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空式梯形礁体对孤立波复杂岛礁水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喻仞石 屈科 +2 位作者 王超 刘叶文雅 李玮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6,共9页
珊瑚岛礁地貌作为海岸的天然屏障,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失去天然屏障的岛屿如何抵抗极端波浪的侵蚀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基于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从入射波高、礁坪水深、孔隙半径等参数展开对复杂珊瑚... 珊瑚岛礁地貌作为海岸的天然屏障,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失去天然屏障的岛屿如何抵抗极端波浪的侵蚀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基于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从入射波高、礁坪水深、孔隙半径等参数展开对复杂珊瑚岛礁地形附近的孤立波水动力特性研究,并从能量的角度揭示人工礁体的消波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透空式梯形礁体能够对波浪能进行削弱,并使得波浪破碎位置发生提前;受礁体的影响波浪在通过礁体后发生局部减水,且可以降低后续在礁坪上传播的有效水深;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均随入射波高的增大而增大;随礁坪水深的增大反射系数减小,透射系数增大;反射系数随孔隙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透射系数无明显规律。透空式梯形礁体可以有效降低波浪的透射强度,实现对岛屿的防护,并且透空式梯形礁体在削弱波浪能量的同时还可以兼顾生态友好、减少结构物受力、为水体交换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波 人工礁体 水动力特性 物理试验 波浪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梯形生态礁体对复杂岛礁次重力波浪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聂文军 屈科 +2 位作者 王超 喻仞石 刘叶文雅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通过在波浪水槽中开展物理模型试验,重点探讨人工梯形生态礁体在复杂岛礁环境中对次重力波浪特性的影响,并与无礁体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系统地分析了人工梯形生态礁体在复杂岛礁地形下的波浪传播、反射及衰减效应。试验研究表明,在生态礁... 通过在波浪水槽中开展物理模型试验,重点探讨人工梯形生态礁体在复杂岛礁环境中对次重力波浪特性的影响,并与无礁体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系统地分析了人工梯形生态礁体在复杂岛礁地形下的波浪传播、反射及衰减效应。试验研究表明,在生态礁体的后方区域,波高显著降低。生态礁体有效减弱了礁体附近的波浪破碎,使得波浪增水值减小,并且使礁体附近的短波和低频长波的波高变小。生态礁体的存在也有助于减少波浪在斜坡上的最大爬高;波浪消减幅度随着生态礁体的孔径减小而增大。研究还发现,当入射波的波高与谱峰周期增加时,生态礁体对于短波波高、低频长波波高以及波浪增水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然而随着礁坪水深的增加,生态礁体在削弱波浪能量方面的效果呈现递减趋势;有生态礁体存在时的反射系数普遍大于无生态礁体存在时的反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礁体 次重力波浪 低频长波 复杂岛礁 波浪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式潜堤对岛礁次重力波水动力特性影响研究
3
作者 喻仞石 屈科 聂文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4-1044,共11页
珊瑚岛礁地貌作为海岸的天然屏障,能耗散大部分入射波浪能量,从而保护岸滩免受侵蚀。然而,近年来因人类活动,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导致岛屿失去了天然屏障的保护。在此背景下,岛礁修复工程成为保障岛屿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揭示潜堤在岛礁... 珊瑚岛礁地貌作为海岸的天然屏障,能耗散大部分入射波浪能量,从而保护岸滩免受侵蚀。然而,近年来因人类活动,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导致岛屿失去了天然屏障的保护。在此背景下,岛礁修复工程成为保障岛屿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揭示潜堤在岛礁地形上的水动力特性,针对有无潜堤2种情况,对一系列非规则波进行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间断潜堤的存在能降低礁坪上的低频能量、次重力波波高、礁坪增水以及波浪爬高。当有效波高和堤顶水深取最小试验值时,间断潜堤对波浪爬高和礁坪增水的削减效果最为显著;同时,堤顶水深的增大会使使短波在爬高中的贡献增加。潜堤的间断宽度增大可进一步增强其对波浪爬高和礁坪增水的削减效果,并削弱次重力波在礁坪上的共振放大效应,而谱峰周期的增大则会增强此效应。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间断潜堤的存在使间断处产生急促的离岸流,并削弱礁坪上的向岸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堤 次重力波 波浪增水 物理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透水潜坝附近水面线及透水率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文森 程永舟 +1 位作者 王小明 黄筱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1,共6页
为研究结构物的透水特性和水动力特性,利用PIV流场测量系统专用水槽物理模型试验与Flow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均匀开孔的梯形透水潜坝附近水面线及坝体透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坝附近壅水及水跌高度随透空率的增大而减小,不... 为研究结构物的透水特性和水动力特性,利用PIV流场测量系统专用水槽物理模型试验与Flow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均匀开孔的梯形透水潜坝附近水面线及坝体透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坝附近壅水及水跌高度随透空率的增大而减小,不同透空率潜坝坝后水面均出现"逆坡现象"。相同断面平均流速条件下,水深越大,相对壅水高度越小;当水深大于2倍坝高时,坝体壅水效果逐渐消失。相同坝前远端水深条件下,随着断面平均流速增大,坝后水跌高度增大。最后利用数模计算结果经回归拟合得到透水率的综合计算公式,经验证该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和实测值最大偏差不超过5%,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潜坝 透空率 透水率 水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共同作用下珊瑚礁冠层附近平均流分布及阻力特性试验
5
作者 李张妍 姚宇 +1 位作者 周宝宝 杨笑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8-666,共9页
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珊瑚礁冠层附近平均流的分布特征以及阻力特性,分析了典型波浪工况下无潮流、正向潮流和反向潮流分别作用下平均流速、摩阻流速、阻力系数的沿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潮流时礁前斜坡及外礁坪... 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珊瑚礁冠层附近平均流的分布特征以及阻力特性,分析了典型波浪工况下无潮流、正向潮流和反向潮流分别作用下平均流速、摩阻流速、阻力系数的沿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潮流时礁前斜坡及外礁坪上存在海底回流且在礁缘附近回流最强,在礁坪上冠层附近平均流表现为向岸流,且该流沿礁向海岸方向持续增大。相较于无潮流时,正向潮流作用下冠层内外均为向岸流,在礁坪上冠层内外的向岸流显著增大;反向潮流作用下冠层内外均为离岸流且在礁缘处达到最大,该离岸流在礁坪上逐渐减小然后趋于稳定。无潮流时礁坪上摩阻流速呈小幅波动;相较于无潮流时,正向潮流、反向潮流影响下礁坪上摩阻流速显著增大,其中正向潮流影响下增幅更大;无潮流时礁坪上水力粗糙度沿礁减小,正向潮流和反向潮流影响下水力粗糙度普遍有幅度不等的增加。三种工况下礁坪上的阻力系数均沿礁整体呈下降趋势,相较于无潮流时,正向潮流和反向潮流影响下礁坪上的阻力系数显著增大,且正向潮流作用时增幅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平均流 冠层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山区岸滩稳定性演化分析
6
作者 秦卫星 胡惠仁 +1 位作者 周作霖 王江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0-1177,共8页
根据Boussinesq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推导降雨和水位涨落联合作用下山区岸滩浸润线位置的解析解,基于Morgenstern-Price法获得考虑浸润线影响的岸滩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表达式。以某山区岸滩为研究对象,结合强降雨导致的水位涨落特点,根据建... 根据Boussinesq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推导降雨和水位涨落联合作用下山区岸滩浸润线位置的解析解,基于Morgenstern-Price法获得考虑浸润线影响的岸滩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表达式。以某山区岸滩为研究对象,结合强降雨导致的水位涨落特点,根据建立的浸润线解析解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快速揭示强降雨过程及雨停后岸滩渗流与稳定性演化规律并分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初期,河水位不变,雨水入渗导致浸润线逐渐抬升,向坡外的渗流力变大,岸滩安全系数逐渐减小至1.095,略小于允许安全系数;随着降雨持续,浸润线因雨水入渗和河水位快速上涨共同作用全面抬升,仍向坡外渗流,坡面水压力增加,岸滩安全系数呈增大趋势;降雨停止后,浸润线先因河水位持续上涨而抬升至最高位置,再随水位下降而降低,渗流方向先由朝坡外转向坡内再转向坡外,坡面水压力先增加后减小,岸滩安全系数先增加至最大值1.349后急剧减小至最小值1.062。建议重点加强降雨初期河水位上涨前和雨停后河水位下降时2个阶段的岸滩浸润线位置和稳定性监控,防止岸滩发生崩岸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岸滩 稳定性 浸润线 演化规律 强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