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艰苦创业铸辉煌 继往开来谱新篇——前进中的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
1
作者 张俊钦 刘美利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永安市 福建省 森林覆盖率 生产经营 公安派出所 职能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绍全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87-89,97,共4页
采用尤溪国有林场近年来伐区调查设计资料,选择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为辅助因子,应用多方程分析对比法研制杉木人工林林分一元和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结果表明,林分材种出材率与平均胸径D及D2H之间的关系,以Y=aeb/x方程效果最佳,但规... 采用尤溪国有林场近年来伐区调查设计资料,选择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为辅助因子,应用多方程分析对比法研制杉木人工林林分一元和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结果表明,林分材种出材率与平均胸径D及D2H之间的关系,以Y=aeb/x方程效果最佳,但规格材的拟合效果不如总出材率;采用平均胸径和平均高2个因子编制的林分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精度要高于只用平均胸径1个因子的林分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所编数表简便实用,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材种出材率表 尤溪国有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及路径
3
作者 蒋亮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0期177-179,共3页
为维护林区稳定、助力乡村振兴,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开展了“百场带千村”活动。本研究结合永安国有林场现有经营状况、经营水平、技术力量,开展了“百场带千村”活动,形成“场村合作、共赢发展”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和经营机制;“场农联... 为维护林区稳定、助力乡村振兴,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开展了“百场带千村”活动。本研究结合永安国有林场现有经营状况、经营水平、技术力量,开展了“百场带千村”活动,形成“场村合作、共赢发展”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和经营机制;“场农联营,多种经营”的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场企共营、增收致富”的林业碳汇经济经营试点;“场校共研,科技兴林”的林业科技发展经济示范区4种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经营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充分发挥了国有林场在林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职能,并提出国有林场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乡村振兴 经济发展 成效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安东坡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怀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6期65-67,共3页
当前,森林公园已成为了社会公众游览观光、休闲健身、疗养保健的理想场所,森林旅游实现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要,是旅游的高端产品。该文介绍了永安东坡森林公园概况,分析了永安东坡森林公园现有优势、发展森林旅游... 当前,森林公园已成为了社会公众游览观光、休闲健身、疗养保健的理想场所,森林旅游实现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要,是旅游的高端产品。该文介绍了永安东坡森林公园概况,分析了永安东坡森林公园现有优势、发展森林旅游的重要性,并就永安东坡森林公园如何立足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宗教文化资源,促进森林旅游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宗教文化 森林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安市引种红锥生长状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和顺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本文研究了永安市引种红锥的生长和形质性状。结果表明,在海拔较低、阳坡、中下坡,尤其是具上层林庇护的红锥林生长良好;在海拔较高(>500 m)的空旷地引种红锥生长一般,且林木主干不明显,易出现2~3个分叉干,侧枝增加、增粗。在纬度较... 本文研究了永安市引种红锥的生长和形质性状。结果表明,在海拔较低、阳坡、中下坡,尤其是具上层林庇护的红锥林生长良好;在海拔较高(>500 m)的空旷地引种红锥生长一般,且林木主干不明显,易出现2~3个分叉干,侧枝增加、增粗。在纬度较高的中亚热带永安地区,不宜大面积引种红锥,但在适宜区段可以引种。在林业生产上,应该选择海拔较低(海拔<500 m)的阳坡或选择具有上层林庇护的林内进行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引种 生长 形质性状 福建永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安火炬松造林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鸿荣 《绿色科技》 2013年第8期148-149,153,共3页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2年生火炬松4种不同造林密度(1333、1667、2000、2500株·hm-2)试验林进行了生长调查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对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呈现随着造林...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2年生火炬松4种不同造林密度(1333、1667、2000、2500株·hm-2)试验林进行了生长调查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对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呈现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递减的趋势。造林密度1333株·hm-2的平均胸径14.92cm、14cm以上径阶频率0.782、单株材积0.00913m3,表现最佳。造林密度2000株·hm-2的林分蓄积123.36m3·hm-2,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造林密度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安市米老排引种试验研究
7
作者 黄秀美 邓鸿荣 +3 位作者 张志杰 吴睿 黄晶仔 罗盛懋 《青海农林科技》 2022年第2期79-84,共6页
永安国有林场1994年营造米老排杉木混交林,经过1个轮伐期试验,结果表明:米老排能够适应永安市气候表现早期速生特性;在-5.6℃极端低温和40℃极端高温天气能恢复正常生长;6年生平均树高8.35m、胸径8.46cm;12年生平均树高10.20m、胸径10.8... 永安国有林场1994年营造米老排杉木混交林,经过1个轮伐期试验,结果表明:米老排能够适应永安市气候表现早期速生特性;在-5.6℃极端低温和40℃极端高温天气能恢复正常生长;6年生平均树高8.35m、胸径8.46cm;12年生平均树高10.20m、胸径10.81cm;28年生6米老排4杉木混交林保存密度1941株/hm^(2),单位面积蓄积340.23m^(3)/hm^(2);米老排树干通直圆满,可作为永安市及其周边中亚热带地区松林改造、杉木混交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引种 永安市 适应性 生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地因子对半天然杉阔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谢丽延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为高质量培育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速生丰产大径材和檫树Sassafras tzumu珍贵用材,精准提升森林经营成效,以13~14 a生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坡位、立地等级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坡向杉木胸径、树高... 为高质量培育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速生丰产大径材和檫树Sassafras tzumu珍贵用材,精准提升森林经营成效,以13~14 a生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坡位、立地等级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坡向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表现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不同坡向间差异极显著(P<0.01);木荷Schima superba和檫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不同坡向间木荷生长差异不显著,檫树胸径、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3个坡位杉木、檫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杉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檫树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木荷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不显著。2个立地级杉木、木荷、檫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表现为Ⅰ立地级>Ⅱ立地级,杉木树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胸径、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木荷胸径、材积生长差异不显著,树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檫树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在一代杉木林阴坡、山坡下部、Ⅰ立地级条件下,连栽杉木混生天然檫树林分中,13~14 a生杉木平均树高12.4~13.9 m、平均胸径14.0~14.8 cm、蓄积量201.45~248.90 m^(3)·hm^(-2)、年均蓄积生长量15.50~19.15 m^(3)·hm^(-2),达到速生丰产林大径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坡位 立地级 半天然杉阔混交林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苗方式杉木苗木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
9
作者 李蹊 《绿色科技》 2024年第9期147-150,共4页
为对比2种育苗方式培育的杉木轻型基质容器苗木生长及造林效果,进行了杉木扦插容器苗与杉木实生容器苗木及造林生长测定。结果表明:在造林生长10个月,杉木扦插容器苗幼林树高、地径、高径比、树高同比增长量和地径同比增长量分别为:0.9... 为对比2种育苗方式培育的杉木轻型基质容器苗木生长及造林效果,进行了杉木扦插容器苗与杉木实生容器苗木及造林生长测定。结果表明:在造林生长10个月,杉木扦插容器苗幼林树高、地径、高径比、树高同比增长量和地径同比增长量分别为:0.98 m、18.3 mm、53.3、73.1 cm和14.4 mm;杉木实生容器苗幼林树高、地径、高径比、树高同比增长量和地径同比增长量分别为:0.91 m、18.2 mm、50.0、67.8 cm和14.6 mm。综合对比:杉木扦插容器苗木及造林均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不同育苗方式 生长量 同比增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郑仁华 杨宗武 +2 位作者 施季森 黄德龙 黄秀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79-183,共5页
The first progeny test on 131 plus-tree progeny families of Fokienia hodginsii selected from Fujian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in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Yong’an, Fujian. The average seedling heig... The first progeny test on 131 plus-tree progeny families of Fokienia hodginsii selected from Fujian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in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Yong’an, Fujian. The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and seedling base diameter at one-year-old were 31.73*!cm and 4.05*!mm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such as variance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of F. hodginsii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one-year-old seedling traits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bundant variations within F. hodginsii an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families in seedling height and base diameter. The variations in seedling height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seedling base diameter which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genetic factors. There were ver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seedling heights at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the average total seedling height every 15 days. Genet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a good index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raits. The net growth of seedling height showed great difference at different stages. Its value was small at early stage and reached peak from August 30 to September 15 and from October 30 to November 15. But the net growth of seedling base diameter showed little difference at different stages. Its value ranged from 0.17*!mm to 0.22*!mm every 15 days. According to the seedling height, 15 excellent families were preliminarily selected from 131 tested families. The average genetic gains of 15 excellent families’seedling height and base diameter were 30.00% and 10.1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s of 15 excellent families’seedling height and base diameter were 42.1*!cm and 4.7*!mm respectively. The selection effect was very stri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优树 苗期 遗传变异 生长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 被引量:50
11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3 位作者 杨跃霖 张子文 曹汉洋 徐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3,共6页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N0(0 kg/(hm2.a),对照)、N1(60 kg/(hm2.a))、N2(120 kg/(hm2.a))、N3(240 kg/(hm2.a)),每种处理重复3次。经660 d分解后,N0、N1、N2、N3处理凋落...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N0(0 kg/(hm2.a),对照)、N1(60 kg/(hm2.a))、N2(120 kg/(hm2.a))、N3(240 kg/(hm2.a)),每种处理重复3次。经660 d分解后,N0、N1、N2、N3处理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24.58%、21.99%、15.46%和25.17%,分解系数分别为0.776 4、0.807 6、1.018 8和0.760 8,95%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分别为3.99、3.95、3.06和4.11年,表明N1、N2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而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凋落叶中的氮含量,从而降低了碳氮比。除N3处理外,凋落物分解系数与凋落物中的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碳氮比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小卷蛾幼虫的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志远 吴卢荣 +1 位作者 黄德龙 廖祖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本文应用多种方法测定了杨梅防火林带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小卷蛾幼虫符合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稀疏的个体群,幼虫在林带内以聚集型扩散.
关键词 小卷蛾 空间格局 杨梅 幼虫 防火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雷公藤叶片营养元素及甲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龙凤 余传琼 +4 位作者 吴承祯 涂育合 林照授 洪伟 李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对引种定植于同一生长环境条件下的13个不同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种源叶片的营养元素(C、N、P、K、Ca、Mg)及雷公藤甲素(tripolide,TR)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叶片营养元素和TR含量的差异、地理变异程度以及各营... 对引种定植于同一生长环境条件下的13个不同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种源叶片的营养元素(C、N、P、K、Ca、Mg)及雷公藤甲素(tripolide,TR)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叶片营养元素和TR含量的差异、地理变异程度以及各营养元素间及其与TR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3个种源中,8个种源的营养元素在叶片中的含量大小顺序为C>K>N>Mg>Ca>P;5个种源的顺序为C>K>N>Mg>P>Ca,且所有种源中限制性元素N、P含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N、P限制;2)不同种源雷公藤叶片的营养元素和TR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种源94叶片TR含量最高(10.98mg/g),各种源叶片营养元素、TR含量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Mg变幅最大(变异系数为40.86%),N变幅最小(变异系数为8.61%);3)营养元素、TR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Mg与C,Mg与Ca呈显著正相关,K与Ca、C与N、N与Mg呈显著负相关;TR仅与C、P分别存在负相关和正相关.综合分析13个种源,虽然13A、4和X37种源均受N、P双重限制,但保持稳定的N/P,表明这3个种源雷公藤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较强,且X37的TR含量较高(8.81mg/g).通过对比不同种源叶片营养元素及TR含量的差异和地理变异规律,可为筛选适宜福建闽西林下经济推广种植的雷公藤地理种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不同种源 营养元素 雷公藤甲素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个不同种源雷公藤的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龙凤 陈昕 +4 位作者 吴承祯 涂育合 林照授 洪伟 李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5-530,共6页
以24个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种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等参数,为评价不同雷公藤种源对环境的... 以24个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种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等参数,为评价不同雷公藤种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选择优良种源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雷公藤的Pn、Tr、Gs、Ci、WUE、SPAD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浙江武义种源在24个种源中具有最高光合特性,是光合性能最强的种源;聚类分析表明,24个种源雷公藤可分为4类:17个种源为高光合特性型,3个种源为较高光合特性型,3个种源为中等光合特性型,1个种源为低光合特性型.综合分析得出,大部分种源雷公藤的光合能力较好,尤以浙江武义和福建永安2个种源较优,为具有较高光能生产潜力的雷公藤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不同种源 光合生理特征 叶绿素相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生长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昕 涂育合 +3 位作者 洪伟 范文洁 黄贤松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对永安国有林场内引种的24个雷公藤种源208株单株的1 248株扦插苗构建的雷公藤种质资源生长与生物量积累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生长适宜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种源的差异主要是由雷公藤的生物量及其主要... 通过对永安国有林场内引种的24个雷公藤种源208株单株的1 248株扦插苗构建的雷公藤种质资源生长与生物量积累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生长适宜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种源的差异主要是由雷公藤的生物量及其主要器官如枝与根的生长决定。福建闽清、浙江江山、湖南湘乡、福建连城、福建大田、福建泰宁谢家龙、福建泰宁优树、福建德化、浙江武义、江西厢东、浙江松阳、浙江景宁种源雷公藤生长表现良好,可作为优良种源重点发展。利用聚类分析方法,除了福建仙游、福建永安和福建泰宁长坑外,浙江地区以及福建大部分地区雷公藤归为一类,因此该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源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地理种源 生长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家系与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5
16
作者 蓝贺胜 曹汉洋 +1 位作者 黄秀美 张国良 《桉树科技》 2009年第2期32-35,共4页
对2.5年生的巨桉家系实生苗与巨桉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林的调查分析表明:巨桉家系的生长量总体比无性系生长慢,各无性系间或家系间生长差异极为显著。巨桉最好无性系Eg6胸径是最差无性系Eg3的121%,最好家系SB2169胸径是最差家系BS10的12... 对2.5年生的巨桉家系实生苗与巨桉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林的调查分析表明:巨桉家系的生长量总体比无性系生长慢,各无性系间或家系间生长差异极为显著。巨桉最好无性系Eg6胸径是最差无性系Eg3的121%,最好家系SB2169胸径是最差家系BS10的126%,说明巨桉单株选育效果明显,转化成的无性系必须开展造林对比试验,才能真正选育出优良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家系 无性系 造林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优树选择及种实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郑仁华 黄德龙 +2 位作者 李金良 杨宗武 施季森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z1期1-6,10,共7页
在调查研究福建柏资源基础上,制定了福建柏优树选择方法,于1998年6~11月和1999年7~11月在福建省福建柏自然分布区和栽培区以及湖南省道县福建柏天然林中选择出优树175株,其中从天然林中选出57株,从人工林中选出118株。这些优树总体表... 在调查研究福建柏资源基础上,制定了福建柏优树选择方法,于1998年6~11月和1999年7~11月在福建省福建柏自然分布区和栽培区以及湖南省道县福建柏天然林中选择出优树175株,其中从天然林中选出57株,从人工林中选出118株。这些优树总体表现较好,生长量大,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15 49m、28 6cm和0 51263m3,树干通直圆满,树体健康,无病虫害,平均树龄为35 3a。1999年10~11月,采集到129株优树的球果,测定了各优树的种子千粒重、球果出籽率、球果重、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和苞鳞数等8个指标,结果表明各优树在种实性状上差异比较大,差异最大的是球果重,平均单果重2 757g,变幅为1 342~4 748g,变异系数为27 86%;平均千粒重为6 378g,变幅为3 647~11 349g;平均出籽率为2 56%,变幅为1 62%~4 79%;球果大小相差较大,球果近球形但略长些。相关分析表明,优树各种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球果重量、大小呈密切的正相关,与出籽率、苞鳞数及球果形状关系不大;出籽率与其他种实性状间相关性很小,可能是个独立的性状;单果重与苞鳞数及球果大小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与球果形状没有关系。收集选出的175株优树中的162株,在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福建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优树 种实性状 表型变异 种质资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自由授粉家系产脂力遗传变异及选择 被引量:5
18
作者 苏顺德 黄德龙 +7 位作者 魏永平 甘振栋 林华章 郑双全 肖晖 郑仁华 黄秀美 赵世荣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6,50,共7页
在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分析了马尾松高产脂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18 a林龄时产脂力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产脂力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891和0.6078;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家系遗传力介于0.... 在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分析了马尾松高产脂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18 a林龄时产脂力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产脂力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891和0.6078;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家系遗传力介于0.2999~0.3817间,单株遗传力介于0.2033~0.2865间;产脂力与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呈高度正向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0.884和0.930。对产脂力进行选择时,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间接选择响应分别达到0.945、1.209和1.303,在获得产脂力较高遗传增益的同时,可间接获得较大生长性状遗传增益。在遗传变异及遗传相关分析基础上,筛选出高产脂家系8个、单株10株,入选的家系平均产脂力、单株立木材积、胸径和树高遗传增益分别为12.32%、4.19%、2.06%和1.07%。入选的单株平均产脂力、单株立木材积、胸径和树高遗传增益分别为58.05%、18.02%、8.38%和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自由授粉子代 产脂力 遗传力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静雯 章进峰 +5 位作者 张筱 魏永平 陈爱玲 赵建国 叶义全 曹光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5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石墨烯处理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杉木优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洋061”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在施加复合肥30 g的基础上...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石墨烯处理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杉木优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洋061”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在施加复合肥30 g的基础上,分析30 mg/L(T1)、25 mg/L(T2)、20 mg/L(T3)石墨烯处理对杉木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及RDA分析。【结果】随着石墨烯浓度的增加,其对杉木幼苗根际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酶活性抑制作用增强,均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T3处理4种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6.87%、59.32%、2.65%、12.75%,表现为T3>T2>CK>T1,不同处理之间硝酸还原酶达显著性差异(P<0.05);石墨烯处理后,杉木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总体高于对照,表现为T3处理下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中,细菌的Shannon、Simpson指数在不同浓度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T3、T2处理真菌的Shannon、Simpson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18.39%、11.53%,T1则降低了14.75%,大小排序为T3>T2>CK>T1,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细菌的Chao1、Ace指数除T1外,与对照达显著性差异(P<0.05);相较细菌多样性而言,石墨烯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更加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硝酸还原酶活性与细菌chao1和ace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真菌shannon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真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硝酸还原酶活性与真菌4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是引起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子。【结论】20 mg/L石墨烯能够提升杉木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促进养分的周转,提高杉木幼苗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从而最终促进杉木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石墨烯 根际土壤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杉木幼苗养分含量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林利 魏永平 +4 位作者 张莜 曹光球 叶义全 赵建国 陈爱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3-620,共8页
以1年生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在统一施同量复合肥的基础上,分析添加不同浓度石墨烯(30、25、20、0 mg·L^(-1))对杉木幼苗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石墨烯处理下杉... 以1年生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在统一施同量复合肥的基础上,分析添加不同浓度石墨烯(30、25、20、0 mg·L^(-1))对杉木幼苗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石墨烯处理下杉木幼苗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叶显著高于根和茎,全磷和全钾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0 mg·L^(-1)石墨烯处理有利于杉木叶养分含量的积累,25 mg·L^(-1)石墨烯处理有利于杉木茎养分含量的积累,30 mg·L^(-1)石墨烯处理有利于杉木根养分含量的积累.不同浓度石墨烯处理下杉木叶绿素a(Chlorophyll a, Chla)、叶绿素b(Chlorophyll b, Chlb)、类胡萝卜素(Carotene, Car)含量,以及可变荧光值(variable fluorescence, Fv)、潜在活性(potential activity, Fv/Fo)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石墨烯处理杉木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普遍较高,其中30 mg·L^(-1)石墨烯处理的初始荧光值(minimal fluorescence, Fo)、Fv和最大荧光值(maximal fluorescence, Fm)最高,20 mg·L^(-1)石墨烯处理的Chla含量和Fv/Fo最高,25 mg·L^(-1)石墨烯处理的Chlb、Car含量和光能转化效率(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最高.杉木幼苗全氮含量与全磷、全钾含量之间,Car含量与Chla、Chlb含量之间,Fo、Fm、Fv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磷含量与全钾含量之间,Chlb含量与Chla含量之间,Fv/Fo与Fm、Fv/Fm与全钾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一定浓度的石墨烯有利于杉木幼苗的养分积累及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石墨烯 养分含量 光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