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昌市降水结构时空特征及其与大尺度气候的关联机制
1
作者 刘卫林 胡林浩 +1 位作者 张景嵘 郭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共5页
为揭示南昌市降水结构时空特征及其与大尺度气候的关联机制,基于南昌市1965~2017年13个降水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小波相干、反距离插值法对南昌市各级别降水指标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探讨了其... 为揭示南昌市降水结构时空特征及其与大尺度气候的关联机制,基于南昌市1965~2017年13个降水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小波相干、反距离插值法对南昌市各级别降水指标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探讨了其与全球大尺度气候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昌市西北、东南地区各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高于其余地区;暴雨、总降水雨量呈增加趋势,中雨呈减少趋势;暴雨雨强呈增加趋势;小雨、中雨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存在28年周期,大雨、暴雨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存在18年周期;各等级降水雨强均有明显的28年周期长度;南昌市降水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厄尔尼诺暖流(Nino3.4)、南方涛动指数(SOI)、副热带高压脊线及夏季季风指数(SASMI)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中SOI、Nino3.4及副高脊线在2000年前后对于暴雨等级降水均表现出时滞相干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南昌市防汛抗旱,并为适应大尺度气候变化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市 不同量级降水 时空变化 大尺度气候特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汛期降雨结构时空特征及其与大尺度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2
作者 周展雄 刘卫林 +2 位作者 张景嵘 胡林浩 郭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7,共9页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昌市汛期降雨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气候因子的关系,基于南昌市13个雨量站点1965—2017年的日降雨量资料,对汛期各等级降雨指标进行了趋势、突变、周期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探究了其与大尺度气候...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昌市汛期降雨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气候因子的关系,基于南昌市13个雨量站点1965—2017年的日降雨量资料,对汛期各等级降雨指标进行了趋势、突变、周期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探究了其与大尺度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65—2017年南昌市汛期暴雨雨量和雨强呈上升趋势,中雨、大雨及总降雨量则呈下降趋势;中雨雨量和雨日及各等级降雨的雨强呈现约28 a周期,大雨、暴雨及总降雨的雨量和雨日则呈现约18 a周期;南昌市西北部的降雨雨量、雨日高于其他地区,而西部的大雨和暴雨雨强高于东部;汛期降雨与NAO和NINO3.4呈正相关,与SOI、SASMI及副高脊线呈负相关;SOI和副高脊线对降雨表现为提前效应,而NAO、NINO3.4和SASMI则表现为滞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降雨指标 气候因子 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小波分析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的指标重要性赋值方法研究与探讨
3
作者 唐明 吴谦淳 +5 位作者 唐钊 钱千千 张莉 喻心晨 袁杰晨 陈双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19,共5页
20世纪以来,层次分析法在综合评价、风险分析等决策分析类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指标重要性赋值规则没有得到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赋值细节与一致性检验过程缺乏,让读者难以判断其赋值合理性。分析了AHP的指标重要性赋值方法及其研究进... 20世纪以来,层次分析法在综合评价、风险分析等决策分析类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指标重要性赋值规则没有得到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赋值细节与一致性检验过程缺乏,让读者难以判断其赋值合理性。分析了AHP的指标重要性赋值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归纳了指标重要性赋值规则,阐述了“加法规则”和“乘法规则”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指出了当前国内水利类期刊文献在应用AHP时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推广应用“加法规则”,合理使用“乘法规则”,从而提高指标重要性赋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指标重要性赋值 加法规则 乘法规则 一致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dyko框架下基于多种潜在蒸散发公式的径流演变归因——以博阳河梓坊站为例
4
作者 吴绍飞 姜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4,共10页
Budyko方程是研究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的重要途径。当前,鲜有系统揭示不同潜在蒸散发公式与Budyko方程组合对径流演变归因影响的研究。基于3类18种(5种温度型、8种辐射型和5种温度-辐射复合型)潜在蒸散发公式与3种Budyk... Budyko方程是研究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的重要途径。当前,鲜有系统揭示不同潜在蒸散发公式与Budyko方程组合对径流演变归因影响的研究。基于3类18种(5种温度型、8种辐射型和5种温度-辐射复合型)潜在蒸散发公式与3种Budyko方程,系统开展博阳河梓坊站1961—2018年年径流演变归因研究。结果表明:梓坊站年径流存在显著上升趋势,且在1987年发生显著向上跳跃性突变;所选5种温度型(BC、HM、RM、LN和HD)、8种辐射型(TC、JH、MB、HG、FAO-24、AT、MK和OD)和温度-辐射复合型TO与PT公式不适用于梓坊站ET 0计算,复合型KP与PM公式最佳;Fu方程径流演变归因结果与水文模型法最为接近,同时也更符合流域内土地利用面积与转移矩阵变化,最适合作为梓坊站年径流归因方法;PM-Fu与KP-Fu组合下,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变化对年径流变化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0.65%、28.07%和11.29%,气候变化主导了1987—2018年梓坊站年径流演变。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决策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yko方程 径流演变归因 潜在蒸散发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梓坊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在鄱阳湖区的适用性
5
作者 万珊珊 刘卫林 +3 位作者 周展雄 殷彪彪 何少华 欧阳千林 《人民长江》 2025年第8期91-98,115,共9页
蒸散发是水资源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准确估算蒸散发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至关重要。为深入认识鄱阳湖区潜在蒸散发(ET_(0))特性及不同ET_(0)估算公式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基于1961~2019年鄱阳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以FAO 56 Penman-Mon... 蒸散发是水资源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准确估算蒸散发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至关重要。为深入认识鄱阳湖区潜在蒸散发(ET_(0))特性及不同ET_(0)估算公式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基于1961~2019年鄱阳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以FAO 56 Penman-Monteith法计算的多年ET_(0)作为标准值研究鄱阳湖区ET_(0)的时间变化特征,并从不同尺度对比了3种综合法、4种辐射法和2种温度法在该区域的适用性,此外采用通径分析探讨了ET_(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①1961~2019年鄱阳湖区多年ET_(0)均值为974.49 mm,呈不显著下降趋势(-2.68 mm/10 a),与多年显著升温趋势共同验证了该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②综合法在该地区适用性最好,辐射法次之,其中Makkink和FAO 24 Penman法适用性最好,Mc Cloud法适用性最差;③5个气象因子对ET_(0)影响程度排序为净辐射>平均温度>日照时数>饱和水汽压差>2 m高度平均风速,净辐射是影响该区域ET_(0)变化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其次是温度。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气象因子 适用性评估 通径分析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