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涛 秦振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93,112,共7页
城市水资源安全定量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城市水资源发展战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建立了包括水量安全、水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3个子系统在内的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层... 城市水资源安全定量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城市水资源发展战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建立了包括水量安全、水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3个子系统在内的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得到了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构建了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耦合的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以广州市为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2004~2014年广州市水资源安全状况及其主要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水资源安全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安全级别从较不安全上升至临界安全水平;水量安全是影响广州市水资源安全的首要因素,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客水比例等是阻碍水资源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评价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城市水资源安全的时序演变特性和主要制约因素,评价结果比较贴近实际情况,可为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有效可行而又直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资源安全 集对分析 可变模糊集 属性识别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的适应性管理新认识 被引量:77
2
作者 夏军 石卫 +3 位作者 雒新萍 洪思 宁理科 Christopher J Gippel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86,共8页
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研究成为全球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水资源安全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介绍了水资源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 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研究成为全球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水资源安全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介绍了水资源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问题,综述了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无悔为准则,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本效益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多信息源的分析与综合决策相结合为原则,对适应性管理与脆弱性组成的互联互动系统及其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脆弱性 适应性管理 新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管理 被引量:42
3
作者 夏军 彭少明 +3 位作者 王超 洪思 陈俊旭 雒新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5,共5页
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降水、蒸散发和径流等水文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进一步影响水资源利用格局及水安全形势。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是国际上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降水、蒸散发和径流等水文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进一步影响水资源利用格局及水安全形势。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是国际上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结合黄河的水资源特点,研究和评价了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水资源的脆弱性,并从配置、利用、调度、管理方面系统地提出了适应性对策:探讨有序适应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探讨高效输沙模式;合理开发非常规水资源;优化调整梯级水库运用方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实施外流域调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对策 水资源管理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脆弱性及其适应性调控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夏军 石卫 +1 位作者 陈俊旭 洪思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3,共7页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新的内涵的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管理的新概念与定义并建立了耦合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暴露度、水旱灾害、敏感性和抗压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对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现状和未来气候变化...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新的内涵的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管理的新概念与定义并建立了耦合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暴露度、水旱灾害、敏感性和抗压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对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现状和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最不利情景下的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针对水资源脆弱性的适应性调控设置了用水总量调控、用水效率调控、水功能区达标调控、生态需水调控和综合调控五个不同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海河流域各级分区的减少水资源脆弱性目标看,单项调控最为敏感的是水功能区达标调控,其次是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水总量与生态用水控制,在所有适应性调控方案中,综合调控方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脆弱性 适应性调控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储量估算 被引量:13
5
作者 薄会娟 董晓华 +4 位作者 郭梁锋 万浩 陈亮 吴永红 唐次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0-296,共7页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和储量估算是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研究领域之一。该文利用湖北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研究了省内13种土壤类型地表以下1 m内的有机碳的含量、密度和容重的垂直变化规律,并估算分层(5层)和整体的有机碳储量。结...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和储量估算是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研究领域之一。该文利用湖北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研究了省内13种土壤类型地表以下1 m内的有机碳的含量、密度和容重的垂直变化规律,并估算分层(5层)和整体的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对研究的所有类型的土壤,它们的有机碳的含量和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变大;湖北省有机碳储量总量为1.1Pg,其中表层土壤为0.385 Pg,占总有机碳储量的35%;所研究的13种土壤类型中,紫色土的有机碳碳密度最小(为3.41 kg/m^2),山地草甸土最大(为32.46 kg/m^2),全省平均碳密度为12.87 kg/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53 kg/m^2),说明湖北省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有利于生态改善和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含量 有机碳密度 垂直分布 储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赣江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与幅度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璇 郭家力 +3 位作者 张静文 潘仁伟 邹东景 史虹键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6,共8页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输出结果,经统计降尺度模型降解后得到流域尺度的降水和气温要素,根据实测资料建立气温—蒸发回归关系以及新安江水文模型,使用耦合模拟和MK趋势分析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赣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和幅度。研究结...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输出结果,经统计降尺度模型降解后得到流域尺度的降水和气温要素,根据实测资料建立气温—蒸发回归关系以及新安江水文模型,使用耦合模拟和MK趋势分析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赣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和幅度。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的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等水文气候要素变化趋势以显著增加为主。未来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相对基准期有较小幅度增加,最大增幅为年径流量的13.81%。降水、蒸发和径流的年内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汛期径流增加、非汛期径流减少的不均匀情况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赣江流域未来的防洪压力和枯水期供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流域 统计降尺度 新安江水文模型 水资源量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湖北省干旱短期预测 被引量:6
7
作者 林洁 夏军 +1 位作者 佘敦先 张利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51,共5页
针对干旱预警预测十分困难的问题,基于湖北省16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点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了湖北省未来干旱的发生概率,得出了各个干旱等级的发生概率、预计持续时间、初次转... 针对干旱预警预测十分困难的问题,基于湖北省16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点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了湖北省未来干旱的发生概率,得出了各个干旱等级的发生概率、预计持续时间、初次转移到无旱状态的时间、重现时间以及预见期为1~3个月的短期概率。与实际统计频率对比发现,马尔科夫链模型能很好地估算各个干旱等级的发生概率,且大多数站点未来干旱等级预测概率的误差都控制在20%以内,说明该模型对于未来干旱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为早期干旱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马尔科夫链模型 干旱短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任杰宇 邴建平 张翔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1,共5页
为评价天门市水资源承载力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指标构成能较全面地代表天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简化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天门市2010—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到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从而为天门市水资... 为评价天门市水资源承载力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指标构成能较全面地代表天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简化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天门市2010—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到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从而为天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天门市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受地表水资源量、用水量以及生活水平的影响并呈不断优化趋势,但综合天门市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的现实情况来看,天门市对于旱季水资源量紧缺的情况缺少有效应对方法,这也极大影响了天门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对天门市水资源承载力适应性进行评价,认为其主要处于一般不适应和均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市 水资源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法 熵权法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咏铃 夏军 +2 位作者 石卫 马协一 景朝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70-76,共7页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是联系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研究问题。首先总结了水质、水量主要评价方法,回顾了在地下水环境中的水质、水量评价的应用实例,随后对水质水量联合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应用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是联系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研究问题。首先总结了水质、水量主要评价方法,回顾了在地下水环境中的水质、水量评价的应用实例,随后对水质水量联合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应用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并结合地下水资源环境相关的生态问题、人类健康问题、地下水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合理分配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地下水水质水量联合评价的研究存在严重缺乏现象,提出了针对地下水水质水量联合评价的总体思路与方案。最后,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水环境管理实际情况,提出未来地下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评价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水质 水量 水资源评价 进展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防洪安全影响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26
10
作者 夏军 石卫 +4 位作者 张利平 佘敦先 万蕙 邹磊 张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3,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防洪安全影响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气候变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区强降水、洪涝等极端事件的影响,未来中国防洪安全保障将面临新的挑战。针对中国面临的严重洪涝灾害问题,阐述了从全球到中国气候变化对洪...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防洪安全影响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气候变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区强降水、洪涝等极端事件的影响,未来中国防洪安全保障将面临新的挑战。针对中国面临的严重洪涝灾害问题,阐述了从全球到中国气候变化对洪涝灾害影响的事实,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前沿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若干对策与建议:应加强气候变化对极端水文事件影响的基础研究,包括对水文非稳态(降水、洪水)序列和突变过程、非线性问题,陆地水文-区域气候耦合模式及气候变化影响下水循环要素时空变异与不确定性的研究;应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防洪减灾的适应性对策研究,包括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流域防洪规划适应性管理及气候影响的适应性能力和适应性方式的研究。以上对策与建议可为未来中国开展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防洪安全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洪涝灾害 非平稳 研究进展 适应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ARIMA模型和MCMC方法的非一致性设计洪水计算
11
作者 董立俊 董晓华 +3 位作者 马耀明 魏冲 喻丹 薄会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20,共12页
常规非一致性频率分析方法在选择协变量、建立统计参数与协变量的函数关系方面均存在主观性,且仅获得设计洪水估计值,不能同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为改进上述不足,建立了ARIMA-MCMC模型,在贝叶斯MCMC方法抽样过程中考虑统计参数拟合期内... 常规非一致性频率分析方法在选择协变量、建立统计参数与协变量的函数关系方面均存在主观性,且仅获得设计洪水估计值,不能同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为改进上述不足,建立了ARIMA-MCMC模型,在贝叶斯MCMC方法抽样过程中考虑统计参数拟合期内的时变性,进而对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非一致性设计洪水频率分布模型参数进行抽样,基于参数后验分布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并推求相应的置信区间。选取雅砻江流域小得石水文站作为分析对象,采用ARIMA-MCMC模型定量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小得石站设计洪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基于ARIMA-MCMC方法的参数抽样收敛效果较好,3种情景下的模型统计量D均小于显著水平5%的临界值;除SSP2-4.5情景下P=0.1%和P=0.05%的设计值外,其他情况的设计最大日流量较历史期均明显增加,其中SSP1-2.6、SSP5-8.5情景下的增幅分别为7.1%~10.5%、13.9%~27.2%。本文建立的ARIMA-MCMC方法能够有效进行非一致性设计洪水频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洪水 ARIMA模型 贝叶斯MCMC方法 非一致性 不确定性 洪水频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水文学问题的研讨 被引量:97
12
作者 夏军 石卫 +1 位作者 王强 邹磊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以水循环为纽带、将城市暴雨-径流、水污染治理和城市生态绿地、湿地建设与市政建设(排水、排污)规划管理联系为一体的"城市水系统"的概念与方法。基于水文学原理,分析了目前海绵城...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以水循环为纽带、将城市暴雨-径流、水污染治理和城市生态绿地、湿地建设与市政建设(排水、排污)规划管理联系为一体的"城市水系统"的概念与方法。基于水文学原理,分析了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最为关键、也是质疑较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概念,指出现行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实质是年降水总量控制率。如果回归到水文学概念,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就必须与水文系统响应的增益因子,即径流系数建立内在的联系;需要研究径流系数并非常数,而是与土壤湿度、降水强度和下垫面组合的时变非线性理论问题。此外,对比分析了现行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措施和改进后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了"城市看海"发生的条件与风险。最后就海绵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水文学基础亟待改进的方面:径流系数非线性、区分自然条件和城市化后的蓄水量变化的差别、考虑河湖水系调蓄和陆地蒸散发、与流域大海绵调控结合、风险管理等,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化 水系统 水文学 总径流控制率 低影响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库设计洪水最可能地区组成法计算通式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章君 郭生练 +1 位作者 李天元 徐长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5-584,共10页
利用Copula函数建立各分区洪水的联合分布,基于联合概率密度最大原则,推导得到最可能地区组成法的计算通式,并用来推求梯级水库下游断面的设计洪水。选择清江流域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梯级水库为例,开展了验证和方法比较研究。结果表... 利用Copula函数建立各分区洪水的联合分布,基于联合概率密度最大原则,推导得到最可能地区组成法的计算通式,并用来推求梯级水库下游断面的设计洪水。选择清江流域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梯级水库为例,开展了验证和方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最可能地区组成法计算得到的设计洪水值位于同频率地区组成法多方案计算结果的区间之内;受清江梯级水库调洪的影响,宜都断面设计洪水的削峰率十分显著,最可能地区组成法推求100年一遇设计洪水的削峰率达到30.2%。该法具有较强的统计基础,组成方案唯一,结果合理可行,为复杂梯级水库设计洪水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洪水 梯级水库 最可能地区组成法 计算通式 COPULA函数 清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预测长江流域未来径流量变化 被引量:40
14
作者 郭生练 郭家力 +2 位作者 侯雨坤 熊立华 洪兴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假设,推导了年径流变化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降水量、干旱指数和敏感性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选用BCC-CSM1-1全球气候模式和RCP4.5排放情景,把未来气候要素预估值与LS-SVM统计降尺度方... 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假设,推导了年径流变化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降水量、干旱指数和敏感性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选用BCC-CSM1-1全球气候模式和RCP4.5排放情景,把未来气候要素预估值与LS-SVM统计降尺度方法相耦合,预测长江流域未来的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情况。采用乌江和汉江流域的长期径流观测资料,分析验证了基于Budyko公式计算年径流变化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降水量变化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各子流域未来径流相对变化增减不一,最大变幅10%左右;在未来2020s(2010—2039年)、2050s(2040—2069年)和2080s(2070—2099年)3个时期内,长江南北两岸流域的径流将出现"南减北增"现象,北岸径流变化增幅逐渐升高,南岸径流变化减幅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Budyko假设 水量平衡 径流预测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CO_2浓度升高对滦河流域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曾思栋 夏军 +4 位作者 杜鸿 张利平 陈向东 王任超 ADITYA Sood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0,共11页
在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耦合模型(DTVGM-CASACNP)及应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土地利用预测模型基础上,以滦河流域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CO2浓度升高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VG... 在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耦合模型(DTVGM-CASACNP)及应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土地利用预测模型基础上,以滦河流域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CO2浓度升高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VGM-CASACNP耦合模型以及CA-Markov模型在滦河流域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对滦河流域径流的影响较CO2浓度升高的影响程度大;未来不同情景下滦河流域2020—2049年径流呈减小趋势,大部分情景下年径流较基准年减少,与非汛期相比,滦河流域未来汛期径流对不同情景更敏感,总体上在汛期径流相对基准年减少,而在非汛期径流相对基准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变化 CO2 径流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翔 邓志民 +3 位作者 潘国艳 吴绍飞 肖洋 朱才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580-7588,共9页
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 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土壤水运动机制及其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采样区3个断面土壤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范围-10.63‰—-1.17‰,其中7月份的土壤水δ^(18)O均值最小,8、9月份土壤水δ^(18)O均值相对较大。表层(0-60 cm)土壤水同位素富集可能因为蒸发作用,深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因降水入渗与前期水分混合作用。不同土地覆盖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变化减少。从水分溯源上,断面一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断面二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赣江和降水的影响,而断面三则主要受鄱阳湖水体和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土壤水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08年鄱阳湖流域水沙输移趋势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17
作者 罗蔚 张翔 +2 位作者 邓志民 陈龙 Christopher J Gippel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8-667,共10页
利用鄱阳湖流域代表性水文站1956—2008年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的时间,并从流域降雨、用水、水库拦沙、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 利用鄱阳湖流域代表性水文站1956—2008年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的时间,并从流域降雨、用水、水库拦沙、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来水量和出湖水量有小幅增大趋势;鄱阳湖流域来沙量呈异常显著减小趋势,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8—1999年;实测出湖沙量从2002年开始呈明显的减少趋势。通过对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对近10年鄱阳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减少影响显著;水库滞沙是鄱阳湖入湖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出湖沙量变化主要受上游水库群的影响,还有近年湖区采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沙 MANN-KENDALL检验 趋势分析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18
作者 彭涛 王珍 +1 位作者 赵乔 郭倩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41-145,153,共6页
为定量评估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以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集对分析和属性识别理论对黄柏河生态健康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柏河生态系统综合健... 为定量评估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以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集对分析和属性识别理论对黄柏河生态健康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柏河生态系统综合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的健康等级分别是良、中等和良,水体富营养化指数、农药施用强度、水土流失率等是影响黄柏河生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集对分析 属性识别理论 黄柏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凌程 张利平 +2 位作者 夏军 闪丽洁 刘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流域汉江上游流域和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敏感性分析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了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和滦河流域变异Ⅰ/Ⅱ期年...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流域汉江上游流域和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敏感性分析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了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和滦河流域变异Ⅰ/Ⅱ期年均径流深相对于基准期分别减少了29.5%/19.1%和49.8%/70.0%;对于汉江上游流域,1991—1999年(变异Ⅰ期)气候波动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2000—2008年(变异Ⅱ期)人类活动则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减少的影响逐步增强;对于滦河流域,1980—2010年(变异Ⅰ/Ⅱ期)人类活动一直足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且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影响贡献率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波动 人类活动 径流变化贡献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温变化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7
20
作者 蔡玉鹏 杨志 徐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水温变化对四大家鱼关键生活史阶段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使用水温变化指标定量评价蓄水后水温的改变程度,分析水温改变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影响。基于宜昌水文站1983—2013年长系列逐日水温资料,建立了25个具有生态...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水温变化对四大家鱼关键生活史阶段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使用水温变化指标定量评价蓄水后水温的改变程度,分析水温改变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影响。基于宜昌水文站1983—2013年长系列逐日水温资料,建立了25个具有生态意义的水温参数,利用变动范围法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后25个水温参数变化度,对高度改变的水温参数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评估其变化倾向,基于F检验法检验回归效果。分析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时间与水温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对水温过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整体水温改变度达44.2%,高度改变的水温参数有7个,分别是1、4、10、11、12月平均水温、最低水温出现日期、水温达到18℃日期,水温改变度达87.9%、75.8%、74%、100%、100%、74%、89.9%,说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水温发生显著变化;下泄水温在消落期4、5份偏低趋势明显,较蓄水前平均降低2.3、1.7℃,由于4、5月水温偏低导致水温达到18℃的日期发生显著变化,由蓄水前4月19日推迟至蓄水后5月4日,平均推迟15 d。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时间与水温达到18℃的日期密切相关,下泄水温偏低造成其自然繁殖时间推迟,首次产卵推迟至5月中旬,整个繁殖季节由4—7月份压缩至5—6月份,研究成果为三峡水库开展生态调度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温变化指标 四大家鱼 生态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