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茶果樟的初步调查与潜在分布区预测
1
作者 刘芸铭 杜杏堂 +2 位作者 谢开庆 杨胡花 蒋显锋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探明大理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茶果樟的种群规模与生存现状,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的茶果樟进行资源调查,同时结合物种分布模型探究茶果樟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显示:(1)此次调查共记录并标记茶果樟植株162株,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 为探明大理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茶果樟的种群规模与生存现状,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的茶果樟进行资源调查,同时结合物种分布模型探究茶果樟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显示:(1)此次调查共记录并标记茶果樟植株162株,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海拔2 200~2 600 m的河流沟谷地带,平均株高22.12 m,最大株高达到41.5 m,生境状况较好,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一个野生种群。(2)保护区的茶果樟尤其偏好生长在湿润的山坡或沟谷地带的常绿阔叶林,至山顶或阳坡则极少分布。(3)调查没有发现茶果樟大范围的开花和结果情况,在石门坎种群发现大量的1 a生幼苗(子叶尚未完全消失)和少量的2 a生及以上幼苗,种群更新能力相对较弱。(4)物种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茶果樟的极高潜在适生区面积约为3.96×10^(4 )km^(2),主要集中在云南西部的大理州及其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果樟 种群状况 分布区模拟 国家保护野生植物 极小种群保护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中缅乌叶猴海拔利用偏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栋 李延鹏 +5 位作者 房以好 胡兴润 黄志旁 杨胡花 崔亮伟 肖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188,共6页
为了解中缅乌叶猴对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时空分布的行为响应,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古城山片区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食性及其对于非研究人员的行为反应数据,同时每隔30 min记录猴群(20只)的位点。根... 为了解中缅乌叶猴对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时空分布的行为响应,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古城山片区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食性及其对于非研究人员的行为反应数据,同时每隔30 min记录猴群(20只)的位点。根据猴群活动区范围海拔跨度(1700~2300 m)每隔10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中缅乌叶猴对海拔段利用强度差异,检验海拔段利用频次与食物部位取食频次、人类直接干扰次数与强度(人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缅乌叶猴全年海拔利用模式呈单峰型,全年、旱季和雨季对6个海拔段的利用有差异,其中1800~1899 m利用频次最高。猴群雨季利用1800~1899 m和1900~1999 m的频次最高(55.8%),旱季利用1800~1899 m和2000~2099 m的频次最高(52.0%)。各个海拔段都有人类直接干扰,虽然2100~2199 m干扰次数最多,但是1900~2099 m干扰人次最高;猴群全年海拔利用偏好不受人类直接干扰次数和人次影响。猴群全年、旱季和雨季海拔利用偏好均是受取食叶的频次影响,雨季和旱季还分别受取食芽/嫩叶、果实和花频次影响。因此,龙陵小黑山保护区中缅乌叶猴海拔利用偏好主要受食物资源时空分布影响,同时猴群对非研究人员的直接干扰有应激行为,并回避长期干扰的区域,建议加强区域长期人类干扰管理,控制人类干扰区域面积扩展,以保护该物种和区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偏好 食性 中缅乌叶猴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