应性研究,在较大规模养羊业生产实践中,对现代集约化肉羊业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和创新,组装集成并应用于生产。技术研究应用结果既为市场提供了大批专门化肉用种羊和优质安全的杂种肉羊,取... 专门化肉用种羊选定、引进后,通过适应性研究,在较大规模养羊业生产实践中,对现代集约化肉羊业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和创新,组装集成并应用于生产。技术研究应用结果既为市场提供了大批专门化肉用种羊和优质安全的杂种肉羊,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为我国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集约化肉羊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想的生产模式:从适宜的专门化肉羊品种到运用高效母羊快速扩繁技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肉羊杂交利用体系,普遍应用种羊鲜、冻精生产大批肉用杂种羔羊,种植高产优质饲草及其科学加工调制和利用,建立严格兽医防疫制度,实行放牧+补饲或全舍饲的精细管理和集约化育肥,至生产优质、安全、标准肉羊,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 关键技术研究 应用 现代 业主 杂交利用体系 肉用种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适应性研究 专门化 生产实践 杂种肉羊 扩繁技术 肉羊品种 生产模式 技术支持 研究成果 冻精生产 精细管理 防疫制度 加工调制 优质饲草 肉羊业 养羊业 全舍饲 安全 母羊 羔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昌草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兴福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永昌县 草产业 现状 发展 组织领导 规划 政策 科技 规模化 草地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