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数字流域实验室介绍
1
作者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2005年伊始,伴随着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诞生,数字流域实验室正式成立.经过3年的建设,于2008年向学校科技处提出申请,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科技处十分重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考察和论证,经... 2005年伊始,伴随着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诞生,数字流域实验室正式成立.经过3年的建设,于2008年向学校科技处提出申请,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科技处十分重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考察和论证,经过现场考察和答辩,并经过专家组论证和科技处审核,以北京师范大学首批'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徐宗学为主任、鱼京善教授为副主任的数字流域实验室获得学校批准,学校正式立项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成员人,其中教授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校级重点 水科学研究 分布式水文模型 流域水文 水文过程 气候变化 中游地区 耦合机理 产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水沙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重点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新军 张红武 +1 位作者 钟徳钰 李振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1,共4页
为了促进黄河上游水沙问题的系统解决,从流域系统的角度,结合水沙灾害防治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认为黄河上游水沙关键过程与调控是保障黄河上游防洪安全、用水安全和黄河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具体包括:1风-水-重力侵蚀产沙的... 为了促进黄河上游水沙问题的系统解决,从流域系统的角度,结合水沙灾害防治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认为黄河上游水沙关键过程与调控是保障黄河上游防洪安全、用水安全和黄河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具体包括:1风-水-重力侵蚀产沙的耦合过程;2沙漠宽谷河道冲淤过程及河床演变机理;3水库群联动调控水沙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重点包括:1沙源解析方法与黄河上游泥沙来源;2风-水-重力侵蚀产沙机理与输移过程;3沙漠宽谷河道洪-床-岸作用机理与冲淤效应;4黄河上游水库群调节与河道水沙过程的响应;5黄河上游水沙关键过程调控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机理 泥沙输移 河道冲淤 水库群调度 水沙过程 水沙调控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水沙变化特性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鲁俊 安催花 吴晓杨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46,共7页
根据宁蒙河段不同来源的水沙资料,分析了宁蒙河段干流、支流和入黄风积沙量变化,从人类活动影响和自然条件变化两方面研究了水沙变化的机理,以及近期水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宁蒙河段水沙变化,其中工农业... 根据宁蒙河段不同来源的水沙资料,分析了宁蒙河段干流、支流和入黄风积沙量变化,从人类活动影响和自然条件变化两方面研究了水沙变化的机理,以及近期水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宁蒙河段水沙变化,其中工农业生活引水是干流水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库拦沙是干流沙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2000年以后支流水保措施减沙影响增强,风速减弱是入黄风积沙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龙羊峡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是黄河干流汛期水量比例和大流量过程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宁蒙河段 水沙 变化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科学研究进展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9
4
作者 徐宗学 李景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0-459,共10页
对水文科学的研究现状、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其结果表明,社会需求是水文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是水文科学发展的源泉。水文科学不仅要研究地表水文过程,还要研究各圈层界面上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不仅... 对水文科学的研究现状、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其结果表明,社会需求是水文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是水文科学发展的源泉。水文科学不仅要研究地表水文过程,还要研究各圈层界面上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不仅要研究水在运动转化过程中的物理过程,还要研究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化学过程,特别需要加强水在水文循环和运动中生物过程的研究,从而使水文学向生态水文学的方向迈进。目前,生态水文学、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是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今后除了进一步继续完善和深化水文科学的理论体系,还要不断丰富水文科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循环 水资源 地表水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挟沙气流中输沙量垂线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倪晋仁 李振山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克服传统的垂直集沙方法在近床面区测量精度较低的缺陷 ,本文将垂直集沙方法和水平集沙方法结合 ,在风洞内测量了气流中输沙量沿垂线的分布 ,同时对沙粒沿风洞轴向的水平降落量进行了量测。实验分别针对五种风速条件和两种沙粒级配... 为了克服传统的垂直集沙方法在近床面区测量精度较低的缺陷 ,本文将垂直集沙方法和水平集沙方法结合 ,在风洞内测量了气流中输沙量沿垂线的分布 ,同时对沙粒沿风洞轴向的水平降落量进行了量测。实验分别针对五种风速条件和两种沙粒级配条件进行。结果表明 :挟沙气流中输沙量沿垂线分布的上段符合传统的指数递减分布规律 ,近床面区的输沙量较对应的指数分布函数预测值偏大 ,偏大的程度随气流摩阻速度和沙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本文的实验方法可以半定量地揭示近床面区输沙量偏离指数递减分布规律的原因 ,并能够合理地概括以往关于近床面区输沙率测量精度研究的各个方面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垂线分布 风洞实验 近床面 测量精度 垂直集沙 水平集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运行对黄河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
6
作者 刘兰心 杨舒惠 +3 位作者 王舒欣 胡静 李春晖 易雨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7,77,共7页
为研究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运行对下游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以龙羊峡水库至刘家峡水库河段为研究区域,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检验进出库水文站(唐乃亥、贵德、循化、小川水文站)1952-2021年年平均流量突变年份,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水... 为研究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运行对下游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以龙羊峡水库至刘家峡水库河段为研究区域,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检验进出库水文站(唐乃亥、贵德、循化、小川水文站)1952-2021年年平均流量突变年份,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水文变化范围法(IHA-RVA法)定量评价进出库水文站月平均流量的水文改变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估进出库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进出库水文站流量呈现周期性变化且整体增大,黄河上游干流年平均流量在梯级水库运行后发生突变。水库运行后,位于水库上游的水文站月平均流量表现为中度、低度改变,而位于水库下游的水文站月平均流量表现为中度、高度改变,月平均流量变化与水库“汛蓄枯泄”运行模式相关联。进出库水文站的年输沙量都呈现减小趋势,其中上游唐乃亥水文站年输沙量减小幅度最小,下游小川水文站年输沙量减小幅度最大,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IHA-RVA法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相关性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水沙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义天 邓金运 孙昭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35,共5页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植被破坏,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水土流失导致了全流域的水沙灾害。水沙灾害同样也会引发许多环境和经济问题,造成新的次生灾害和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形...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植被破坏,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水土流失导致了全流域的水沙灾害。水沙灾害同样也会引发许多环境和经济问题,造成新的次生灾害和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水沙灾害的研究和治理已成为长江防洪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治理的主要措施是远近结合、全流域治理。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并在干支流修建水库、拦河坝等工程,实现近期减沙,中下游要利用泥沙使其成为宝贵资源,进行洼地沉沙,处理好泥沙淤积的部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水沙灾害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宽思路,科学评价水资源量——以渭河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量评价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徐宗学 左德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6,49,共6页
对蓝水和绿水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水文模型法是同时评价蓝水和绿水资源量时空变化特征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渭河流域为例,构建了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并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 对蓝水和绿水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水文模型法是同时评价蓝水和绿水资源量时空变化特征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渭河流域为例,构建了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并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率定、模型验证以及不确定性分析。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分别在水文响应单元、控制流域以及城市/地区尺度上对渭河流域近50年来的蓝水资源量、绿水流和绿水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西北干旱缺水地区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以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水 绿水 水资源 SWAT 渭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对铜离子在黄土中吸持及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蓉 倪晋仁 +2 位作者 张岚 邓宝山 孙卫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9-355,共7页
选用黄土和重金属Cu为研究对象 ,通过等温吸持实验和Tessier形态提取实验 ,研究了碳酸盐对铜离子在黄土中吸持及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黄土去除碳酸盐后 ,其吸持铜离子的量大幅度降低 ;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 选用黄土和重金属Cu为研究对象 ,通过等温吸持实验和Tessier形态提取实验 ,研究了碳酸盐对铜离子在黄土中吸持及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黄土去除碳酸盐后 ,其吸持铜离子的量大幅度降低 ;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铜含量明显降低 ,而可交换态铜含量显著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实验研究 黄土 碳酸盐 吸持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沙的筛分粒径与粒径计粒径的比较实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世亮 倪晋仁 李振山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5,共6页
筛分法与粒径计法是两种重要的颗粒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较为系统的实验发现采用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采用粒径计法测得的样品粒径较之用筛分法所得的结果明显偏大 ,说明用这两种原理不同的颗分方法所测出的粒... 筛分法与粒径计法是两种重要的颗粒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较为系统的实验发现采用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采用粒径计法测得的样品粒径较之用筛分法所得的结果明显偏大 ,说明用这两种原理不同的颗分方法所测出的粒径数据不能不加换算地直接采用。由于目前有关筛分粒径与粒径计粒径转换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所以文中比较了几家代表性研究成果之间的差异 ,重点讨论了采用不同沉降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所得粒径计粒径之间的差异 ,探讨了各家结果不同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颗粒分析 筛分粒径 粒径计粒径 筛分法 粒径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影响下的乌江上游重金属时空分布、来源解析和风险评价
11
作者 王宏渤 孟玥廷 +3 位作者 梁恩航 李斌 马若绮 王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592,共15页
基于乌江上游 18个断面的监测数据,对 8种金属离子的时空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 DOM对重金属迁移和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江上游河段重金属含量整体上较低,季节差异显著,Cr,Fe,Co,Ni,Cu,As,Cd和 Sb的平均离子浓度分... 基于乌江上游 18个断面的监测数据,对 8种金属离子的时空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 DOM对重金属迁移和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江上游河段重金属含量整体上较低,季节差异显著,Cr,Fe,Co,Ni,Cu,As,Cd和 Sb的平均离子浓度分别为 0.71,19.20,0.17,1.09,0.73,0.65,0.06和 1.22 μg/L,均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r,Fe,Co,Ni,Cd和 Sb存在同源性,以自然来源为主,Cu还受到电镀、印染等工业活动的影响,As部分来源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重金属浓度与 DOM及其荧光组分 C1~C4 正相关,表明 DOM 对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的迁移和富集具有促进作用.Cr,Fe,Co,Ni和 Sb离子浓度与 DOM特征参数 SUVA_(254) 及 BIX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证实 DOM 芳香度和生物活性越高,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越强.单因子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乌江上游水体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可作为理想的饮用水源,但应关注 DOM影响下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上游 重金属 溶解性有机质 时空分布 来源解析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网格法在二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志芳 赵明登 李义天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32,共6页
计算速度是影响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应用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采用了多重网格方法以提高其计算速度 ,同时为了适应复杂不规则的边界条件和水下地形 ,利用坐标变换来克服天然河道复杂边界条件给模拟带来的困难 ,通过算例分析了多重... 计算速度是影响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应用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采用了多重网格方法以提高其计算速度 ,同时为了适应复杂不规则的边界条件和水下地形 ,利用坐标变换来克服天然河道复杂边界条件给模拟带来的困难 ,通过算例分析了多重网格法的收敛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网格方法 混合有限分析法 坐标变换 数学模型 水沙模型 离散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沙运动预报模型与回归模型比较及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义天 李荣 黄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7,共8页
河道水沙运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鉴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处理大规模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能力 ,本文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河道水沙运动规律的模拟与预报 ,以期识别水流泥沙运动变化过程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复杂非线性... 河道水沙运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鉴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处理大规模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能力 ,本文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河道水沙运动规律的模拟与预报 ,以期识别水流泥沙运动变化过程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 ,为河道水沙模拟和预报提供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将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回归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用于螺山站流量大于 5 0 0 0 0m3 /s的水沙规律模拟 ,两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水沙规律一致。神经网络模型在水沙因素选择方面较回归模型简单 ,有较成熟的数学理论基础 ,而回归模型数学表达直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模型 泥沙灾害 回归 模型 水沙运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基准的确定方法探究
14
作者 丁航 银森录 易雨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往往通过一系列定量化的指标来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生态基准作为水生态健康状况的衡量标准,为水生态健康状况变化提供一个“基线”。兼具科学与合理性的生态基准... 【目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往往通过一系列定量化的指标来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生态基准作为水生态健康状况的衡量标准,为水生态健康状况变化提供一个“基线”。兼具科学与合理性的生态基准的确定通常考虑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理想状况与人类管理需求相结合,旨在提升水生态健康评价的准确性。【方法】从生态基准的概念与参照状态的四种形式出发,梳理了几种典型的基准确定方法,并比较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劣。梳理、总结、分析物理生境、理化性质、水生生物三大类指标基准的确定方法。【结果】重点阐述了生态基准确定在长江流域不同水生态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成效,对比了我国不同管理部门出台的水生态评价相关标准/细则的异同。讨论了生态基准确定存在的难点,如参照点位的选择,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数据的积累,基准确定的区域差异性及确定的创新方法。【结论】生态基准确定方法多且较为复杂,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未来的研究要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实现科学、准确、差异化制定,为我国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健康 生态基准 参照点位法 预测模型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新思路与中试验证
15
作者 王芷铉 蒋金凤 +1 位作者 郑项楠 郑少奎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系统调研了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加药法水质控制技术现状,设计了选择性去除有害离子(Ca^(2+)、Mg^(2+)、Cl^(-))、保留碱度等有益含氧阴离子为特征的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新思路,通过生产性试验验证了水质控制效果、技术可行性和工艺稳... 系统调研了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加药法水质控制技术现状,设计了选择性去除有害离子(Ca^(2+)、Mg^(2+)、Cl^(-))、保留碱度等有益含氧阴离子为特征的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新思路,通过生产性试验验证了水质控制效果、技术可行性和工艺稳定性。结果表明,新思路指导下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以电导率计最高值为30)远高于加药法,“钙硬度加总碱度”最高值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50050-2017》限值的5倍,但Ca^(2+)、Mg^(2+)、Cl^(-)浓度仅为加药法的≤1/6、≤1/6、≤3/5,浊度仅为加药法的1/10,腐蚀、结垢风险均稳定可控,抑菌效果明显,节水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 超高浓缩倍数 选择性去除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挟沙水流紊动通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鹏 陈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利用MicroADV的声强衰减与泥沙浓度的关系 ,提供一种无接触测量含沙量浓度的方法 ;同时根据连续采样得到脉动的泥沙浓度 ,对这种脉动浓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得到脉动浓度 。
关键词 MICROADV 通量 紊动扩散 泥沙浓度 挟沙水流 悬浮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流域的淤地坝规划水沙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家宏 王光谦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共3页
以数字流域为基础,应用数字流域模型,对岔巴沟流域1960年6~9月的降雨-径流-产沙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各沟道控制点的来水来沙规律,进而阐述了如何确定淤地坝的建坝位置、建坝顺序、建坝规模,再根据建坝规模确定淤地坝的设计标准... 以数字流域为基础,应用数字流域模型,对岔巴沟流域1960年6~9月的降雨-径流-产沙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各沟道控制点的来水来沙规律,进而阐述了如何确定淤地坝的建坝位置、建坝顺序、建坝规模,再根据建坝规模确定淤地坝的设计标准。对于缺乏观测资料的支沟,模型还能通过模拟给出淤地坝的相关设计参数,解决了基础资料不足带来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淤地坝规划 水沙关系 岔巴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好项目谋发展 建好工程促民生——旺苍县大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纪实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安平 尤伟 +2 位作者 周星 于洋 祝荻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0期41-43,共3页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辖38个乡镇(管理办),总人口53万人,境内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平缓,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川陕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辖38个乡镇(管理办),总人口53万人,境内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平缓,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川陕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及《汶川大地震四川省水土保持专题公报》,旺苍县土地总面积为2987.00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29.51 km~2,占幅员的41.16%,年侵蚀总量441.51万t,平均侵蚀模数359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侵蚀总量 扩权强县 米仓山 平均侵蚀模数 遥感调查 土地总面积 北高 汶川大地震 小流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 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
19
作者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部和北京市共同支持下,以突出的特色和雄厚的实力,入围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确立了“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2005年1月,在刘昌明院士和林学钰院... 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部和北京市共同支持下,以突出的特色和雄厚的实力,入围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确立了“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2005年1月,在刘昌明院士和林学钰院士领导下,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在国内高校成立水科学研究院.建院伊始,全院教师11人,研究生不足30名.近年来,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水科学研究院发展迅速,2012年教职工4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京师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另外聘请兼职教授、客座教授2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水资源 北京市 重点学科 学校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水文学 世界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 北京师范大学校级创新研究群体--流域水沙过程模拟
20
作者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1-444,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洪水、干旱、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人水矛盾日益凸显,长江洪水、黄河断流、西南地区持续性特大干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尤其是最近发生在北京的突发性城市暴雨洪水,造成重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洪水、干旱、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人水矛盾日益凸显,长江洪水、黄河断流、西南地区持续性特大干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尤其是最近发生在北京的突发性城市暴雨洪水,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一些重大水问题亟待我们做出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研究群体 过程模拟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沙 北京 水污染事件 流域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