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木水电站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1
作者 姜昊 刘跃峰 +3 位作者 谢意军 杨海青 刘峰 刘晓锐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水电站,为探究藏木水电站建坝后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于2021年3—10月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目3科8属12种,优势物种为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水电站,为探究藏木水电站建坝后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于2021年3—10月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目3科8属12种,优势物种为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和外来物种鲤Cyprinus carpio,鱼类生态习型以喜流水型和广适型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最高值出现在8月、9月,最低值均出现在4月,各月鱼类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与建坝前(2007年)调查结果相比,土著鱼类种数明显减少,外来种明显增加,但优势种组成未发生明显改变。ABC曲线显示,藏木库区鱼类群落仍处于未受干扰状态。推测藏木水电站采取的增殖放流、过鱼设施等保护措施,对维持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雅鲁藏布江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木水电站 鱼类群落 优势种 鱼类多样性 AB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玛尔挡-班多-羊曲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效益分析
2
作者 包娟 李想 +4 位作者 穆祥鹏 李天晨 刘丰 米子甲 高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黄河上游在建的玛尔挡、羊曲水电站与已建的班多水电站地理位置靠近,水力、电力关联性强,具备联合调度潜力。为探究和对比玛尔挡电站单独调度与玛尔挡-班多-羊曲梯级联合调度的效益提升空间,建立发电量最大和最小出力最大双目标优化调... 黄河上游在建的玛尔挡、羊曲水电站与已建的班多水电站地理位置靠近,水力、电力关联性强,具备联合调度潜力。为探究和对比玛尔挡电站单独调度与玛尔挡-班多-羊曲梯级联合调度的效益提升空间,建立发电量最大和最小出力最大双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开展了长系列、多情景求解分析。结果表明:保证出力的提升会导致发电效益和保证率的降低;联合调度在提高梯级发电效益、提升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为多能互补场景下的新能源消纳提供支持;在联合调度情景下,推荐梯级系统保证出力67.41万kW(保证率96.1%),年均发电量137.77亿kW·h,相对单独调度增发电量3.94亿kW·h,总弃水减少0.97亿m^(3)。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玛尔挡-班多-羊曲梯级水电站的联合运行以及利益补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调度 梯级水电站 多目标优化 效益分析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运行对库尾鱼类生境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伟营 章国勇 +3 位作者 薛联芳 何涛 顾洪宾 张巧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9,共13页
【目的】水电站运行不仅改变了下泄流量影响下游河段生境适宜性,同时坝前水位波动将改变库尾变动回水区的生境特征。通过阐明不同来水情况下水电站运行对水电站库尾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适宜性的影响规律,为调节性水电站鱼类繁殖期生态... 【目的】水电站运行不仅改变了下泄流量影响下游河段生境适宜性,同时坝前水位波动将改变库尾变动回水区的生境特征。通过阐明不同来水情况下水电站运行对水电站库尾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适宜性的影响规律,为调节性水电站鱼类繁殖期生态调度运行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黄河上游多年调节水电站龙羊峡运行实况监测数据为例,以龙羊峡库尾野狐峡产卵场为鱼类保护生境,选取河段内保护鱼类极边扁咽齿鱼为研究对象,构建鱼类栖息地模型,并引入加权可利用面积WUA(Weighted Usable Area)和分裂指数SPLIT(Splitting Index),定量评估鱼类繁殖期水电站调度运行方式的改变对库尾鱼类生境适宜性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现行年内运行方式对库尾鱼类生境的影响表现为WUA先增大后减小,产卵生境分裂指数SPLIT逐渐增大,4月上旬至5月下旬WUA增加74.43%,5月下旬至6月下旬WUA减小52.39%,4月至6月SPLIT增加221.94%。WUA和SPLIT变化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在于,WUA反映了产卵场面积的变化,而SPLIT则反映了产卵场的整体性与碎片化程度。4月上旬至5月下旬,流量增加和水位下降导致产卵场面积增加,但因地形和水流变化使整体性变差,WUA增加、SPLIT增加;而5月下旬至6月下旬,随着流量进一步增加和水库运行水位抬升,适宜产卵的区域减少且破碎化加剧,WUA减小,而SPLIT增加。【结论】结果表明:龙羊峡年内运行显著影响SPLIT与WUA,后续开展电站生态调度运行,可有效地改善库尾回水区鱼类产卵场的生态水文过程和水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调度运行 库尾回水区 鱼类生境适宜性 加权可利用面积 分裂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光伏多体阵列连接器优化设计研究
4
作者 邓兴旗 张鹏 +4 位作者 傅强 王文平 李德江 高颂 孟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50,共11页
针对深远海漂浮式光伏缺乏成熟浮体阵列类型,且其多体系统核心受力部件连接器研究不足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多体运动与动力耦合分析方法,以实现连接器产品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价。研究中,采用多体动力学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utomati... 针对深远海漂浮式光伏缺乏成熟浮体阵列类型,且其多体系统核心受力部件连接器研究不足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多体运动与动力耦合分析方法,以实现连接器产品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价。研究中,采用多体动力学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ADAMS)软件,构建了深水柱式光伏阵列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将典型海况下光伏平台时域运动响应作为驱动施加给样机,完成连接器从水动力分析球铰力学概念到产品设计三维实体模型的高效数值仿真。根据连接器动态应力响应分布特征,融入多目标优化和多准则决策方法,得到了最优设计方案。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案可以使单个连接器的用钢量减少5.52%。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漂浮式光伏阵列连接器分析方法可为海上复杂多体系统部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连接器 刚柔耦合 虚拟样机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三维CAD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茹欣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6期73-73,共1页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AD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领域,与传统的手绘设计相比,CAD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图纸精度高的优势,故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AD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领域,与传统的手绘设计相比,CAD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图纸精度高的优势,故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主要总结CAD技术的优势,分析其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 工程设计 三维CA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满水电站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历史变化
6
作者 赵阳 蔡跃平 +5 位作者 黄滨 茹松楠 王凯 王宇亮 朱晨洋 谌贤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3期79-88,共10页
为松花江流域梯级电站水库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5月21日—28日和2023年9月23日—26日在丰满库区江段(43°30′57.84″N~126°42′11.55″E)的漂河河口、苏尔哈和杨木沟设采样点,采用三层复合刺网和地... 为松花江流域梯级电站水库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5月21日—28日和2023年9月23日—26日在丰满库区江段(43°30′57.84″N~126°42′11.55″E)的漂河河口、苏尔哈和杨木沟设采样点,采用三层复合刺网和地笼网等方式调查丰满库区江段鱼类资源状况,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分析鱼类群落的历史变化。结果:在丰满水库调查到鱼类20种,优势种为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花(Hemibarbus maculatus)、鲤(Cyprinus carpio)和鳜(Siniperca chuatsi);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22、2.57和0.86;丰度/生物量曲线结果表明,鱼类群落处于未受干扰的状态。1950s至今,丰满库区物种丰富度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自2010年以来,生物多样性总体呈递增趋势。库区流水亲和性和洄游性鱼类历史变化不大,均以喜静缓流定居性鱼类为主;杂食性和植食性鱼类占比呈递增趋势,而鱼类群落结构小型化趋势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区鱼类群落结构逐步趋于相似和稳定。大坝建设运行、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拦网养鱼及渔业放养等人类活动是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人类活动,提出关于落实鱼类保护措施,加强渔政管理,开展鱼类常态化监测和外来物种防控等鱼类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满水库 鱼类群落 历史变化 生物多样性 生态类型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在水电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朱建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676,共10页
应用谷德振先生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重视区域地质构造体系、重视收集地质基础资料、重视岩体结构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拱坝、高重力坝、深埋长隧洞、地下厂房、抽水蓄电站的工程地质勘察和编制相应的地质勘察规范。
关键词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 区域构造体系 岩体结构 高坝坝基 高地应力破坏 河床深厚覆盖层 深埋长引水隧洞高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渣场抗滑稳定分析设计标准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喻葭临 何伟 +1 位作者 李祥 陈惠明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6年第4期20-23,共4页
随着水电工程建设逐步集中于地形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带,作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的渣场,其抗滑稳定对于避免出现严重水土流失和危害至关重要,但目前已有的标准均缺乏统一的抗滑稳定设计标准,参考的一些标准在工况设置、计算... 随着水电工程建设逐步集中于地形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带,作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的渣场,其抗滑稳定对于避免出现严重水土流失和危害至关重要,但目前已有的标准均缺乏统一的抗滑稳定设计标准,参考的一些标准在工况设置、计算原理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或矛盾,不利于管控渣场失稳风险。通过对水电工程渣场的堆存、运行和失稳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就抗滑稳定分析方法、工况设置、计算断面和参数选择、等级划分及最小安全系数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更好管控渣场失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渣场 抗滑稳定分析 设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浅埋人工储气洞库设计基本理念和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全胜 朱玲 +2 位作者 刘尧伍 郝军刚 武明鑫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75-2784,共10页
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CAES)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为介质来储存能量和发电的技术,是目前除抽水蓄能以外规模最大... 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CAES)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为介质来储存能量和发电的技术,是目前除抽水蓄能以外规模最大的物理储能方式,而硬岩浅埋型人工储气洞库选址灵活,具有规模化、商业化的发展潜力。面对我国大中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开发建设形势和要求,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硬岩条件下浅埋人工储气洞库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循环稳定和密封层稳定的工程设计基本理念,总结提炼了洞库选址及地质勘探要求、埋深设计、储气库布置、结构设计、密封系统设计等方法,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浅埋人工储气洞库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浅埋人工储气洞库 稳定性 设计理念 基本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故树分析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天宝 顾洪宾 +3 位作者 王伟营 薛联芳 郝红升 吴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2,共4页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会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改变其系统内部的稳定性。为定性和定量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风险,本文引入了事故树分析方法,利用该研究方法,构建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风险事故树,揭示了生态系统内部各关...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会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改变其系统内部的稳定性。为定性和定量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风险,本文引入了事故树分析方法,利用该研究方法,构建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风险事故树,揭示了生态系统内部各关联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生态系统发生破坏的风险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树分析方法 生态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TBM洞挖料资源化利用对策与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佳龙 喻葭临 +2 位作者 李祥 何伟 常作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针对TBM洞挖料的综合利用率偏低、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更高水平的绿色施工要求等问题,结合TBM洞挖料的材料特性及处理现状,分别从混凝土骨料、堆石坝筑坝材料及其他用途等方面开展了TBM洞挖料潜在利用方式的可行性讨论,提出了TBM洞挖料资... 针对TBM洞挖料的综合利用率偏低、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更高水平的绿色施工要求等问题,结合TBM洞挖料的材料特性及处理现状,分别从混凝土骨料、堆石坝筑坝材料及其他用途等方面开展了TBM洞挖料潜在利用方式的可行性讨论,提出了TBM洞挖料资源化利用需要关注的问题、常规处理手段及未来应用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推动TBM洞挖料综合利用研究和创新实践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洞挖料 水电工程 资源化利用 绿色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智能施工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耀儒 侯少康 +4 位作者 魏芳 喻葭临 何伟 程立 焦鹏程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5,共25页
TBM目前已集成上百个传感器和信息采集系统,可实时记录反映TBM施工状况及工作性能的运行数据,为开展数据驱动研究及实现TBM智能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分析近年来TBM机器学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TBM智能施工的研究进展。首先,... TBM目前已集成上百个传感器和信息采集系统,可实时记录反映TBM施工状况及工作性能的运行数据,为开展数据驱动研究及实现TBM智能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分析近年来TBM机器学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TBM智能施工的研究进展。首先,以引松工程3标段为例,介绍TBM运行参数及运行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TBM控制参数及掘进循环的各工作阶段划分;然后,系统归纳TBM掘进过程隧道(洞)围岩智能感知、TBM掘进过程地质灾害预测预警、TBM掘进控制参数辅助决策3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研究现状,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瓶颈,并提出对后续研究展望的建议,即多源数据互补信息的利用、专业机制知识-数据的融合驱动、新工程/工况应用场景的迁移学习是该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智能施工 运行数据 围岩感知 地质灾害预测 掘进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石方明挖数码电子雷管耗量分析方法研究
13
作者 刘春高 马赫 +1 位作者 唐永发 乔天霞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24-125,127,共3页
合理确定替换前后数码雷管耗量差异,解决发承包双方变更索赔争议问题,从数码电子雷管和非电毫秒雷管工作原理入手,通过分析两种雷管爆破联网差异,理论推导替换前后实际耗量的调整系数计算公式,计算调整系数为0.67;同时收集了多组数码电... 合理确定替换前后数码雷管耗量差异,解决发承包双方变更索赔争议问题,从数码电子雷管和非电毫秒雷管工作原理入手,通过分析两种雷管爆破联网差异,理论推导替换前后实际耗量的调整系数计算公式,计算调整系数为0.67;同时收集了多组数码电子雷管、非电毫秒雷管实际爆破台账数据,遴选出影响雷管耗量的岩石强度、开挖梯段高度因子,分析影响因子与爆破雷管耗量存在非线性关系,构建基于收集的实际雷管台账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推导模型计算过程、编制程序计算开挖梯段、岩石级别与雷管间关系式,进而计算得出两者耗量调整系数为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电子雷管 非电毫秒雷管 爆破联网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调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亭子口水库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及坝下水温节律研究
14
作者 张旭 脱友才 +3 位作者 王刚 王耀雄 贾云霄 黄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94,共11页
为探究大型水库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及出库水温在坝下河道的演化规律,以亭子口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1~2023年对水库坝前水温及下泄水温开展了高频原型观测。结果表明:①亭子口水库为季节分层型水库,夏季分层现象显著,7~9月出现稳定双温跃... 为探究大型水库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及出库水温在坝下河道的演化规律,以亭子口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1~2023年对水库坝前水温及下泄水温开展了高频原型观测。结果表明:①亭子口水库为季节分层型水库,夏季分层现象显著,7~9月出现稳定双温跃层现象,2021年秋季入库流量的剧增加强了水体的垂向混掺,显著破坏水体热分层结构;②表层水温日变幅主要受气温影响,深层水体水温日变幅主要受温跃层内波影响,出流日调节引起的温跃层内波导致最大日变幅位置向深水处移动;③温跃层深度随季节发生变化,温跃层厚度变化趋势与深度相反,表层水温与分层稳定性指数(SI)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④亭子口水库运行后下泄水温及坝下苍溪水文站水温在4~6月表现出明显“滞温”现象,其余月份表现出“滞冷”现象,苍溪水文站水温较气温变化滞后约44 d,到达特征水温18℃时间较天然过程延迟16 d;⑤苍溪航电枢纽成库后减缓了亭子口水库出库水流的流动,对坝下水温恢复有正效应。研究成果可为优化水库调度和分层取水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分层结构 温跃层 坝下水温 日变化 原型观测 航电枢纽工程 亭子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变化及保护建议
15
作者 方艳红 崔磊 +3 位作者 熊满堂 李世元 袁婷 陈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为了解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后鱼类多样性分布及资源变化,于2019、2022、2023年对金沙江中游干、支流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 193尾,375.42 kg,隶属于4目12科46属68种。采用物种生态类型与优势度划分、多样性指数评价、... 为了解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后鱼类多样性分布及资源变化,于2019、2022、2023年对金沙江中游干、支流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 193尾,375.42 kg,隶属于4目12科46属68种。采用物种生态类型与优势度划分、多样性指数评价、群落相似性分析等方法对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优势种以细鳞裂腹鱼、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长丝裂腹鱼、麦穗鱼、棒花鱼、高体鳑鲏为主。干流鱼类资源丰富,各区段多样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良、优秀;支流除水洛河、黑白水河口、漾弓江为优秀外,多样性指数评价为很差—良好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干流鱼类组成可划分为4组,梨园—金安桥、龙开口—观音岩、金沙和银江段各为一组;支流则可划分为5组,各组内鱼类组成差异仍较大。与历史资料对比,渔获物种类数高于2007~2008年,流水性鱼类减少,外来物种增加;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规模变小,产卵场位置迁移,资源量下降。梯级水电站建成运行后,流水生境的减少是影响金沙江中游鱼类的主要因素。针对水电梯级的累积影响,从金沙江中游栖息地保护大局出发,提出了开展鱼类栖息地保护、优化鱼类增殖放流策略,并开展生态调度,做好外来物种危害的宣传、预警等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组成 生物多样性 优势种 聚类分析 梯级水电站 金沙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风沙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储水与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勇 任胜男 +4 位作者 文雪 高睿璐 毕利东 温艳茹 尧水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为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结构特性的影响,选取东北典型风沙土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撂荒草地、禁牧草地、人工林地和开垦农田4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和采集不同层次土壤,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储... 为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结构特性的影响,选取东北典型风沙土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撂荒草地、禁牧草地、人工林地和开垦农田4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和采集不同层次土壤,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储水量及其季节变化、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就0~80 cm土层的土壤储水量而言,撂荒草地(157.23~218.40 mm)显著大于禁牧草地、人工林地和开垦农田(42.28~148.55 mm);但其土壤储水季节性变化,禁牧草地(48.71%)>开垦农田(34.31%)和撂荒草地(32.87%)>人工林地(9.37%);(2)无论是0~20 cm还是20~40 cm土层,开垦农田砂粒含量均显著大于撂荒草地、禁牧草地和人工林地,而其粉粒含量则都显著小于这3种土地利用方式;但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撂荒草地(0.85 mm)显著低于禁牧草地、人工林地和开垦农田(0.99~1.01 mm),而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依次为人工林地(0.97 mm)≥撂荒草地(0.95 mm)和开垦农田(0.92 mm)≥禁牧草地(0.87 mm);(3)通过冗余分析发现,表层0~20 cm土壤结构稳定性,除受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其团聚体组成差异的影响外,土壤全磷、粉粒含量和总孔隙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贡献,但亚表层20~40 cm土壤结构稳定性则主要源于>2和0.053~0.25 mm团聚体。综上所述,撂荒显著增加风沙土区土壤剖面储水能力,但人工林土壤储水季节性变化小;垦耕加剧风沙土的粗骨化进程,相较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开垦农田砂粒含量显著增加,而粉粒含量减少;但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不一,表层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差异除受其团聚体组成的影响外,还有部分是由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带来的理化性状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储水 土壤结构 团聚体稳定性 风沙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奔子栏-真达乡河段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俊生 许强 +4 位作者 张富灵 巨袁臻 杨建 郭德存 何万通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金沙江奔子栏-真达乡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与横断山脉交界的位置,地质活动强烈,滑坡灾害频发。为进一步掌握金沙江奔子栏至真达乡河段水电站库区及其所属范围的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以区内调查和遥感识别的189处滑坡为基础,研究... 金沙江奔子栏-真达乡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与横断山脉交界的位置,地质活动强烈,滑坡灾害频发。为进一步掌握金沙江奔子栏至真达乡河段水电站库区及其所属范围的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以区内调查和遥感识别的189处滑坡为基础,研究河段滑坡分布的规律,提出相关的控制因素并分析其对滑坡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主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区内滑坡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主要是坡体结构,其次是工程地质岩组和地形地貌;②逆向坡的分布对滑坡发育存在显著影响,逆向坡是区内滑坡的主要坡体结构,为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提供了缓慢变形的结构基础,使得风化碎裂的岩体堆积在原位构成滑体;③工程地质岩组的分布导致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呈明显的差异性特征,较软岩组中滑坡发育数量最多,占比50.8%;④滑坡主要发育于陡-极陡的中小起伏中山地貌中,地形坡度多介于15°~41°之间,以25°~33°为主,倾向以东西向为主;⑤断裂构造和河流形态控制着局部的滑坡分布,断层距与发育滑坡数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研究成果对区域性的滑坡灾害防治工作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滑坡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作用的库岸边坡风险率等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世佳 林潮宁 +2 位作者 陈文龙 杜效鹄 李同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传统的考虑地震作用的边坡风险率分析普遍采用特定地震参数作为计算的前置条件,忽略了地震参数的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地震作用下的库岸边坡综合风险率等级评估方法,即首先采用极值Ⅱ型分布模型建立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峰值加速度(P... 传统的考虑地震作用的边坡风险率分析普遍采用特定地震参数作为计算的前置条件,忽略了地震参数的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地震作用下的库岸边坡综合风险率等级评估方法,即首先采用极值Ⅱ型分布模型建立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峰值加速度(PGA)概率密度函数;然后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改进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库岸边坡的失效概率,在全概率理论框架下进行积分得到地震作用下的综合风险率;最后采用该方法对某库岸边坡进行风险率分析。结果表明,该库岸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综合风险率为0.0994,对应5级风险概率,可见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不同PGA的发生概率及滑动面内部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可对工程的风险率等级作出合理客观评价,且提高了评估的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地震概率 设计基准期 改进一次二阶矩法 综合风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气分型的区域风光出力互补规律评价与并网容量优化方法
19
作者 张璟 万皓 +6 位作者 高洁 朱非林 卢鹏 刘为锋 徐斌 樊宇堃 钟平安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22,共12页
【目的】风光互补发电存在波动性和间歇性,给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带来巨大挑战。现有研究多单一分析风光出力或容量配置,缺乏基于天气分型的综合风光出力互补规律评价与并网容量优化的研究。【方法】针对此问题,研究基于青海省2020... 【目的】风光互补发电存在波动性和间歇性,给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带来巨大挑战。现有研究多单一分析风光出力或容量配置,缺乏基于天气分型的综合风光出力互补规律评价与并网容量优化的研究。【方法】针对此问题,研究基于青海省2020年气象数据,计算并归一化处理风光出力并构建风光出力矩阵。采用K-means算法划分天气类型,通过波动互补率和爬坡互补率指标,分别从波动性和爬坡性两个方面评估不同天气类型下的风光出力互补特性。此外,从多个时间尺度对区域的逐日、逐月风光互补特性开展定量评价。最后,建立风光并网容量比例优化模型,采用蛇鹫优化算法和枚举法相互参证的方式对波动互补率和爬坡互补率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风光并网容量比例。【结果】结果表明:(1)青海地区的风光出力季节差异显著,夏秋季节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可以形成有效的互补发电系统。(2)不同天气类型对风光互补性影响显著,晴朗天气下风光互补性较弱,多云或突变天气下互补性相对较强。(3)所有天气类型的爬坡互补率均值为20.74%,远高于波动互补率的均值1.84%,表明风光联合出力可以有效降低出力爬坡率,增强系统的可靠性。(4)不同天气类型下,优化风光并网容量比例可以最大化互补率指标,实现最佳互补效果。【结论】研究结果能够有效揭示不同天气类型下的风光出力互补特性,并确定最佳风光并网容量比例,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出力互补特性 天气分型 风光并网容量比例优化 K-MEANS聚类 蛇鹫优化算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R联合静力贯入快速测土体质量含水率和干密度试验研究
20
作者 臧耀辉 王柳江 +3 位作者 毛航宇 刘彪 刘斯宏 傅中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9-647,共9页
为解决传统土体质量含水率和干密度检测方法存在人工劳动强度高、检测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FDR)与静力贯入的土体质量含水率和干密度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开展参数标定试验,构建介电常数... 为解决传统土体质量含水率和干密度检测方法存在人工劳动强度高、检测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FDR)与静力贯入的土体质量含水率和干密度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开展参数标定试验,构建介电常数、电导率和贯入阻力相对于质量含水率和干密度的二阶响应曲面模型,并提出电导率修正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初步验证试验和室内模型试验,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反演计算,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势进行系统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二阶响应曲面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土体介电常数、电导率、贯入阻力与土体质量含水率和干密度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50以上;在FDR法基础上增加贯入阻力测试,有效避免了仅测试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引起的反演结果不唯一和异常值问题,土体质量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均方根误差分别由3.838和0.143降低至0.853和0.069;相较传统FDR法,该方法的检测精度显著提升,土体质量含水率和干密度的最大误差分别在[-1.5%,1.5%]和[-0.1,0.1]g/cm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反射法 静力贯入 质量含水率 干密度 响应曲面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