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住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伍齐足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住宅质量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因而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住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建立住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住宅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体系 分户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有效解决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彭莉 《中国标准化》 2018年第18期139-140,共2页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内容,需要对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以及检验等各个方面实施监督以及维护。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才能够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提升到全新高度。本文站在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的...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内容,需要对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以及检验等各个方面实施监督以及维护。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才能够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提升到全新高度。本文站在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的角度分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安全监督 问题 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群圣 《门窗》 2021年第14期220-221,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建设单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将面临更加多样化的建设环境和建设条件,相应的风险和隐患发生的概率也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真正满足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建设单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将面临更加多样化的建设环境和建设条件,相应的风险和隐患发生的概率也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真正满足建设项目的基本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时期优化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之路径做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安全监督 管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非破损检测法鉴定控制工程质量
4
作者 吴祁山 《中外建筑》 2002年第5期67-69,共3页
非破损检测技术作为工程现场(原位)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工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来说明利用几种非破损检测法对工程质量的综合鉴定和控制。
关键词 非破损检测法 鉴定 工程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损检测鉴定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少玲 胡新发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在不损坏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获得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钢筋配置情况、几何尺寸、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构件中是否存在混凝土离析、蜂窝、或空洞等质量缺陷的信息.根据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 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在不损坏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获得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钢筋配置情况、几何尺寸、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构件中是否存在混凝土离析、蜂窝、或空洞等质量缺陷的信息.根据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项目,选用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认真分析检测数据,得出实事求是的检测结论,能为工程质量的鉴定、验收及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钢筋混凝土 强度 几何尺寸 质量 混凝土离析 蜂窝 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地区人工挖孔桩的质量隐患和桩洞洞底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邓茂斌 《中外建筑》 2001年第4期40-41,共2页
永州市位于潇湘之滨,属丘陵地区.区内灰岩广泛分布,上覆土层厚一般不足10m,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极为有利.但灰岩地区溶洞、溶沟发育,基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丰富,且灰岩中常有软弱夹层存在,又常影响成桩质量.为提高桩基质量,寻求一种行之... 永州市位于潇湘之滨,属丘陵地区.区内灰岩广泛分布,上覆土层厚一般不足10m,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极为有利.但灰岩地区溶洞、溶沟发育,基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丰富,且灰岩中常有软弱夹层存在,又常影响成桩质量.为提高桩基质量,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成孔质量检测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为此,自1994年以来,永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开展了人工挖孔桩洞底的物探检测工作,共完成8个工程295个桩洞的检测,起到了加密补充勘察网点、检测成孔质量,评价桩底岩石特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挖孔桩 质量控制 洞底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刚度在基桩检测中的运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新发 柳建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4-569,共6页
针对反射波法测桩局限性,用频率-初速度法测量桩的动刚度。将桩的动刚度用于区分夯扩沉管灌注桩中上部绝对缩颈和相对缩颈,间接反映夯扩头的大小,为选择静载试验桩提供依据。通过与同条件下正常桩的反射波曲线及动刚度对比,当反射波曲... 针对反射波法测桩局限性,用频率-初速度法测量桩的动刚度。将桩的动刚度用于区分夯扩沉管灌注桩中上部绝对缩颈和相对缩颈,间接反映夯扩头的大小,为选择静载试验桩提供依据。通过与同条件下正常桩的反射波曲线及动刚度对比,当反射波曲线异常或动刚度明显偏低时,桩底部完整性、沉渣厚度或桩端持力层性状异常。通过对比缺陷桩加固前后的反射波曲线和动刚度值,并将其与其他同条件下正常桩对比,可检验缺陷桩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检测 动刚度 持力层性质 缺陷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恩平 周基 陈稚文 《山西建筑》 2015年第27期221-222,共2页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方案,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 房屋建筑学 教学改革 应用技术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研究分析
9
作者 郭恩平 陈稚文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7期42-44,共3页
从结构体系层次出发,采用Pushover非线性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框架中剪力墙的布置方式,并对剪力墙的合理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少剪力墙框架结构的刚度特征值系数取9.4最为合理的结论。
关键词 强柱弱梁 少剪力墙结构 非线性分析 刚度特征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0
作者 郭恩平 陈稚文 《山西建筑》 2015年第14期232-233,共2页
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繁杂、教学过程枯燥、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调动课堂积极性等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对拉GFRP螺栓止水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德金 周智 +3 位作者 白石 席晓卿 黄金 邓新茂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1,共5页
概述对拉螺栓应用发展现状,提出将GFRP材料用作对拉螺栓杆体。对48个传统及新型对拉螺栓圆台柱体抗渗试件的界面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对拉螺栓形式对粘结界面渗透性能的影响;对粘结界面的渗流特性和层面力学参数,如等效... 概述对拉螺栓应用发展现状,提出将GFRP材料用作对拉螺栓杆体。对48个传统及新型对拉螺栓圆台柱体抗渗试件的界面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对拉螺栓形式对粘结界面渗透性能的影响;对粘结界面的渗流特性和层面力学参数,如等效水力隙宽、渗透系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螺栓与混凝土粘结界面是渗水的主要通道,止水片可以提高粘结界面的抗渗性能,新型对拉GFRP止水螺栓具有较好的止水性能。在粘结界面渗水高度和渗透时间测试的基础上,根据渗透压力和渗透时间,推导了粘结界面的等效水力隙宽及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粘结界面的渗流基本上符合层流渗流。不同的对拉螺栓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界面渗透系数和等效水力隙宽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拉螺栓 GFRP 粘结界面 抗渗性能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筏基的挠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志林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本文假设筏基为一搁量在三参数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薄板 ,利用伽辽金法求解了受均布荷载的四边固定的钢筋混凝土板 ,所得结果颇具广泛性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薄板 筏基 挠度 地基模型 控制微分方程 伽辽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单桩载荷试验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茂斌 《工程质量》 2006年第4期19-21,25,共4页
本文提出按s/d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单桩载荷试验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其优点是直观可靠,便于整个工程评价。但现场试验时,观测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桩头处理要求细致认真。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承载力 特征值 载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桩-筏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研究综述
14
作者 吴龙 徐林荣 刘艳萍 《路基工程》 2013年第5期5-9,14,共6页
对高速铁路桩-筏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讨论了共同作用分析法的概念和应用,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褥垫层作用的精确分析与模拟,以及与筏板、桩、土耦合共同作用的机理与模式的研究,是今后高速铁路桩-筏复合地基设计... 对高速铁路桩-筏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讨论了共同作用分析法的概念和应用,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褥垫层作用的精确分析与模拟,以及与筏板、桩、土耦合共同作用的机理与模式的研究,是今后高速铁路桩-筏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研究的发展方向;针对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及荷载特点,提出恰当的计算模型也是高速铁路桩-筏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研究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桩-筏复合地基 设计计算 共同作用分析法 褥垫层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