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底泥基植生基材用于矿区生态修复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宋亮 赵冰琴 +4 位作者 夏栋 吴欣 胡鑫凯 许文年 包海龙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413,共13页
表土资源的严重短缺是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修复的主要限制因素,黄河底泥又是水土流失的部分土壤颗粒,具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本研究以黄河底泥替代自然土壤,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黏结剂,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和破碎玉米秸秆以及... 表土资源的严重短缺是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修复的主要限制因素,黄河底泥又是水土流失的部分土壤颗粒,具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本研究以黄河底泥替代自然土壤,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黏结剂,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和破碎玉米秸秆以及多种外源改性材料进行植生基材制备,采用正交试验在乌海市苏海图矿区堆填场边坡进行原位试验。通过测定植生基材水分、强度特性和监测植物生理特性来评价黄河底泥基植生基材用于矿区生态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①与CK处理相比,水泥作为硬性材料可增强基材强度,提高范围为0.62~1.67倍,但6%高水泥掺量会使得基材干燥收缩,内摩擦角降低1.2°~4.1°,并且会对植物出苗和前期生长阶段产生抑制作用。②黄河底泥为粉质砂土,容重大孔隙少,有机物料的加入可显著改善基材孔隙结构,提高基材12.57%~15.88%的最大吸持贮水量,并且使得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提高35.56%,有利于植物根系以及植株的发育。此外,纤维状秸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基材延性,抑制基材裂缝的延伸和扩展。在水泥和有机物料均为4%时,基材黏聚力达到峰值25.17 kPa。③相关性分析和PLS–PM综合分析表明,植物生理特性在外源物质的直接作用和基材物理特性的间接作用下,除植株高度外,其余指标方差均>0.7,总体植生情况能够满足边坡生态修复的要求,且植物后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生长状态。④综合考虑,当水泥和有机物料掺量均维持在4%时,可使黄河底泥基植生基材蓄水持水能力和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并且适用于水土资源短缺的矿区边坡生态修复和植物生长。该研究结果可推广到黄河流域其他涉及清淤的湖库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底泥 植生基材 保水性能 强度特征 植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WOA-XGBoost改进模型的植被混凝土生境基材配合比研究
2
作者 周明涛 童温亮 +3 位作者 章涵 刘黎明 王瑞红 石立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109,共12页
传统植被混凝土生境基材配合比设计通常依据个人主观经验,规范化与标准化有所欠缺,随着技术的发展,应明确不同工况条件下最优配合比,以规范工程实践与提升工程质量。文章通过现场案例及室内试验分析得出合理基材组配,并根据基材物理、... 传统植被混凝土生境基材配合比设计通常依据个人主观经验,规范化与标准化有所欠缺,随着技术的发展,应明确不同工况条件下最优配合比,以规范工程实践与提升工程质量。文章通过现场案例及室内试验分析得出合理基材组配,并根据基材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探究了不同年均降雨量、边坡坡度和种植土用量工况条件下各组分用量间的影响。为提高调参效率,结合遗传算法(GA)与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XGBoost模型超参数,通过GAWOA-XGBoost改进模型建立植被混凝土组分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基于NSGA-Ⅱ算法求得各工况条件下的最优配合比。研究表明,加大水泥用量可增强基材强度和抗冲刷性,改良剂有助于调节基材酸碱环境,有机肥和有机料用量的增加则可提高基材养分含量和连通孔隙率。对比验证结果表明GAWOA-XGBoost改进模型能有效建立基材组分用量与基材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由NSGA-Ⅱ算法所得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植被混凝土配合比性能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组分 GAWOA-XGBoost改进模型 影响规律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寒区抗冻型基材质量评价及植被修复效果
3
作者 周明涛 高家祯 +3 位作者 陈博 胡锦平 潘炳锟 陈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3-194,共12页
抗冻型基材是一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护坡土壤,定量评价抗冻型基材在西藏高寒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为高寒地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研究通过连续5 a实地取样和现场监测,测定了边坡植被修复后2019—2023年间抗冻... 抗冻型基材是一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护坡土壤,定量评价抗冻型基材在西藏高寒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为高寒地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研究通过连续5 a实地取样和现场监测,测定了边坡植被修复后2019—2023年间抗冻型基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及植被修复情况,并与立地条件相似的植被混凝土和天然土修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并采用回归分析探究土壤质量与植被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土壤,抗冻型基材在西藏高寒区的植被修复效果最好,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均有显著提升(P<0.05),土壤质量指数SQI均值(5 a)从小到大依次为抗冻型基材(0.681)、植被混凝土(0.605)、天然土(0.378)。3种土壤质量SQI均值和植被修复效果均随时间呈抛物线型走势,在2020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主成分分析显示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water stable macroaggregate content,WAC)、土壤黏聚力(soil cohesion,SC)、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atalase activity,CAT)为关键评价指标,权重占比较高。回归分析表明,SQI值与4种植被指标呈紧密正相关,SQI值可准确评价边坡生态修复效果。抗冻型基材在高寒区边坡植被修复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该研究为高寒区边坡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并可为后续基材在不同环境气候和边坡条件中的使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型基材 边坡生态修复 土壤质量指数 主成分分析 植被修复效果 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边坡水泥基生境基材外掺纤维改性研究
4
作者 刘振忠 党艳娜 +3 位作者 王明 刘黎明 杨旭 陈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4-232,共9页
分析外掺纤维对膨胀土边坡水泥基生境基材护坡性能的影响,为膨胀土边坡防护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外掺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和棕纤维制备3种不同的水泥基生境基材,通过边坡模型试验定期测定各边坡生境基材的物理、力学及生态... 分析外掺纤维对膨胀土边坡水泥基生境基材护坡性能的影响,为膨胀土边坡防护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外掺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和棕纤维制备3种不同的水泥基生境基材,通过边坡模型试验定期测定各边坡生境基材的物理、力学及生态指标。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CK组)相比,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及棕纤维的掺入可显著改善基材的内部孔隙结构,其渗透系数降低范围分别为28.43%~39.39%、5.58%~10.13%、31.36%~43.14%;纤维掺入提高了基材的抗剪强度,其黏聚力提高范围分别为28.37%~32.75%、12.23%~14.82%、32.52%~37.21%,内摩擦角提高范围分别为0.07%~1.62%、0.41%~1.21%、1.31%~2.07%。②纤维的加入通过改善基材的孔隙结构,促进了植物生长,从全期平均含量来看,3组外掺纤维组相较CK组的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6.38%、8.93%、51.06%。③边坡土体在经历自然降雨后,土体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外掺纤维组降雨前后含水率差值明显低于CK组,其作用效果依次为棕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综合分析得出:外掺纤维对膨胀土边坡水泥基生境基材的护坡性能有明显的提升效果;综合环保及成本因素,棕纤维运用于实际工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该研究成果可对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指导,并对其他特殊土边坡生态防护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水泥基生境基材 外掺纤维 基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工程扰动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边坡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悦阳 夏栋 +4 位作者 舒倩 郭士维 罗婷 闫书星 刘大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8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修复后边坡土壤颗粒分形特征,为分形维数作为评价修复后向家坝工程扰动区边坡土壤质量的综合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向家坝工程扰动区6种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的0—10 cm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修复后边坡土壤颗粒分形特征,为分形维数作为评价修复后向家坝工程扰动区边坡土壤质量的综合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向家坝工程扰动区6种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的0—10 cm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采用单重和多重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自然演替与人工修复模式下土壤粒径分布(PSD)和分形特征及土壤养分特征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黏粒含量较少,粒径分布不均匀。天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且土壤颗粒较细。黏粒与D v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粉粒含量与D_(1),D_(2)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砂粒与D_(1),D_(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养分与黏粒、粉粒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D_(1),D_(2)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向家坝工程扰动区土壤颗粒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土壤质地较粗,而植被混凝土修复技术有利于细颗粒的积累,从而提高土壤均匀度,可以作为生态修复的参考。粉粒和砂粒不仅主导多重分形参数,还对养分有促进作用,可用来作为研究区域生态修复效果的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土壤养分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含量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冰琴 胡鑫凯 +5 位作者 高儒章 施伟豪 张兴凤 朱万庆 夏振尧 许文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7,共11页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导致土壤养分的损失,严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库区坡耕地土壤浅薄化和砾质化特征明显,但目前对含碎石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通过设置3个降雨...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导致土壤养分的损失,严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库区坡耕地土壤浅薄化和砾质化特征明显,但目前对含碎石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通过设置3个降雨梯度(60、90、120 mm/h)和4种碎石含量(0、10%、20%、30%),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各试验条件下含碎石土壤产流产沙和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碎石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以增大产流产沙量来促进氮磷流失,而对相应流失速率与流失浓度的变化规律影响较小,不同碎石含量下泥沙产量的变异系数更高,且泥沙中不同碎石含量下的氮磷流失量显著性差异更强(P<0.05);2)泥沙中累计磷流失量略微大于氮流失量,有效磷几乎不随泥沙流失,有效氮约占全氮流失量的15%;径流中氮素流失量几乎为磷素的10倍且以有效氮为主,占总氮流失量的75%,有效磷占总磷流失量的25%;3)不同碎石含量下有效氮流失规律大致相同,径流中硝态氮约占有效氮流失量的70%,而泥沙中则以铵态氮为主,约占65%;4)不同碎石含量下土壤中氮磷元素均以随侵蚀产沙流失为主,累计产沙量与氮磷元素随侵蚀产沙流失量均在20%碎石含量下达到极大值,10%碎石含量下流失量相对较小,因此泥沙库区坡耕地氮磷流失防治应以减少侵蚀产沙为主,注意大雨暴雨多发季节的水质监测与施肥控制。同时可对土中碎石进行清除使其保持在不高于10%水平。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含碎石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氮磷流失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碎石含量 雨强 产流产沙 氮磷流失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堆肥产物用于综合利用工程废弃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琦琦 周明涛 +3 位作者 程威 李明明 姜祥豪 刘铸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09,共5页
为积极响应国家循环经济发展与解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程废弃料处置问题,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固体废弃物餐厨垃圾堆肥产物去综合利用渗透稳定性极差、有机质缺乏的工程废弃料粗砂土、砂石骨料脱水污泥,试验了3种材料不同质量... 为积极响应国家循环经济发展与解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程废弃料处置问题,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固体废弃物餐厨垃圾堆肥产物去综合利用渗透稳定性极差、有机质缺乏的工程废弃料粗砂土、砂石骨料脱水污泥,试验了3种材料不同质量比的混配方式,并以纯的粗砂土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粗砂土∶砂石骨料脱水污泥∶堆肥产物=5∶3∶2(质量比)时,土壤容重、pH、有机质均满足《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DB11/T 864—2020)的一般绿化要求,电导率也基本达到一般绿化要求,而种植黑麦草后的发芽势、发芽率、株高、茎粗、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相对纯的粗砂土都显著提高,并且容重最低,发芽率最高,60 d的株高最高,茎粗最粗,地上生物量最大。因此,餐厨垃圾堆肥产物可以用来综合利用工程废弃料砂石骨料脱水污泥和粗砂土而制备园林用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餐厨垃圾 粗砂土 砂石骨料脱水污泥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冻型人造土冻融适应性及其在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应用
8
作者 高家祯 周明涛 +2 位作者 陈竣 胡旭东 胡达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目的]探究抗冻型人造土冻融适应性及其在高寒地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践效果,为高寒地区边坡植被修复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撑。[方法]采用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剖判人造土在冻融循环60次期间的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 [目的]探究抗冻型人造土冻融适应性及其在高寒地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践效果,为高寒地区边坡植被修复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撑。[方法]采用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剖判人造土在冻融循环60次期间的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室外试验监测指标的选取,现场取样监测了近4 a人造土在西藏高寒地区岩质边坡的工程应用及其植被修复效果,并与当地天然土作对照分析。[结果]与天然土相比,抗冻型人造土的抗冻稳定性和肥力均有显著提升(p<0.05),具体表现在其冻融前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团聚度及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升,而质量损失率和结构破坏率显著降低(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室内试验指标中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结构破坏率、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主成分因子的相关性较高,因此在室外试验中监测这4个指标和植被修复情况。室外监测中发现抗冻型人造土4 a内在不同时间段上的结构破坏率均更低,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有机质含量更高;其边坡植被修复后的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更佳。[结论]抗冻型人造土在高寒地区应用时的植被修复效果更佳,特别是其抗冻耐久性、团聚体稳定性和肥力表现突出,均优于天然土,因此其更适宜于边坡植被修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型人造土 理化性质 高寒地区 边坡植被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素内脂对干旱胁迫下护坡植物高羊茅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
9
作者 李铭怡 贾濠基 +5 位作者 董文豪 郭士维 王福豪 刘黎明 夏栋 许文年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干旱严重限制边坡生态修复进程,影响护坡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油菜素内酯在提高植物抗旱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增强干旱胁迫下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抗旱能力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高羊茅为试验材料,通... 干旱严重限制边坡生态修复进程,影响护坡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油菜素内酯在提高植物抗旱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增强干旱胁迫下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抗旱能力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高羊茅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3种水分梯度(正常水分、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与4种油菜素内酯浓度(0、0.05、0.2、0.5 mg·L^(-1))处理,研究油菜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高羊茅株高、生物量、光合特性及部分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混凝土中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高羊茅的生长受到抑制且生理性能下降;油菜素内酯处理显著增加(P<0.05)干旱胁迫下高羊茅的株高、生物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脯氨酸含量,降低高羊茅叶片中的胞间CO_(2)浓度和丙二醛含量,有效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的抗旱能力,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其中正常水分和轻度干旱胁迫以喷施0.2 mg·L^(-1)油菜素内酯对高羊茅生长促进效果最佳,重度干旱胁迫以喷施0.05 mg·L^(-1)油菜素内酯效果最佳。研究初步揭示了油菜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将外源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引入植被混凝土生态边坡修复中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植被混凝土 油菜素内酯 高羊茅 光合特性 渗透调节 边坡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混凝土不同磷石膏掺量对狗牙根根系特性及抗拔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嘉槊 吴彬 +2 位作者 康柔嘉 许亚坤 许文年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研究植被混凝土磷石膏含量对基材理化性质、植物根系性征及整株抗拔力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磷石膏掺量(0%、3%、4.5%、6%、9%)以及不同生长期(90、120、150d)条件下,基材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狗牙根根系监测和原位整株拉拔试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植被混凝土磷石膏含量对基材理化性质、植物根系性征及整株抗拔力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磷石膏掺量(0%、3%、4.5%、6%、9%)以及不同生长期(90、120、150d)条件下,基材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狗牙根根系监测和原位整株拉拔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对基材容重、pH值和土壤磷含量具有显著影响;狗牙根根系网状结构显著增强了抗拔力,整株抗拔力随根系性状的改善而增大,3%掺量下抗拔力120d时高出0%掺量30.25%;适量磷石膏掺入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3%掺量下根系总根长、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增加显著,此种情况下狗牙根根系固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磷石膏 根系形态 抗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散视角下护坡植被滴灌技术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辰元 周明涛 +2 位作者 胡旭东 赵同晖 许文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2,共8页
为探明以复合型人造土壤为边坡种植土的植物蒸散对于高陡边坡生态恢复评价体系制定及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以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混合草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壤中滴灌技术,通过改进后的Penman-Monteith公式... 为探明以复合型人造土壤为边坡种植土的植物蒸散对于高陡边坡生态恢复评价体系制定及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以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混合草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壤中滴灌技术,通过改进后的Penman-Monteith公式研究草本植物实际蒸散量与作物系数,以此评价壤中滴灌技术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高羊茅的作物实际蒸散量和作物系数最大,黑麦草其次,早熟禾最小,拟合的决定系数不小于0.847;养护初期各植物蒸散量相差较小,均保持在4.2 mm/d左右;养护结束后混合草种的蒸散量最大,早熟禾最小,分别约6.2、5.7 mm/d;养护前20 d,除早熟禾外,黑麦草、高羊茅、混合草种实际蒸散量均差异不显著,养护20 d后黑麦草、早熟禾、混合草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30d后各草种蒸散量均差异不显著;4类草本植物蒸散量差值随时间递增,前期混合草种蒸散量低于黑麦草、高羊茅,后期有明显的提升,50 d起混合草种作物系数大于单草种作物系数。以30 d为界,30 d作物系数相近;生长初期的作物系数变幅最明显,且月增幅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黑麦草和高羊茅的作物系数在任意时段均相近。边坡模型试验前期,以坡面喷灌方式灌溉的植物生态值较高,植物生长情况优于壤中滴灌方式,但自养护中期开始,壤中滴灌技术在生态效益上凸显优势,比坡面喷灌技术高出40.7%~1 444.0%的生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蒸散 植被混凝土 PENMAN-MONTEITH公式 壤中滴灌 作物系数 植物生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植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内稳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铭怡 王冉 +6 位作者 贾濠基 耿启明 郭士维 王福豪 刘黎明 董文豪 许文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8-1077,共10页
为探究施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对不同干旱条件下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以黄花决明(Cassia glauca La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75%±... 为探究施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对不同干旱条件下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以黄花决明(Cassia glauca La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75%±5%,55%±5%,35%±5%)及4种BR浓度处理(0,0.05,0.2和0.5 mg·L^(-1)),在干旱90天后测定株高、生物量和植物、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发现:干旱胁迫导致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降低;随着施用BR浓度的增加,株高、生物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0.2 mg·L^(-1)BR有利于植物养分含量提升,地上部提升效果更好;干旱区生态修复中黄花决明的生长对N元素的供应需求较大;施用BR有助于提高黄花决明株高和生物量,调节养分分配策略,缓解干旱对植物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可为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和植被重建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干旱胁迫 油菜素内酯 化学计量 养分特征 内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