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阴离子对纳米二氧化钛在载铁石英砂多孔介质中迁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小廷 吴丹 +1 位作者 梁嘉良 童美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9-757,共9页
以纳米二氧化钛为研究对象,考察系列环境相关条件下(不同pH、离子类型与离子强度)纳米二氧化钛在载铁石英砂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在NaCl,NaNO_3和Na_2SO_4 3种溶液中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其他... 以纳米二氧化钛为研究对象,考察系列环境相关条件下(不同pH、离子类型与离子强度)纳米二氧化钛在载铁石英砂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在NaCl,NaNO_3和Na_2SO_4 3种溶液中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其他溶液相比,在NaH_2PO_4溶液中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分别有明显的升高和降低;磷酸根离子会促进纳米二氧化钛在载铁石英砂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机理探究发现,由于PO_4^(3-)会被吸附至纳米二氧化钛和载铁石英砂多孔介质的表面上,增大纳米二氧化钛和多孔介质的表面Zeta电位,导致纳米二氧化钛与介质表面之间静电斥力的增加,从而加大纳米二氧化钛被吸附于多孔介质表面位点的难度,减少沉积;同时,纳米二氧化钛Zeta电位的增加会减少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间的碰撞团聚,导致其水力学粒径变小,从而促进其迁移行为。此外,PO_4^(3-)会与纳米二氧化钛竞争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位点,导致纳米二氧化钛可沉积位点的减少,增加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阴离子 迁移 沉积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目标的异龙湖流域精准治污决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邹锐 苏晗 +3 位作者 余艳红 王俊松 叶瑞 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6-434,共9页
提出面向湖泊水质的工程设计规划方法(即精准治污)。流域精准治污决策建立在以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为核心的时空数值源解析技术基础上,定量地表达工程措施与水质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的云南异龙湖为例,针对其短期治... 提出面向湖泊水质的工程设计规划方法(即精准治污)。流域精准治污决策建立在以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为核心的时空数值源解析技术基础上,定量地表达工程措施与水质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的云南异龙湖为例,针对其短期治理决策问题进行精准治污决策分析。结果显示,就异龙湖中任一点的水质而言,在不同的补水情景下,城河及城北河子流域都是重要的负荷输出源。如果要使湖中和湖东站点水质达标,需要更全面地考虑各个子流域的污染源控制。当无补水时,即使大幅度削减污染负荷,也很难保证水质达标。在补水2000万m3及3500万m3情景下,补水对湖内3个监测站点的水质改善都比较明显。最后,在宏观层面上确定不同子流域重点污染控制工程类型,并在微观层面上,结合特定污染治理工程,探讨在流域精准治污体系下如何开展局地的工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治污 数值源解析 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异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水相和沉积物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水平与生态风险 被引量:32
3
作者 高月 李杰 +1 位作者 许楠 倪晋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06-1719,共14页
本文研究了汉江水相和沉积物中10种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浓度分布、组成特征和污染来源;分析了汉江水相和沉积物中PPCPs含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0种PPCPs物质的检出频率不同.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中∑PPCPs浓度分别为37.47—275.83... 本文研究了汉江水相和沉积物中10种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浓度分布、组成特征和污染来源;分析了汉江水相和沉积物中PPCPs含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0种PPCPs物质的检出频率不同.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中∑PPCPs浓度分别为37.47—275.83 ng·L^(-1)和72.02—292.96 ng·L^(-1),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样品中∑PPCPs浓度分别为24.71—85.12μg·kg^(-1)和3.35—171.84μg·kg^(-1).水样中总浓度最高点出现在集家嘴的丰水期,且酮基布洛芬(KTP)的检出浓度最高,达250.59 ng·L-1.沉积物中浓度最高点出现在丹江口的丰水期,且以酮基布洛芬(KTP)和三氯卡班(TCC)为主.所有沉积物样品中各组分占比以酮基布洛芬(KTP)为主.采用风险商(RQ)法对汉江水相和沉积物中的10种PPCP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主要是酮基布洛芬(KTP)、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对细菌类、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有明显不同的生态风险.汉江流域PPCPs的生态风险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 汉江 水体 沉积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流域分质水资源承载力预警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伟 刘永 和树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3-679,共7页
提出基于不同水质水资源量供需的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构建基于缺水发生时间的水资源承载力预警警情确定方法,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分质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模型。以牛栏江流域上游为例,开展流域分质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预警的实证研究... 提出基于不同水质水资源量供需的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构建基于缺水发生时间的水资源承载力预警警情确定方法,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分质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模型。以牛栏江流域上游为例,开展流域分质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预警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现状发展趋势下,流域优质水资源达到轻度预警,一般水资源达到中度预警。为保证调水工程的顺利运行,牛栏江上游地区仅可承载低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并且需要中等以上的环境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预警 灰水足迹 牛栏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水体和沉积物中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杰 高月 +6 位作者 王之芬 王斌伟 郝红珊 徐亚茹 朱婷婷 许楠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3-920,共8页
采集汉江旱季和雨季的水样和沉积物,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对其中的11种全氟化合物(PFCs)进行检测,研究该区域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1种全氟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旱季和雨季水样中∑PFCs浓度分别为0.3~23... 采集汉江旱季和雨季的水样和沉积物,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对其中的11种全氟化合物(PFCs)进行检测,研究该区域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1种全氟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旱季和雨季水样中∑PFCs浓度分别为0.3~23.04和0.16~19.68 ng/L,沉积物中∑PFCs浓度分别为0~55.1和0.99~85.07 ng/g。水样总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汉江汇入长江处的武汉,且武汉采样点的全氟辛酸(PFOA)浓度最高,旱、雨季分别达到22.52和12.52 ng/L。沉积物中总浓度最高值出现在陶岔,且以全氟庚酸(PFHp A)和全氟己酸(PFHx A)为主,沉积物中组分组成的季节差异不大。采用实际检测到的水样中PFOA、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全氟壬酸(PFNA)、PFHx A和全氟葵酸(PFDA)的浓度以及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浓度,运用熵值法,对汉江流域进行全氟化合物污染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均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具有风险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汉江 水体 沉积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武安段生态航道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念 李天宏 匡舒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9-495,共7页
基于航道建设要素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的基本思想,建立长江中下游武汉‒安庆段生态航道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能够反映木桶效应的综合指数评价法,对该河段2018年生态航道健康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安庆段的生态航... 基于航道建设要素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的基本思想,建立长江中下游武汉‒安庆段生态航道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能够反映木桶效应的综合指数评价法,对该河段2018年生态航道健康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安庆段的生态航道健康指数为0.8145,属于中等水平,该航道的自净功能优秀,航运、泄洪和景观娱乐功能良好,生态功能较差,后续航道建设和维护应该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航道 武汉‒安庆段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群的统计学聚类识别及水质响应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青松 梁中耀 +3 位作者 赵磊 李玉照 吴思枫 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8-956,共9页
为探究湖泊群水质变量的响应模式,构建适用于监测数据匮乏的湖泊群聚类和响应模式识别方法体系(PCA-BN),包括4个步骤:数据预处理、PCA降维与湖泊聚类、贝叶斯网络构建及参数学习、湖泊响应关系模拟。以云南高原湖泊群为例开展研究,结果... 为探究湖泊群水质变量的响应模式,构建适用于监测数据匮乏的湖泊群聚类和响应模式识别方法体系(PCA-BN),包括4个步骤:数据预处理、PCA降维与湖泊聚类、贝叶斯网络构建及参数学习、湖泊响应关系模拟。以云南高原湖泊群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6个湖泊可分为两类;由于第一类湖泊受到的人为干扰更严重,因而叶绿素a对总氮和总磷的响应比第二类湖泊更敏感;第一类湖泊表层水温高,溶解氧趋近饱和,随叶绿素a变化不显著,第二类湖泊溶解氧随叶绿素a升高而显著升高;两类湖泊的透明度与叶绿素a的关系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群 水质 聚类 响应模式 主成分分析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淋洗法修复2,4-DNT-3-SA污染土壤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天宇 赵泉林 +4 位作者 张振中 姜振明 苏宏平 高学文 叶正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904,共6页
采用静态生物淋洗法处理含2,4-二硝基甲苯-3-磺酸钠(2,4-DNT-3-SA)的土壤。考察供氧条件、土水比及温度对2,4-DNT-3-S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37oC、土水比为10:5的条件下,2,4-DNT-3-SA去除率最高,达到98.75%。采用高通量测... 采用静态生物淋洗法处理含2,4-二硝基甲苯-3-磺酸钠(2,4-DNT-3-SA)的土壤。考察供氧条件、土水比及温度对2,4-DNT-3-S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37oC、土水比为10:5的条件下,2,4-DNT-3-SA去除率最高,达到98.75%。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菌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优势菌属主要为假单胞菌属、鞘脂菌属和芽孢乳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淋洗 2 4-DNT-3-SA 土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钛羟基磷灰石对水中EE2光催化降解规律及途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鞠传伦 张健伟 +3 位作者 孙卫玲 若村正人 塚田峰春 佐佐正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5-827,共13页
以17α-乙炔雌二醇(EE2)为目标污染物,以载钛羟基磷灰石(TiHAP)为催化剂,对比研究TiHAP和TiO_2对EE2的光催化规律、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光催化降解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TiHAP薄膜对EE2的降解速率高于TiO_2薄膜;随着Fe^(... 以17α-乙炔雌二醇(EE2)为目标污染物,以载钛羟基磷灰石(TiHAP)为催化剂,对比研究TiHAP和TiO_2对EE2的光催化规律、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光催化降解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TiHAP薄膜对EE2的降解速率高于TiO_2薄膜;随着Fe^(3+)浓度增加,TiHAP降解EE2的速率没有明显变化,TiO_2降解EE2的速率则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富里酸(FA)浓度的增加,TiHAP降解EE2的速率减小,而TiO_2降解EE2的速率升高。用LC-MSn对TiHAP光催化降解EE2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进行分析,在中性pH条件下共确定9种降解产物,比同样pH值下以TiO_2为催化剂检出的产物种类多,推断其降解的主要途径是苯环羟基化、开环羧基化以及脱羧等一系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钛羟基磷灰石 17α-乙炔雌二醇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环渤海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二苯并噻吩降解率与功能基因响应关系研究
10
作者 黄斯乔 籍国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0-898,共9页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环渤海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二苯并噻吩(DBTs)的降解途径,选择辽河口芦苇湿地、天津北大港滩涂湿地和黄河河口湿地的3种不同湿地沉积物,在模拟季节性温度条件下,培养56天,测定DBT的降解率,分析DBT降解功能基因的丰度,建立...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环渤海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二苯并噻吩(DBTs)的降解途径,选择辽河口芦苇湿地、天津北大港滩涂湿地和黄河河口湿地的3种不同湿地沉积物,在模拟季节性温度条件下,培养56天,测定DBT的降解率,分析DBT降解功能基因的丰度,建立DBT降解率与功能基因群组定量响应关系模型,解析不同温度下3种湿地沉积物中DBT的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3种湿地沉积物中DBT的降解率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升高,4oC培养时,DBT的降解率排序为黄河河口湿地>天津北大港滩涂湿地>辽河口芦苇湿地;30oC培养时,DBT的降解率排序为北大港滩涂湿地>黄河河口湿地>辽河口芦苇湿地;cat A与dsz B基因影响DBT的降解速率。低温条件和中温条件下,在3种湿地中,代表Kodama途径的nag Ac/nah Ac和nid A基因分别起主要作用,代表4S途径的dsz B基因在黄河河口湿地及北大港滩涂湿地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湿地沉积物 环渤海 功能基因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