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硫铜矿尾矿料的工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庭发 张鹏伟 胡黎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6-169,共4页
我国尾矿料的分布范围广,尾矿库库容需求巨大。尾矿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受矿物类型、生产处理工艺、堆积条件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大,正确认识尾矿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科学选用相关指标是尾矿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我国西北某... 我国尾矿料的分布范围广,尾矿库库容需求巨大。尾矿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受矿物类型、生产处理工艺、堆积条件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大,正确认识尾矿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科学选用相关指标是尾矿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我国西北某在建铜矿尾矿库为例,通过对高硫和低硫两种尾矿料进行化学分析和材料性质试验,得到两种尾矿料的比重、渗透系数、强度、固结系数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分析比较毛细饱和法和饱和土膏法两种制样方法对尾矿料渗透及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干、煮沸等试验处理手段会对尾矿的化学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毛细饱和方法相比,采用饱和土膏法测得的渗透系数低2~5倍,而抗剪强度平均高出25%,验证了制样方法对材料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为尾矿坝的设计及其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也为研究尾矿料的工程力学特性等提供了详实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尾矿 饱和土膏法 毛细饱和法 抗剪强度 尾矿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Z-R关系及其在北京地区面雨量估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晓清 倪广恒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7,共7页
运用最优化方法,选取北京市新一代天气雷达2007年5场降雨的基数据资料与对应的地面雨量计资料进行Z-R关系研究,对比由雨量计观测值和雷达估测值插值得到的面雨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缺省的Z-R关系估算出的区域面雨量普遍偏小很多,... 运用最优化方法,选取北京市新一代天气雷达2007年5场降雨的基数据资料与对应的地面雨量计资料进行Z-R关系研究,对比由雨量计观测值和雷达估测值插值得到的面雨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缺省的Z-R关系估算出的区域面雨量普遍偏小很多,优化后雷达估测的雨强分布与雨量站点测量的雨强分布更接近,且雷达定量估测区域面雨量的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Z—R关系 最优化方法 面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非水相流体运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3
作者 胡黎明 邢巍巍 吴照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1-955,共5页
针对多孔介质中水、气和非水相流体(NAPLs)的多相流动特点,建立了非水相流体(NAPLs)污染物迁移模型,分析了非水相流体在土壤非饱和区和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解对轻非水相流体和重非水相流体在土壤系统中的迁移过程进... 针对多孔介质中水、气和非水相流体(NAPLs)的多相流动特点,建立了非水相流体(NAPLs)污染物迁移模型,分析了非水相流体在土壤非饱和区和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解对轻非水相流体和重非水相流体在土壤系统中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范围。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合理地描述非水相流体的运移过程和污染特征。土体渗透性和污染物残余饱和度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流体 数值模拟 污染物迁移 环境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淹没丁坝绕流的三维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白静 方红卫 何国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7,共7页
采用动态亚格子模式和浸没边界法,对宽浅槽道中的丁坝群绕流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三维大涡模拟研究.利用丁坝绕流,试验中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的试验中自由水面处的时间平均流速和湍动强度数据对模... 采用动态亚格子模式和浸没边界法,对宽浅槽道中的丁坝群绕流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三维大涡模拟研究.利用丁坝绕流,试验中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的试验中自由水面处的时间平均流速和湍动强度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丁坝长度与丁坝之间距离的比值L/D对丁坝周围的水流流动形式、湍流强度、涡量分布有显著影响.在L保持不变并且L/D较大时,丁坝之间的距离D较小,这限制了混合层的发展,因此混合层中的湍动强度和涡量都较小;同时丁坝之间的回流区的流线形式也发生明显变化.此外,还给出了涡体在丁坝坝头附近产生,发展并向下游输运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 明渠流动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中悬移质的弥散-对流方程及悬浮机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磊 钟德钰 +1 位作者 吴保生 刘磊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93,共11页
悬移质泥沙通常构成冲积河流总输沙量的主体,研究悬移质的悬浮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弥散速度的概念,建立了悬移质泥沙的输沙方程以及泥沙扩散系数的本构关系.应用该方程分析了二维明渠均匀流中悬移质泥沙浓... 悬移质泥沙通常构成冲积河流总输沙量的主体,研究悬移质的悬浮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弥散速度的概念,建立了悬移质泥沙的输沙方程以及泥沙扩散系数的本构关系.应用该方程分析了二维明渠均匀流中悬移质泥沙浓度垂向分布规律,并与Einstein和Chien的泥沙浓度实验资料及经典扩散理论进行了对比.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紊动扩散、颗粒自身的紊动、颗粒碰撞应力对泥沙悬浮的影响在垂向上的变化,以及浓度、粒径等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颗粒在明渠紊流中的扩散是浑水的紊动扩散、颗粒自身的紊动、颗粒碰撞应力3部分不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泥沙颗粒的悬浮简单归因于水流的紊动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悬浮 弥散 扩散 紊流 双流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埋场防渗垫层服役性能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庭发 张鹏伟 +1 位作者 温庆博 胡黎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75-281,共7页
防渗垫层是卫生填埋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阻止渗滤液污染物运移扩散的重要屏障。针对中国填埋场中常用的4种典型单层衬垫结构形式,选用渗漏量、溶质通量及吸附量作为评价指标,建立数值模型对垫层的防污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选择镉离子和苯... 防渗垫层是卫生填埋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阻止渗滤液污染物运移扩散的重要屏障。针对中国填埋场中常用的4种典型单层衬垫结构形式,选用渗漏量、溶质通量及吸附量作为评价指标,建立数值模型对垫层的防污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选择镉离子和苯作为填埋场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典型代表。结果表明复合衬垫对重金属离子的防污性能显著优于单层压实黏土衬垫;在低渗滤液水头条件下,土工聚合膨润土(GCL)复合衬垫与压实黏土复合衬垫的防污性能接近,但随着渗滤液水头的增大,土工聚合膨润土复合衬垫的防污性能显著优于压实黏土复合衬垫。对有机污染物,综合考虑其通过完整土工膜的弥散过程及通过土工膜缺陷的渗漏过程,结果表明复合衬垫的最主要通道,衬垫底部有机物通量要比重金属离子通量大1~5个量级,土工聚合膨润土复合衬垫对有机物的防污性能最差。渗漏量、溶质通量及吸附量等指标能对大范围、长服役周期内垫层的防污性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相关结果能为防渗材料的比选及衬垫结构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垫层 复合衬垫 土工聚合膨润土 土工膜 填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弯道内水流运动的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琳琳 余锡平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8-142,共5页
利用数学模型,采用带旋流修正的紊流模型,同时借助VOF方法描述自由表面,对6个连续反向弯道中的水流运动特点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连续弯道中的主流线分布,不同来流情况下的纵向水面流速变化以及横向环流在连续弯道中的发展过程。结果表... 利用数学模型,采用带旋流修正的紊流模型,同时借助VOF方法描述自由表面,对6个连续反向弯道中的水流运动特点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连续弯道中的主流线分布,不同来流情况下的纵向水面流速变化以及横向环流在连续弯道中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在连续弯道中,高流速区均出现在弯顶前凸岸一侧;连续弯道两个反向弯段的横向环流也是反向的,下一个弯段的环流发展受到上一个弯段环流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上游来流量的增大,弯道中最大纵向流速的位置由弯顶前凸岸处向弯顶下移,顶冲点下移,纵向流速沿弯道宽度方向的分布趋于均匀,水流"走直"的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运动 连续弯道 三维模型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填埋场防渗层工作性能的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庭发 张鹏伟 胡黎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7-623,共7页
粘土衬垫的防渗性能和吸附阻滞性能对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建立一维对流-弥散模型,分析了渗透系数、扩散系数、入渗强度、吸附能力对渗漏量及衬垫击穿时间的影响。考虑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建立能反映土体分层、... 粘土衬垫的防渗性能和吸附阻滞性能对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建立一维对流-弥散模型,分析了渗透系数、扩散系数、入渗强度、吸附能力对渗漏量及衬垫击穿时间的影响。考虑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建立能反映土体分层、土体非均质性、地下水运动及宏观弥散等复杂因素影响的污染物运移二维分析模型,并对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保持填埋场在低渗滤液水位下运行,对提高衬垫的防渗效果及耐久性有重要意义;受材料本身性质、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粘土衬垫的渗透系数变异性往往较大,渗透系数提高一个数量级时,衬垫击穿时间显著缩短;渗透系数恒定时,衬垫击穿时间与材料阻滞因子成线性变化关系;地下水分布及运动情况对污染物运移及分布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位越低,竖向入渗越明显,入渗区下部土体的吸附性能发挥越充分,到达地下水及下部土体的污染物浓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填埋场 入渗强度 击穿时间 吸附性能 宏观弥散度 污染物运移 数值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床面边界层效应的波浪海床相互作用分析
9
作者 华蕾娜 余锡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50,共7页
在考虑海床表面附近黏性边界层的影响下,考察了波浪与弹性多孔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波浪场包括势流部分和边界层部分,海床域控制方程由比奥固结理论给出.波浪场和海床域通过交界面处应力连续和速度连续条件进行耦合.在简谐波和小变形的... 在考虑海床表面附近黏性边界层的影响下,考察了波浪与弹性多孔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波浪场包括势流部分和边界层部分,海床域控制方程由比奥固结理论给出.波浪场和海床域通过交界面处应力连续和速度连续条件进行耦合.在简谐波和小变形的前提下,通过联立求解势流方程、波浪边界层方程和海床准静态比奥固结方程得到了波浪运动及相应的海床动力响应的解析解.通过与以往文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解析解的合理性得到了验证.通过参数分析讨论了实际问题中需要考虑波浪和海床相互作用机制的海床土质条件,以及流体黏性对波能衰减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弹性海床 比奥固结理论 波浪 边界层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相紊流模型的非平衡输沙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鑫 余锡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基于雷诺平均的水沙两相流方程,建立了一个非平衡全沙输移二维数学模型.模型考虑相间相对运动以及多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相间作用力进行两相耦合.和传统的单相流模型以及低浓度两相流模型相比,该模型摆脱了依赖经验公式给定床面边... 基于雷诺平均的水沙两相流方程,建立了一个非平衡全沙输移二维数学模型.模型考虑相间相对运动以及多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相间作用力进行两相耦合.和传统的单相流模型以及低浓度两相流模型相比,该模型摆脱了依赖经验公式给定床面边界条件的局限性.针对明渠净冲刷问题,在合理给定水相和泥沙相边界条件的前提下计算了泥沙浓度分布的沿程变化,并利用物理模型实验的结果和理论解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分析了明渠净冲刷问题中紊动扩散和重力沉降现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紊流模型 净冲刷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径流变化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栋元 胡想全 +1 位作者 王忠静 吕华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第9期1-4,118,共5页
基于疏勒河流域昌马堡站1953—2014年观测资料,采用累积距平、距平百分率和叠加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研究了62年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并对径流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昌马堡站年平均径流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该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干... 基于疏勒河流域昌马堡站1953—2014年观测资料,采用累积距平、距平百分率和叠加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研究了62年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并对径流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昌马堡站年平均径流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该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干旱内陆河流域年径流量,但对于丰水年份径流量预测有一定误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径流变化 径流预测 叠加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作用下液滴碰并沉降及其氢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柏文文 魏加华 +3 位作者 李琼 时洋 倪三川 雷发楷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液滴沉降过程中会与环境水汽发生物质交换。论文通过小尺度室内实验,研究了低频声波作用下液滴碰并沉降及其与气室环境水汽氢氧同位素交换特征。研究结果证实液滴沉降过程中存在同位素交换,该过程受声波显著影响。声波作用后液滴粒径增... 液滴沉降过程中会与环境水汽发生物质交换。论文通过小尺度室内实验,研究了低频声波作用下液滴碰并沉降及其与气室环境水汽氢氧同位素交换特征。研究结果证实液滴沉降过程中存在同位素交换,该过程受声波显著影响。声波作用后液滴粒径增大,液滴沉降后汇集水中重同位素出现富集。液滴与环境水汽氢氧同位素交换强度与液滴初始粒径呈正相关,声波对大液滴群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可达0.05。该研究可为室外声波增雨雪试验效果评价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声波 氢氧同位素 环境水汽 显著性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微气候的相关研究进展
13
作者 耿晓婧 余锡平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0-44,共5页
在综合分析海岸带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明确了海岸带微气候的内涵,并对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从中小尺度的范畴深入认识和研究海岸带特殊的微气候环境,可以为合理地评价利用海岸带资源、改善海岸带环境、实现海岸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综合分析海岸带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明确了海岸带微气候的内涵,并对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从中小尺度的范畴深入认识和研究海岸带特殊的微气候环境,可以为合理地评价利用海岸带资源、改善海岸带环境、实现海岸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文章综述相关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微气候 下垫面 沿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