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电工程施工标段间施工设备协作的合作对策模型
1
作者 周厚贵 戴志清 +2 位作者 张开广 孙昌忠 曹生荣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6-9,共4页
施工设备费用是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标段独立配置的设备规模使部分设备在非施工高峰期处于闲置或低效状态.同时,由于协作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标段间的设备协作效率低下,设备闲置或利用率低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合作对策理论... 施工设备费用是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标段独立配置的设备规模使部分设备在非施工高峰期处于闲置或低效状态.同时,由于协作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标段间的设备协作效率低下,设备闲置或利用率低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合作对策理论和方法,建立水电工程施工标段间施工设备协作的合作对策模型,以及基于Shapley值方法的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合作对策模型和利益分配机制为施工标段间大规模的设备协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规则,对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防止社会资源的浪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协作 合作对策 施工标段 施工管理 水电工程 Shapley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水资源联合利用耦合模型 被引量:27
2
作者 岳卫峰 杨金忠 占车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40,共6页
随着引黄水量日益减少,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成为内蒙河套灌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引黄水量最小和地下水开采量最大为目标,以控制各用水区地下水位在适宜范围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动态耦合地下水模拟模型与地表地下水联合... 随着引黄水量日益减少,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成为内蒙河套灌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引黄水量最小和地下水开采量最大为目标,以控制各用水区地下水位在适宜范围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动态耦合地下水模拟模型与地表地下水联合利用优化模型,建立了灌区水资源联合利用耦合模型,最后应用此耦合模型对灌区2020和2030年的引黄水和地下水进行了优化分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有效利用地表地下水,灌区2020和2030年的引黄水量分别为39.15、38.54亿m3/a,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40亿m3/a指标。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其它干旱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盐碱化防治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优化 模型 地下水 联合利用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机组定负荷的发电流量递推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森林 梁斌 +1 位作者 李丹 苟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9-226,共8页
逐时段发电流量计算方法是制约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计算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采用迭代算法存在计算量大、收敛慢、稳定性差及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定负荷条件下相邻时段间水电机组发电流量差的递推计算方法,基本思路是以水... 逐时段发电流量计算方法是制约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计算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采用迭代算法存在计算量大、收敛慢、稳定性差及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定负荷条件下相邻时段间水电机组发电流量差的递推计算方法,基本思路是以水库特性曲线、水能公式及水头计算方法为依据,基于2个基本假设推导单机组定负荷条件下相邻时段间水头增量计算公式,建立相邻时段发电流量增量函数方程,论证方程解的存在性,并结合水电站运行实际提出方程解的确定方法。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基本假设的合理性,且表明递推算法具有很高精度。递推算法可克服连续迭代计算的缺陷,为定负荷条件下水电站发电流量和用水量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提高水电站(群)的短期优化调度计算效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定负荷 发电流量增量 迭代法 递推法 计算效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增益阵列方法的水电站多机水力耦合系统交互影响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邹金 赖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49-3455,共7页
水电站多机引水系统复杂供水方式下产生的水力耦合现象导致各机组交互作用,其对电站整体动态特性及调速系统参数整定具有重要影响。相对增益阵列(relative gain array,RGA)是多变量控制系统中各控制变量间交互影响的通用分析方法。该文... 水电站多机引水系统复杂供水方式下产生的水力耦合现象导致各机组交互作用,其对电站整体动态特性及调速系统参数整定具有重要影响。相对增益阵列(relative gain array,RGA)是多变量控制系统中各控制变量间交互影响的通用分析方法。该文针对水电站多机水力耦合系统各机组调速控制回路间的交互影响,采用RGA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水电站多机耦合系统整体状态方程,求解系统各调速控制回路间的频域RGA矩阵,揭示了多机耦合系统机组间交互程度在频域内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调压室、岔管等水力系统参数对这种交互的影响。系统时域仿真结果表明了RGA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其分析结果可为水电站多机协调控制策略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多机 水力耦合 相对增益阵列 交互影响 调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汪士为 吴伟 汪沛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47,54,共8页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深入了解刺槐林生态系统内部养分循环和调控机制。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选择林龄25 a的刺槐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0个20 m×20 m的样地,调查每个样地的林木数量,并将样地林分密度(D s)...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深入了解刺槐林生态系统内部养分循环和调控机制。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选择林龄25 a的刺槐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0个20 m×20 m的样地,调查每个样地的林木数量,并将样地林分密度(D s)划分为5个梯度(1100株·hm^(-2)<D s≤1500株·hm^(-2)、1500株·hm^(-2)<D s≤1900株·hm^(-2)、1900株·hm^(-2)<D s≤2300株·hm^(-2)、2300株·hm^(-2)<D s≤2700株·hm^(-2)、2700株·hm^(-2)<D s≤3100株·hm^(-2));在各样地内挖取土层深度(d)60 cm的土壤剖面,按不同土层(0<d≤10 cm、10 cm<d≤20 cm、20 cm<d≤40 cm、40 cm<d≤60 cm)分层取样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随林分密度增加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在20 cm<d≤40 cm、40 cm<d≤60 cm土层,林分密度为2700株·hm^(-2)<D s≤3100株·hm^(-2)时,S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P<0.05);土壤全氮(TN)和土壤全磷(TP)质量分数随林分密度变化差异不显著;随着土壤深度得增加,SOC、TN、TP质量分数均呈减小趋势。(2)w(C)∶w(N)和w(C)∶w(P)随林分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而w(N)∶w(P)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3)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w(C)∶w(N)、w(C)∶w(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与w(N)∶w(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物理性质及地形因子密切相关,总孔隙度是影响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林 林分密度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实验的双馈抽水蓄能机组空载特性与变速演化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志高 杨建东 +3 位作者 董旭柱 陈满 彭煜民 杨桀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7439-7450,共12页
可变速抽水蓄能具备调节速动性、高效性、灵活性、可靠性等优势,是全球抽水蓄能发展的新方向。然而,国内暂无已投运的双馈抽水蓄能电站,对变速机组动态特性和控制策略研究多依赖数值仿真,并且严重缺乏运行数据支持和真机验证。该文依托... 可变速抽水蓄能具备调节速动性、高效性、灵活性、可靠性等优势,是全球抽水蓄能发展的新方向。然而,国内暂无已投运的双馈抽水蓄能电站,对变速机组动态特性和控制策略研究多依赖数值仿真,并且严重缺乏运行数据支持和真机验证。该文依托国内首台可变速抽水蓄能动态特性实验台,通过不同水头不同转速下模型实验分析变速机组的空载特性,揭示空载变速运行背后的演化规律。提出迁移里程和工况点斜率等量化指标,并纳入到可变速机组空载性能评估中,进一步提出适用于可变速机组的发电快速启动策略并集成于监控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变速机组可以突破反“S”特性区和并网同期带的约束,节约常规启动时间47.87%,最大可降低空载无叶区压力脉动幅值45.54%,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低水头条件由空载频率波动导致的并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抽水蓄能 模型实验 空载特性 变速运行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送端水电站孤网频率稳定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荆岫岩 王璞 +3 位作者 庄俊 姬联涛 黄一凡 杨威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104,共8页
为分析高压直流输电送端的带调压室水电站的孤网频率稳定性,本文采用了系统理论分析和时域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系统的传递函数和霍尔维兹判据,得到了系统在不同特征参数下的稳定域。本文着重分析了水电站水力-机械子系统的影响机... 为分析高压直流输电送端的带调压室水电站的孤网频率稳定性,本文采用了系统理论分析和时域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系统的传递函数和霍尔维兹判据,得到了系统在不同特征参数下的稳定域。本文着重分析了水电站水力-机械子系统的影响机制,包括调速器参数和调压室相关特征参数等。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稳定域与时域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水电站的水力不稳定性将引发系统超低频振荡,不利于高压直流输电送端的频率稳定性。因此,对于高压直流输电送端的稳定性评估及改善,建议不仅应考虑电气侧的因素,还应考虑水力-机械子系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高压直流输电 频率稳定性 调压室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站混凝土浇筑VR与智能进度模拟系统设计
8
作者 周厚贵 戴志清 +2 位作者 张开广 孙昌忠 曹生荣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向家坝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工程量大、工期长、设备多、关系复杂等特点以及提高施工管理与决策科学性和效率的现实需求出发,以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工程为理论基础,开发了向家坝水电站混凝土浇筑VR与智能进度模拟系统... 针对向家坝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工程量大、工期长、设备多、关系复杂等特点以及提高施工管理与决策科学性和效率的现实需求出发,以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工程为理论基础,开发了向家坝水电站混凝土浇筑VR与智能进度模拟系统,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介绍了该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实现思路、整体结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以及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方案等研究成果,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工程实践应用表明,本系统具有形象性、智能化、综合化等优势,对于保证向家坝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水电站 施工模拟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减少电网弃风为目标的风电与抽水蓄能协调运行 被引量:74
9
作者 邹金 赖旭 汪宁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72-2477,共6页
由于风电出力特性及电力系统运行约束等限制,电网接入大量风电时将会导致大量弃风。对风电与抽水蓄能协调运行以减少电网弃风的方式进行研究,在分析导致电网弃风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抽水蓄能的运行特性,以电网弃风最小为优化目... 由于风电出力特性及电力系统运行约束等限制,电网接入大量风电时将会导致大量弃风。对风电与抽水蓄能协调运行以减少电网弃风的方式进行研究,在分析导致电网弃风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抽水蓄能的运行特性,以电网弃风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风电和抽水蓄能协调运行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基于实际电力系统的风电出力和负荷数据,在IEEE 30节点系统中对风电与抽水蓄能协调运行方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模型能有效地模拟风电与抽水蓄能协调运行的过程;风电与抽水蓄能的协调运行方式对减少电网弃风具有显著的作用;对具有一定风电装机容量的电网,存在最优的抽水蓄能容量与之协调运行,使得电网弃风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弃风 抽水蓄能 协调运行 混合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方调配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9
10
作者 周厚贵 曹生荣 申明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在总结土石方调配的工程分类与特点、调配的基础条件与结果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的基础上,对土石方优化调配模型、土石方调配模拟与仿真、土石方调配可视化、土石方调配管理系统、土石方调配多目标优化等问题的研究现状作... 在总结土石方调配的工程分类与特点、调配的基础条件与结果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的基础上,对土石方优化调配模型、土石方调配模拟与仿真、土石方调配可视化、土石方调配管理系统、土石方调配多目标优化等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与分析,并指出土石方调配系统优化建模、土石方调配与环境影响联合优化、新理论新方法应用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及其基本思路。对土石方调配与环境影响的关系作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指出在优化土石方调配费用目标、进度目标的同时,需要考虑施工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实现以上目标的联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管理 施工优化 土石方调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风电并网下的抽水蓄能机组调频控制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邹金 赖旭 汪宁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4-571,共8页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的频率造成影响。抽水蓄能机组由于其出力响应迅速、调节灵活等特性,在风电功率波动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针对短时风电功率波动对电力系统造成的频率扰动问题,提出抽水蓄能机组频率调节的鲁棒控制策略。...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的频率造成影响。抽水蓄能机组由于其出力响应迅速、调节灵活等特性,在风电功率波动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针对短时风电功率波动对电力系统造成的频率扰动问题,提出抽水蓄能机组频率调节的鲁棒控制策略。通过建立电力系统整体状态方程,并考虑风电功率波动特性和抽水蓄能电站动态特性,采用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的H∞鲁棒控制算法,对抽水蓄能机组一次调频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利用IEEE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鲁棒控制策略能有效地减小风电功率波动造成的系统频率偏差,提高了抽水蓄能机组对短时风电功率波动的调节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频率控制 抽水蓄能 鲁棒控制 风力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随机出力的时间序列模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邹金 赖旭 汪宁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16-2421,共6页
提出了一种风电随机出力的时间序列模型,运用反变换方法将原始出力序列转换为平稳、正态序列,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序列进行回归,再将模拟的正态序列转换回原始域,得到风电出力的模拟时间序列。运用该模型对风电出力序列进行模拟,... 提出了一种风电随机出力的时间序列模型,运用反变换方法将原始出力序列转换为平稳、正态序列,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序列进行回归,再将模拟的正态序列转换回原始域,得到风电出力的模拟时间序列。运用该模型对风电出力序列进行模拟,结果同时满足风电出力的时间相关性、概率分布特性、时间分布特性以及波动特性,这说明该模型可用于风电出力不确定分析、电力系统随机优化以及风电储能系统优化运行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出力 时间序列 时间相关性 概率分布 反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大保护实践与对策 被引量:18
13
作者 夏军 陈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5-630,共6页
从分析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总结长江大保护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讨论生态环境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科学解决方法和管理对策,对未来长江保护提出对策建议。分析表明:长江河流型水质改善明显,但湖泊型水质及生态系统恢复较慢。珍稀特有物... 从分析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总结长江大保护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讨论生态环境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科学解决方法和管理对策,对未来长江保护提出对策建议。分析表明:长江河流型水质改善明显,但湖泊型水质及生态系统恢复较慢。珍稀特有物种的恢复和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修复、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等都是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长江生态系统演变机制及修复技术、充分考虑生态需求的水利工程群联合调控方法、流域综合监测与数字孪生技术发展、长江保护各项机制的完善是未来科学研究和流域保护的重点。只有通过系统观测和分析,采用适应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才能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大保护 水环境 生态系统 科学问题 适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岳卫峰 杨金忠 朱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4-558,共5页
通过动态耦合运算分布式地下水模拟模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干旱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耦合模型,该模型既可以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优化调度,又可以合理控制区域地下水位.最后将耦合模型应用到黄河流域某灌... 通过动态耦合运算分布式地下水模拟模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干旱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耦合模型,该模型既可以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优化调度,又可以合理控制区域地下水位.最后将耦合模型应用到黄河流域某灌区,并对灌区2020和2030年的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同时对不同区域的地下水埋深进行了控制.研究成果可为干旱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盐碱化防治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灌区 地表水 地下水 联合利用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开挖卸荷变形及支护效果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亦显 单生彪 +2 位作者 曹平 万琳辉 宋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43-1648,共6页
金川Ⅱ矿区岩体属于高应力软岩,文章研究了深部软岩巷道开挖卸载过程中围岩变形及支护效果等问题,通过建立3D有限元模型对巷道开挖进行动态模拟,并对巷道不同支护情形下的围岩变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卸载引起周围岩体应力... 金川Ⅱ矿区岩体属于高应力软岩,文章研究了深部软岩巷道开挖卸载过程中围岩变形及支护效果等问题,通过建立3D有限元模型对巷道开挖进行动态模拟,并对巷道不同支护情形下的围岩变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卸载引起周围岩体应力释放,致使围岩向巷道径向挤压,产生的最大位移达到13.1cm,影响巷道的安全使用;采用U型钢+底部反拱共同支护后,对巷道两帮及顶板的支护效果比较明显,巷道两帮围岩的水平位移减少6.1cm,顶板围岩的沉降范围减少,且围岩应力释放速度减缓,但对巷道底板围岩的支护未达到要求,底板隆起值增加1.5cm;采用全断面喷锚支护后,巷道顶、底板处围岩的竖向位移显著减小,同时巷道两帮围岩水平位移也相应减小,但围岩应力释放的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高应力软岩 卸荷 变形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水过程中的土壤孔隙比―含水量―吸力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旭 林森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52-57,共6页
当土体总应力状态保持不变时,基质吸力的提高是导致孔隙水排水、土样体积收缩、孔隙结构改变的根本原因,通过吸力可以将土壤收缩曲线和土水特征曲线联系起来进行比对研究。采用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分析超固结土样和正常土样的失水过程,结... 当土体总应力状态保持不变时,基质吸力的提高是导致孔隙水排水、土样体积收缩、孔隙结构改变的根本原因,通过吸力可以将土壤收缩曲线和土水特征曲线联系起来进行比对研究。采用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分析超固结土样和正常土样的失水过程,结果表明:超固结土样中存在着相应的先期固结压力的吸力值,称之为先期固结吸力ψc。当土样吸力小于ψc时,超固结土样和正常固结土样的收缩曲线、土水特征曲线不同:超固结土孔隙比随吸力提高而减小的坡度较缓,约等于土样的回弹再压缩指数,土样处于结构性收缩阶段;先期固结压力越大,土水特征曲线的进气值越高。当土样吸力高于ψc时,超固结土样和正常固结土样的收缩曲线、土水特征曲线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土址收缩曲线 吸力 广义有效应力 干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预报误差的枫树坝水库实时调度
17
作者 俞淞 雒文生 李莉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8-571,共4页
在计算枫树坝水库入库洪水预报误差的基础上,进行了预报洪水风险分析,建立了枫树坝水库预报误差风险函数,为合理使用预报成果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调度规则,结合预报误差风险作出了枫树坝水库作业预报及预报调度,可供实际预报调度决策中... 在计算枫树坝水库入库洪水预报误差的基础上,进行了预报洪水风险分析,建立了枫树坝水库预报误差风险函数,为合理使用预报成果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调度规则,结合预报误差风险作出了枫树坝水库作业预报及预报调度,可供实际预报调度决策中应用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洪水 预报 调度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斜入射下层状岩体隧洞接触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勐 肖明 +1 位作者 陈俊涛 金汉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为研究层状岩体对隧洞地震响应的影响,考虑地震动斜入射特性和层状岩体层间非线性接触特性,建立一种层状岩体水工隧洞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基于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和波场分解理论,将地震动转化为作用于人工边界上的等效... 为研究层状岩体对隧洞地震响应的影响,考虑地震动斜入射特性和层状岩体层间非线性接触特性,建立一种层状岩体水工隧洞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基于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和波场分解理论,将地震动转化为作用于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节点力,建立了一种层状岩体中地震动三维空间斜入射输入方法.其次,针对地震作用下层状岩体层间动力相互作用特点,建立了一种考虑接触面黏结滑移特性的动接触力算法.将该模拟方法应用于巴基斯坦阿扎德帕坦水电站输水隧洞抗震稳定计算,对比分析地震动竖直入射、地震动斜入射、地震动斜入射且考虑动接触3种工况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洞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响应受地震动入射角影响明显;层间剪切、挤压破碎带的存在加剧了隧洞的地震反应,接触面附近破坏区发展较大;考虑接触作用后,衬砌腰部的应力和位移响应相比顶拱较大,首先发生开裂损伤破坏,成为水工隧洞衬砌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部位,隧洞结构的损伤区主要分布于软岩穿过部位和层间接触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水工隧洞 地震动斜入射 动接触力法 地震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淮河中游鱼类不同等级生境保护目标的生态需水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悦 夏军 +1 位作者 张翔 柏慕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81,133,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长期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造成河道断流、生境破坏、生态系统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淮河流域目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以淮河中游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河段天然流量过程,以淮河流域生态恢复为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长期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造成河道断流、生境破坏、生态系统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淮河流域目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以淮河中游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河段天然流量过程,以淮河流域生态恢复为目标,建立鱼类保护目标概念模型,采用IHA及EFC指标体系分析天然流量变化特性,并用HEC-RAS模型基于鱼类生态水力需求确定流量值大小,得出符合天然流量动态变化且满足不同等级生境目标需求的生态需水推荐结果,可为淮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目标 鱼类保护 IHA分析 HEC-RAS模型 生态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河水库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型优化及下游消能防冲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何志亚 冷月华 +2 位作者 杨磊 李修妍 刘文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1,18,共7页
针对沙河水库新建溢洪道泄洪消能区下游河谷狭窄,弯曲角度大,存在崩塌体,河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以挑流鼻坎反弧段半径和出口挑角为体型特征参数,采用FLUENT软件对拟定的体型对比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各方案下挑流鼻坎挑流消... 针对沙河水库新建溢洪道泄洪消能区下游河谷狭窄,弯曲角度大,存在崩塌体,河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以挑流鼻坎反弧段半径和出口挑角为体型特征参数,采用FLUENT软件对拟定的体型对比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各方案下挑流鼻坎挑流消能时水力特性参数(沿程流速、临底压强以及水舌挑流形态等),并进行了推荐体型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挑坎出口角度19.42°,反弧段半径33.84 m的挑流鼻坎体型下挑流水舌落点能远离下游崩塌体,减缓下游冲刷程度。在此基础上,对下游崩塌体的防护进行了不同方案的对比试验并推荐了可行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洪道 挑流鼻坎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