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标准化碘浓度与肺癌TNM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彭丹丹 邓东 +2 位作者 胡小丽 李凯 张小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标准化碘浓度(NIC)评价肺癌TNM分期的价值。方法:55例肺癌患者(55个病灶)采用双源CT常规平扫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静脉期NIC。按病理结果将55例肺癌病例分为: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3cm肺癌组和>3cm...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标准化碘浓度(NIC)评价肺癌TNM分期的价值。方法:55例肺癌患者(55个病灶)采用双源CT常规平扫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静脉期NIC。按病理结果将55例肺癌病例分为: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3cm肺癌组和>3cm肺癌组;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根据TNM分期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两组。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观察指标的差异;将NIC分别与原发灶大小及TNM分期做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IC对肺癌TNM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的原发灶大小和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cm肺癌组和>3cm肺癌组的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有转移组NIC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NIC与原发灶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106,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81,P<0.05)。以原发灶NIC为0.296作为判断肺癌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诊断阈值(≤0.296为Ⅰ~Ⅱ期,>0.296为Ⅲ~Ⅳ期),诊断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73.3%,符合率为83.6%。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TNM分期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成像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准化碘浓度 转移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鉴别≤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小丽 顾潜彪 +3 位作者 张堃 李磊 李平 沈宏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直径≤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2 cm甲状腺结节患者,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n=67)及验证组(n=30)。提取训练组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预处理,... 目的观察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直径≤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2 cm甲状腺结节患者,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n=67)及验证组(n=30)。提取训练组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预处理,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以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影像组学模型,计算训练组中良恶性结节的影像组学评分,于验证组中进行验证。以ROC曲线法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组25例良性病变和42例恶性病变;验证组10例良性、20例恶性病变。共于训练组病灶中提取848个影像组学特征,经预处理及筛选获得8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建立鉴别直径≤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影像组学模型。2组良性结节影像组学评分[-0.08(-1.96,0.78)、0.11(-0.96,0.65)]均低于恶性结节[1.20(0.80,2.56)、1.03(0.80,2.47),t=-3.29、-3.12,P均<0.01]。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训练组及验证组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0.77、0.74,特异度分别为0.79、0.91,AUC分别为0.84、0.88(D=0.35,P=0.73)。结论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鉴别直径≤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