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涂汉明 徐国强 陈永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支架取栓术治疗)与研究组(50例,采...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支架取栓术治疗)与研究组(50例,采用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TG、TC、LDL-C、FIB、D-D及NIHSS评分均降低(P<0.05),HDL-C、PT、APTT及BI评分均升高(P<0.05),且上述指标研究组改善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ACI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丁苯酞 支架取栓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童跃锋 应兰贞 黄志强 《卫生经济研究》 2004年第3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医院管理 后勤服务社会化 医院保安工作 医院食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方式对急性后循环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晓锋 张哲宇 +6 位作者 钟晚思 贺耀德 罗钟毓 张凝远 程超婵 杨剑宏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目的:比较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血管内治疗时选择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急性卒中质量评估与管理在线数据库(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登记的656... 目的:比较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血管内治疗时选择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急性卒中质量评估与管理在线数据库(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登记的656例急性后循环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清醒镇静组(163例)和全身麻醉组(493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42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清醒镇静组(155例),全身麻醉组(273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病因分型、血管再通情况、24 h出血转化、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神经功能结局等的影响。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清醒镇静与全身麻醉患者除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因分型、血管再通情况、出血转化、3个月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醒镇静与全身麻醉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后良好功能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51,95%CI:0.751~1.765,P>0.05),在患者3个月mRS评分3分及以下、3个月mRS评分4分及以下、3个月死亡、血管再通良好和24 h出血转化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后循环脑卒中患者,采用清醒镇静或全身麻醉对患者神经功能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全身麻醉 清醒镇静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病人多学科诊疗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4
作者 王东 盖祺 +2 位作者 郭雪娇 胡兵伟 冯智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3-840,共8页
目的:为了解慢性疼痛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医疗服务中病人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慢性疼痛病人MDT的满意度。方法:检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MDT信息中心平台由疼痛科医师发起或参... 目的:为了解慢性疼痛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医疗服务中病人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慢性疼痛病人MDT的满意度。方法:检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MDT信息中心平台由疼痛科医师发起或参与的MDT,收集MDT病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疼痛情况及其对MDT的满意度,通过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DT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疼痛MDT总体满意率为89.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疗效、服务态度、MDT前疼痛改善期望值和MDT总体评价,与病人满意度相关,利用多学科联合会诊优化疼痛管理方法,将很大程度上提高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结论:慢性疼痛MDT模式能够为病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可积极开展,以期进一步完善慢性疼痛管理,提升我国疼痛科整体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 疼痛 慢性 病人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视域下医患沟通问题解释学分析——以乙肝患者预后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洪桃 王伟 汪德飞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慢性病预后转归不确定性是医学界的一种顽症。质疑病(顽固性)、器(医护水平)、人(低依从性)等机械归因,认为此类疾病治疗水平突破性进展后,预后低依从性深层原因剖析存在偏颇。在解释学视域下,以乙肝患者为例,厘清健康教育中医患沟通问... 慢性病预后转归不确定性是医学界的一种顽症。质疑病(顽固性)、器(医护水平)、人(低依从性)等机械归因,认为此类疾病治疗水平突破性进展后,预后低依从性深层原因剖析存在偏颇。在解释学视域下,以乙肝患者为例,厘清健康教育中医患沟通问题的医患认知非同一性等原因。同时,发现医患之理解本体上存在异质性经验的前结构,在其对话逻辑历史中呈现内在的有限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外在微观权力的渗透性。最后,从认识论上明晰医患由异质“意义理想”重构指向同一性效果历史,由视界融合下意义理想导向理解确定性、消除主观性,由具身实践养成引向良好个性化预后行为素养等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健康教育 视界融合 理解前结构 具身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3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聪 邓超频 +3 位作者 陈大荣 艾鹏 王继生 周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875-187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药物抗凝溶栓治疗29例,手术取栓综合治疗14例,观察两组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全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出院随访3~12个...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药物抗凝溶栓治疗29例,手术取栓综合治疗14例,观察两组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全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出院随访3~12个月,18例完全再通或部分再通,未遗留DVT后综合征。药物治疗21例遗留不同程度的DVT后综合征。手术治疗4例遗留肢体肿胀、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改变。结论:手术配合肢体加压、溶栓、抗凝等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7
作者 沈志坚 魏克湘 +2 位作者 陈昭典 史时芳 陈捷游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173-174,共2页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率,作者对30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本组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15例、膀胱10例、肾门4例、纵隔1例。术前23例行24h尿VMA测定(15~98mg)均高于正常值;20例...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率,作者对30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本组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15例、膀胱10例、肾门4例、纵隔1例。术前23例行24h尿VMA测定(15~98mg)均高于正常值;20例行B超均获正确定位;10例行CT扫描,6例获正确定位;10例行膀胱镜检查,1例肿块呈球状元蒂,9例呈菜花样带蒂。提示:术前行24hVMA测定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定位诊断首选B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诊断 外科手术 肾上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中Ezrin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余丽 刘勇 +1 位作者 徐元成 戴艳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Ezrin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 stinals tromal tumors,GIST)中的过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组织芯片中42例GIST组织Ezrin蛋白和mRNA的过表达情况,并进行数据统...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Ezrin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 stinals tromal tumors,GIST)中的过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组织芯片中42例GIST组织Ezrin蛋白和mRNA的过表达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42例GIST组织中,21例有Ezrin蛋白的过表达(50%),16例有Ezrin mRNA的过表达(38%);Ezrin蛋白和mRNA在发生于非胃部位的GIST及出现浸润转移的患者中过表达更明显(P<0.05);此外Ezrin蛋白的过表达在肿瘤大小分组及恶性潜能分级、临床分期中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蛋白和mRNA表达呈正相关(r=0.392,P<0.05)。结论 Ezrin可能参与了GIST的浸润转移过程,并可能成为预测GIST转移的重要指标;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的过表达可以作为评估GIST恶性潜能及肿瘤进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间质瘤 组织芯片 EZRIN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筱萍 李汉植 +2 位作者 杜晓依 周翔 陈枢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 p45 0 2C19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用PCR RFLP法对 10 0例健康对照者和 5 0例胃癌患者进行CYP 2C19等位基因多态性分组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中CYP 2C19PM发生率为2 8.0 % ,较正常对照组的 14.0 %高 ...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 p45 0 2C19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用PCR RFLP法对 10 0例健康对照者和 5 0例胃癌患者进行CYP 2C19等位基因多态性分组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中CYP 2C19PM发生率为2 8.0 % ,较正常对照组的 14.0 %高 ,经统计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4.30 ,P <0 .0 5 )。结论 :CYP 2C19PM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实验结果提示CYP 2C19参与了胃癌致癌物的灭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色素P450 2c19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降脂护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进 李月翠 +2 位作者 胡伟跃 骆红霞 胡振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6-239,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护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5 m L/次,每...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护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5 m L/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口服自拟降脂护肝方,每日1剂;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彩超评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中Bcl-2、Bax与Caspase-3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肝脏彩超评分、血清SOD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高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2)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血浆中Bcl-2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高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血浆中Bax、Caspase-3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表达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降脂护肝方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疗效,还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脏组织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的程度,这可能与调控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 自拟降脂护肝方 保肝降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汤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MMP-1、MMP-3、MMP-9蛋白酶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骆红霞 李进 +2 位作者 李月翠 胡伟跃 王彬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虎汤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MMP-1、MMP-3、MMP-9蛋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感染科2010年2月—2013年3月12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术后并发发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 目的:探讨白虎汤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MMP-1、MMP-3、MMP-9蛋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感染科2010年2月—2013年3月12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术后并发发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予消炎痛栓纳肛,50 mg/次,每日2次,并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100 mg/次,每日2次,10 d为1疗程;观察组予中药汤剂白虎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10 d为1个疗程。均于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9)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4%(51/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9%,并且治疗后观察组的MMP-1、MMP-3、MMP-9均显著下降(均P<0.01);而对照组的MMP-1、MMP-3、MMP-9亦有所下降,但仅MMP-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1、MMP-3表达、MMP-9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MMP-1、MMP-3表达水平差异更为显著(P<0.01);此外,治疗后观察组在半年、1年、2年内的肿块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虎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并发发热较使用西药治疗疗效高,痊愈时间快,复发率低,安全性高,且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具有防复发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汤 经方 原发性肝癌 TACE术后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双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尉仲春 许存森 蔡学祥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目的 :总结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及扫描方法。方法 :6例肺隔离症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 2 .5ml/s ,扫描延时 2 5s ,层厚 3mm ,螺距 1.0。原始图像经 1.5mm薄层重... 目的 :总结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及扫描方法。方法 :6例肺隔离症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 2 .5ml/s ,扫描延时 2 5s ,层厚 3mm ,螺距 1.0。原始图像经 1.5mm薄层重建后再交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 :本组中全部病灶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表现为局部不规则肿块 ,其中 3例边缘光整 ,1例边缘不清 ,2例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粗。 6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 ,发自降主动脉 4例 ,胸主动脉 2例。 6例中仅 4例显示引流静脉。其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后处理能清楚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肺隔离症定性诊断最为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其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较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溶解纤维条索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军红 陈成水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纤维条索组织在不同浓度尿激酶溶液中的溶解情况,探讨尿激酶溶解纤维条索组织的合适浓度及合适时间。方法胸腔镜下取出纤维条索组织,分别放入0,0.05,0.10,0.20,0.40,0.60,0.80,1.00万U.mL-1尿激酶溶液中,观察3h内纤维条索... 目的通过观察纤维条索组织在不同浓度尿激酶溶液中的溶解情况,探讨尿激酶溶解纤维条索组织的合适浓度及合适时间。方法胸腔镜下取出纤维条索组织,分别放入0,0.05,0.10,0.20,0.40,0.60,0.80,1.00万U.mL-1尿激酶溶液中,观察3h内纤维条索组织溶解情况。结果在相同时间不同浓度条件下,时间≥1.5h,0.05~1.00万U.mL-1尿激酶溶液与0万U.mL-1尿激酶溶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0.05~1.00万U.mL-1各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浓度相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尿激酶溶液在0,0.6万U.mL-1浓度时,各时间段溶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7,0.052)。在0.05,0.10,0.20,0.40,0.80,1.00万U.mL-1浓度时,时间≥1.5h,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时间<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激酶溶解纤维条索组织合适的浓度及时间分别是0.05万U.mL-1和1.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纤维条索组织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涛 严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0-713,共4页
目的:评价hMLH1和hMSH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结肠癌手术切除标本7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内镜活检取正常肠黏膜上皮25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 目的:评价hMLH1和hMSH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结肠癌手术切除标本7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内镜活检取正常肠黏膜上皮25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缺失率为88.9%(64/72),高于正常肠组织中hMSH2蛋白缺失率28.0%(7/25)。hMSH2蛋白缺失率随T分期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622,P<0.001);hMSH2蛋白缺失率与N分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MSH2蛋白缺失40例,缺失率达97.6%(40/4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MSH2蛋白缺失率为77.4%(24/31,χ2=7.251,P=0.007)。而hMLH1蛋白缺失率为90.3%(65/72),高于正常组肠组织中hMLH1蛋白缺失率为32.0%(8/25,χ2=33.847,P<0.001),但与肿瘤部位、分期、分化程度均无关。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蛋白缺失,且表达缺失与肿瘤分期有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可以简便、准确地发现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从而对其后期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 HMLH1 hMSH2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外伤后运动疗法中的ROM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卓立 吕祺美 慈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4期226-226,237,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外伤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康复训练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心磷酯抗体在儿童川崎病中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丽萍 方静霞 +2 位作者 潘慧 周建 龚方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酯抗体(ACA-IgM)对川崎病(KD)患儿合并心血管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川崎病患儿(KD组)不同时期和34例健康正常儿童(对照组)血清中的ACA-IgM,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的... 目的探讨抗心磷酯抗体(ACA-IgM)对川崎病(KD)患儿合并心血管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川崎病患儿(KD组)不同时期和34例健康正常儿童(对照组)血清中的ACA-IgM,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的结果及心肌酶谱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进行比较。结果KD急性期ACA-IgM阳性率为56.66%(17/30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7%,5/34例)及恢复期(23.3%,7/30例)(χ2=12.44,6.94,P均<0.01)。KD急性期ACA-IgM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及UCG的阳性率。结论ACA-IgM对KD合并心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以及KD发生、转归、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抗心磷酯抗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CLS肉汤稀释法检测产孢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金雄 张嵘 王红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1-13,32,共4页
目的 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产孢丝状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s) ,了解其耐药性。方法 应用NCCLSM 38 P肉汤稀释法测定 4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 2 8株产孢丝状真菌和 3株ATCC质控菌的MICs。结果 氟康唑的MICs几何均数为 7.2 μg/mL、MI... 目的 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产孢丝状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s) ,了解其耐药性。方法 应用NCCLSM 38 P肉汤稀释法测定 4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 2 8株产孢丝状真菌和 3株ATCC质控菌的MICs。结果 氟康唑的MICs几何均数为 7.2 μg/mL、MIC50 为 8μg/mL、MIC90 为 2 5 6 μg/mL,均高于其它的抗真菌药物 ;三株质控株经检测结果 ,均在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产孢丝状真菌有必要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S肉汤稀释法 检测 产孢丝状真菌 药物敏感试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的再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永远 赵齐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9-350,共2页
关键词 阑尾炎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夏燕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输液的101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输液的101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儿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效果、输液过程中与拔针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记录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88.0%)明显低于观察组(98.0%),输液管内残余液体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输液过程中针头脱落、液体外渗、反复穿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拔针后疼痛、皮下淤血、皮下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8.0%)明显优于对照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患儿在静脉输液时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提高患儿穿刺效果,降低输液过程中、拔针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更易被患儿家属所接受,可作为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时的首选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干预 小儿腹泻 静脉输液 不良事件 家属满意度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抑郁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4
20
作者 应优优 李浙成 +3 位作者 胡智星 童跃锋 赖长春 吕炜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62-763,共2页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74例和非冠心病组51例,2组均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焦虑(HADS.A)和抑郁(HADS.D)评估。结果冠心病组HADS.A[(7.08±3.37)...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74例和非冠心病组51例,2组均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焦虑(HADS.A)和抑郁(HADS.D)评估。结果冠心病组HADS.A[(7.08±3.37)分vs(4.98±2.71)分,P=0.00]和HADS.D[(6.54±3.67)分vs(5.20±2.48)分,P=0.02]评分显著高于非冠心痛组;冠心病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43.24%vs11.76%,P=0.000、40.54%vs 17.65%,P=0.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OR=3.954,95%CI:1.276-12.256,P=0.017)。结论冠心病患者常常伴发焦虑抑郁,焦虑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冠心病诊治模式应当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