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肽对动物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蔡雨阳 刘臻 +2 位作者 何莉 何志敏 刘素纯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0,共6页
小肽是蛋白质分解产物之一,包括二肽和三肽,其在动物肠道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吸收利用效率,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对动物的抗氧化、免疫、肌纤维和肠道发育等方面发挥积极调节作用,在动物饲料添加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 小肽是蛋白质分解产物之一,包括二肽和三肽,其在动物肠道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吸收利用效率,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对动物的抗氧化、免疫、肌纤维和肠道发育等方面发挥积极调节作用,在动物饲料添加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小肽对动物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肽对动物生理功能和肌肉品质调控的作用机理,并对小肽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后续小肽药物、改良小肽饲料配方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生理功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翘嘴鲌肌肉营养品质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德明 陈杏华 +3 位作者 伍远安 陈虎 刘丽 何志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评价池塘与大湖不同养殖模式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分析了商品翘嘴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大湖翘嘴鲌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翘嘴鲌(P<0.05),粗蛋白质... 为评价池塘与大湖不同养殖模式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分析了商品翘嘴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大湖翘嘴鲌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翘嘴鲌(P<0.05),粗蛋白质含量高于池塘翘嘴鲌,差异不显著(P>0.05)。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除了赖氨酸和组氨酸以外(P<0.05),绝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湖翘嘴鲌肌肉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较池塘翘嘴鲌高出2.72%、2.87%和2.50%。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相对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8.81和69.62。池塘翘嘴鲌的棕榈油酸(C16:1)含量显著高于大湖翘嘴鲌(P<0.05),而大湖翘嘴鲌肌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s)、必需脂肪酸(EFA)、EPA+DHA含量则高于池塘翘嘴鲌(P>0.05)。试验检测了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11种矿物元素,其中镁有显著差异(P<0.05),重金属元素(铬、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综上所述,大湖养殖翘嘴鲌营养品质优于池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元素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及其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熊鼎 王桂芹 +4 位作者 刘臻 曹申平 瞿符发 宋鹏 罗文婕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1-44,共4页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 SIF)是一种由豆科类植物的子叶与胚芽所提取的化合物,它也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免疫与抗氧化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它对畜禽的影响作用已经有较多的研究,但它对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限制了其作为功能...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 SIF)是一种由豆科类植物的子叶与胚芽所提取的化合物,它也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免疫与抗氧化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它对畜禽的影响作用已经有较多的研究,但它对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限制了其作为功能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动物饲料中。本文主要综述了SIF对动物营养的影响并展望了它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以期为合理的利用SIF优化水产动物饲料,提高利用效率,促进其生产性能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饲料添加剂 动物营养 免疫功能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Shh基因分子特征和时空表达规律及其对肌肉生长的调控
4
作者 孟杨杨 朱鑫 +4 位作者 成嘉 陈琳 褚武英 宾石玉 张建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5,共9页
研究从鳜(Siniperca chuatsi)基因组中获得Shh(Sonic hedgehog)基因序列,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和同源进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鳜Sh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242 bp,编码41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6.01 kD,等电点(pI)为6.57,脂溶系数为82.83,... 研究从鳜(Siniperca chuatsi)基因组中获得Shh(Sonic hedgehog)基因序列,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和同源进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鳜Sh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242 bp,编码41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6.01 kD,等电点(pI)为6.57,脂溶系数为82.83,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292,拥有一个跨膜区,被推定为亲水性膜结合蛋白。Shh蛋白具有两个结构域,即Hh-N和Hh-C结构域。鳜Shh蛋白与自身所属的鲈形目鱼类Shh蛋白同源性较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鳜Shh基因的时空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hh的表达量在神经胚期表达显著上调,并在胚胎发育中后阶段保持较高水平。Shh在鳜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的表达差异,在脑、肠道中表达量较高,而在红肌、白肌等组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通过环巴胺(Cyclopamine)处理鳜胚胎来抑制Shh信号通路的实验表明,Shh信号通路被抑制后,Pax3、Pax7、Myomaker、生肌调节因子及肌球蛋白重、轻链等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降低,推测Shh参与调控鳜肌细胞的早期分化和发育过程。研究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了解Shh信号调控鱼类发育的分子机理,为鱼类发育生物学以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 胚胎发育 骨骼肌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绍明 伍远安 +4 位作者 谢仲桂 李传武 程小飞 李金龙 何志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42-348,共7页
为了评价不同生长阶段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肌肉营养成分,本研究分析了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质构特性、矿物元素含量、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三组翘嘴鲌肌肉水分、粗蛋白、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0.5 kg和1 k... 为了评价不同生长阶段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肌肉营养成分,本研究分析了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质构特性、矿物元素含量、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三组翘嘴鲌肌肉水分、粗蛋白、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0.5 kg和1 kg组翘嘴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比0.2 kg组增长38.12%和53.96%。随着翘嘴鲌生长,肌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显著提升(P<0.05),肌肉K、Ca、Mg、Na和Fe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在1 kg组含量最高。1 kg组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和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显著高于0.2 kg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翘嘴鲌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1 kg组的EAAI指数最高,为68.81。翘嘴鲌肌肉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其中0.5 kg和1 kg组EPA和DHA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0.2 kg组(P<0.05),分别下降65.52%、57.38%和70.43%、60.51%。因此在配制翘嘴鲌饲料时,应适当添加EPA和DHA,以提高翘嘴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翘嘴鲌肌肉具有丰富的营养,1 kg规格具有更好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阶段 翘嘴鲌 质构特性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壳粉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程小飞 宋锐 +5 位作者 洪波 袁希平 何志刚 李传武 向劲 刘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66-70,共5页
为探索克氏原螯虾下脚料(虾壳粉)的资源化利用,本试验对虾壳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组成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一般营养成分,虾壳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的含量分别为4.62%、33.72%、10.27%、34.... 为探索克氏原螯虾下脚料(虾壳粉)的资源化利用,本试验对虾壳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组成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一般营养成分,虾壳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的含量分别为4.62%、33.72%、10.27%、34.58%;虾壳粉氨基酸总含量(TAA)为27.47%,7种必需氨基酸(∑EAA)总含量为8.58%,9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含量为18.89%,鲜味氨基酸总含量(∑DAA)为8.75%,EAA/TAA值为31.23%,EAA/NEAA值为45.42%;检测出饱和脂肪酸11种,占脂肪酸总含量的41.92%;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占脂肪酸总含量的48.10%;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98%;矿物元素中以Ca含量最高,其次是K、Na、Mg,微量元素中,以Fe含量最高,其次是Mn、Zn、Cu、Ni、Cr、As、Hg、Sn、Ti、Cd、Sb、Se、Pb,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限量。综上,虾壳粉作为小龙虾加工副产物,其蛋白质含量高,矿物元素含量丰富,作为饲料蛋白源和矿物元素补充剂,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鳅共作模式对土壤营养、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邓时铭 何志刚 +6 位作者 邹利 刘丽 李金龙 郑梦婷 蒋国民 王冬武 刘晓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6-220,共5页
为探明稻鳅共生对稻田土壤表层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测定了稻鳅共生前后土壤的主要氮、磷、钾、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以施肥和施药的稻田为对照。结果显示,稻田养殖泥鳅,土壤表层微生物丰度Chao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 为探明稻鳅共生对稻田土壤表层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测定了稻鳅共生前后土壤的主要氮、磷、钾、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以施肥和施药的稻田为对照。结果显示,稻田养殖泥鳅,土壤表层微生物丰度Chao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明显上升,增加5门735属,对照田变化不明显;稻鳅田中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田(P<0.01),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田(P<0.01),使得稻鳅田土壤磷肥出现累积,钾肥变化不明显,氮肥和有机质明显下降。因此,稻鳅共生模式丰富了稻田土壤表层微生物群落构成,提高了酶活性,促进了营养物质转化、循环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鳅共作模式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龟综合种养土壤磷营养物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时铭 刘丽 +4 位作者 吴浩 陈湘艺 邹利 蒋国民 王冬武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了探索稻龟综合种养稻田土壤磷营养水平与利用情况,检测了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等参数。结果显示,稻龟RT2组和RT3组快速地利用总磷和有机质,其降幅与稻田对照组(CG)极具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土壤有效磷浓度也... 为了探索稻龟综合种养稻田土壤磷营养水平与利用情况,检测了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等参数。结果显示,稻龟RT2组和RT3组快速地利用总磷和有机质,其降幅与稻田对照组(CG)极具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土壤有效磷浓度也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CG),有效磷与总磷、有机质的相关性随着稻田中华草龟养殖密度(2.7~3.3只/m^2)的增加而增强,呈直线相关性,拟合回归方程为Y=0.029928X1+14.75773X2-0.03891(Y为总磷g·kg^-1,X1为有机质g·kg^-1,X2为有效磷g·kg^-1);稻龟综合种养还能极显著地提高土壤细菌总数(P<0.01),降低厌氧菌含量,提升有机磷、无机磷和硝化菌数量,改变土壤微生物菌落的分布与丰度,削弱土壤总磷和有效磷与厌氧菌的强负相关性,促进磷肥释放。因此,适宜密度的稻龟综合种养可改变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增加土壤磷肥,促进土壤磷营养物质的释放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龟综合种养 土壤 磷营养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cdx2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与进化分析
9
作者 罗君涵 李艳芳 +9 位作者 高星 唐翔 罗雅楠 曾鹏 卿艳玲 王辰浩洋 陈振峰 刘晶 宋梦玲 何志敏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4期205-213,共9页
为探讨草鱼cdx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密码子偏好性及与某些动物的血缘关系,为草鱼cdx2基因的异源表达与分子调控研究提供参考,利用草鱼与其他8种动物(牛、原鸡、智人、小家鼠、塞内加尔多鳍鱼、褐家鼠、野猪、热带蟾蜍)的17个cdx2基因... 为探讨草鱼cdx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密码子偏好性及与某些动物的血缘关系,为草鱼cdx2基因的异源表达与分子调控研究提供参考,利用草鱼与其他8种动物(牛、原鸡、智人、小家鼠、塞内加尔多鳍鱼、褐家鼠、野猪、热带蟾蜍)的17个cdx2基因,使用CodonW和EMBOSS软件对密码子的偏好性参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使用SPSS和MEGA软件对密码子偏好性和基因的聚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草鱼cdx2基因密码子偏好性最强的是CUG,9种动物cdx2基因的高频密码子有7个,且均以C/G结尾,最优密码子为CUG。9种动物cdx2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NC)范围为33.01~58.08个,密码子适应指数(CAI)远小于1,密码子偏好性较弱。自然选择是形成大多数动物cdx2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重要驱动力。不同动物之间及同种动物之间,cdx2基因对同义密码子的偏好性均存在不同。动物cdx2基因的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值)聚类结果与基于系统进化树的结果近似,但其准确度稍弱于系统进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眠中华鳖的氨基酸营养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仲桂 邓时铭 +6 位作者 程小飞 陈湘艺 何志刚 李金龙 苏东旭 刘丽 王冬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1-239,共9页
选取冬眠前、冬眠中、冬眠后3个时期平均体质量为(1000±50)g的中华鳖各6只(雌雄各半)为材料,研究冬眠对中华鳖肌肉和裙边氨基酸组分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其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个时期,中华鳖肌肉和裙边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 选取冬眠前、冬眠中、冬眠后3个时期平均体质量为(1000±50)g的中华鳖各6只(雌雄各半)为材料,研究冬眠对中华鳖肌肉和裙边氨基酸组分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其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个时期,中华鳖肌肉和裙边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其中肌肉中谷氨酸质量分数最高,裙边中则是甘氨酸质量分数最高;冬眠前肌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冬眠中和冬眠后的(P<0.05),冬眠前和冬眠中裙边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冬眠后的(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质量分数最高,中华鳖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AA/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AA/NEAA)均显著高于裙边的(P<0.05),肌肉中EAA/TAA与EAA/NEAA均高于FAO/WHO理想蛋白质推荐标准(40%和60%);肌肉的鲜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与17种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裙边的(P<0.05);在评价的9种必需氨基酸中,除冬眠中肌肉缬氨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氨基酸比值系数(RC)最低外,其余处理均是蛋氨酸+胱氨酸(Met+Cys)总和的AAS、RC最低,且肌肉与裙边的AAS、RC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处理的Met+Cys总和的氨基酸化学评分均最低,说明中华鳖冬眠中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组分为缬氨酸,其余时期肌肉和裙边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组分均为Met+Cys,且肌肉中氨基酸平衡性要优于裙边;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大于70,为优质蛋白源;肌肉EAAI、生物价和营养指数均显著高于裙边的(P<0.05);中华鳖肌肉氨基酸灰色关联度(GC)是冬眠中的最低,而裙边GC则是冬眠中的最高,且肌肉的GC显著高于裙边的(P<0.05),说明冬眠中中华鳖肌肉氨基酸的平衡性不如冬眠前和冬眠后的,且裙边氨基酸的平衡性不如肌肉的;氨基酸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中华鳖肌肉氨基酸配比比裙边氨基酸更为合理,其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冬眠 肌肉 裙边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在甲壳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宇 王笑 +1 位作者 王爱民 潘亚雄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70-3482,共13页
胆固醇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固醇类物质,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是类固醇激素形成的前体物质,协调参与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活动。甲壳动物不能由乙酸从头合成胆固醇,需要依靠饮食补充机体对于胆固醇的需求... 胆固醇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固醇类物质,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是类固醇激素形成的前体物质,协调参与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活动。甲壳动物不能由乙酸从头合成胆固醇,需要依靠饮食补充机体对于胆固醇的需求。本文从胆固醇对于甲壳动物的生理作用以及胆固醇在甲壳动物中的吸收转运机制为切入点,综述了甲壳动物对胆固醇的需求量,并探讨了不同饲料原料及饲料营养组成对于甲壳动物胆固醇需求量的影响,以及饲料胆固醇含量对甲壳动物生长、体成分、健康和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深入开展胆固醇在甲壳动物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开发甲壳动物饲料胆固醇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甲壳动物 适宜需求量 体成分 健康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nrf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应激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郁坚 易成琳 +10 位作者 肖扬波 杨立权 宋世航 湛瑞杰 夏浩云 孙琳 周罗璟 瞿符发 唐建洲 刘臻 曹申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8,共8页
为研究跨膜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1(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1,nrf1)在动物机体抗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同源克隆获得草鱼nrf1基因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560 bp,编码51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草鱼nrf1... 为研究跨膜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1(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1,nrf1)在动物机体抗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同源克隆获得草鱼nrf1基因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560 bp,编码51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草鱼nrf1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进化关系较近。对nrf1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nrf1在肝脏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心脏和肠道(P<0.05)。昼夜节律分析显示,在9:00时nrf1表达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3:00、12:00、18:00、21:00和24:00(P<0.05)。经急性氨氮胁迫处理24h和48h时,发现草鱼nrf1基因在低氨氮(5 mg/L)组和高氨氮(20 mg/L)组中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低氨氮组nrf1表达量在24h时显著低于高氨氮组(P<0.05),而在48h时显著高于高氨氮组(P<0.05)。此外,研究使用3种不同蛋白源(鱼粉、菜粕和豆粕)饲料对草鱼进行生长实验,发现在养殖后14d、28d和35d,菜粕和豆粕组nrf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其中28d时豆粕组nrf1表达量显著高于菜粕组(P<0.05)。综上所述,草鱼nrf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受到水体氨氮浓度和饲料蛋白源的调控,研究为揭示鱼类nrf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抗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1 基因克隆 氨氮胁迫 蛋白源 应激反应 草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KLF6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及其对BCAAs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宾琴 宾石玉 +5 位作者 包凌晟 褚武英 张建社 程聪益 曾维 姚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6-243,共8页
为研究鳜KLF6基因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及其对支链氨基酸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在线工具和软件对KLF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KLF6基因在鳜7个不同组织的表达丰度及用siRNA干扰后KLF6基因和BCAA... 为研究鳜KLF6基因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及其对支链氨基酸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在线工具和软件对KLF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KLF6基因在鳜7个不同组织的表达丰度及用siRNA干扰后KLF6基因和BCAAs代谢相关酶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鳜KLF6基因编码区全长为3791 bp(登录号:XM_044176560.1),其中5′端和3′端分别为271和2659 bp,开放阅读框860 bp,共编码氨基酸286个。与鳃棘鲈KLF6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98.6%),与鲤鱼较远(82.3%)。KLF6有1个KLF6-N型结构域(2-204 aa)、1个COG5048结构域(194-268 aa)和3个Znf-C2H2结构域(分别位于203-227、233-257、263-285个氨基酸之间)。鳜KLF6蛋白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56.99%)、α-螺旋(26.22%)、延伸链(10.84%)和β-转角(5.94%)相互连接而成。RT-qPCR结果发现,KLF6基因在鳜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脏、脾脏、脑、肾脏、肠道、肌肉、肝脏。其中,心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P<0.01)和肌肉(P<0.05),脾脏、脑、肾脏及肠道的表达量高于肝脏(P<0.05)。在KLF6基因的mRNA表达量受到抑制后,BCAAs代谢酶(BCKDHb、ACADM、MCCC1、MCCC2、MUT、IVD)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本研究为KLF6基因在鳜肌肉BCAAs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支链氨基酸 代谢酶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两种规格湘华鲮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小飞 宋锐 +5 位作者 吴浩 邓时铭 刘丽 何志刚 李传武 向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3-78,共6页
为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湘华鲮稚鱼[初重(1.60±0.06)g)]和养成阶段[初重(109.87±0.13)g)]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稚鱼蛋白质水平为30%、35%、40%、45%,养成阶段蛋白质水平为25%、32%、39%、46%的等脂饲料4种。同一规格,... 为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湘华鲮稚鱼[初重(1.60±0.06)g)]和养成阶段[初重(109.87±0.13)g)]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稚鱼蛋白质水平为30%、35%、40%、45%,养成阶段蛋白质水平为25%、32%、39%、46%的等脂饲料4种。同一规格,每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稚鱼阶段放养50尾,养成阶段放养20尾,养殖周期分别为60 d和66 d。结果表明:(1)稚鱼阶段,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湘华鲮稚鱼的成活率和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大,饲料系数则相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体比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肥满度高蛋白质组(44.05%)显著大于低蛋白质组(28.83%~40.08%)(P<0.05),肠长则相反,而肥满度和肠长在低蛋白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养成阶段,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养成阶段湘华鲮成活率和摄食率无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但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当稚鱼和养成阶段湘华鲮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44.05%和36.44%的饲料时,湘华鲮可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华鲮 不同生长阶段 蛋白质需求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龟生态系统中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生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丽 周昆 +5 位作者 邓时铭 邹利 李金龙 何志刚 王冬武 黄志才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7-32,共6页
通过设置池塘单养草龟、水稻单作和稻龟综合种养试验,比较分析稻龟生态系统中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生产效果。结果表明:(1)除pH值外,池塘单养草龟组(TM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各养分含量在返青... 通过设置池塘单养草龟、水稻单作和稻龟综合种养试验,比较分析稻龟生态系统中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生产效果。结果表明:(1)除pH值外,池塘单养草龟组(TM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各养分含量在返青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末期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RM组)和稻龟综合种养组(RT组),与RM组相比,RT组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2)RT组稻谷产量比RM组高24.48%(P<0.05);(3)草龟增重与土壤养分无明显相关关系,而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T组草龟生长性能优于TM组,其水稻生长性能也优于RM组。综上所述,稻龟综合种养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稻田利用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生态农业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龟综合种养 土壤养分 动态变化 生产效果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桐强 钟蕾 +3 位作者 刘庄鹏 胡毅 刘臻 鲁双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82-368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7.16±0.10)g的草鱼幼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0.25%、0.5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7.16±0.10)g的草鱼幼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0.25%、0.50%、0.75%、1.00%谷氨酰胺二肽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且0.25%、0.50%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0.75%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有使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下降的趋势,其中0.50%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氨酰胺二肽添加量超过0.50%使得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0.5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0.75%、1.00%组血清补体4(C4)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添加组血清谷胱甘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0.50%组肠道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0.75%、1.00%组肠道黏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0.50%和1.00%组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50%谷氨酰胺二肽能够促进草鱼幼鱼营养物质代谢、免疫以及肠道发育,进而促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二肽 草鱼幼鱼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缓释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形态及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唐建洲 曹申平 +4 位作者 瞿符发 彭亮 刘臻 侯德兴 贺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4-773,共10页
以初始体重(18.65±0.21)g的草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纳米缓释丁酸钠对草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形态及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草鱼实验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0.2%、0.4%、0.6... 以初始体重(18.65±0.21)g的草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纳米缓释丁酸钠对草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形态及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草鱼实验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0.2%、0.4%、0.6%和0.8%的纳米缓释丁酸钠,以不添加丁酸钠组为对照组。实验在室外网箱内进行,每网箱饲养50尾草鱼,每个处理重复3次,养殖时间60d。结果表明:当纳米缓释丁酸钠添加量为0.6%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较好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同时,草鱼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GOT、谷草转氨酶GPT及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血清中总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对照组增加显著(P<0.05),小肠中PepT1基因表达量提高显著(P<0.05)。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纳米缓释丁酸钠通过保护肠道黏膜和提高肠道PepT1的表达量,从而促进其生长,适宜添加量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缓释丁酸钠 草鱼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黏膜形态 Pep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鱼粉饲料中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合方鲫生长性能、消化能力、血浆生化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扬波 曹申平 +9 位作者 敖青 黄康 莫郁坚 张欣然 郑欣怡 童晓念 毛庄文 樊均德 刘臻 唐建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3-1373,共11页
实验以合方鲫2号幼鱼(31.50±0.50)g为实验对象,研究黑水虻幼虫粉(HM)替代饲料鱼粉(0、20%、40%、60%和80%)对合方鲫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能力、血浆生化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5组等氮(30%)等能(18.50 MJ/kg)等脂(... 实验以合方鲫2号幼鱼(31.50±0.50)g为实验对象,研究黑水虻幼虫粉(HM)替代饲料鱼粉(0、20%、40%、60%和80%)对合方鲫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能力、血浆生化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5组等氮(30%)等能(18.50 MJ/kg)等脂(6%)饲料,每组3次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养殖时间74d。结果表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HM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替代水平为20%时最大;饲料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替代组显著小于60%和80%替代组(P<0.05)。肥满度和脏体比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均在40%替代组最大;80%替代组肝体比显著高于0、20%和60%替代组(P<0.05),但与40%替代组无显著差异。全鱼水分和灰分无显著变化;20%和60%替代组粗蛋白显著低于0组(P<0.05);粗脂肪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0%替代组达到最大值。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血氨含量呈上升趋势,80%替代组显著高于0组;20%替代组血浆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60%和80%替代组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20%替代组(P<0.05)。20%替代组肠道中lat2、pept1和cdx2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其他各处理组,asct2基因表达水平则在替代水平为40%时最大;肝脏中tor和igf1基因表达量均在40%替代组最大,gh和ghr基因表达水平则均在替代水平为60%时最高。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鱼粉的0—40%不影响合方鲫的生长,且在20%替代水平时可获得最大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粉 低鱼粉饲料 生长性能 基因表达 合方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发酵芝麻粕替代菜粕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微生物及小肽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宋鹏 曹申平 +6 位作者 唐建洲 彭亮 罗文婕 熊鼎 邓岳松 贺喜 刘臻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7-1154,共8页
实验以初重(99.98±0.69)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发酵芝麻粕替代菜粕蛋白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微生物以及小肽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添加0、5%、10%和15%发酵芝麻粕分别替代菜粕蛋白0、11... 实验以初重(99.98±0.69)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发酵芝麻粕替代菜粕蛋白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微生物以及小肽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添加0、5%、10%和15%发酵芝麻粕分别替代菜粕蛋白0、11.8%、23.5%和35.1%,配制4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组3个重复,每一重复饲喂20尾鱼,每天饱食投喂2次,实验共持续45d。结果发现:各处理组间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实验1组和2组略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饵料系数也无显著差异,实验1组和2组略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草鱼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隐窝深度小于对照组(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在实验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发酵芝麻粕替代比例的增加,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芽孢杆菌(Bacillus)占比显著上升(P<0.05),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气单胞菌(Aeromonas)占比显著下降。小肽转运相关基因方面,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特异性蛋白1(Sp1)和小肽转运蛋白1(PepT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随着发酵芝麻粕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先显著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且均在实验1组时达到最大值(P<0.05)。综合考量鱼体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菌群及小肽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方面,草鱼饲料中发酵芝麻粕蛋白适宜替代菜粕蛋白的比例为11.8%—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芝麻粕 草鱼 蛋白替代 生长性能 肠道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