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改造的梯级混合式抽蓄短期调峰优化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欣雨 罗彬 +3 位作者 陈永灿 贾彬 刘昭伟 周粲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7-1226,I0093,I0094,共12页
对已有梯级水电站进行融合改造,增建抽水蓄能机组形成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是加快抽水蓄能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相较于常规梯级电站,新增具备抽水运行工况,相较于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又具有更加复杂梯级水力联系... 对已有梯级水电站进行融合改造,增建抽水蓄能机组形成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是加快抽水蓄能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相较于常规梯级电站,新增具备抽水运行工况,相较于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又具有更加复杂梯级水力联系,灵活的运行模式需要更为精细化的调度建模方法。为探索其典型调峰运行模式,提出了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短期调峰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电网剩余负荷峰谷差最小为目标,以机组为最小调度单元,针对不同类型机组的抽-发运行工况采用差异化建模。在模型求解方面,通过线性转换方法将原有非线性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模型,然后在JAVA环境中运用CPLEX数学工具进行求解。以西南某梯级水电站为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相较于常规梯级电站电网剩余负荷峰谷差减少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混合式抽水蓄能 短期调峰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主应力系数对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变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童朝霞 张建民 +1 位作者 于艺林 张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6-952,共7页
采用香港科技大学的空心圆柱扭剪仪对日本标准丰浦砂进行了四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中主应力系数b=0.1,0.5和1.0三种不同情况的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排水试验,即试验过程中控制作用在砂样上的有效主应力的幅值不变,仅应力主轴在0°~18... 采用香港科技大学的空心圆柱扭剪仪对日本标准丰浦砂进行了四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中主应力系数b=0.1,0.5和1.0三种不同情况的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排水试验,即试验过程中控制作用在砂样上的有效主应力的幅值不变,仅应力主轴在0°~180°循环旋转。试验发现中主应力系数b对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的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着重分析了这一参数对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的应变分量和体应变的发展、剪应力剪应变关系曲线及流动规律等变形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主轴旋转 中主应力系数 砂土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土计算中等效附加应力法的改进 被引量:36
3
作者 介玉新 王乃东 李广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9-132,共4页
等效附加应力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加筋土中筋的作用等效成外力加在土骨架上,取加筋土中的土体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能够适用于纤维加筋、分层加筋和土钉墙等不同情况,且能够克服一般复合材料方法中复合材料本构模型难以建立,和把筋土分开考... 等效附加应力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加筋土中筋的作用等效成外力加在土骨架上,取加筋土中的土体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能够适用于纤维加筋、分层加筋和土钉墙等不同情况,且能够克服一般复合材料方法中复合材料本构模型难以建立,和把筋土分开考虑的方法中接触面单元过多的弊病。但以前的等效附加应力法需要迭代计算,这给有限元编程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已有程序的改编。对等效附加应力法进行改进,只要在原有土的弹性矩阵或弹塑性矩阵中加上一个附加矩阵就可以直接求解。这就使得不需要迭代就可以直接应用等效附加应力法进行加筋土计算,大大简化了编程难度,改进方法的提出有助于等效附加应力法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纤维加筋土 土钉墙 等效附加应力法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体修正Rowe剪胀方程与南水模型 被引量:47
4
作者 张丙印 贾延安 张宗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43-1448,共6页
在分析堆石体三轴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堆石体的体积变形特性,提出了形式简洁的堆石体修正Rowe剪胀方程。将所建立的修正Rowe剪胀方程引入到沈珠江院士提出的"南水模型",克服了该模型由于采用体变–轴向应变抛物线假设所... 在分析堆石体三轴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堆石体的体积变形特性,提出了形式简洁的堆石体修正Rowe剪胀方程。将所建立的修正Rowe剪胀方程引入到沈珠江院士提出的"南水模型",克服了该模型由于采用体变–轴向应变抛物线假设所带来的一些缺陷。应用堆石体常规三轴试验和典型复杂应力路径三轴试验成果对修正后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Rowe剪胀方程 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坝裂缝开展的无单元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琰 王建国 +1 位作者 张丙印 李全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31,共5页
结合压实黏土拉伸状态下的脆性断裂模型和弥散裂缝理论,提出了点插值无单元法模拟土石坝坝体裂缝开展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当压实黏土达到其抗拉强度后,在每个积分点建立各向异性刚度矩阵,并构造了平面应变条件下考虑压实黏土脆性开裂... 结合压实黏土拉伸状态下的脆性断裂模型和弥散裂缝理论,提出了点插值无单元法模拟土石坝坝体裂缝开展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当压实黏土达到其抗拉强度后,在每个积分点建立各向异性刚度矩阵,并构造了平面应变条件下考虑压实黏土脆性开裂的无单元与有限元耦合的计算模式。开发的结点自动加密技术对坝体的拉应力区域进行自动结点加密,并根据可视准则确定无单元结点的影响域。以最小结点间距为开裂步长,通过对坝体裂缝离心模型试验的模拟计算,检验了脆性断裂模型和无单元算法对土体拉伸裂缝发展过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单元法 脆性断裂 可视准则 离心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路径下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远 张胜 +2 位作者 敖大华 于玉贞 孙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8-706,共9页
针对堆石料进行了一系列等向压缩、常规三轴和复杂应力路径试验,采用相对颗粒破碎率为度量研究了多种应力路径条件下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特性。对不同应力路径下试验过程中的塑性功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颗粒破碎与平均应力p、广义剪应力q所做... 针对堆石料进行了一系列等向压缩、常规三轴和复杂应力路径试验,采用相对颗粒破碎率为度量研究了多种应力路径条件下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特性。对不同应力路径下试验过程中的塑性功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颗粒破碎与平均应力p、广义剪应力q所做塑性功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应力路径下三轴试验颗粒破碎的差异和原因。结果表明:模拟心墙土石坝填筑和蓄水应力路径下的颗粒破碎远小于常规三轴试验。多种应力路径下塑性功与相对颗粒破碎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可用幂函数较好拟合。不同应力路径下塑性功分量之间差异明显。常规三轴试验中广义剪应力q所做功占总塑性功的主要部分,不同复杂应力路径试验p,q所做塑性功占比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颗粒破碎 应力路径 塑性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饱和砂土的变形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童朝霞 张建民 于艺林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0-84,共5页
采用香港科技大学的空心圆柱扭剪仪对日本标准丰浦砂进行了3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中主应力系数=0.1、0.5和1.0三种不同情况的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排水试验。试验过程中控制作用在砂样上的有效主应力的幅值不变,仅应力主轴在0°至180&... 采用香港科技大学的空心圆柱扭剪仪对日本标准丰浦砂进行了3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中主应力系数=0.1、0.5和1.0三种不同情况的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排水试验。试验过程中控制作用在砂样上的有效主应力的幅值不变,仅应力主轴在0°至180°之间循环旋转。着重分析了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饱和砂土的剪切变形特性、体应变的发展规律及中主应力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主轴旋转 中主应力系数 变形特性 体应变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弯矩计算中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厚德 介玉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00-304,共5页
在岩土工程的数值计算中,除了将岩土材料本身划分为实体单元外,设置在岩土体中,与岩土材料相互作用的其他材料也常常划分为实体单元,比如桩基、堤坝防渗墙和面板等。由于对桩基、防渗墙等往往需要利用内力和弯矩进行设计,这就提出了如... 在岩土工程的数值计算中,除了将岩土材料本身划分为实体单元外,设置在岩土体中,与岩土材料相互作用的其他材料也常常划分为实体单元,比如桩基、堤坝防渗墙和面板等。由于对桩基、防渗墙等往往需要利用内力和弯矩进行设计,这就提出了如何利用有限元得到的应力和位移信息计算结构弯矩的问题。通过对一悬臂梁的计算分析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发现用应力计算弯矩为提高精度需要划分较多单元。用位移计算可以减少单元划分的工作量,但计算易出现振荡,结果不可靠。同时,对剪切闭锁现象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弯矩 位移 悬臂梁 剪切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光互补系统最大化可消纳电量期望短期优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23
9
作者 罗彬 陈永灿 +3 位作者 刘昭伟 苗树敏 王皓冉 张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6-75,共10页
充分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的调节作用,实现梯级水光系统的互补联合发电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文中考虑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以整体可消纳电量期望最大为目标,提出了梯级水光互补系统的短期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机组为最小调度单位,... 充分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的调节作用,实现梯级水光系统的互补联合发电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文中考虑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以整体可消纳电量期望最大为目标,提出了梯级水光互补系统的短期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机组为最小调度单位,精细化建模了电站约束、机组约束以及电网约束,通过梯级负荷在电站和时段间的合理调配,挖掘梯级水电的电网供电支撑和光伏互补协调双重作用,提升互补系统整体消纳水平。模型求解方面,采用分段线性逼近、引入0-1整数变量、发电水头离散等线性化方法和建模技巧处理模型中的非线性约束,将原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并在Java环境中采用CPLEX工具实现求解。最后,以参考中国西南地区某流域梯级的4个水电站15台机组以及2个光伏群构建的互补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优化调度 多能互补系统 最大化可消纳电量期望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特征蒸馏的水工隧洞缺陷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继爽 张华 +3 位作者 李永龙 赵皓 王皓冉 冯春成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58-2365,共8页
针对水工隧洞缺陷识别任务中现有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对缺陷图像特征提取能力不足、识别种类少、推理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特征蒸馏的缺陷自主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深度曲线估计网络对图像进行优化,从而改善低照度环境下的... 针对水工隧洞缺陷识别任务中现有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对缺陷图像特征提取能力不足、识别种类少、推理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特征蒸馏的缺陷自主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深度曲线估计网络对图像进行优化,从而改善低照度环境下的图像质量;其次,构建加入注意力机制的动态卷积模块取代传统静态卷积,并且把得到的动态特征用于训练教师网络以获得更好的模型特征提取能力;最后,在知识蒸馏框架中融合鉴别器结构,以构造一种动态特征蒸馏损失,并通过鉴别器将动态特征知识从教师网络传递到学生网络,从而在大幅减少模型推理时间的同时实现六类缺陷的高精度识别。在四川某水电站水工隧洞缺陷数据集上对该方法和原有残差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达到96.15%的识别准确率,其模型参数量和推理时间分别降低到原来的1/2和1/6。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将缺陷图像的动态特征蒸馏信息融合到识别网络中能够提高水工隧洞缺陷的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缺陷识别 动态卷积 知识蒸馏 模型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洞室开挖对地表建筑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云屹 王昊 +1 位作者 贡嘎顿珠 张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46-250,共5页
针对地下洞室开挖可能会对地表建筑产生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开挖后附近土体的沉降情况,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表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宽度对这种沉降的影响。试验得到了土体中的标志点在开挖过程中的时程曲线,并得到了最终... 针对地下洞室开挖可能会对地表建筑产生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开挖后附近土体的沉降情况,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表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宽度对这种沉降的影响。试验得到了土体中的标志点在开挖过程中的时程曲线,并得到了最终地表的沉降曲线与沉降云图。数值模拟得到了地表建筑物的最大相对沉降和最大水平应变与其位置、高度和宽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地下隧道恰好从建筑物正下方穿过时,地下隧道顶部的沉降量与水平应变最大;但当地下隧道从建筑物附近穿过时,地表建筑基础的倾斜率可能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地表建筑 离心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层状岩质边坡动力响应 被引量:18
12
作者 宋丹青 黄进 刘晓丽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层状岩质边坡是川藏铁路沿线区域常见的地质体,边坡的地震稳定性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建立顺层边坡及反倾边坡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典型层状边坡的动力加速度响应,研究地震作用下层状边坡的动... 层状岩质边坡是川藏铁路沿线区域常见的地质体,边坡的地震稳定性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建立顺层边坡及反倾边坡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典型层状边坡的动力加速度响应,研究地震作用下层状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夹层对层状边坡的波传播特征具有影响,使地震波在坡内传播过程中出现局部的放大效应;高程及软弱夹层对层状边坡的动力响应具有放大效应,相同高程条件下坡表的放大效应大于坡内;与反倾边坡相比,顺层边坡的放大效应随高程增加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增加趋势;层状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随地震动幅值的增加而增加,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层状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大于垂直地震力作用下层状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软弱夹层对层状边坡的动力变形特征具有控制性作用,最上层软弱夹层为潜在滑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层状岩质边坡 动力响应 变形机理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级尾矿上游法筑坝放矿参数优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志杰 李全明 +2 位作者 赵学义 于玉贞 师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74-1482,共9页
细粒尾矿上游法筑坝,由于颗粒细,且在浓缩过程中需添加絮凝剂,放矿后尾矿难以水力分选,无法形成干滩,导致坝体稳定性较差,难以筑坝。针对细粒尾矿放矿参数优选的问题,以中国某铅锌尾矿为例,基于尾矿沉积机理,对矿浆进行沉积及流变试验,... 细粒尾矿上游法筑坝,由于颗粒细,且在浓缩过程中需添加絮凝剂,放矿后尾矿难以水力分选,无法形成干滩,导致坝体稳定性较差,难以筑坝。针对细粒尾矿放矿参数优选的问题,以中国某铅锌尾矿为例,基于尾矿沉积机理,对矿浆进行沉积及流变试验,初步筛选出临界分选浓度为28%;且在55 m长的沉积模型槽内进行筑坝模型试验,分析放矿浓度、流量对尾矿流动沉积、淤积坡度及沉积尾矿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利用模型试验优选的放矿参数在实际尾矿坝上进行放矿堆坝,取得了良好效果,验证了室内模型试验的有效性。提出的利用一维沉降与流变测试相结合初步确定矿浆分选浓度,并利用大型沉积模型槽进行堆坝模拟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最优放矿参数的方法,对于细粒尾矿上游法筑坝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级尾矿 上游法放矿 分选浓度 沉积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道过冷沸腾换热的非稳态数值计算
14
作者 刘征 余志毅 +1 位作者 孙伟华 张珂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5,共7页
为研究循环式冷却系中涉及的过冷沸腾流动传热特性,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和Lee相变模型对一水平管道中的过冷流动沸腾过程进行非稳态数值计算。考虑到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在Lee模型的基础上引入Bergles提出的沸腾起始点关联式以对其进行修正... 为研究循环式冷却系中涉及的过冷沸腾流动传热特性,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和Lee相变模型对一水平管道中的过冷流动沸腾过程进行非稳态数值计算。考虑到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在Lee模型的基础上引入Bergles提出的沸腾起始点关联式以对其进行修正。从热边界层发展和沸腾阶段的发展两方面分析水平管道过冷沸腾换热过程中的流动换热特性及其波动规律,总结了不同热流密度工况下相关参数的分布关系以及对流换热系数沿流动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热边界层的发展和沸腾不断加剧使得流场的不稳定性增加,加热区域后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波动幅值是入口附近的2倍;热流密度的增加使得流动和换热参数沿流动方向的变化速度加快,热流密度为250 kW/m^(2)工况下,热边界层发展所影响区域约为150 kW/m^(2)工况下的60%;热边界层的发展使得加热段前部的对流换热系数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当受热区域热流密度较大时,换热设备可以通过减小换热通道长度的方式,在提升换热效率同时减小沸腾带来的换热系数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数值模拟 相变 过冷流动沸腾 非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